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鼻中隔黎氏区粘膜糜烂(简称鼻衄)常因手指挖鼻或毛巾布类擦伤鼻粘膜引起,我科门诊自1994年1月至1996年1月采用口腔溃疡药膜治疗鼻衄10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为了使红霉素用于口腔疾病治疗,我们把它做成药膜,研究其处方和工艺条件。选用聚乙烯醇(PVA_(17-18))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混合物为膜材料,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处方和工艺条件,并对药膜做了均匀度和释放率测定。 1.正交设计与制膜方法:采用L8(2)~7正交设计,按表1制得8张药膜。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硝酸银烧灼结合口腔溃疡膜治疗鼻中隔黎氏区黏膜糜烂合并出血的效果,选择151例鼻中隔黎氏区黏膜糜烂合并出血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8例患者仅行单纯硝酸银烧灼治疗,治疗组83例患者硝酸银烧灼后用口腔溃疡膜敷于烧灼处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9.1%)高于对照组(57.3%),P<0.01。提示对鼻中隔黎氏区黏膜糜烂合并出血的患者,硝酸银烧灼后用口腔溃疡膜敷于烧灼处治疗,可有效减少出血复发,促进糜烂面愈合。  相似文献   

4.
聚乙烯醇与胶原共混支架药膜的结构与降解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聚乙烯醇(PVA)与胶原共混支架药膜的结构与降解性能.方法采用PVA与胶原原液共混、冷冻干燥成膜的方法制备含PVA的长春新碱胶原药膜.通过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傅立叶红外光谱、差热扫描分析对药膜进行理化表征,考察改性后胶原药膜的结构和降解性能.结果加入PVA不会破坏胶原膜的热性能稳定性;含PVA的胶原药膜PVA与胶原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加入PVA后孔隙更加均匀,孔径减小有助于提高膜的致密性和稳定性;可以改善膜的降解性能,延长膜的降解时间.结论PVA作为一种胶原膜的改性材料,可以改善胶原膜的微观立体结构,延长胶原药膜的降解时间.  相似文献   

5.
替硝唑克林霉素药膜治疗冠周炎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制三种药膜,A 膜:替硝唑加克林霉素,B 膜:替硝唑,C 膜:克林霉素,分别用于117 例冠周炎患者。结果:应用A 膜的效果明显优于B 膜、C 膜。A 与B 比,χ2= 10 .63 , P < 0 .01 ;A 与C 比,χ2 = 9 .04 , P < 0 .05 。认为替硝唑加克林霉素药膜治疗局限型冠周炎效果明显优于单一药膜,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盐酸曲马多口腔药膜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制备盐酸曲马多口腔药膜并对其质量控制进行研究。方法 以水溶性壳聚糖,聚乙二醇6000、聚乙二醇4000、明胶及甘油为基质制备盐酸曲马多口腔药膜,建立其质量控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本品中盐酸曲马多的含量,检测波长为271nm,流动相为醋酸-醋酸钠缓冲液(pH4.5)-甲醇(40:60)。结果 盐酸曲马多口腔药膜处方组成恰当,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可靠、准确。HPLC法测定盐酸曲马多口腔药膜的含量,平均回收率为100.28%,RSD为1.44%(n=6)。结论 该膜剂处方组成合理,制备方法可行,质量控制能够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曹静萍 《河北医学》2002,8(9):831-831
1997年 1月至今 ,我们采用微波治疗鼻出血 10 0例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0 0例中 ,男 5 6例 ,女 4 4例 ,年龄 6~6 8岁 ,平均年龄 36岁 ,左侧鼻出血 5 2例 ,右侧为 4 8例 ,76例为黎氏区搏动性出血。 (包括经擦拭后出血者 32例 ) ,2 4例为黎氏区掺血及鼻内窥镜下检后鼻道出血点。1.2 治疗方法 :采用国产MTC—I型微波治疗仪 ,频率为 2 4 5 0MHz ,功率为 4 6~ 5 0w。先用 1%地卡因棉片添入鼻腔 ,5min1次 ,重复 2次麻醉后取出 ,对出血严重者亦可在无麻醉下进行 ,微波治疗前向患者交待治疗过程中可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苦参碱、壳聚糖和羧甲基壳聚糖分别为药物和载体材料制备口腔粘膜溃疡膜剂。方法常温下通过溶液浇铸法和 正交实验法,制备了新型的苦参碱/壳聚糖载药膜和苦参碱/壳聚糖/羧甲基壳聚糖载药膜。通过拉伸试验、SEM、溶胀测试和体 外释放等表征了载药膜的力学性能、表面形貌和载药量,确定载药膜制备的最佳条件。结果当壳聚糖相对分子质量为65万, 壳聚糖/甘油质量比为1∶1.4时,载药膜的力学强度最大,拉伸模量高达0.7875 MPa。扫描电镜观察到苦参碱聚集分布在膜的底 面,呈不对称分布。体外释放结果表明,载药膜具有较高的载药量和长效缓释性能。随着壳聚糖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苦参碱释 放时效越长,当壳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5万时,载药膜的苦参碱释放时间长达23 h;在载药膜的底面涂覆浓度为1%羧甲基壳 聚糖,载药膜的释放时间增加至108 h。结论载药膜的基质材料天然、绿色、无毒、可降解,制备方法简单易行,避免了大量有机 溶剂的使用,可以作为口腔粘膜溃疡膜剂的载体材料,能够显著延长药物的释放时间。  相似文献   

9.
孙薇  范昕 《基层医学论坛》2010,(27):808-808
目的总结鼻中隔黎氏区出血用等离子凝固止血时的护理要点。方法鼻内窥镜检查,低温等离子凝固鼻中隔黎氏区出血点及相应的护理。结果 48例鼻中隔黎氏区出血患者经过等离子凝固治疗后无1例再次出血。结论鼻内窥镜下低温等离子凝固鼻中隔黎氏区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愈合好,患者痛苦小,精心、熟练的护理配合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不同烧灼法治疗黎氏区鼻出血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中隔前下部的黎氏区由于多支小动脉末梢吻合成黎氏动脉丛 ,易受外伤、炎症等因素的影响而致出血 ,是临床上鼻出血的好发部位。笔者 1 998~2 0 0 0年采用电热烧灼法 (以下简称电灼法 )和药物烧灼法 (以下简称药灼法 )治疗黎氏区鼻出血共 1 73例 ,随访 2周~ 6个月 ,疗效均较为满意 ,尤以电灼法疗效更佳 ,现对两种烧灼方法的临床适应症和要点进行探讨。1 临床资料1 73例中男 1 0 4例 ,女 69例 ,年龄 4~ 5 3岁。左侧 89例 ,右侧 84例。均为原发于鼻腔病变引起的鼻出血 ,排除高血压、动脉硬化、全身出血性疾病等因素。局部病变分为两类 :1…  相似文献   

11.
博性康速溶膜为复方中药膜剂,是一种防治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病的速溶膜剂[1]。其特点是药物含量准确,稳定性好,通常重量轻、体积小、应用方便[2,3],对其生产工艺与处方设计是非常重要的。1 材料与设备1.1 实验材料 博性康浸膏为10种中药提取物;聚乙烯醇(北京有机化工总厂);尼泊金乙酯(北京化工厂);山梨醇(湖北宜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吐温-80(重庆化学试剂总厂);甘油(遵义四中化工厂)。1.2 实验设备 制膜机(加工设备);配料锅(加工设备);胶体磨(JM—L50),(浙江温州市鹿城乳化机械公司);切纸机(上海印刷包装机械公司)。  相似文献   

12.
血液病患者常发生鼻衄 ,且经常反复发作 ,好发于鼻中隔黎氏区 ,临床多采用前鼻孔凡士林纱条填塞。 1 995— 1 998年因鼻衄而请我院耳鼻喉科会诊并采用局部涂敷凝血酶粉治疗者 69例 ,随访并资料完整的 59例 ,经观察 ,效果极佳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男 2 0例 ,女 39例 ,年龄 70~ 54岁 ,男女之比 1∶ 2。2 治疗  鼻衄均为鼻中隔前下方黎氏区粘膜广泛渗血 ,此时先将鼻腔血块清理干净 ,放 1片含有少量麻黄素的棉片于出血部位约 3min后取出 ,渗血减少。借此机会将予先准备好的与出血面积等大小的表面含有凝血酶粉的棉片贴于出血粘膜表…  相似文献   

13.
我科从1995年1月至1995年12月用注射硬化剂方法治疗鼻中隔黎氏区(Litle’sarea)出血103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995年所有鼻中隔黎氏区出血病人103例,已排除其他出血原因,鼻腔其他出血部位。其中男61例,女42...  相似文献   

14.
慢性盆腔炎是一种妇科常见病 ,多发病 ,至今国内外尚无一种效果显著的治疗方法。有关这方面的报告也极少。 1985年我国杨国栋提出不同病有共同的发病规律 ,即全身平滑肌痉挛 ,微循环障碍的发病学说 ,并对莨菪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进行了综合报道。1987年我们将莨菪类药物制成膜剂 ,局部应用于慢性盆腔炎患者 ,结果收到极佳效果。为寻求最佳药物浓度 ,我们制备了三种不同浓度的莨菪药膜 ,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治疗观察 ,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1 莨菪药膜的制备取莨菪类药物 (硫酸阿托品 65 4 - 2氢溴酸东莨菪碱等 )加成膜材料PVA - 12 4和其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制一种治疗口腔溃疡的新型制剂。方法 对常用成膜材料的成膜、脱膜性能及核黄素含量测定和溶出速率等进行实验研究。结果 制得的口腔溃疡单层药膜和双层单向药膜配比合理,双层单向缓释膜溶出速率明显低于单层膜。结论 该药膜为治疗口腔溃疡的一种新剂型,双层单向缓释药膜优于单层药膜。  相似文献   

16.
鼻出血在高原地区发病率较高,居西藏地区耳鼻咽喉科疾病第6位[1],出血部位以鼻中隔黎氏区为最常见。2000年我科对58例黎氏区出血采用鼻中隔黏膜搔刮并填塞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 1床资料  58例中,男34例,女24例。藏族30例,汉族28例,13~65岁,平均39岁,均为单侧鼻出血。47例患者来诊时,检查可见黎氏区有活动出血点,局部血管扩张呈球状、团状、条索状、网状;11例黎氏区未见活动性出血,但局部见肉芽状突起,且当天有同侧鼻出血表现。1. 2治疗方法应用1%丁卡因麻…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制备含有依诺沙星微球的改性明胶膜,并研究其体外释药性。方法以乳化交联法制备依诺沙星明胶微球,以微球粒径、载药量、包封率为指标,应用正交试验优选微球的最佳制备工艺后,将载药微球分散到改性明胶膜中,对比普通载药膜测定其在pH 7.4磷酸盐缓冲液中的释放性。结果以最优工艺制备的依诺沙星微球外观圆整,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3.04±0.25)μm,>80%微球粒径分布在1~6μm,微球平均载药量为(11.8±1.02)%,平均包封率为(78.24±3.18)%,载药微球膜和普通药膜中依诺沙星累积释放约80%各需96h和8h。结论依诺沙星微球制备工艺稳定可行,载药微球改性明胶膜体外释放缓慢,有望开发为具有长效抗菌效果的创伤性敷料。  相似文献   

18.
1996年至1998年间我们对鼻中隔梨氏区(little′s)出血患者,使用口腔溃疡药膜贴敷,选择性划痕—填塞加药膜贴敷治疗,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351例中男192例,女159例,年龄3~75岁,病程1小时~15年。治疗前全部患者均作血常规检查,排除血液病及其它出凝血机制障碍。来诊主要症状为反复发作性鼻出血。鼻镜检查,单纯鼻中隔粘膜糜烂227例鼻中隔梨氏区血管浅在扩张,迂曲或点状隆起96例,合并鼻中隔偏曲28例。单纯口腔溃疡药膜贴敷245例,划痕——填塞药膜贴敷196例。2 治疗方法单纯口腔溃疡药膜贴敷法,适用于较小儿童及年龄较大的…  相似文献   

19.
我科自1992~1996年,采用鼻中隔黎氏区粘膜划痕后用立止血粉剂撒在明胶海绵上压于伤面,治疗黎氏区习惯性出血60例均获得满意效果。1资料与方法11对象:60例患者,多为经常、反复、短时、不定量或不明诱因鼻出血。病短者为半年以上,长者达3年以上,平...  相似文献   

20.
口腔粘膜溃疡是常见的口腔粘膜病 ,特别是复发性口疮 ,患病率高。由于病因不明 ,治疗无特殊药物 ,一般都采用局部对症治疗 ,常用烧灼法但效果不够理想 ,我们研制了一种药膜 ,将药物均匀布于膜中 ,将膜敷于溃疡处 ,起到止痛 ,促进愈合作用 ,取得较好疗效 ,现将药膜的制备方法及临床应用报告如下。1 药膜制备采用青黛、九里香、乌梅、甘草、蒲黄、冰片各30g ,救必应、黄柏、硼砂、薄荷各 15g为一单位 ,分别经烘焙、煅、烧灰、醇提、直接研磨方法炮制加工 ,将研细粉末过 2 0 0目筛 ,将过筛后的药末与食用果冻胶 2 0 0ml混合 ,均匀涂于玻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