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七氟醚作为一种新型的吸入麻醉药,因其诱导迅速、刺激性小、溶解度低与较好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并且吸收和清除迅速被广泛地应用于儿科的全麻诱导和维持。但是人们发现七氟醚麻醉后伴随着苏醒期躁动的高发生率,在小儿尤为严重。但其具体发生机制却不明,目前对于小儿苏醒期躁动的预防与治疗目前大多采用镇痛镇静等方法,并由此结合临床观察进一步探讨小儿七氟醚麻醉后苏醒期躁动发生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右旋美托咪定对小儿七氟醚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将200例七氟醚麻醉患儿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均采用七氟醚进行麻醉诱导,麻醉过程中给予对照组患儿生理盐水缓慢静脉推注,给予观察组患儿右旋美托咪定缓慢静脉推注,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P<0.05);观察组患儿的平均苏醒期躁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患儿T_1、T_2时的平均动脉血压与心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旋美托咪定可降低小儿七氟醚麻醉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具有良好的镇痛、镇静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丙泊酚联合七氟烷对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在防城港市防城区人民医院行摘除扁桃体兼(或)腺样体治疗患儿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应用氯氨酮联合七氟烷,研究组应用丙泊酚联合七氟烷,比较两组的镇静满意度、拔管后各时段的躁动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镇静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段的躁动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七氟烷可减少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应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小剂量氟哌利多合并芬太尼对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的患者,术中用七氟醚吸入复合瑞芬太尼麻醉.随机分为A、B、C、D 4组,分别为氟哌利多+芬太尼组、氟哌利多组、对照组和芬太尼组,每组20例.观察不良反应、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躁动评分.结果 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各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拔管时间(8.3±1.7)min较C组(6.7±1.7)min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躁动评分和苏醒期躁动发生率(15%)都较C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氟哌利多合并芬太尼预防七氟复合瑞芬太尼醚麻醉后苏醒期躁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小儿七氟烷麻醉的苏醒期躁动及其预防与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亮  徐志新 《医学综述》2009,15(21):3308-3311
随着七氟烷在小儿临床麻醉中的应用,小儿七氟烷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现象日益增多,其引致的不良后果亦受到人们重视。但是,小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病因素和机制非常复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许多学者采取了各种措施预防和处理小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就小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相关因素、可能机制,及小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预防与处理作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吸入麻醉药物对四肢创伤性骨折患者苏醒期躁动(EA)的影响,为骨科麻醉患者药物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四肢创伤性骨折需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随机法分为七氟醚组(S组)51例和地氟醚组(D组)51例,比较两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严重程度及麻醉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D组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使用不同剂量氯胺酮应用于儿童七氟醚麻醉后苏醒期,探讨其对小儿麻醉后疼痛和躁动的应用价值。方法以七氟醚全麻下行浅表手术的儿童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分为实验组、观察组和对照组,麻醉后分别静注0.50 mg/kg、0.25 mg/kg的氯胺酮静脉推射和生理盐水,对患儿苏醒后疼痛评分及躁动情况等情况进行记录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观察组和对照组3组患儿术后疼痛评分结果呈现显著差异性(P〈0.05),3组患儿苏醒时间、并发症发生以及拔管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胺酮的小剂量使用有助于减少小儿七氟醚麻醉后苏醒期的躁动症状,临床观察显示0.50 mg/kg的剂量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右旋美托咪定对扁桃体剥离合并腺样体吸切手术患儿七氟醚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择期实施扁桃体剥离合并腺样体吸切手术的患儿60例,年龄2~7岁,体重15~30 kg,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右旋美托咪定组(D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两组患儿均为七氟醚吸入诱导,芬太尼2 μg/kg,罗库溴铵0.6 mg/kg静脉推注后气管插管。D组静脉内右旋美托咪定1 μg/kg负荷并1 μg·kg-1·h-1持续泵入,复合七氟醚维持麻醉;C组给予同等容积生理盐水复合七氟醚维持麻醉。两组患儿在扁桃体剥离前、后进行两次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术毕给予对乙酰氨基酚肛栓。术中根据心率、收缩压的变化(变化范围为基础值30%以内)调节七氟醚的吸入浓度。记录患儿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心率(HR)、平均动脉血压(MAP)和MAC变化;术后苏醒时间(TA)、拔管时间(TE)。PACU期间,根据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量化评分表(p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 scale,PAED)进行躁动评估,面部表情量表法(faces pain scale-revised,FPS-R)进行疼痛评估;对比患儿呼吸道相关并发症、术后对止痛药物的需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右旋美托咪定组患儿苏醒期躁动明显减少[D组5/30(16%)、C组16/30(53%)],苏醒期躁动峰值显著降低(P<0.05);术后疼痛评分、术中七氟醚的MAC值、术后呼吸道相关并发症以及术后对止痛药的需求均降低(P<0.05)。结论 小儿扁桃体剥离合并腺样体吸切手术中,应用右旋美托咪定可以减少七氟醚麻醉后苏醒期躁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小儿七氟烷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收治的行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手术患儿10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54例患儿采用单独七氟烷(吸用2%~3%的七氟烷,氧流量为2 L/min)维持麻醉,观察组54例患儿采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5μg/kg,15 min内注射完成,之后以维持剂量0.5μg/(kg·h)持续静脉泵入],联合七氟烷麻醉,观察麻醉前(T0)、停药时(T1)、拔管时(T2)、苏醒时(T3)以及离室时(T4)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以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 O2)等指标,比较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结果在不同时间点,观察组患儿的心率、MAP以及Sp O2等指标均较平稳,未出现明显的波动,而对照组患儿的心率和MAP在拔管时和苏醒时均出现显著升高离室时又降低的趋势,两组心率、MAP在组间、不同时点间以及组间·不同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在苏醒期呕吐的发生率为37.04%(20/5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8.52%(1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儿在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14.81%(8/54)比46.30%(25/54)]以及躁动评分[T2:(1.25±0.37)分比(2.45±0.37)分;T3:(1.28±0.35)分比(2.45±0.36)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有效缓解小儿七氟烷全麻的心率、MAP以及Sp O2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促进患儿血流动力学水平的稳定,从而降低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枸橼酸芬太尼复合七氟醚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方法将45例拟在全身麻醉下行下腹部手术的小儿患者分为3组,各15例。A组采用枸橼酸芬太尼复合七醚全身麻醉,B组采用全凭吸入七氟醚全身麻醉,C组采用局部麻醉复合七氟醚全身麻醉。观察3组术后苏醒期的躁动发生率。结果 3组术后躁动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A组与C组术后躁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167),A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67)。结论采用枸橼酸芬太尼复合七氟醚行小儿全身麻醉能有效降低其术后躁动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105-107+111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预防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作用。方法收集2017年12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需要在全身麻醉下行手术治疗的患儿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麻醉方法将86例患儿进行分组,研究组43例,麻醉诱导后应用右美托咪定,对照组43例,麻醉诱导后给予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不同时间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评分及呕吐、躁动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2、T3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2、T3、T4 MAP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苏醒期呕吐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更高,而躁动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更低,拔管时、苏醒时躁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更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右美托咪定可使患儿的心率、MAP更平稳,安全性更高,降低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减轻苏醒期躁动程度,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芬太尼和曲马朵对预防全麻后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和安全性。方法择期腹腔镜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曲马朵组(Q组)1、2、3mg/kg剂量组,芬太尼组(F组)0.1、0.2、0.3μg/kg剂量组,每组各20例。术毕前30min,Q组分别缓慢静脉输入曲马朵1、2、3mg/kg,F组分别缓慢静脉输入芬太尼0.1、0.2、0.3μg/kg。观察拔管前、拔管时、拔管后10min各组的躁动评分(RS)、镇静评分(RSS)和意识状态评分(0AAs)。结果Q组3mg剂量组RS评分低于1mg剂量组、2mg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0.3μg/kg组RS评分低于0.1μg/kg组、0.2μg/k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0.1μg/kg剂量组、0.2μg/kg剂量组、0.3μg/kg剂量组RS评分低于Q组1mg剂量组、2mg剂量组、3mg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组1mg剂量组、2mg剂量组、3mg剂量组OAAS评分低于F组0.1μg/kg剂量组、0.2μg/kg剂量组、0.3μg/kg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组3mg剂量组有3例拔管后SpO2〈95%需面罩加压给氧,F组0.2μg/kg剂量组有3例拔管后SpO2〈95%需面罩加压给氧,0.3μg/kg剂量组有10例拔管后SpO2〈95%需面罩加压给氧,0.3μg/kg剂量组有8例血压下降明显。结论芬太尼用于预防全麻后苏醒期躁动,效果明显优于曲马朵。芬太尼0.2μg/kg对呼吸、循环影响较小,较适合用于预防全麻后苏醒期躁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骶管阻滞对小儿七氟烷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7~10月择期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小儿60例,年龄2~5岁,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骶管阻滞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D组先行骶管阻滞0.2%罗哌卡因1.2 mL/kg,余下操作同C组:麻醉诱导置入喉罩,术中麻醉维持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术毕苏醒拔除喉罩,送入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苏醒期躁动采用儿童麻醉苏醒期躁动评分(PAED)。记录入PACU即刻、5 min、15 min、30 min的PAED评分;记录术后30 min、2 h、6 h、12 h、24 h疼痛评分,按照加拿大东安大略儿童医院疼痛评分(CHEOPS)标准。结果与入PACU即刻比较,C组在入PACU后30 min时的PAED评分明显下降[(3.20±2.23)分vs (9.43±2.24)分,P<0.01],而D组各时点的PAE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D组在入PACU即刻[(3.20±1.30)分vs (9.43±2.24)分]、5 min [(3.50±1.14)分vs (9.73±2.20)分]、15 min [(3.43±1.04)分vs (9.13±2.36)分]的PAED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C组与D组PAED评分大于10分的例数分别为10例、0例(P<0.01);D组术后30 min、2 h、6 h、12 h的疼痛评分(CHEOPS评分)均明显低于C组(P<0.01)。结论骶管阻滞复合七氟烷全麻用于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可减少苏醒期躁动,减轻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地佐辛联合丙泊酚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浙江省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7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毕前10 min停所有麻醉用药,观察组患者加用地佐辛0.1 mg/kg及丙泊酚10 g/(kg·min),对照组患者加用地佐辛0.1 mg/kg维持至术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后的苏醒时间、疼痛、苏醒期躁动和镇静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拔管时(T1)、拔管后5 min(T2)及拔管后30 min(T3)3个时点视觉模拟评分和苏醒期躁动评分[(2.1±0.4)、(2.3±0.5)、(2.7±0.7)、(0.7±0.2)、(0.6±0.2)、(0.7±0.2)分]均少于对照组[(4.0±1.0)、(3.7±0.9)、(3.2±0.8)、(1.7±0.4)、(1.9±0.5)、(1.8±0.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4、2.87、2.23、3.73、5.29、4.17,P〈0.05或P〈0.01),两组患者的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联合丙泊酚可明显减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疼痛程度,有效预防和减少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且不影响患者麻醉后苏醒时间,不加重患者镇静程度,是预防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全麻维持方式对胃肠外科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1-01~2013-05间120例胃肠外科择期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麻醉方法分为四组,A组30例患者给予全凭静脉麻醉;B组给予静吸复合麻醉,手术结束前停止吸入麻醉药物时间在25 min以内;C组给予静吸复合麻醉,手术结束前停止吸入麻醉药物时间在25 min以上;D组全凭吸入麻醉,观察四组患者苏醒期躁动情况。结果 通过四组的对比分析,四组的手术时间和麻醉维持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A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6.7%,B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36.7%,C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6.7%,D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10.0%,B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的高于A组和C组以及D组,且数据的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χ2=7.23,χ2=7.23,χ2=6.26,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 临床中对于胃肠外科手术患者实施全凭静脉麻醉和全凭吸入麻醉以及予静吸复合麻醉,手术结束前停止吸入麻醉药物时间在25 min以上的麻醉方法均可行,能够有效的降低躁动,临床医师可以有效的依据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选取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患儿七氟醚复合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影响。方法择期行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术的阻塞性呼吸睡眠综合征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根据七氟醚复合麻醉药物的不同,将患儿分为两组( n=30):右美托咪定组( D组)和瑞芬太尼组( R组)。记录拔管时间、麻醉后恢复室( PACU)停留时间;PACU 期间记录躁动发生情况、持续时间,采用患儿麻醉苏醒期躁动量化评分表(PAED)评分评价躁动程度。患儿入PACU即刻(T0)及15 min(T1)、30 min(T3)、60 min(T3)时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镇静评分(Ramsay)分别评价疼痛程度和镇静程度。记录PACU期间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R组比较, D组躁动发生率和PEAD评分降低,躁动持续时间缩短,术后各时点VAS评分降低,Ramsay评分升高(P<0.05);两组患儿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PACU期间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安全有效地预防患儿七氟醚复合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右旋美托咪啶对全麻后置导尿管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普外科择期全麻下手术患者90例,年龄28—55岁,体重56~74kg,ASAI-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5)和右关托咪啶组(n=45)。两组患者均在麻醉诱导后置入尿管。右美托咪啶组关腹前经静脉输注右关托咪定0.5μg·kg^-1(以生理盐水稀释至20ml,10min注射完毕),对照组输注20ml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及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右关托咪啶组麻醉苏醒期MAP降低、HR减慢,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右旋关托咪啶可减少全麻后置导尿管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酮咯酸氨丁三醇预防瑞芬太尼全麻苏醒期疼痛及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0~60岁择期行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100例,ASA I~II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滴注酮咯酸氨丁三醇30mg,对照组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滴0.9%氯化钠1mL,观察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问、拔管时间以及拔管后15、30min疼痛评分和烦躁程度评级。结果:两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管后15、30min疼痛评分及躁动程度评级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酮咯酸氨丁三醇可以预防瑞芬太尼全麻苏醒期疼痛和躁动。  相似文献   

19.
唐晨  岳建英  李天佐 《北京医学》2015,37(6):530-532
目的 探讨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S100B蛋白浓度变化与七氟烷麻醉躁动中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在全麻下行择期白内障手术的患儿3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麻醉风险评分(ASA)Ⅰ或Ⅱ级,年龄3~6岁.吸入麻醉诱导为8%七氟烷,待患儿睫毛反射消失后插入喉罩.术中采用3.0%~3.5%的七氟烷维持,调节氧流量2~3 L/min,保持患儿自主呼吸.术毕停止吸入七氟烷,拔除喉罩,记录躁动发生情况.分别于吸入七氟烷前,吸入七氟烷后15 min和术后10 min 3个时间点采集外周静脉血2~3 ml,静置离心后,检测血清S100B蛋白的浓度.结果 30例患儿术前、术中和术后血清S100B蛋白平均浓度分别为(62.76±32.51)、(47.90±22.20)、(48.05±23.53)ng/L,术中和术后浓度值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但术中和术后二者浓度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躁动患儿术中和术后平均血清S100B蛋白浓度均较术前明显下降[(49.71±25.20) ng/L vs.(68.26±39.40) ng/L,(55.59±30.54)ng/L vs.(68.26±39.40)ng/L,P均<0.01],术中和术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躁动患儿术中和术后平均血清S100B蛋白浓度均较术前明显降低[(46.71±20.64)ng/Lvs.(59.1 1±27.62)ng/L,(43.18±16.95)ng/L vs.(59.11±27.62)ng/L,P均<0.01],术中和术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躁动患儿术前、术后S100B蛋白浓度差值与与躁动评分无相关性(r=0.045,P>0.05).结论 S100B蛋白浓度在麻醉恢复期患儿躁动发生时明显下降,星形胶质细胞并未在躁动过程中表达增强,S100B蛋白浓度的变化与躁动的严重程度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静注曲马多用于预防全麻患者拔管期躁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手术结束前静注曲马多对预防全麻病人报管期躁动的临床作用。方法:40例普胸手术全麻病人,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的方法于手术结束前静脉给予生理盐水(对照组)、曲马多2mg/kg(观察组)观察术后病人的镇静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血氧饱合度均无显著差异。观察组镇静效果Remesay评分:其烦躁率(1分)、镇静满意率(2—4分)分别为1(5%),15(75%),对照组分别为6(30%),7(35%)。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全麻病人手术结束前使用2mg/kg曲马多可明显减少全麻病人拔管期躁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