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对14例肾透明细胞癌及炎症区、正常肾组织的血管内皮细胞进行了第Ⅷ因子相关抗原的免疫组化研究。结果表明:血管数明显增多、Ⅷ因子染色最强的是炎症区的血管,而不是肿瘤间质血管。因此,以其做为诊断恶性肿瘤的辅助条件是不可靠的。  相似文献   

2.
兔肾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及鉴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肾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为骨组织工程再血管化提供理想的种子细胞;方法 采用三步梯度筛网法,先获得较高纯度的肾血管球,再应用肾血管球外植法体外培养肾微血管内皮细胞;并对肾微血管内皮细胞进行Ⅶ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鉴定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体外培养出纯度很高的血管内皮细胞并培养了10代;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阳性,透射电镜检测出W-P小体。结论 该法可成功培养出肾微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3.
用兔抗人因子Ⅷ相关抗原(ⅧR:Ag)的抗血清检测正常人、山羊、兔、大鼠和纯系小鼠(C_(57)BL、LACA、AMM)血浆ⅧR:Ag,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作人和各动物组织(肝、肾、小肠、脾)的ⅧR:Ag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结果在人和兔血浆中出现明显电泳峰,肝、肾、小肠,脾组织血管内皮呈强荧光反应。在山羊,大鼠和小鼠各种系的血浆和组织的血管内皮中未测出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4.
用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体外培养人脐动脉内皮细胞的Mg-ATP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并与人脐带切片中血管内皮以及大鼠脑、心、肾及肝等切片中血管内皮有关酶相比较。同时,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查了培养脐动脉内皮细胞的Ⅷ因子相关抗原。结果显示∶(1)培养48及72h的脐动脉内皮细胞、人脐带血管及大鼠脑、心、肾、肝血管内皮都呈Mg-ATP酶阳性。(2)碱性磷酸酶在上述各标本的血管内皮均呈阴性反应。(3)培养的人脐动脉内皮细胞呈Ⅷ因子相关抗原阳性。以上结果提示∶(1)体外培养人脐动脉内皮细胞和体内重要器官血管内皮的功能有相似性,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研究人类动脉血管内皮生理功能和疾病的细胞模型。(2)Mg-ATP酶可作为脐血管内皮以及脑、心、肾、肝等器官血管内皮的标志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确立因子Ⅷ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中在缺血脑组织中标志作用。方法: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中用因子Ⅷ多抗体检测因子Ⅷ在缺血的皮层及尾状核和正常脑组织中免疫组化表达。结果:TTC染色显示所有动物均在缺血侧皮层和尾状核均有明显的梗死灶和缺血,在此相应的区域因子Ⅷ所在的微血管均有明显染色,与梗死和缺血区完全一致,在正常脑组织无染色或有轻微染色,同时行因子Ⅷ染色和TTC染色组,两种染色区完全吻合,与正常未染色区均有明显界限。结论:因子Ⅷ只在梗死灶和缺血区表达,可以标志梗死灶和缺血区。  相似文献   

6.
张洪义 《中外医疗》2010,29(26):11-11,13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对2型糖尿病肾血管病变炎症因子的干预作用和早期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型糖尿病肾血管病变病人72例随机分为基础组和治疗组,另选糖尿病未合并肾血管病变者36例为非治疗组。观察患者24hUAER、血清P-选择素、CRP、TNF-a、IL-6等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的UAER在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的下降(P〈0.05),糖尿病合并肾血管病变者炎症因子血清P-选择素、CRP、TNF-a、IL-6明显高于非治疗组。结论使用丹参素治疗早期的2型糖尿病肾血管病变具有一定的疗效,并能够明显减低炎症因子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肾实质性高血压是继发性高血压的首要病因,约占高血压的5%,终末期肾衰高血压的发生率在95%以上。肾实质性高血压不仅预后较差,而且是加速慢性肾衰进展的危险因素。合理的降压治疗可以使肾小球高灌注压下降。尿蛋白排出量减少,抑制血管活性因子和炎症硬化因子,从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骨折愈合过程中骨折端对Ⅷ因子相关抗原含量变化的影响,以确定VEGF对骨折端血管重建中的作用。方法 用105只大耳白制作桡骨骨折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应用VEGF组、拮抗VEGF组,分别于伤后不同时间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各组动物骨折端Ⅷ因子相关抗原含量变化。结果 应用外源性VEGF后,骨折端Ⅷ因子相关抗原含量明显增加;拮抗VEGF则使骨折端Ⅷ因子相关抗原含量明显下降。结论 VEGF对骨折愈合过程中的血管重建具有重要作用,并可能作为一种重要因子参与了骨折愈合的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9.
①目的 检测CD1 0 5在正常人体组织中的表达并比较其与泛血管内皮 (EC)标记物CD34及Ⅷ因子表达的差异 ,探讨其临床应用意义。②方法 采用小鼠抗人CD1 0 5单克隆抗体E9、小鼠抗人CD34单克隆抗体和小鼠抗人Ⅷ因子单克隆抗体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S P)法检测 5 0例尸解标本心、脑、肺、肝、脾和肾组织冷冻切片中CD1 0 5、CD34和Ⅷ因子的表达。③结果 各脏器之间 3种EC标记物的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H校 =4 1 .2 2 7~ 77.6 1 2 ,P <0 .0 1 )。各脏器中毛细血管和小血管上CD1 0 5的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 (χ2 =4 .5 2 4~ 2 8.378,P <0 .0 5 ) ;脑组织中毛细血管和小血管上CD34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 (χ2 =1 0 .82 8,P <0 .0 1 ) ;肝、脾和肾组织中毛细血管和小血管上Ⅷ因子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 (χ2 =6 .0 4 1~ 1 6 .2 5 4 ,P <0 .0 5 )。大多数脏器标本中CD1 0 5标记的毛细血管EC比CD34和Ⅷ因子标记的效果明显 (χ2 =30 .2 39~ 5 0 .733,P <0 .0 1 )。④结论 小鼠抗人CD1 0 5在人脑、心、肝、脾、肺、肾组织中的毛细血管和小血管内广泛表达 ,应用CD1 0 5标记毛细血管EC比CD34和Ⅷ因子标记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0.
用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体外培养人脐动脉内皮细胞的Mg-ATP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并与人脐带切片中血管内皮以及大鼠脑,心,肾及肝等切片中血管内皮有关酶相比较,同时,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查了培养动脉内皮细胞的Ⅷ因子相关抗原,结果提示,(1)培养48及72h的脐动脉内皮细胞,人脐带血管及大鼠脑,心,肾,肝血管内皮都呈Mg-ATP酶阳性。(2)碱性磷酸酶在上述各种标本的血管内皮均呈阴反应。(3)培养的人脐动  相似文献   

11.
因子Ⅷ相关抗原(简称ⅧR:Ag)是由血管内皮产生的。当机体处于应激状态,肾上腺素增多或其它因素促进血管内皮释放功能增强及各种原因引起内皮损伤时,血浆ⅧR:Ag浓度上升。目前已经  相似文献   

12.
用LS_AB法对血管内皮细胞免疫组化染色的改进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于洪藻,张雅杰,李玉林,高绪兰长春中医学院病理解剖教研室于红关键词肺癌,肿瘤间质血管,第Ⅷ因子相关抗原(VWF:Ag)中图号R392.12在肿瘤间质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行为研究中,Ⅷ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VEGF(第Ⅷ因子或血管内皮因子)染色在跟腱内微血管分布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取新生儿新鲜尸体10具(出生后死亡1-6d)跟腱,VEGF(血管内皮因子)常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微镜下可见跟腱内微血管分布于腱束间结缔组织内,腱束内无血管。血管内皮被VEGF(第Ⅷ因子)染色后呈棕色。结论:VEGF(第Ⅷ因子)染色可作为跟腱内微血管分布及定量化研究的、简便、可靠的染色方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对因子Ⅷ相关抗原(简称ⅧR:Ag)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ⅧR:Ag是由许多分子量为250,000 dalton的亚单位所组成的聚合体。经荧光免疫检查,证明血管内皮细胞是产生ⅧR:Ag的场所。当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伤或因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雌激素等作用以及应激反应、运动等致其释放功能增强,均可使血浆ⅧR:Ag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利用萄葡球菌A蛋白胶体金银技术对77例血管组织肿瘤进行了Ⅷ因于相关抗原的定位研究。结果显示:内皮细胞起源的肿瘤瘤细胞之绝大部分对抗Ⅷ因子相关抗原血清呈阳性反应,血管球细胞和外皮细胞起源的肿瘤瘤细胞全部呈阴性。从而进一步说明Ⅷ因子相关抗原在血管内皮细胞起源的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刘启功  李永东 《海南医学》2002,13(11):111-111
目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能促进缺血区形成侧枝循环、预防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和冠心病的防治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观察VEGF对兔离体主动脉内皮细胞增殖和分泌功能的影响及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的干预作用,探讨一氧化氮在VEGF效应中所起的作用,以明确VEGF的作用机制。方法:先进行兔主动脉内皮细胞的培养和鉴定,第3-5代细胞用于实验。将血管内皮细胞分成对照组、VEGF处理组和VEGF+L-NAME处理组,采用四氮唑盐比色法、放免法和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分别检测反映内皮细胞增殖的吸收光密度值及反映内皮细胞分泌功能的内皮素和Ⅷ因子辅因子。结果:VEGF处理组吸收光密度值明显高于VEGF+L-NAME处理组,且均高于对照组(P<0.01);VEGF处理组内皮素和Ⅷ因子辅因子明显低于VEGF+L-NAME处理组,自均低于对照组(P<0.05和P<0.01);提示VEGF能促进内皮细胞增殖,抑制内皮细胞分泌内皮素和Ⅷ因子辅因子,而L-NAME能部分拮抗VEGF的上述作用。结论:一氧化氮在VEGF促进内皮细胞增值及抑制内皮细胞分泌内皮素和Ⅷ因子辅因子中起中介作用,VEGF可能部分通过一氧化氮起作用,一氧化氮是VEGF作用机制中的一个重要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肝病患者因子Ⅷ亚单位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告110例慢性肝病患者因子Ⅷ凝血活性(Ⅷ∶C)、因子Ⅷ相关抗原(ⅧR∶Ag)和因子Ⅷ相关瑞斯托霉素辅因子(ⅧR∶RCoF)及有关凝血象测定。发现慢性肝病时,Ⅷ∶C、ⅧR∶Ag和ⅧR∶RCoF均升高,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ⅧR∶Ag和ⅧR∶RCoF可反映血管内皮损害的程度。ⅧR∶Ag还可作为肝硬化代偿与失代偿的参考指标,Ⅷ∶C与ⅧR∶RCoF呈正相关,Ⅷ∶C与ⅧR∶RCoF比值在肝癌组与肝炎组可能有一定的诊断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应用免疫过氧化酶技术研究了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血管内皮瘤和血管母细胞瘤。6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A_1抗糜蛋白酶均为阳性。有6例原诊断为纤维肉瘤,但A_1抗糜蛋白酶亦为阳性,复查切片虽无典型的车辐状排列,但可见典型的巨细胞,泡沫细胞及多量炎细胞浸润,因此诊断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7例血管内皮瘤均为第Ⅷ因子相关抗原阳性,其中2例为分化较差的血管内皮瘤。表明A_1抗糜蛋白酶和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分别是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和血管内皮瘤有价值的标记物。8例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的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呈阴性反应。表明血管母细胞瘤可能来源于血管外皮细胞。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激光诱导BN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中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对3组18只BN大鼠行单眼视网膜氩绿激光光凝,诱导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分别在光凝后1周、2周、3周摘除眼球,对光凝区进行病理学检查、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NV形成过程中PEDF的表达及变化。结果:病理学检查及FⅧR:如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显示,光凝后1周开始形成CNV,3周达到高峰。正常BN大鼠PEDF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内核层部分细胞、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表达。视网膜光凝后,PEDF阳性染色信号可见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核层、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外核层和脉络膜的损伤区;光斑边缘近脉络膜侧PEDF阳性表达信号明显高于光斑内部。光凝后1周至3周,光斑区内FⅧR:Ag阳性染色密度逐渐增加(P〈0.05),PEDF阳性染色密度逐渐下降(P〈0.05),PEDF与FⅧR:Ag阳性染色密度呈负相关(r=-0.832,P〈0.05)。结论:CNV形成与PEDF表达量负相关,提示PEDF表达不足可能是CNV形成和增生的素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血友病A是凝血因子Ⅷ基因缺乏导致血浆中凝血因子Ⅷ功能缺陷或含量减少的一种出血性疾病。目前尚无根治措施,主要是反复输入含Ⅷ因子的人血浆。这不仅价格昂贵,患者难于承受,而且有感染HIV,HBV等的危险,更由于抗Ⅷ因子抗体的产生,使治疗效果减弱。基因治疗尚在探索之中,临床应用有待时日。现有的研究显示,转基因载体也因为宿主抗体的产生,使基因表达Ⅷ因子逐渐减弱,最后消失。异体脾脏移植治疗血友病A在国内已获成功,说明脾脏是产生Ⅷ因子的重要器官。目前对脾脏内产生Ⅷ因子的组织细胞尚不十分明确,本研究对此作了初步实验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