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食管鳞状细胞癌间质细胞中podoplanin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podoplanin阳性间质细胞在食管鳞状细胞癌进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69例食管鳞状细胞癌中podoplanin的表达,分析阳性间质细胞中podoplanin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69例食管鳞状细胞癌中,间质细胞podoplanin阳性者43例,阳性率为62.3%。食管鳞状细胞癌中间质细胞podoplanin阳性者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为45.72±14.36,明显高于间质细胞podoplanin阴性者(21.23±1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淋巴管侵犯的食管鳞状细胞癌间质细胞podoplanin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管侵犯者(P<0.05)。间质细胞podoplanin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均无关(P>0.05)。结论 podoplanin阳性间质细胞可促进食管鳞状细胞癌淋巴管形成和淋巴管侵犯。  相似文献   

2.
73例食管鳞状细胞癌DNA定量分析钟芷芬△刘林勇△△吴培仁有关食管鳞状细胞癌变过程中上皮细胞DNA含量的研究认为,正常鳞状上皮细胞由不典型增生细胞演变为癌细胞过程中,细胞DNA含量明显增加。本文对73例食管鳞状细胞癌进行癌细胞DNA含量测定,并探讨食...  相似文献   

3.
采用CM-1和DO-7一抗的免疫组化法,检测了广东省潮汕地区55例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p53蛋白 表达的现象。p53蛋白阳性细胞不但可在呈浸润生长的肿瘤细胞中见到,而且在已具有浸润癌巢p53蛋白表达的肿瘤癌旁浸润前病变如上皮高度增生,异型增生和原位癌中可出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中SOX17、MACC1和c-Met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32例ESCC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SOX17、MACC1、c-Met的表达,分析三者表达与ESCC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SOX17在ESCC中的阳性率为18.1%(42/232),低于正常食管黏膜中的阳性率73.3%(170/232);SOX17表达与ESCC脉管侵犯(P=0.017)和神经侵犯(P=0.014)相关。MACC1在ESCC中的阳性率为57.3%(133/232);MACC1表达与ESCC肿瘤直径≥3 cm(P=0.039)和AJCC分期高(P=0.020)相关。c-Met在ESCC中的阳性率为54.3%(126/232);c-Met表达与ESCC发生远处转移相关(P=0.045)。MACC1表达与c-Met表达呈正相关(P<0.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c-Met表达(P=0.021)与ESCC患者的总生存期相关,c-Met高表达...  相似文献   

5.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听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33例ESCC中的HPVDNA,HPV属特异性结构抗原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相似文献   

6.
食管鳞状细胞癌中VEGF与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 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tumor infiltrated dendritic cell,TIDC)的关系。方法运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食管鳞癌组织中VEGF蛋白和mR-NA的表达、S-100蛋白标记的TIDC的密度。结果(1)46例食管鳞癌组织中VEGF蛋白在不同浸润深度、不同转移状态的肿瘤中表达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2)食管鳞癌中S-100蛋白阳性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平均密度为(19.83±13.91)个/HP;不同分化肿瘤之间S-100蛋白阳性TIDC密度分别为(18.50±17.27)个/HPF、(28.08±14.05)个/HPF、(15.740±10.38)个/HPF,差异有显著性;不同浸润深度的肿瘤之间TIDC密度分别为(32.78±16.60)个/HPF、(15.20±11.96)个/HPF、(19.83±13.92)个/HPF,差异有显著性;VEGF阳性组TIDC密度为(14.93±12.83)个/HPF,显著低于VEGF阴性组的(26.79±12.61)个/HPF,VEGF表达与DC密度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r=-0.462)。结论(1)VEGF蛋白表达和食管鳞癌浸润转移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2)首次探讨了食管鳞癌中DC密度与VEGF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发现VEGF影响鳞癌组织中DC的密度,可能影响宿主的抗肿瘤免疫能力和肿瘤的浸润转移。  相似文献   

7.
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 1男 ,6 8岁。反复上腹疼痛 2 6年 ,伴吞咽困难 1个月于 1 998年 1 1月 1 5日入院。术前胃镜检查 :见食管下段狭窄及溃烂。活组织检查病理诊断为鳞状细胞癌。X线造影检查 :食管中下段钡剂充盈缺损影。例 2男 ,72岁。因吞咽困难 3个月 ,经检查发现食管肿物 ,于 1 999年 5月 1 7日入院手术。术前在外院内窥镜活组织检查 ,病理诊断为鳞状细胞癌 ;X线造影检查 :食管中下段轮廓不规则 ,大小及形态不一的多个充盈缺损及多个龛影。病理检查 :大体所见 :例 1 ,食管标本长 1 0 .5cm ,周径 4cm ,距一侧切缘 1 .5cm处浅溃疡 5cm× 2cm ,…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酪氨酸蛋白激酶-7(PTK7)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展、侵袭、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分析其在食管鳞癌中的诊断价值及预后变化。方法收集食管鳞状细胞癌标本80例及癌旁组织63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一过氧化物酶连结(SP)法检测PTK7蛋白的表达,结合临床相关因素进行x2检验及Kaplan—meier等统计学分析。结果80例患者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有45例PTK7蛋白表达阳性(X2=50.17,P〈0.01),食管癌旁非典型增生及正常鳞状上皮中PTK7蛋白表达均阴性。PTK7表达与食管鳞癌的年龄、性别、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浸润长度、临床分期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X2=0.2,P〉0.1);当肿瘤组织PTK7蛋白表达综合免疫组化评分≥5分时,5年生存率有下降趋势(X2=3.35,P=0.06)。结论PTK7表达与食管鳞癌有关,当PTK7综合免疫评分≥5分时,5年生存率有下降趋势。利用检测PTK7的表达,有助于综合判断食管鳞癌的相关性和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9.
43例食管基底样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食管基底样鳞状细胞癌(basaloi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BSCC)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43例食管BSCC进行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观察,并对其临床病理特点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BSCC由类似于鳞状上皮基底细胞样的细胞组成,细胞排列呈实性巢状、小梁状、假腺样或筛状结构,巢周边瘤细胞常呈栅栏状排列,巢中央可见粉刺样坏死。24例(55.8%)与普通鳞癌或腺鳞癌并存,11例(25.6%)出现局灶鳞化,28例(65.1%)见到脉管内癌栓。免疫组化染色CKpan、AE1、AE3均呈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p53、Ki-67、PCNA呈中至强阳性表达,Syn、CgA分别有1例呈弱阳性,S-100蛋白、SMA、CEA均为阴性。结论BSCC是食管一种少见的鳞状细胞癌变异型,具有独特的形态特点和明显的侵袭性行为,预后较差。免疫组化无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形态学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B7-H3和CD44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8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64例癌旁正常组织中B7-H3与CD44的表达,分析B7-H3、CD44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B7-H3和CD44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65岁,2002年3月以进食异物感半年就诊。其父亲死于食管癌。电子胃镜显示:距门齿20~23 cm左后壁可见菜花样隆起,黏膜充血、糜烂。胃镜检查报告:食管胸上段隆起性质待定,考虑恶性肿瘤。该处黏膜活检病理诊断为:(食管胸上段)鳞状细胞癌,入院后先行半量放疗,1月后行食管肿瘤切除术。术后未行化疗。2010年11月该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细胞角蛋白7(CK7)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LPS法检测51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中CK7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51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中CK7蛋白阳性率为24.6%,CK7表达与肿瘤分化差、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较晚相关(P<0.05).生存...  相似文献   

13.
例 1:男性, 60岁, 2002年 10月 22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吞咽梗噎感、胸骨下段疼痛而来我院就诊。食道钡餐检查示:食道中下段充盈缺损,符合食道癌改变。2天后手术,术中见肿块位于食管中下段,主动脉弓下,约 6cm×5cm,质硬例 2:男性, 66岁。因吞咽困难而于 2003年 4月 18日入院,胃镜及活检示“食道中段癌”而手术切除。术中见肿瘤位于食道中段,约 3cm×2cm。病理检查 例 1,食管一段,长 14 5cm,直径 2 0 ~2 cm,距两侧断端各 5 5cm处见一隆起溃疡型肿物, 4 5cm×3 5cm大,切面颜色灰白、灰黄相间,实性,质中,浸润食道全层。组织学示大部分为小细胞…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在不同年龄段食管鳞状细胞患者中p53蛋白表达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7~2010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未接受新辅助放、化疗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根治标本536例,制作组织芯片检测p53的表达,分析其在不同年龄段患者中的预后意义.结果 536例食管鳞状细胞癌中,57.3%的患者≥60岁,男女比为4.5:1.p...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环指蛋白113A(ring finger protein 113A,RNF113A)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0例ESCC组织及80例配对癌旁组织芯片中RNF113A的表达。结果 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ESCC组织中RNF113A的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NF113A表达与ESCC临床分期(P<0.009)、T分期(P=0.015)相关。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提示,RNF113A表达与ESCC预后无关(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临床分期、T分期、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类型影响ESCC患者的总生存期。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类型是ESC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RNF113A在ESCC组织中高表达,且RNF113A表达程度越高,临床分期及T分期越晚;在RNF113A阳性ESCC中,男性、临床分期及T分期越晚、淋巴结转移阳性的患者术后生存率低,预后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食管Paget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及组织学发生.方法 对1例食管鳞状细胞癌伴Paget病进行临床特点、组织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男性,62岁,进食时胸骨后疼痛1个月余,以进食干硬食物明显.胃镜示食管距门齿33~39 cm处有一环状新生物,考虑为食管癌.距食管癌标本上切缘2 cm处见一溃疡型肿块,其组织学表现为中分化鳞状细胞癌;上切缘黏膜及黏膜下腺体、导管见Paget细胞.免疫组化:鳞癌细胞CK14、CK5/6、p63、高分子CK阳性;Paget细胞CK8、低分子CK、EMA、CEA、CKpan阳性,CK20阴性.结论 食管Paget病罕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需与鳞状细胞癌及恶性黑色素瘤的Paget样播散等鉴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表面生长因子受体(epide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基因扩增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确切频率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及其预后价值。方法搜集504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制作组织芯片(tissue microarray, TMA),应用FISH技术检测EGFR基因扩增情况。使用χ~2检验和Kaplan-Meier分析进行临床特征和生存期的相关性评估。结果 6.3%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EGFR基因扩增,其与临床分期具有显著相关性(P=0.034),Ⅰ+Ⅱ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发生EGFR基因扩增比率(4.3%)低于Ⅲ+Ⅳa期(8.9%)组。有EGFR基因扩增的患者无瘤生存期和总生存期预后均较差,尤其是生存期大于24个月的患者。结论 EGFR基因扩增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具有一定的扩增比例,更常发生于Ⅲ+Ⅳa期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是预后不良的重要临床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HAb18G基因产物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分析了108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标本中HAb18G基因产物表达情况和定位,并对其进行了术后3年随访。结果:HAb18G基因产物在有淋巴结癌转移和预后差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病例中高表达;HAb18G的高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浸润转移、分化程度均相关(P<0.05);淋巴结转移和HAb18G表达可作为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独立指标。结论:HAb18G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预测浸润转移和估计预后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Beclin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中的表达及意义,分析其过表达对人ESCC细胞株TE1体外生长活性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RT-PCR技术检测57例ESCC及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Beclin1蛋白及mRNA的表达;利用基因转染、RT-PCR及Western blot法观察外源性Beclin1过表达对ESCC细胞株TE1的影响;MTT法分析外源性Beclin1过表达对TE1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检测转染后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和凋亡;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后肿瘤细胞的自噬。结果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在ESCC中Beclin1蛋白的阳性率为29.82%(17/57),明显低于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100%(57/57)(P<0.00),Beclin1蛋白的表达与ESCC患者的分化程度(χ2=6.158,P=0.046)、淋巴结转移(χ2=5.664,P=0.017)有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无关;RT-PCR检测结果示,在ESCC中Beclin1 mRNA的表达量(0.168±0.038)明显低于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0.280±0.052)(P<0.00)。pCMV6-Entry-Beclin1脂质体法转染TE1细胞后,在mRNA和蛋白水平Beclin1的表达均高于TE1PE组及TE1组。在TE1细胞中过表达Beclin1后可抑制肿瘤细胞的体外生长,抑制率为57.21%。FCM检测pCMV6-Entry-Beclin1转染后G1期细胞明显增多,S期细胞明显减少,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凋亡率为5.91%,高于TE1PE组和TE1组(P<0.05)。在荧光显微镜下见TE1Beclin1组中MDC标记的自噬囊泡数量明显增加。结论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 mRNA及蛋白在ESCC中表达下调,自噬活性的降低可能与ESCC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有关;Beclin1过表达可抑制人ESCC细胞株TE1的增殖,并诱导其自噬和凋亡,利用自噬基因Beclin1对ESCC基因治疗也许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