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建立临床用血全程质量控制和管理标准,规范临床用血,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有效。方法:建立输血科标准化管理模式、输血回顾性标准评价模式、临床用血全程双层功能监管标准模式、临床安全合理用血管理标准模式,并进行整合应用。结果:规范了临床用血全过程的管理,节约血资源,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有效。结论:临床用血全程质量控制和管理安全标准的建立与应用,规范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最大程度保证患者医疗安全,节约有限的血液资源。  相似文献   

2.
建立输血科标准化管理模式、输血回顾性标准评价模式、临床用血全程双层功能监管标准模式、临床安全合理用血管理标准模式,并整合应用。这些评价管理模式规范了临床输血管理,保证了临床输血安全、有效,最大程度地保证了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3.
<正>临床输血是拯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治疗手段,临床用血的安全性则是输血过程中的最基本的要求,临床输血工作人员是临床用血的最直接的执行者[1],因此对临床输血工作人员有效、规范的管理则是临床用血安全最基本的保障。为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本课题调查了哈尔滨市20家二、三级综合医院的输血科,了  相似文献   

4.
临床用血信息化管理对临床输血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基于HIMSS EMRAM 7标准的临床用血管理系统中输血申请、相容性检测、血液库存、输血反应、病历检查、统计功能模块的信息化流程再造,实现了用血全过程闭环管理以及关键节点的实时监控,保证了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5.
规范输血科管理,防范医疗事故和纠纷.加强法规学习,强化风险意识;严格准入制制度;加强血库管理,保证临床用血安全;加强用血管理,实行用血审批制度和患者同意制度;加强质量管理,增强防范风险意识;加强输血前检验,保证安全输血.  相似文献   

6.
贯彻《献血法》严格用血管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解放军总医院贯彻落实《献血法》,采取综合措施,积极开展科学、安全、节约用血工作,缓解了临床用血供需矛盾,预防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发生,保证了伤病员的合理、安全用血。主要做法是:领导重视,建立临床用血管理组织;加大《献血法》的宣传力度,积极开展成分输血,倡导自体输血;制定《临床用血管理规定》、《临床用血技术常规》等规章制度;严格掌握输血指征,严格用血审批手续,积极做好临床用血的开源节流工作;强化行政监督,将科学、节约用血工作纳入科室综合考核指标,确保节约用血工作的落实。  相似文献   

7.
目的:促进临床用血的安全、合理、规范、有效。方法:制定临床用血各项规章制度和标准操作程序;加强多种形式的培训;从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为协调层、输血科为具体执行层的全程双层监管模式对临床用血科室进行规范管理。结果:2012年与2011年比较,临床成分血使用的增长率低于住院人次和手术台次的增长率,临床用血适应证符合率升高,临床输血病历的质量逐步提高。结论:运用全程双层监管模式加强临床用血科室的监督管理,是临床合理用血、安全用血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8.
贯彻献血法是临床用血需要和安全的保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贯彻《献血法》是临床用血需要和安全的保证。因为,贯彻《献血法》可以从源头和采供血全过程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并可有效地动员和组织公民为保证临床用血而自愿献血;同时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建设。为了保证临床用血,各级政府机构应加强对施行《献血法》工作的领导,并要认识到保证临床用血的有利条件,积极组织献血,作为医疗机构应采取有效措施节约医疗用血。  相似文献   

9.
临床用血是医疗机构治疗疾病、提高临床疗效、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同时,医疗机构开展临床用血又面临着高风险,目前所知的艾滋病,丙型肝炎等传染性疾病都可能通过输血发生交叉传播,国内外因输血发生的传染,包括窗口期输血传播病毒事故不胜枚举,触目惊心,给患者带来无穷痛苦的同时,也给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建立科学合理的临床用血监管体制,规范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是有效控制经血传播疾病,保证血液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1]。作者从法律法规,执法监督体系建设和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建设等方面深入分析临床用血监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卫生行政部门加强血液安全监管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对完善医疗机构科学安全用血提出可行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规范临床用血管理的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输血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全,医院领导的重视是做好此项工作的关键。在临床用血管理中,加强临床用血组织管理与输血科的建设,加强医师培训,注重环节管理,定期监督与检查,设计载体,严格奖惩标准,定期考核公示,落实整改措施,以促进临床用血质量持续改进,来保证临床用血科学合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通过加强输血工作领导,强化血液质量管理,建设采供血机构,整顿输血队伍,合理开发和利用血液资源,有效地保证了临床用血和生产用血的质量和安全,为我区输血事业的发展开拓了一条新思路。 一、严格执行政策法规,加强输血工作领导 为了贯彻和执行好《采供血机构和血液管理办  相似文献   

12.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监管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范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是有效控制艾滋病等经血传播疾病,保证血液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此,自2000年以来,卫生部先后下发了<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从一定程度上使得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水平得到了改善.但临床用血不合理、血液浪费现象依然存在,直接影响了临床用血的安全和严重损害了患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是确保患者用血安全的重要保障。通过案例回顾,对血液交接与信息核对不到位、输血申请单填写不规范、交叉配血未复核等临床用血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人员、环节、技术三方面阐述了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的关键因素。提出医院需加强培训,强化信息化监管,加强多学科协作等,以促进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的落实,提高输血效率,确保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南海区医疗临床输血管理的现状,为卫生行政部门实施《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提供决策信息。方法以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卫生部继续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血液质量安全督导文件精神为依据,对全区23家临床用血单位的输血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全区医疗临床用血管理仍存在较多问题,如临床输血委员会职能和管理不完善、输血科(血库)建设不规范及存在血液滥用和浪费的不科学合理用血现象等问题。结论各相关部门应对临床输血管理应引起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15.
临床输血服务属于广义的药学服务范畴。提出医院输血科应改变其传统、单一的贮、配、发血职能,向参与制定安全、有效、合理用血方案及监测输血不良反应、提供用血咨询等服务模式转变,从而促进临床用血的安全、有效、合理和经济。  相似文献   

16.
保证安全输血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为了保证安全输血,我们采取了一系列安全、有效的措施。方法 执行wHO输血合作中心提出的三大战略,即:从低危险度的献血者采血;严格筛选检测血液;临床合理用血。结果执行WHO的三大战略后,向临床供血150000人份,未发生l例纠纷及输血传染性疾病。结论 保证安全输血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改善石门县血液安全状况,控制艾滋病、丙肝、乙肝、梅毒等疾病经过输血途径传播。方法调查有偿献血员和无偿献血员的HIV、HBsAg、丙肝、梅毒感染状况;分别对卫生管理人员、医院管理人员、临床医生、检验人员、血库工作人员、政府领导和普通居民开展安全用血健康教育;倡导医院用血来自无偿献血。结果有偿献血员丙肝感染率是无偿献血员的14倍;2007年与2002年相比,住院病人输血率由10.86%下降为3.47%;居民输血风险知识知晓率由以前的54.1%上升为94.7%;医院取缔了输血队,所有临床用血均来自无偿献血。结论通过安全用血健康教育干预项目实施,建立了安全用血机制,转变了医务人员用血观念和行为,确保了临床用血安全,有效地控制了艾滋病等输血性疾病传播。  相似文献   

18.
为加强临床用血监管,保证输血安全,宁波市制定了《宁波市医院临床输血准入标准》,作者从制定输血准入标准、实施前的准备工作、输血业务准入申报验收过程、取得的成效及在实施过程中的经验体会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细致的研讨与实践。  相似文献   

19.
保证安全输血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目的为了保证安全输血,我们采取了一系列安全,有效的措施。方法执行WHO输血合作中心提出了的三大战略,即:从低危险度的献血者采血:严格筛选因液,临床合理用血。结果执行WHO的三大战略后,两年向临床供血近36万人份,没有发生1例输血后肝炎。结论保证安全输血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安全输血的关键在医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调查了解本地区医院输血工作的现状,为安全输血提供建议。方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等为依据,设计调查表,下发到医院调查,统计分析。结果各级医院血库管理及临床输血技术存在较大差距,输血安全存在较大隐患,大量的输血风险产生于临床。结论加强输血科建设和人员培训,提高输血科工作人员中医生的比例,同时使临床医生真正掌握输血相关知识是保证临床输血安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