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放射配体测定法,检测了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ACTH受体表达。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ACTH受体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其外周血中ACTH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并无明显变化(P>0.05);高血压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ACTH受体表达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增加,外周血中ACTH含量则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提示:ACTH受体与ACTH含量在疾病中的变化并非完全一致,在糖尿病中ACTH受体表达的上升,可能更具有病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的受体在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上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通过RT鄄PCR和流式细胞术,分别从RNA水平和蛋白水平检测30例慢性乙肝患者和20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RAIL各受体的表达。结果:RT鄄PCR和流式细胞术均显示:死亡受体DcR1在慢性乙肝患者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穴P<0.05雪熏其余受体的表达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慢性乙肝患者TRAIL各受体RNA水平的表达在各临床分期差异无显著性穴P>0.05雪;各受体的表达与患者的临床指标(ALT、AST、TBIL等肝功指标及血清HBV鄄DNA等乙肝病毒复制指标)无相关性。结论:HBV感染可引起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死亡受体DcR1的表达下调鸦这可能是HBV感染后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凋亡过强并引起HBV感染慢性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变化 ,并对其可能的机制进行探讨 ,以期进一步了解端粒酶在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对高血压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提取 ,用PCR -ELISA测定端粒酶活性 ,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 ,并对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对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在体外不同条件下培养 ,并检测其端粒酶活性 ,在体外探讨端粒酶上调的机制。结果 :高血压病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阳性率为 4 5 %,对照组为 18.5 %,A值分别为 0 .39± 0 .32和 0 .17± 0 .15 ,二者差异有显著性。单因素分析表明 ,血压值、治疗与否、危险度分级等不是影响端粒酶的主要因素 ,而高血压的有无是影响端粒酶的主要因素。Logistic回归表明端粒酶活性与高血压病程负相关。细胞培养结果表明 ,PHA及CD3单抗可使培养细胞端粒酶活性上调 ,且与细胞计数正相关。结论 :(1)高血压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性上调 ,高血压病的有无 ,是影响端粒酶活性的关键因素 ,端粒酶活性与高血压病程长短负相关 ;(2 )淋巴细胞在体外可通过增殖 (有丝分裂原刺激 )及免疫活化途径使端粒酶活性激活。 (3)端粒酶是理想的细胞增殖的分子水平标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孤儿核受体NR4A1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就诊的34例健康受试者和30例初诊T2DM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血压,计算体质指数(BMI);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计算HOMA-IR.采集外周血2~3 mL,收集血浆,用于检测游离脂肪酸(FFA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并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PBMCs,real-time PCR检测NR4A1 mRNA在健康人群和初诊T2DM患者PBMCs中分布情况,并对NR4A1 mRNA相对表达水平和HOMA-IR、FFAs、TNF-α、IL-6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两组人群在年龄、性别、身高、血压、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尿素氮、血肌酐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受试者比较,初诊T2DM患者的PBMCs的NR4A1 mRNA相对表达水平增高,此外T2DM患者的BMI、FBG、Fins、HOMA-IR、TG、TC、LDL-C、hs-CRP、FFAs、TNF-α和IL-6水平亦明显增高,血HDL-C水平则降低;T2DM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计数与健康受试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s相关分析显示,NR4A1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与HOMA-IR(r=0.761,P<0.01)、FFAs(r=0.560,P<0.01)、TNF-α(r=0.697,P<0.01)和IL-6(r=0.796,P<0.01)均呈正相关.同时,评价胰岛素抵抗程度的HOMA-IR也与FFAs(r=0.513,P<0.01)、TNF-α(r=0.728,P<0.01)和IL-6(r=0.590,P<0.01)呈正相关.此外,显著正相关也存在于FFAs和TNF-α(r=0.475,P<0.01)、IL-6(r=0.402,P<0.01)之间.结论 NR4A1在初诊T2DM患者PBMCs中表达增高,且与HOMA-IR、FFAs、TNF-α、和IL-6均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T3核受体各亚型mRNA在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晓苗  胡元会  李源  谢永红 《医学争鸣》2002,23(10):917-919
目的 了解T3核受体介导的T3反应在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应用半定量RT-PCR法,将3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无并发症组(A组)、急性并发症组(B组)及慢性并发症组(C组),观察各组T3核受体(T3R)各亚型mRNA变化。结果 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T3Rα1,T3Rα2mRNA表达增强(P<0.05),T3Rβ1,T3Rβ2mRNA变化不大。B,C两组这种变化显著(P<0.05)。结论 在外周血白细胞中,T3RmRNA各亚型表达与糖尿病患者低T3综合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RAIL受体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的受体在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上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流式细胞术,对TRAIL受体的表达分别进行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检测。结果:各受体经RT-PCR和流式细胞术检出的阳性率分别为DR4(50%、60%)、DR5(100%、100%)、DcR1(100%、100%)、DcR2(60%、70%),其中死亡受体DR5和诱骗受体DcR1的表达阳性率最高,均为100%。RT-PCR和流式细胞术均显示:能够诱导凋亡反应的死亡受体中,DR5表达显著高于死亡受体DR4P<0.05;能够竞争性阻断TRAIL诱导的凋亡反应的诱骗受体中,DcR1表达显著高于诱骗受体DcR2P<0.05。结论:DR5和DcR1是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上TRAIL受体系统的主要成员,在TRAIL诱导的细胞凋亡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胰岛素 (Ins)与高血压病的关系研究很多。大多数人认为胰岛素抵抗 (IR)、高胰岛素血症是引起原发性高血压 (EssentialhypertensionEHT)的重要原因 ,而与 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 (DMHT)的关系尚有争论。我们对 2 5例EHT ,2 6例DMHT患者和 2 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了OGTT ,测血浆Ins浓度和红细胞膜胰岛素受体数 (EInsR) ,以探讨Ins与高血压的关系。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EHT组 :2 5例 ,男 15例 ,女 10例。年龄 5 3 .7~6 6 .8岁 ,平均 (6 0 .12± 10 .41)岁。按 1998年世界卫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糖尿病组80例,男女各半,年龄(55±9)岁;对照组40例,男女各半,年龄(50±8)岁。分离多形核白细胞(PML),放免法检测血皮质醇(F)浓度,采用放射配体结合法检测GR的结合容量,用Boyden小室法测定F对趋化移动(ChtM)的抑制率(FI)。结果:糖尿病组患者血浆F(0.46±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瘦素(Leptin,LP)水平的变化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皮素受体(ETA-R)mRNA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65例AMI患者和7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LP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ETA-RmRNA的表达。结果:AMI患者在<6h、>6h、24h采血,LP水平随时间的延长而增高,24h达到高峰,48h后反而下降。6h内与48h组L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h、24h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h内与48h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患者ETA-R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随时间的延长变化不明显,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直线相关分析:LP水平与ETA-RmRNA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AMI患者血清LP水平及ETA-R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分别是AMI发生的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及预测因子,早期监测LP水平及ETA-RmRNA的表达,有利于AMI的预防。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hemokine receptor)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流式细胞术,分别从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检测60例PBC、6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疾病对照)和60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CCR1、CCR3和CCR5的表达;生化常规测定PBC 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水平,分析它们与趋化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PBC患者PBMCs中的CCR1、CCR3、CCR5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和疾病对照组(P<0.05),而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PBMCs中CCR1、CCR3、CCR5 mRNA和蛋白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PBC患者Ⅲ、Ⅳ期PBMCs中的CCR1、CCR3、CCR5的mRNA 和蛋白表达较Ⅰ、Ⅱ期明显降低(P<0.05);PBC患者CCR1蛋白表达水平与TBIL水平显著负相关(r=- 0.445,P<0.01),与γ-GT无线性相关关系(r=-0.230,P>0.05);CCR3蛋白表达水平与TBIL水平无线性相关关系(r=-0.173,P>0.05),与γ-GT水平负相关(r=-0.295,P<0.05);CCR5蛋白表达水平与TBIL、γ-GT水平均负相关(r=-0.531,P<0.01;r=-0.665,P<0.01)。结论:CCR1、CCR3、CCR5的表达与PBC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能参与了PBC的调控机制,为PBC的诊断和预防提供了新线索。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观察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白细胞介素20(IL-20)及其受体(IL-20R)mRNA水平,探讨其与银屑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提取外周血总RNA,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以β-actin为内参照,检测IL-20和IL-20R mRNA。结果:银屑病患者PBMC分泌的IL-20水平低于对照组,而IL-20R水平高于对照组。结论:推测IL-20参与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可能是PBMC分泌的IL-20一部分与PBMC自身的受体结合,调节PB-MC自身的免疫功能;另一部分定向转运到皮肤,与其中的受体结合,从而激活Stat信号通路,进一步激活一些与机体炎症反应密切相关的基因,参与银屑病患者机体免疫调节。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 TLR4)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5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者PBMCs TLR4的表达;生化常规测定所有入选者血脂水平;应用TaqMan荧光探针技术建立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在GeneAmp 5700型检测仪上测定了入选对象PBMCs中TLR4 mRNA的含量.结果:PBMCs的阳性率为(29.5±7.9)%,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阳性率[(23.4±7.7)%,P<0.01];冠心病组TLR4 mRNA的平均拷贝数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5.3±3.8)×106 vs (1.8±1.4)×106, P<0.01];而冠心病血脂正常组和血脂异常组的TLR4阳性率和mRNA平均拷贝数均无明显差异.结论:TLR4主要表达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CAD患者中其阳性率升高;CAD患者TLR4 mRNA的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LR4的阳性率和mRNA含量高低与血脂无关;TLR4及其介导的天然免疫应答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16.
Zhou B  Gu DS  Liu PX  Zheng CL  Dong CL  Du WT  Wu KH  Han ZC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7,29(2):262-267,I0004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来源的动员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PBMNCs)移植治疗肢体缺血的疗效,探讨糖尿病患者M-PBMNCs促血管新生能力是否有缺陷及其病理生理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内皮祖细胞并鉴定和计数。结扎链脲菌素诱导的糖尿病裸鼠股动脉,造成重度缺血模型后,将来自糖尿病患者、正常人的M-PBMNCs(106)及磷酸盐缓冲液(PBS)分别局部注射到缺血组织中。在第1、3、7、14、21、28天分别用激光多普勒检测局部血流,观察缺血肢体的活动度和缺血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缺血部位毛细血管密度和小动脉密度。结果体外内皮祖细胞培养显示糖尿病患者M-PBMNCs中的内皮祖细胞数量相对较少(P〈0.05),裸鼠局部缺血组织血流量及血管密度均与糖尿病患者的内皮祖细胞数量呈正相关(R=0.486,P〈0.05;R=0.491,P〈0.05),而糖尿病患者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又与其病程呈负相关(R=-0.587,P〈0.05)。糖尿病患者M-PBMNCs促进缺血下肢血流和功能恢复的疗效强于PBS组,但不及正常人M-PBMNCs组(P〈0.05)。移植了糖尿病患者M-PBMNCs的缺血组织的毛细血管、小动脉密度均低于正常人M-PBMNCs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M-PBMNCs的促血管新生能力存在缺陷,使其移植治疗肢体缺血的疗效减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研究腺苷、白细胞介素 (IL) 1及茶碱对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s)A3 腺苷受体 (A3 AR)mRNA表达的影响 ,探讨A3 AR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 ,从基因水平为茶碱应用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Ficoll Hypaque液分离PBMCs ,并将其分成对照组、腺苷组、腺苷加IL 1组及腺苷加茶碱组 ,体外培养 18h ,收集细胞 ,采用逆转录 多聚酶联反应 (RT PCR)法和图像分析半定量法检测PBMCsA3 ARmRNA表达。结果 :哮喘患者PBMCs腺苷加IL 1组A3 ARmRNA表达较对照组、腺苷组明显增加 (P <0 .0 1) ;腺苷加茶碱组A3 ARmRNA表达减少 ,与腺苷加IL 1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1)。哮喘患者PBMCs各组A3 ARmRNA表达与正常人对应组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腺苷或IL 1对哮喘患者PBMCs表达A3 ARmRNA的影响与血清总免疫球蛋白 (TIg)E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r =0 .65 ,P <0 .0 5 ;r =0 .78,P <0 .0 1) ,哮喘患者PBMCs表达A3 ARmRNA及腺苷、IL 1对其的影响与第 1秒用力呼气容积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 (FEV1% )呈明显负相关 (r =-0 .72 ,P <0 .0 5 ;r=-0 .91,P <0 .0 1;r=-0 .64 ,P <0 .0 5 )。结论 :哮喘患者PBMCs表达A3 ARmRNA增加 ;腺苷、IL 1对哮喘患者PBMCsA3 ARmRNA表达的影响与机体过敏状态及气道阻塞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8.
应用放射配体结合法作一点分析,检测56例糖尿病(DM)患者外周血白细胞雄激素受体(AR)和雌激素受体(ER)。同时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睾酮(T)和雌二醇(E2)水平。结果 (1)DM患者因 浆E2明显低于对照组。(男P〈0.05,女P〈0.01);血浆T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2)DM患者外周血白细胞AR明显低于对照组,ER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血浆T和E2分别地AR和ER存在正向调节作用,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感染性早产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2、9mRNA的表达。方法收集31例早产患者部分胎盘胎膜组织行病理检查,根据病检分为早产感染组(17例)和早产非感染组(14例),门诊进行孕检的正常孕妇作为正常对照组(10例)。(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的IL-6水平;(2)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早产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孕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2、9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1)TLR2mRNA在早产感染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早产非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而TLR9mRNA在早产感染组、早产非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表达水平无差异(P>0.05);(2)早产感染组患者血清中IL-6水平明显高于早产非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早产非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L-6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感染性早产患者外周血TLR2mRNA的表达水平与血清中IL-6水平呈正相关(r=0.778, P<0.01)而TLR9mRNA的表达与IL-6不存在相关关系(r=0.0355,P=0.162)。结论感染性早产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TLR2mRNA表达增强,提示TLR2参与了感染性早产的发生发展过程,其与血清中IL-6水平成正相关,可作为早期预测早产宫内感染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oll样受体TLR4、TLR9mRNA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带状疱疹的发病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30例带状疱疹患者和20例正常人的外周血单一核细胞中Toll受体TLR4、TLR9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带状疱疹患者与正常人对照,其外周血单一核细胞中TLR4、TLR9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中TLR4、TLR9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说明在带状疱疹患者的发病过程中,TLR样受体4、9可能参与了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识别及抗病毒免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