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传染性海绵状脑病和输血安全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疯牛病是牛海绵状脑病(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BSE)的简称,是一种慢性、具有传染性的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英国于20世纪80年代发现该病,并命名为BSE。目前,尽管BSE在欧洲的影响已持续下降,但该病对公众健康的严重危险仍然,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本文就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的流行病学现状和预防输血传播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成分输血的推广与输血安全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杜晓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12)
<正>临床输血是抢救生命、治疗疾病的重要医疗手段,但当前临床输血仍面临着风险以及难以预料的后果,如血液同种免疫、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血源性疾病的传播等副作用,直接危及患者健康。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传统输血的观念和手 相似文献
3.
赵久兴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8,9(6):77-78
输血安全性是目前输血事业的重大挑战,特别是人类免疫缺陷病(HIV)对血液、对受血者带来的危险,人们对HIV似乎异常恐惧。通过研究和实践证明,无偿献血是保证安全输血的基础;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输血安全提供保障,临床合理用血和血液及制品的病毒灭活是输血安全重要保证。无偿献血是保证输血安全的基础,因此,从无序献血到建立稳定的自愿无偿献血队伍是保障血液质量和输血安全的关键,据报道无偿献血输血感染性疾病阳性率明显低于国内职业卖血者。 相似文献
4.
关德祥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1989,12(6):385-392
要保证输血安全主要有3点:1.临床适应症得当,这受医生对输血疗法的训练、知识和经验的影响;2.高质量的血制品,这反映了血库的技术和管理水平;3.供受者的相容性,这不仅取决于血库实验室(血液的免疫学处理),同样应依靠临床工作者(输血前受者的定型、输血期间的观察),血库和临床的联系。输血的免疫学安全性主要涉及红细胞的配合 相似文献
5.
6.
7.
8.
输血与免疫抑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输血与免疫抑制的研究进展,认为血液中的白细胞、血制品的存放时间和血浆中的生物活性物质等因素可能与输血导致免疫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实验评估异型输血产生的危害,为异型输血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建立模拟供者受者血液,受者进行ABH分泌型和非分泌型分类,混合后检测红细胞发生凝集的强度,测定血清中K+含量和血红蛋白含量以评价溶血程度.结果 非分泌型受者红细胞凝集强度强于分泌型受者,K+浓度和血红蛋白含量随着输入的异型血液越多发生溶血的程度越高.结论 异型输血后会发生红细胞凝集溶血现象,ABH非分泌型受者红细胞凝集强度强于分泌型受者,激活补体发生溶血的程度无明显差异,分泌型受者血清中的血型物质不能减轻异型输血发生的溶血,输入的异型血液越多,溶血越严重,不主张临床异型输血. 相似文献
10.
11.
12.
围术期输血相当普遍,近年的研究表明围术期输出血所致的免疫抑制对术后感染的发生和肿瘤的复发有着密切关系。作才简要介绍了其发生机理及预防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Rh血型与输血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Rh血型与输血是一个值得重视的临床问题,Rh血型不合可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HDN),输血前常规检测Rh血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一序列特异性引物扩增(PCR-RRP)技术检测RHD基因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PCR-RHD基因定型技术应用于HDN的产前诊断,可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庚型肝炎病毒广泛存在于一般人群中,通过献血者的血液输血,导致受血者发生庚型肝炎。该文就庚型肝炎病毒的流行病学、肝损害、输血相关庚型肝炎及实验室检测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Rh血型与输血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h血型与输血是一个值得重视的临床问题,Rh血型不合可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HDN),输血前常规检测Rh血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扩增(PCR-RRP)技术检测RHD基因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PCR-RHD基因定型技术应用于HDN的产前诊断,可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中国输血杂志》2019,(8)
输血不良反应是指患者在输注全血或成分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发生了用其原发病不能解释的、新的症状和体征。由于人类血型系统的复杂性,同型输血实际上还是异型输血,每次输血都可能作为免疫原输入而在受血者体内产生相应的不规则抗体,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国外综合报道输血反应的发生率约为2%—10%,输血死亡率有的国家高达1%。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输血相关循环超负荷以及输血相关溶血反应等是输血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虽然输血不良反应无法通过输血前相容检测就可以预防,但我们可以通过认识输血不良反应的性质、特点及概率,加强临床输血环节的质量控制,具备识别潜在输血不良反应症状的能力、有确定识别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急措施,就能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