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59岁。因胸闷、咳嗽1个月于2005-10-07入院。查体:胸部无阳性体征。胸部正位X线片示:肺内或纵隔占位性病变。CT检查示:左后纵隔内占位性病灶。术前诊断:左后纵隔肿瘤。全麻下行左侧剖胸探查术。术中见左后上纵隔脊柱旁第2肋间有-2cm×3cm×4cm肿物,质软,边界清,有完整包膜,可活动,基底部源于第2胸椎椎间孔,挤压后肿物缩小明显。[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1临床资料 患者女,43岁,因“体检发现左侧纵隔肿物6个多月”收住院。患者于2007年10月在工厂体检X线示:“左前纵隔肿物”,随后到佛山市某医院行胸部CT检查示:“左侧纵隔肿瘤(畸胎瘤、错构瘤)”。患者发现后一直无心悸、气促,无头晕、头痛,无胸闷、胸痛等不适,拟“左侧纵隔肿物”收住院。查体:T36.7℃,P84次/min,R20次/min,BP135/85mmHg,神志清,胸廓无畸形,双侧对称,双肺呼吸音粗、对称、未闻及干湿性哕音,心界不大,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胸片:左前纵隔可见一大小约8am×7cm的肿块影,肿块与纵隔相交呈钝角,前上缘可见弧形钙化影,肿块边界清楚。  相似文献   

3.
1临床资料 患者女,72岁。常规体检发现右肺多发占位病变人院。查体:胸CT:右上叶后段、右下叶后外基底段及近中叶处分别见1.5×1.5cm、1.5×1.5cm、2.0×2.5cm三个肿物,有分叶及毛刺,其中右下叶后外基底段的肿物有支气管空泡症(见图1~3)。入院后行抗炎治疗二周,复查胸CT,病灶未见缩小。于2006年6月3013行肺肿物楔行切除术。术中冰冻切片回报:三个肿物均为肺腺癌。术后病理回报:肺腺癌,其中右上叶肿物的癌细胞呈腺样排列,右下叶肿物的瘤细胞均呈腺样乳头状排列,纵隔淋巴结未见转移(图4~6)。术后恢复顺利,未行放化疗,随访至今无转移及复发。  相似文献   

4.
【病例】男,35岁。在全麻下行纵隔肿物摘除术,术中见左侧胸腺肿大,浸润生长,侵及无名静脉、左侧纵隔胸膜及左侧心包,行肿瘤摘除加右侧胸腺、心包外脂肪切除、无名静脉侧切修补、左侧纵隔胸膜和心包大部分切除。切除后左侧心包缺损面  相似文献   

5.
[病例]男,35岁.在全麻下行纵隔肿物摘除术,术中见左侧胸腺肿大,浸润生长,侵及无名静脉、左侧纵隔胸膜及左侧心包,行肿瘤摘除加右侧胸腺、心包外脂肪切除、无名静脉侧切修补、左侧纵隔胸膜和心包大部分切除.  相似文献   

6.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51岁。两周前体检发现右肺上叶占位性病变,元咳嗽、咳痰、咯血及胸痛,无声音嘶哑、发热及盗汗,于2005-01-04入院。胸片示右肺上叶3.0cm&;#215;2.0cm高密度影;胸部CT示右肺上叶中心型占位。约3.0cm&;#215;2.0cm,与腔静脉关系密切,纵隔淋巴结元明显增生。临床诊断:肺癌。于人院后第7天施行手术。手术中见气管旁肿物,切除少许送冰冻检查。病理回报:淋巴组织非典型增生。术后送右肺上叶切除标本,支气管断端长0.4cm,直径1.2cm。  相似文献   

7.
病例报告:患男,29岁,于1993年3月10日左侧胸部刀刺伤后1小时急诊入院。体检:昏迷.血压测不出.脉膊摸不到,呼吸浅慢,瞳孔散大,气管右移.左乳头伤口3cm。有血气随呼吸外滥.左肺呼吸音消失.心音听不清。诊断:心肺刺伤。紧急手术.术中见第4肋骨骨折,血气胸.胸腔积血2300ml。心包在膈神经前后各有一与膈神经平行的长3cm伤口流血。心包内见一纤维膜片,无积血。  相似文献   

8.
本报告2例纵隔支气管源性囊肿,均为女性.年龄36、45岁。例1表现为胸痛、胸闷伴咳嗽、心悸、呼吸困难.术前经X线胸片和超声检查.诊断为纵隔畸胎类囊肿.手术中见纵隔内有9cm×9m×10cm的肿物.与胸壁、左肺上叶和心包致密粘连.将肿物连同大部分心包一并切除,病理诊断支气管源性囊肿合并感染。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25岁,农民,以胸背部隐痛2个月就诊于我院,摄胸部正侧位片。X线所见:正位片,右上肺见少量斑片状索状密度增高影边缘尚清晰,余肺及心影未见异常。右侧位片见十一胸椎下缘毛糙、轻度骨质吸收,十一与十二椎间隙稍有变窄,椎体前缘见密度增高块影,其中可见少许砂粒状影。X线诊断为,右上肺陈旧性结核、第十一胸椎结核。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59岁,主因“确诊左肺腺癌5月余”于2015年2月20日第7次入院。患者于2014年8月30日因上腹部不适,遂就诊外院行上消化道造影,结果示:左侧大量胸腔积液;患者为进一步诊治,行胸部CT 示:左肺下叶占位性病变、纵隔内见略肿大淋巴结;双肺纤维灶表现、左肺炎症;左侧胸腔积液并左肺膨胀不全、双侧胸膜肥厚;胸水病理提示:可见肿瘤细胞;2014年9月12日行第1周期化疗。  相似文献   

11.
右纵隔囊性淋巴管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报告 患男,32岁。因胸闷不适1年于2006-07-06入院。查体:胸部无阳性体征。胸部正位X线片示:右纵隔影中部可见一弧形隆起影,外缘光整。增强CT检查示:纵隔支气管囊肿(中央型)。术前诊断:右纵隔占位、右纵隔支气管囊肿?全麻下行右侧剖胸探查术。术中见右后上纵隔奇静脉弓上方见一约8cm×6cm×5cm囊肿,包膜透明、完整,内为澄清液体,与迷走神经轻度粘连,蒂部位于气管食管旁沟之间,与气管及食管不相通。游离出迷走神经予以保护,沿瘤体分离包膜,完整切除瘤体。术后病理诊断:右纵隔囊性淋巴管瘤。患如期拆线出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患者某,男,42岁,因咳嗽、气短就诊。患者30年门诊心电图检查结果见图1。前有右肺结核、胸膜炎病史,当时得知为右位心。本院矫正后心电图见图2。胸部X线片显示:双侧胸廓对称,双肺纹理增多,左侧膈面明显抬高,心影向右侧移位。胸部CT检查显示:左侧膈顶抬高,纵隔向右移位,腹腔部分脏器及脂肪疝入胸腔;双肺纹理增多、紊乱;左肺上叶部分支  相似文献   

13.
肺部表皮样囊肿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13岁.因"胸闷、气促"3个月于2010年8月入院.入院后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胸部CT示左肺下叶背段可见类圆形低密度囊性肿物,密度均匀、边界清楚、大小约4 cm×3 cm.术前诊断:左肺下叶囊性肿物.在全身麻醉下经左侧第6肋间后外侧切口行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位于下叶背段,大小约4 cm ×3 cm×3 cm,呈囊性,局部与胸膜粘连.单纯切除囊性肿物,囊腔内为黄色黏稠液体及豆腐渣样物质.术后病理报告:肺部表皮样囊肿.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20岁,体检发现胞内肿物,近1周感人肩部酸痛不适而入院.体检和实验室均无异常发现.3个月前体检时胸片见中前纵隔偏左有一7cmxscm大小的肿块阴影,密度均匀,边缘较光整,略有分叶、无钙化,肿块紧贴主动脉弓,气管略有向右推移。此次入院后复查肿块迅速增大,约为大mX入m,右上纵隔影增宽较前明显.x线诊断;恶性胸腺瘤或淋巴系恶性肿瘤。手术探查见前上纵隔偏左右胎头大小的分叶状肿物,质硬,正常的胸腺组织被推向左后,肿物侵及无名静脉、上动脉弓和左上肺,与心包,胸膜粘连,行站后、性部分切除。病理诊断:胸腺生殖细胞…  相似文献   

15.
严香菊  李琳  童莉 《中国医药》2014,(1):144-144
患者女,52岁,因发热、喘憋伴呼吸困难、咳嗽1周,加重3、d于2012年9月20日入院。既往体健。体格检查:体温39.5℃。患者精神差,面色紫红,双肺可闻及湿啰音。入院胸部x线检查示左侧膈肌下移,大量胸腔积液。胸部CT检查示左侧肺门部占位性病变,纵隔淋巴结肿大。  相似文献   

16.
患者 :女 ,42岁。左侧胸闷、胸痛及咳嗽 2个月。入院诊断 :左前上纵隔畸胎瘤 ,于 2 0 0 0年 8月住院。查体 :颈浅淋巴结不大 ,胸廓无畸形无压痛 ,心律齐无杂音 ,两肺呼吸音清 ,无音 ,腹平软、肝脾未及 ,实验室各项检验均未见异常。 X线胸片显示 :左前上纵隔见密度均匀的增密影 ,侧位片见前上纵隔贴近胸骨处有密度不均肿块影 ,约 6cm× 4cm。诊断 :左前上纵隔肿物 ,畸胎瘤可能。于 2 0 0 0年 8月行开胸手术 ,术中发现肿物位于左前上纵隔 ,贴近胸骨处 ,有完整被膜 ,行分离粘连 ,完整地摘除肿物 ,术中肿瘤易于摘除。术后 15 d患者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34岁,因会阴左侧肿物伴疼痛就诊。自述9年前行会阴侧切分娩,第2年发现会阴瘢痕处有一肿物,无明显疼痛。6年前出现会阴胀痛,于每次月经来潮出现,且疼痛进行性加重,肿物进行性增大,经后肿物略小。听诊心肺无异常,肝脾未触及,辅助检查血尿无明显异常。查体:会阴左侧见-约8cm×8cm包块,质硬,有压痛,不活动。入院后行肿物切除,术中切开皮下组织见蜂窝样异位灶,内容物为巧克力样组织,逐个清除异位灶后,切除周围结缔组织,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切口,缝合。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32岁,因车祸伤及腹部致胸膜胀痛入院,常规腹腔穿刺(-)。胸部摄片见左膈面明显抬高、模糊;膈面下可见充气之肠曲影.纵隔轻度向右移位。透视见其有“假矛盾运动”.口服少量稀钡下透视见钡剂流入膈上之胃内,4小时30分钟后钡剂流入疝入之结肠,报告为左侧外伤性膈疝,经手术证实为左膈肌撕裂约7~8cm形成疝、疝内容物为胃、网膜及部分横结肠。  相似文献   

19.
例1,女,50岁。因声音嘶哑及胸内肿物半年而入院。三年前有甲状腺手术史,术后无嘶哑。体检:颈部有切口疤痕,无肿块。头胸腹无异常。X 线片示右上、后纵隔有密度增高之肿块,下缘光滑,气管向左侧移位。误诊为后纵隔肿瘤而行剖胸术,术中证实为后纵隔障甲状腺腺瘤(简称后甲瘤)。关胸后,重行颈部切口手术切除,病理诊断:后甲瘤。例2,女,55岁。因咳嗽气急、心悸咯痰入院。体检:头颈胸腹无异常。X 线胸片示右肺顶部有密度增高之阴影,侧位片示肿物位于后上纵隔,透视中见  相似文献   

20.
<正>患者,男,48岁。"胸闷3月"入院。患者于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症状,前胸部压迫感,偶有胸骨后疼痛不适,无心慌及呼吸困难。门诊胸部CT增强检查见:前上纵隔内见一巨大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其内可见点状钙化灶,部分肿块与前胸壁分界不清,纵隔内见小淋巴结显示,左侧胸腔可见少量水样密度影,心包积液。增强后前上纵隔肿块边界较前清楚,与纵隔大血管及前胸壁分界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