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大学生常见运动损伤的现状,为大学生常见运动损伤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抽样调查于2004-11进行,随机抽取浙江中医学院、浙江大学、杭州师范学院、浙江机电职业学院二三年级的1200名学生,其中男生626名,女生574名,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大学生运动损伤的防治基本知识、态度,运动损伤发生的性质、部位、程度、原因,运动损伤发生后的处理、治疗情况,以及治疗效果和康复情况。对其中的300名受伤学生于2005-06进行跟踪调查。结果:共发放调查表1200份,回收完整合格问卷1152份,回收率96%。①大学生发生运动损伤共计752人次,发生率为65.3%;其中男生472人次(75.2%),女生239人次(41.6%),男生发生率高于女生(P<0.01)。②大学生运动损伤以扭伤、拉伤、挫伤、擦伤等关节和软组织损伤为主,骨折、韧带断裂等重度损伤偶有发生。③跟踪调查显示大学生运动损伤发生后,轻度损伤者就医较少,以自行处理为主,还有近30%的未作任何处理;中度损伤者以就医为主,自行处理占1/4,少数学生未作任何处理;重度损伤者全部就医。运动损伤发生的急性期,大部分学生能得到治疗,但坚持彻底治疗的较少,有45.0%能够痊愈,47.3%好转,7.7%无效。结论:①大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率高,防治意识淡薄,防治知识缺乏,在运动过程中未能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损伤发生后主动求医或配合治疗差。②运动损伤的防治应当引起大学校方和学生足够的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运动损伤相关因素分析:理科大学生568人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目的:设计、对象:学生。运动过程中如不能使机体的运行保持在良好的运动状态下,结果将导致各种各样的运动损伤。了解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损伤发生情况,分析其发生原因。时间及地址:调查分析,实验于2006—12在四川理工学院完成。选择2006年四川理工学院二、三、四年级在校本专科生共568名,平均年龄19.6岁,其中325名男学生,243名女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和实地调查法及文献资料法进行调查。发放调查表共630份,回收609份,回收率达96.67%。弃去有漏填、明显前后矛盾的问卷共41份。主要观察指标:调查上述人员运动损伤发生率、致伤项目、损伤部位、发生场合、发生时间和损伤类型。结果:从随机抽样调查的568份有效问卷得知,大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率是57.7%,体育生损伤率最高(87.5%);致伤项目篮球居首位;损伤主要发生在室外硬地;损伤部位多见于膝关节、距小腿关节、手关节等;课外活动是损伤的主要场合;损伤类型以扭伤、擦伤、拉伤、挫伤为主。结论:学生运动损伤与特殊专业、运动项目有关,外界因素和自身因素是造成损伤的原因,针对原因加强教育、管理是避免运动损伤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山地自行车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发生率、类型、部位、季节及其损伤原因,分布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参加2004-04全国山地自行车冠军赛云南大理站的国家二级以上48名运动员进行运动损伤发生率、类型、部位、季节及其损伤原因调查。结果:山地自行车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率100%(48/48)。损伤类别以跌伤为主,占损伤类型的32%。损伤的部位以膝的损伤为主,占25%。冬季是运动损伤的高发季节,损伤发生率52%。损伤原因主要有赛车故障、地理和气候环境、运动员自身情况的影响,分别占28%,22%,50%。结论:山地自行车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率较高,各类损伤中,主要以跌伤为主,运动损伤部位主要以膝为主,且冬季是运动损伤的高发季节,赛车故障及比赛路段的地理及气候环境和运动员自身情况是出现运动损伤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为预防损伤及科学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采用调查访问、文献资料法在2004-05全国青年羽毛球锦标赛(沈阳)、2005-07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羽毛球锦标赛(抚顺)期间,对参赛的辽宁、四川、湖北、福建等15支以及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广西大学等8所院校共120名运动员进行了运动损伤调查。运动员年龄在14~21岁,男63人、女57人。 结果:共发放问卷125份,回收123份,完整有效问卷120份。①在120名运动员中发生运动损伤的人数为95名(79.2%),379例次。②羽毛球运动损伤种类有18种,其中关节及韧带损伤发生率为55%为第1位,其次是肌肉损伤和末端病分别占41.7%和30.8%,腰椎横突综合征及骨折为13%,骨膜炎为11.7%。③在损伤部位构成比中占首位的是踝部,为23.7%,其次是膝部20.6%和腰部12.0%,肩部9.2%。 结论: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种类较多,以关节和韧带损伤为主;损伤部位主要是踝部、膝部、腰部和肩部,主要是由于其项目本身的复杂性及运动系统承担很大的负荷加上肌肉力量薄弱所致。科学地安排训练内容和方法能有效的预防运动损伤。  相似文献   

5.
1对象与方法潍坊医学院1998~2000级3个年级学生共285例,其中男生187例,平均年龄为21.50岁,女生98例,平均年龄为21.17岁,调查时间为2002年3~4月。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要求学生如实逐项填写运动损伤登记卡。共发放运动损伤登卡片285张,收回有效卡片281张,占总人数的98%,其中损伤人数112例,占总人数的39.6%。调访校医室有关医生,查阅病历。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2结果2.1运动损伤的时间学校运动损伤主要发生在课外体育活动71例(63.3%)和…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高校普通系和体育系大学生身体成分的现状及肥胖发生率。 方法:测试在2006—06进行。选择湖北省长江大学二、三年级大学生665人.年龄19~22岁,其中体育学院学生235人(男172人,女63人).普通院系学生430人(男232人,女198人)。所有受试者测试身高、体质量、肱三头肌皮褶厚、肩胛下皮褶厚.计算体脂百分比、瘦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评估肥胖发生情况(男生体脂百分比〉18%.女生体脂百分比〉25%为肥胖)。 结果:665人全部完成测试进入结果分析。①肥胖检出率:普通系男生为5.2%,女生为6.5%;体育系男生为1.4%.女生为3.5%。普通系高于体育系(P〈0.01)。②体脂百分比:体育系男生低于普通系男生【(11.46&;#177;1.49)%,(13.50&;#177;2.44)%,t=-1.73,P〈0.01】;体育系女生也低于普通系女生【(13.50&;#177;2.44)%,(22.69&;#177;3.71)%,t=4.77,P〈0.01],但普通系学生的均值仍在正常范围内。③除腹部脂肪外.体育系男生身体成分的各指标均优于普通系男生(P〈0.01);除肩胛下皮褶厚度外.体育系女生身体成分的各指标均优于普通系女生(P〈0.01)。 结论:①该校大学生肥胖发生率不高。提示大学生只要坚持一般的身体锻炼就可达到健身防止肥胖的目的,不必追求大运动量。②体育系大学生的体质量和瘦体质量均显著高于普通系大学生。③运动可改变身体局部脂肪的分布,且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皮褶厚度计算体脂含量的方法,了解大连学生超重和肥胖流行现状和流行趋势,为青少年生长发育研究、改善学生营养状况和制定学生肥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①2005-05/06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原则,抽取大连市区的出生并生长的7-18岁汉族学生2474名,其中男生1244名,女生1230名。采用国际通用的人体测量学方法测量纳入学生的肱三头肌和肩胛下角部的皮褶厚度,并通过皮褶厚度推算体密度,计算全身体脂含量,再利用体脂含量判断肥胖并计算发生率。并将上述结果与1995年大连市内7-17岁汉族学生1190名和2000年大连市内7~18岁汉族学生1275名肥胖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②性别差异比较使用大样本的u检验。结果:2005年参与调查的2474名学生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学生体脂含量女生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男生则在11岁时达高峰后呈逐渐下降趋势,生长曲线男女无交叉现象。而且相同年龄段的体脂含量均是女生高于男生,并且除10-13岁年龄组外,其他年龄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u〉1.96,2.58,P〈0.05~0.01)。②与1995年调查结果比较,学生体脂含量10年来有较大程度增长,10年平均增长男女生分别为6.31%和4.47%。③学生2000年超重、轻度肥胖和中重度肥胖的发生率男生分别为14.3%,11.1%和7.9%,女生分别为11.0%,7.2%和2.8%。2005年超重、轻度肥胖和中重度肥胖的发生率男生分别为18.0%、11.6%和19.9%,女生分别为15.0%,10.2%和11.7%。结论:①2005年青春期后学生体脂含量有性别差异。②大连学生10年来体脂含量有较大程度的增长,并有继续增加的趋势。③大连学生5年间超重、轻度肥胖和中重度肥胖的发生率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分析跆拳道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的常见部位和损伤原因及损伤发生率。方法:于2005-03选择南京体育学院运动系跆拳道专选队学生33人,男20人,女13人,年龄21~25岁,专项训练平均年限3.5年。纳入对象均对调查项目知情同意。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自拟调查问卷,该问卷主要内容为损伤的部位、损伤的原因。结果:学生33名均进入结果分析。共发放问卷33份,收回填写完整、准确的问卷33份,收回率100%。①损伤部位:踝关节损伤、膝关节损伤、足损伤、大腿损伤、腰损伤、小腿损伤、肘损伤、手损伤分别为24人次(25%),21人次(21.9%),15人次(15.6%),9人次(9.4%),15人次(15.6%),8人次(8.3%),2人次(2.1%),2人次(2.1%)。②损伤发生率:纳入跆拳道运动员33名均发生运动损伤,损伤率100%,损伤96人次,人均受伤2.91次。③损伤原因:跆拳道损伤多发生在专项训练和比赛时,占38.49%;身体素质差引起的运动损伤,占19.67%;准备活动不科学也是造成运动损伤不容忽视的因素,占12.97%。结论:跆拳道运动损伤部位以踝关节和膝关节为主,损伤多发生于专项训练和比赛时。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山西省六所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篮球运动损伤的情况,分析损伤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于2004—05/10随机抽取山西省6所普通高校(山西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师范学院、雁北师范学院、忻州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01级、2002级、2003级、2004级本科男生240人作为调查对象。参照体育科研方法中所涉及的有关运动损伤及医务监督问题进行调查问卷设计,问卷内容包括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篮球运动损伤的原因、部位、场合、性质、损伤对学习、生活的影响以及对待损伤的态度。并以百分率对主要内容进行统计观察。结果:发放问卷240份,回收有效问卷234份,有效率97.5%,问卷信度为9.78,效度为9.56。①高年级学生的运动损伤率比低年级高②损伤部位主要集中在距小腿关节、指关节、膝关节;距小腿踝关节扭伤约占36.8%,手指关节的戳伤骨折占约35.1%,膝关节的髌骨劳损、半月板损伤约占28.9%,头面部因受到碰撞,引起出血和骨折占10.5%,腰部损伤率较低为3.5%。③课外活动是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重要场合。④忽视准备活动是重要原因之一;身体机能不良,伤病或疲劳的积累将使机体活动能力下降,基本功不扎实,拉、撞、顶等危险动作频出,是导致篮球运动损伤发生的又一重要原因。⑤训练、比赛以及教学中损伤发生的几率较低。⑥损伤发生后大部分学生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但仍有部分学生感到焦急、烦躁;少部分学生怀有侥幸心理,致使损伤积累,身体机能下降。结论: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篮球运动损伤,主要发生在课外活动时间,损伤的部位以距小腿关节扭伤、手指的戳伤、膝关节的劳损为主,同时间有面部的损伤和出血,剧烈冲撞引发的骨折虽占极小比例,但学生受到的影响却最大;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因素的结合,准备活动不足、身体机能不良、技战术运用不合理是诱发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农科新生的健康知识知晓情况。方法:以无记名的方式对660名新生进行了健康知识知晓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农科新生各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普遍低。仅30.6%的同学了解AIDS的传染源,36.4%的同学知晓AIDS的传播途径。没有一个大学生了解乙型肝炎的传染源,个别学生仅知道乙型肝炎病人是传染源。33.0%的学生知晓肺结核的传染源,细菌性痢疾的知晓率为42.4%。对于人体必需营养素的知晓率较高,城镇学生的知晓率达到71.8%,乡村生源学生的知晓率为37.0%,城镇学生的知晓率高于乡村学生(P<0.05);女生知晓率为57.0%,男生为41.7%,女生比男生了解的更多。11.8%新生了解预防高血压的知识,72.7%的新生懂得预防普通感冒,16.1%的新生了解预防急性胃肠炎的方法。只有1名乡村男生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其他新生一无所知。45%的新生掌握物理降温的方法,其中男生为49.7%,女生为39.3%,男生显著高于女生(P<0.05);乡村生为53.4%,城镇生为28.2%,乡村生显著高于城镇生(P<0.05)。能自我调整不良情绪的确39.2%,其中男生为37.5%,女生为41.3%,男女生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乡村生为33.0%,城镇生为51.8%,城镇生显著好于乡村生(P<0.05)结论:农科新生健康知识贫乏:中学应开展健康教育;农科大学更应开设健康教育课或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讲座;农科大学生的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