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病毒与人类基因组同源性问题。选用EB病毒(EBV),肠道病毒(EVs)、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丙型肝炎病毒(HCV)特异性引物,以6份健康成人外周血DNA为模板,分别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初步结果表明:有5份DNA样品可通过EBV、HCV特异性引物扩增。EBV引物扩增后的片段大小在154~234bp之间;HCV引物扩增后的片段大小约200bp和120bp。提示病毒某些基因可能存在人类基因组中或两者具有很高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2.
根据Bear的EB病毒(EBV)基因全序列,设计包括EBV特异性DNA酶全基因的一对引物,在引物上设计有一个SalⅠ切点,以便于克隆。选用蛋白酶K裂解的Raji细胞DNA为模板,扩增出一条1460bp的特异条带,纯比后经TaqⅠ酶切形成1198bp和262bp的两个片段,证实该扩增片段即为EBV特异性DNA酶的全基因片段。以JM103为宿主菌,以高效表达质粒PBV221为载体,按常规方法作酶切、连接、转化,最后在含氨中青霉素的培养基上挑取单菌落扩大培养,用快速法少量制备质粒DNA。根据质粒电泳结果粗筛,再行BamHⅠ酶切初步鉴定,确定质粒大小为5117(1451+3666)bp的菌落为阳性克隆。先后用BamHⅠ和TaqⅠ消化阳性重组体,以形成1200bp和3917bp两片段的确定为正向连接重组体。本实验首次将EBV-DNA酶全基因片段克隆到高效表达载体pBV221上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3.
选取HCMVAD169株EcoRIJ片段区的IEA基因第四外显子为扩增靶序列,合成两对引物,外引物扩增242bp片段,内引物扩增146bp的片段,此方法很灵敏,可检测5-10fgHCMvDNA。我们随机采集51名新生儿脐带血,应用NaI法提取全血DNA为模板进行扩增,结果表明:32名为HCMVDNA阳性,以口腔粘液DNA(40名)为模板进行扩增,24名为HCMVDNA阳性。因此,套式PCR可用于临床上快速准确地检测HCMV。  相似文献   

4.
用双重PCR法检测新生患儿及随访新生儿期诊断为巨细胞包涵体病患儿的尿及血标本中巨细胞病毒(CMV)DNA。两对引物序列取自HCMVIEA基因区,第一对引物扩增片段为721bp,第二对引物扩增片段为167bp。新生患儿23份尿标本,17例检出阳性;18份白细胞提取物,12份阳性。随访患儿7例,4例在尿或血中检出CMVDNA。PCR结果与病毒分离比较,两法的符合率为95.6%,PCR获得结果仅需1~2天。尿标本用于PCR较血标本检出率高,预处理简便  相似文献   

5.
选择疱疹病毒科病毒DNA多聚酶基因高保守区中的一对引物,一次PCR可同时扩增疱疹病毒科的4种病毒[单纯疱疹病毒I型(HSV1)、单纯疱疹病毒I型(HSV2)、EB病毒(EBV)、及巨细胞病毒(CMV)]相应的DNA片段。根据扩增产物分子的大小及对扩增产物酶切分析,可将标本中的4种病毒准确分型。用该法检测临床疑为病毒脑炎患者和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对照组)的脑脊液(CSF),脑炎组CSF阳性率30%(9/30),对照组CSF阳性率6.7%(2/30);其中8例为HSV1阳性,2例为CMV阳性,1例为HSV2阳性。2例病毒脑炎患者经用无环鸟苷抗病毒治疗7~10d后其CSF中的HSV1DNA由阳转阴。由此说明PCR法不仅可早期诊断疱疹病毒性脑炎,还可显示抗病毒药物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建立一种敏感,特异和精确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PCR及其产物的酶联杂交定量分析技术。方法:(1)常规PCR法扩增HBV DNA质粒和血清HBV DNA,引物(SP1,SP2)为一对HBV DNA S区基因特异引物,扩增片段长319bp,SP2的5′端用生物素修饰。扩增条件经过严格优化组合,以最大限度减少非特异片段,包括引物二聚体产生。设定5个不同梯度的HBV DNA外参照管,制作标准曲线。(  相似文献   

7.
直接分型检测单纯疱疹病毒PCR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启桂  秦克锋 《医学争鸣》1994,15(6):443-446
作依据单纯疱疹病毒(HSV)DNA聚合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三个引物,一个上游HSV-1/HSV-2型共同性引物,一个下游HSV-1型特异性引物和一个下游HSV-2型特异性引物,建立分型检测PCR的方法,HSV-1的扩增产物是477bpHSV-2扩增产物为399bp,扩增产物的克隆及序列分析表明,该方法特异,用此方法对BALB/c幼鼠中枢神经系统HSV感染的脑标本进行了检测,进一步证实直接分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扩增Epstein-Barr病毒(EBV)DNA多聚酶基因,构建高效表达载体。方法 根据EBV全基因序列,在EBV DNA多聚酶基因的3’、5’端设计一对附加EcoRⅠ和HindⅢ酶切位点的特异性引物,以B95-8细胞DNA为模板,采用改良PCR方法扩增出EBV DNA多聚酶基因(3044bp)。用EcoRⅠ和HindⅢ酶切该基因片断并克隆有达载体pMAL-p2,采用蓝白斑试验筛先阳性菌落。  相似文献   

9.
高雁  齐丽梅 《吉林医学》1998,19(4):202-203
为探讨婴儿肝炎综合征(NHS)与疱疹病毒(HSV)感染的关系。在疱疹病毒高度同源序列DNA聚合酶基因中设计一对引物,能对HSV-I、HSV-Ⅱ、EBV和CMV四种疱疹病毒DNA进行扩增,继而用凝胶电泳和限制性内切酶BamHⅠ或SmaⅠ酶切分析扩增产物进行鉴别,建立了能一次性分型检测上述四种病毒的PCR-酶谱法。灵敏度可测到1fgDNA,且该引物仅对四种疱疹病毒扩增。用建立的PCR-酶谱法检测30例  相似文献   

10.
韩捷  陈龙邦 《医学争鸣》1993,14(5):343-346
作用HBeAg阴性,抗HBe阳性患血清提取HBV DNA作为模板,用前C区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选择3份PCR扩增阳性产物,用EcoRI酶切获得长为312bp的基因片段。将其克至PUC18质粒中,转化大肠杆菌JM109,提取质粒,经PCR扩增及酶切鉴定后,用双脱氧末端标记法进行基因序列测定。结果发现,在2例患HBV DNA克隆中存在有前C区基因突变,即1896位的鸟嘌呤为腺嘌呤...  相似文献   

11.
同一份血清中的HBVDNA与HCVRNA经热变性直接法一步裂解,先用针对HCV特异的外引物将HCVRNA逆转录为cDNA,然后采用HBV,HCV各自特异的2套引物进行PCR同步扩增。结果按预定大小,PCR产物出现2条带。分别为428bp,144bp。将产物转移至尼龙膜上,经α-32PdCTP标记HCV探针及地高辛素标记HBV探针进行重复杂交,证明144bp为HCV所特有,428bp为HBV特有。用该方法对30份单独检测证实HBV,HCV核酸均阳性血清测验,其结果完全吻合、该二联技术可明显缩短检测时间,具有简便、快速、敏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测定陕西地区丙型肝炎病毒的C区基因序列,为进一步研究HCV的流行病学和开展HCV的诊治打下基础。方法;自行设计合成了两条正向引物和两条反向引物,用反转录PCR法从陕西地区1例NANB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扩增出436bp的片段,将此片段克隆于PGEM-7Zf(+)中用全自动序列分析仪测序。  相似文献   

13.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其扩增产物的直接测序技术对2.2.15细胞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前C和C区进行测序。结果表明,根据ayw亚型HBV基因设计的引物能够扩增2.2.15细胞中HBVDNA扩增产物位于221-298碱基对之间,而对adr亚型HBVDNA无扩增作用,说明PCR扩增是特异性的,所测到的132个碱基序列与awy1亚型HBVDNA完全符合,提示2.2.15细胞中HBVDNA属a  相似文献   

14.
重组丙型肝炎病毒基因载体的构建与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基因重组技术。从载体CDZ2酶切获得1.73kbDNA片段(含16d93bp的HCV结构区cDNA,其特异性已为southernblot证实)。将HCVcUNA片段插入载体pcDNA3,构建HCV重组体。经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筛选、酶切分析,获得重组HCV(PcDNA3-HCV)。以重组质粒转染H9细胞(CD淋巴细胞系),用G418筛选出抗性细胞。经RT-PCR、dot-ELISA验证表明,pcDNA3-HCV能在H9细胞中进行复制、转录和表达。这为丙型肝炎发病机理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有用模型。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多重多聚酶链反应(PCR)在慢性乙型肝炎检测中的应用价值,选用HBVDNA的S区、C区及X区的3对引物S1/S2,C1/C2和X1/X2,同时扩增DNA。结果发现,3个基因区的表达情况不同。77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HBVDNA的检出率分别是S区610%,C区455%,X区390%;且三区联合检出率为753%,与单独C区检出有明显差异(P<005)。提示多重PCR能对HBVDNA同一模板的各基因区同时扩增,从而可以得到C区以外的其它保守基因区特异性的扩增片段,提高了对乙型肝炎病毒患者HBVDNA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6.
为建立检测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的PCR方法并探讨HCMV与宫颈癌的关系,从石蜡包埋和活检宫颈癌组织中提取DNA,用聚合酶链反应体外扩增HCMVEcoRID片段上一段长152bp的核酸序列,再用地高辛末端转移酶标记法标记和扩增片段互补的HCMV寡核苷酸探针,用该探针证实扩增片段的特异性。检测宫颈癌标本43例,阳性率为25.6%(11/43),正常宫颈组织8例,阳性率为0。宫颈癌标本阳性率高于正常宫颈标本,提示HCMV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7.
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了7例胎儿的12份组织标本,在4份脑组织和1份脾组织中扩增出700bp片段,经酶切鉴定证明其为特异性片段。用地高辛标记的人微小病毒B19(PVB19)DNA探针对PCR检测阳性标本进行原位杂交,在2份脑组织和1份脾组织中检出了PVB19DNA阳性颗粒,PCR和原位杂交方法结合应用可为胎儿PVB19感染的病原学诊断和致病机理的研究提供一套持异、敏感和准确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8.
EBV—DNA酶全基因扩增克隆和鉴定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根据Bear的EB病毒基因全序列,设计包括EBV特生DNA酶全基因的一对引物,在引物上设计有一相SalⅠ切点,以便于克隆,选用蛋白酶K裂解的Raji细胞DNA为模板,扩增出一1460bp的特异条带,纯化后经TaqⅠ酶切形成1198bp和262bp的两个片段,证实该扩增片段即为EBV特生DNA酶的全基因片段。  相似文献   

19.
选取5株HCV共有序列合成一时5’端加端引物。上游加端为EcoRⅠ切点,下游加端为BamHI切点。以RT-PCR扩增一长为578bp的cDNA作目的基因,相应酶切后,反向插入PUC18的多克隆位点,构建pUHC-C重组体。分别或混合应用HCV特异内外引物和pUC特异通用引物以PCR扩增重组体,扩增产物分子片段均同预期一致。测序表明克隆基因与HCV-CHN最同源,在所测CE497个核苷酸及由之推导的160个氨基酸区域内。其核苷酸与氨基酸同源性都是97.5%。  相似文献   

20.
单纯疱疹病毒I型糖蛋白D核酸疫苗的构建及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构建、制备Ⅰ型单纯疱疹病毒糖蛋白D重组质粒DNA疫苗,初步检测其诱导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应答的效果,为研制HSV-1新型疫苗奠定基础。方法用PCR的方法从HSV-1病毒基因组中扩增糖蛋白D(glycoprotein D,gD)基因,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体外转染真核细胞COS-7,Western blotting检测表达产物;于BALB/C小鼠后腿胫前肌注射免疫,0、2周各免疫1次,100μg/次。初次免疫后0、2、4、6周眼眶采血,ELISA间接法检测抗体。结果重组质粒酶切出相应大小片段,经测序证实为HSV-1gD序列。Western blotting证实能够在体外真核细胞中表达。免疫小鼠后,产生特异性抗体,抗体滴度1∶2000。结论HSV-1gD重组质粒DNA有可能作为HSV-1的DNA疫苗,用于防治HSV-1感染及其相关疾病。关键词单纯疱疹病毒角膜炎DNA疫苗糖蛋白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