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56例急性胰腺炎(AP)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AP组和正常对照组(NC)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指数(NR)、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浓度(FIB)。结果轻型胰腺炎组(MAP)与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胰腺炎组(SAP)与MAP组和N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PT、APTT和FIB值明显延长,可作为鉴别AP病情轻重及评估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3):50-53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院急诊内科与急诊ICU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72例,按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组(MAP组,50例)与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22例),并收集同期健康体检对照组(60例),比较各组NLR和凝血指标变化,并分析其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的相关性。结果 SAP组、MAP组与对照组相比,NLR、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i)均显著提高(P0.05),而上述指标在MAP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内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的患者之间比较分析,上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NLR、PT、APTT、D-Di在SAP组患者中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0.05),在MAP组患者中则不相关(P0.05)。结论 NLR与凝血功能指标与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且上述指标的变化可以用来评估疾病的预后和转归。  相似文献   

3.
急性胰腺炎患者凝血-抗凝血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大量的实验研究证实,胰腺的血液循环障碍可诱发急性胰腺炎(AP),并可促使水肿型胰腺炎发展为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其中凝血—抗凝血系统参与了这一病理过程。为进一步了解凝血—抗凝血系统在AP发病中的作用,我们测定了62例AP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bg)、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维蛋白A肽(FPA)、凝血酶原片段1+2(F1+2)、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抗凝血酶(AT)水平,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急性胰腺炎患者出凝血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出凝血指标变化对于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发病24 h内入院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08例,按分级标准分为轻型和重型两组,其中轻型68例、重型40例,选健康体检者60例,分别空腹取血2 mL,进行出凝血功能检测,比较各组结果.结果:急性胰腺炎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TB),D-二聚体(D-D)的水平轻型组(MAP)与对照组比较轻度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组(SAP)与对照组及MAP组相比较均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SAP患者FIB和D-D值与APACHEⅡ评分值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84,r=0.86).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情况比较,SAP组患者均较MAP组患者高(P<0.05).结论:出凝血功能指标可以很好地反应胰腺炎轻重程度,初步判断胰腺炎的预后及了解病情变化,从而作为临床胰腺炎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急性胰腺炎(AP)是由多种病因引起胰腺消化酶被激活后,对本器官及其周围器官产生消化作用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临床上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若治疗不及时,后者可引起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6.
於健  刘莉  洪喆  王芳  曹悦羚  卢璐 《西部医学》2012,24(2):286-288
目的探讨凝血和纤溶功能变化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病情的评估及预后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发病24h内入院的急性胰腺炎(AP)患者106例,其中MAP组65例,SAP组41例,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50例,分别检测凝血与纤溶功能指标PT、APTT、FIB与D-D水平。结果 MAP组与SAP组患者PT、APTT、FIB与D-D的水平较对照组轻度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与对照组及MAP组相比较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PT、APTT、FIB及D-D值与APACHEⅡ评分均存在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82、0.83、0.86和0.84(P<0.05);与非MODS组相比,MODS组PT、APTT、FIB及D-D值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与纤溶指标的检测有助于评估SAP的病情与预后,对防止疾病进展和降低死亡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贵明 《吉林医学》2011,32(27):5676-5676
目的:观察探讨血浆凝血功能检查在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74例急性胰腺炎(AP)患者,随机分为SAP组(重型)44例和MAP组(轻型)30例,再选取56例同期正常的成年人为对照组,分别使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血浆凝血功能进行检测,记录相关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AP组、SAP组与对照组三组组内及组间的PT、APTT、FIB和D-D二聚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AP)患者中的SAP患者微循环障碍与血浆凝血功能紊乱明显,经血浆凝血功能检查能有助于诊断急性胰腺炎的病情发展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67例,设为观察组,并将患者分为轻型组(MAP组)和重型组(SAP组)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组和非MODS组。另选择同期于该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浓度(FIB)、D-二聚体(D-D)变化,分析其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Ⅱ)的相关性。 结果 观察组多个凝血功能指标及APACHEⅡ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BP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AP组多项凝血功能指标及APACHEⅡ评分显著高于MAP组,BPC显著低于MAP组(P<0.05);MODS组多项凝血功能指标及APACHEⅡ评分显著高于非MODS组,BPC显著低于非MODS组(P<0.05);凝血功能指标PT、APTT、FIB、D-D均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BPC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 结论 急性胰腺炎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以60例AOPP患者为对象,以同期6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凝血、纤溶指标及血栓弹力图(TEG)参数水平,分析上述指标与AOPP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AOPP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凝血功能相关指标与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相关性,寻找可以用于早期预测和/或动态监测急性胰腺炎预后的实验室指标。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12月1日~2018年11月30日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就诊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入院距发病时间<72 h)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入院时和住院期间的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与急性胰腺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共收录12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有175例纳入本研究,其中52例为重症急性胰腺炎,12例患者死亡。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入院时检测vWF:Ag、PT、PC、AT Ⅲ和D-dimer指标可作为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炎和/或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是动态监测病程中的各指标能提高预测价值,尤其是vWF: Agmax、PTmax、APTTmax、TTmax、FIBmin、D-dimermax、PLTmin、PCmin、PLGmin、AT Ⅲmin以及以上各指标的变化值(△)是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炎和/或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OC分析提示,动态监测各指标的变化值,尤其是△vWF:Ag、△PT、△APTT、△FIB、△TT、△D-dimer、△PLT、△PC、△AT Ⅲ、△PLG可作为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炎和/或死亡的有效实验室指标(AUC0.63-0.84)。结论 急性胰腺炎患者存在血管内皮损伤、凝血功能紊乱。入院时检测vWF:Ag、PT、PC、AT Ⅲ和D-dimer指标可作为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炎和/或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患者病情中动态监测vWF:Ag、PT、APTT、TT、FIB、D-dimer、PLT、PC、AT Ⅲ、PLG以及各指标的变化情况会进一步提高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左旋门冬酰胺酶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10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在化疗前均未接受过任何抗凝治疗。入院后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即使用长春新碱+柔红毒素+波尼松诱导治疗,治疗后予VDLP方案化疗。同时加用左旋门冬酰胺酶8000 U/m2,静脉注射,隔日注射1次。治疗3个月后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并对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同时比较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天、第7天的凝血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10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22例、部分缓解40例、病情稳定26例、病情进展12例,总有效率达62%(62/100)。100例患者治疗期间,10例发生过敏、白细胞计数下降9例、8例出现胃肠道反应包括恶心、呕吐。治疗后第1天,100例患者的PT、APTT、TT水平较治疗前比较显著升高,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或P0.01)。但患者的FIB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治疗后1周,所有患者的PT、APTT、TT水平较治疗前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而FIB水平虽然较治疗后第1天有所升高,但差异不显著,但与治疗前水平比较显著降低,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确切,安全性好,但易产生凝血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因此,应用左旋门冬酰胺酶临床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应动态监测患者的的凝血功能,才能积极纠正凝血功能障碍,必要时应停药。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5):118-121+封三
目的 探讨和分析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和血钙(Calcium,Ca)水平变化的关系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8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急性胰腺炎组,选取同期入院的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入院后次日清晨空腹采血,检测血清PA、Ca、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及D-二聚体(D-Dimer,DD)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PA和Ca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PA、Ca、PT及DD之间的关系。结果 急性胰腺炎组PA和C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A和Ca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741和0.62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急性胰腺炎患者PA和Ca的含量存在一定的正相关(r=0.386,P0.01),且都与PT及DD呈负相关(r=-0.409,r=-0.223,r=-0.469,r=-0.238,P0.05)。结论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中PA和Ca水平均降低,对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PA和Ca之间存在一定正相关性,且都与PT及DD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尤瑞克林联合曲克卢丁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凝血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接受尤瑞克林联合曲克卢丁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尤瑞克林治疗,比较两组凝血功能指标、神经功能评分、血清学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1)治疗效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凝血功 能:观察组的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神经功能评分: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血清学指标:观察组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低于对照组,神经营养因子(NT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曲克卢丁治疗有助于改善凝血功能、神经功能以及血清学指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ARD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机械通气、抗感染、营养支持治,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针10万U+0.9%氯化钠溶液100ml静脉滴注3次/d,连续7d。比较两组患者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28d病死率以及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 D)水平及血小板计数(Plt)变化。结果治疗组住 ICU时间、28d病死率、APACHE 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氧合指数、FIB、Pl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PT、D- D水平治疗后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乌司他丁治疗能改善ARDS患者的凝血功能及炎症指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及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96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测定其急性期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一二聚体(DD)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变化,将急性期水平与67例非心脑血管疾病病人对照进行比较,并从脑梗死患者中选取83例,测定其恢复期相关指标水平,与急性期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急性期PT和APTT低于对照组,FIB、DD和MPV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T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同一患者恢复期的PT和APTT水平高于急性期,FIB和DD水平低于急性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T和MPV的变化不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APTT、PT、FIB、D-二聚体和MPV异常,检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凝血功能各项指标和D一二聚体含量的变化可为脑梗死的辅助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监测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指标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及正常妊娠妇女中的表达与意义。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30例作为实验组,同期正常妊娠妇女4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的检测,并用免疫比浊法进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值检测,对比分析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实验组PT、INR、APTT、及TT低于对照组,而D-D和vWF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胎儿生长受限、早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血液呈高凝状态可导致不良妊娠结局,通过凝血指标及vWF的检测可以作为初步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6):79-82
目的 探究血栓弹力图和常规凝血功能检测在早期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金华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复发性流产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正常生育期孕妇8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凝血功能检测及血栓弹力图检测,对比两组患者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常规凝血功能检测值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均高于对照组(t=2.403,7.050,1.024,0.308,0.168、P=0.017,0.000,0.307,0.758,0.867);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及血小板计数(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栓弹力图检测值中凝血反应时间(R值)、血凝块形成时间(K值)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凝血形成速率(Angle角)、最大振幅(MA值)、凝血指数(CI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t=11.408,7.553,15.925,4.059,15.292、P=0.000);观察组患者中,R值与APTT呈正相关、R值与DD呈负相关、K值与FIB、PLT均呈负相关、Angle角、MA值、CI值均与FIB、PLT呈正相关(P0.05)。结论 早期复发性流产患者处于高凝状态;血栓弹力图和常规凝血功能检测与血小板计数存在相关性。监测血栓弹性成像有助于指导早期复发性流产患者接受抗血小板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