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细胞及间质成分的特征变化,提高与其他涎腺肿瘤鉴别的细胞学确诊率。方法采用细针吸取细胞学对46例有病理组织学结果的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细胞学诊断进行分析。结果46例粘液表皮样癌的细胞学诊断与病理组织学结果对照总符合40例(86.96%),高分化型粘液表皮样癌常易与多形性腺瘤相混淆。结论针吸细胞学对粘液表皮样癌的诊断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可靠性,同时.粘液性状和瘤细胞排列分布的镜下表现常可作为粘液表皮样癌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对高分化型粘液表皮样癌在其细胞学表现与其生物学行为不相符时应予足够认识和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对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学证实的黏液表皮样癌15例患者的细针吸取细胞学涂片资料,并对细胞学误诊原因进行总结。结果:黏液表皮样癌的细胞学诊断准确性取决于其组织学分级,高分化黏液表皮样癌,吸出物为大量黏液、可见少量黏液细胞,因细胞量少,诊断准确率较低。中分化黏液表皮样癌镜下见3种细胞成分,以黏液细胞、表皮样细胞和中间细胞为特征,定性分类准确率高。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肿瘤细胞表现为大量中间型鳞状细胞,伴或不伴有产生黏液的细胞,核的多形性明显,定性准确率100%,分类较低。结论:黏液表皮样癌的细胞学表现有特征性,细胞学检查对黏液表皮样癌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需与多形性腺瘤、黏液囊肿等鉴别。  相似文献   

3.
涎腺腺样囊性癌的细针吸取细胞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11例腺样囊性癌病例进行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并分析细胞形态学特点,以取得诊断和鉴别诊断的经验。方法11例均经外科手术切除和组织学证实,将其细胞学结果和形态表现与组织学对比分析。结果11例中男性6例,女性5例;8例发生于腮腺,颌下腺与舌下腺各1例,另1例发生于气管。发现球团状排列的上皮细胞团伴有多量的粘多糖基质是其细胞学形态特征,相当于组织学上的筛状排列的结构,细胞学结果是可靠的,但必须与涎腺的多形性腺瘤相鉴别。结论细胞学对腺样囊性癌的诊断结论是准确的,同时对其形态学的研究,可望对涎腺外的腺样囊性癌作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涎腺肿块的超声分析与病理对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54例涎腺肿块声像图的总结、分析及病理对照,进一步提高对涎腺肿块的认识和鉴别。方法 应用高频探头对5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涎腺肿块进行二维及彩色血流分析。结果 实性肿块37例,囊实性肿块10例,囊性肿块7例。病理诊断为:涎腺混合瘤41例;乳头状淋巴囊腺瘤3例;低度恶性粘液表皮样癌1例;腺样囊性癌1例;恶性混合瘤1例;囊肿7例。肿块的声像图表现与其病理组织结构密切相关。结论 不同病变类型,声像图表现各有特点,应加以认识和鉴别。  相似文献   

5.
涎腺基底细胞腺瘤12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涎腺基底细胞腺瘤的临床病理特点、生物学行为和治疗方法,并对此疾病相关文献作一回顾。方法光镜下观察12例涎腺基底细胞腺瘤的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对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肿瘤由基底样细胞构成,巢状排列,瘤细胞团中央可形成腺腔,外周细胞呈栅栏状排列,基底膜明显。结论诊断时应注意与基底细胞腺癌、实性型腺样囊性癌以及基底样鳞状细胞癌相鉴别。治疗时宜做全腮腺切除,术后应密切随诊。  相似文献   

6.
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的超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的声像图特点,进一步细化研究涎腺恶性肿瘤的超声表现。方法对25例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的声像图作综合观察,结合病理提示肿瘤的恶性程度总结分析。结果13例(52%)境界不清晰,16例(64%)形态不规则,19例(76%)回声不均匀,3例(12%)同侧颈深上淋巴结转移。根据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的恶性程度不同其超声表现可分为三型:(1)类良性型;(2)典型恶性型;(3)交界瘤型。低度恶性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的超声误诊率较高。结论涎腺黏液表皮样癌具有涎腺恶性肿瘤常见的声像图表现,但是仍存在本病较为独有的特点。超声可作出较为准确的诊断,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口咽部腺样囊性癌8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口咽部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对8例ACC进行临床病理学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8例ACC的组织学结构上分为筛孔型、管状型、实体型和条索型四种类型。免疫表型:CK(AE1/AE3)阳性,S-100蛋白阳性,肌上皮细胞SMA阳性。结论:口咽部腺样囊性癌局部侵袭性强,早期侵犯神经,复发率高,晚期易出现远处转移。诊断时应注意与多形性腺瘤,基底细胞腺癌,涎腺导管癌相鉴别。治疗手术彻底切除加术后予以放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鼻腔和鼻窦涎腺型肿瘤94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鼻腔和鼻窦涎腺型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病理诊断及多形性腺瘤(PA)与腺样囊性癌(ACC)的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收集和复习94例鼻腔和鼻窦涎腺型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通过HE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其特征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4例鼻腔和鼻窦涎腺型肿瘤患者中,涎腺型腺瘤21例,涎腺型癌73例.涎腺型腺瘤中PA 20例(95.2%);涎腺型癌中ACC49例(67.1%).免疫组化:GFAP在PA和ACC中的刚性率分别为100%(10/10)和10%(1/10),而Ki.67的阳性率分别为50%(5/10)和100%(10/10).PA的GFAP阳件率明显高于ACC,差异极显著(P<0.01).ACC的Ki-67阳性率高于PA,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于PA与ACC鉴别诊断困难的病例,可根据两者瘤细胞巢的结构,细胞成分、形态,腔隙结构、内容物等方面的区别,并结合免疫组化GFAP和飚一67抗体染色结果对两者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作者在1978~1983年诊断涎腺肿瘤69例,大多数病人的年龄为20~40岁,多半是女性。其中腮腺肿瘤58例(混合瘤36例,癌8例,腺淋巴瘤5例,粘液表皮样瘤4例,园柱瘤4例,脂肪瘤1例);颌下腺肿瘤11例(混合瘤9例,癌2例)。根据病史、视诊和触诊,考虑肿瘤的生长时间和速度、形态和大小、活动性和硬度等进行临床诊断,把恶性肿瘤误诊为良性肿瘤6例,误诊率为8.7%。全部进行了诊断性穿刺和细胞学检查,诊断符合率90%以上,但把4例粘液表皮样瘤误诊为腺淋巴瘤,把1例癌和1例园柱瘤误诊为混合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涎腺腺泡细胞癌(AcCC)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涎腺上皮性恶性肿瘤,易误诊或漏诊。通过细针吸取细胞学(FNAC)检查中的标本采集并制作细胞块的方法,可以提高涎腺腺泡细胞癌的术前确诊率。方法首先,采用持笔式细针穿刺技术获取足够的标本;其次,部分标本制作细胞涂片进行细胞学诊断,剩余标本采用蛋白乙醇凝固-甲醛固定法制作细胞块(CB)及石蜡切片,进行HE、PAS及免疫组化染色;最后,综合分析常规FNAC涂片、细胞块切片的形态学、PAS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完成病理诊断。结果 11例通过FNAC确诊为腺泡细胞癌的病例中,9例(3例FNAC怀疑腺泡细胞癌)进行了CB制作,通过细胞块切片HE、PAS及免疫组化染色,患者均确诊为涎腺腺泡细胞癌。患者术后病理切片,其组织学类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与细胞块相同。结论细针穿刺取样并采用CB制作技术,能有效提高腺泡细胞癌的诊断准确率,并且,细胞块对组织分型及分类诊断接近术后病理诊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