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动态24小时食管pH值监测小儿胃食管返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24小时食管pH值监测在小儿胃食管返流(GER)诊治中的作用,研究小儿病理性GER的特点及其诊断标准,对50例经钡餐造影诊为GER的患儿进行动态24小时食管内pH值监测,30例健康小儿为对照组,复查13例病理性GER患儿治疗后(9例为手术治疗)的食管pH值。结果表明,GER组各项返流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中1例为病理性GER,GER组31例为病理性,另19例则为生理性。13例食管裂孔疝(HH)患儿均有明显的病理性返流,其各项返流指标除pH值<4次数外均显著高于单纯病理性GER;HH组卧位时返流≥5分钟次数、最长返流时间、总pH值<4的时间占总观察时间的百分比和平均返流周期均显著大于立位时;单纯病理性GER组卧位时返流≥5分钟次数、最长返流时间和平均返流周期显著大于立位时,而返流次数则小于立位时。提示小儿病理性GER以卧位时明显,伴有食管裂孔疝者返流更为严重。动态24小时食管内pH值监测可用于小儿GER的诊断、分析和疗效评定。 相似文献
2.
动态24小时食管pH值监测小儿胃食管反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解24小时食管pH值监测在小儿胃食管返流诊治中的作用。研究小儿病理性GER的特点及其主仍断标准,对50例经钡餐造影诊为GER的患儿进行动态24小时食管内PH值监测,30例健康小儿为对照组,复查13例病理性GER患儿治疗后结果表明,GER组各项返流同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胃食管双pH监测小儿十二指肠胃食管返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维林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94,(1)
采用胃、食管双pH电极对21例1~12个月小儿进行24hpH值监测。7例无返流小儿为对照组,14例有返流的小儿中9例为酸性返流(64%),5例(36%)为碱性返流即十二指肠胃食管返流(其中4例合并酸性返流)。碱性返流可引起严重的食管病变。传统的单一食管下端pH监测难以作出准确诊断,增加胃底pH监测为准确判定返流,特别是十二指肠胃食管返流提供重要根据,对于提高胃食管返流诊断率和指导临床对不同类型的返流进行有效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24小时食管pH及压力测定对胆总管囊肿术后胃食管反流的监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24h食管pH及压力测定及胆总管囊肿术后胃食管反流的监测。方法 对10年期63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中18例术后进行了24h食管双极pH及压力测定。结果 8例患儿出现胃食管反流,行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Y吻合加抗反流装置3例,囊肿空肠Roux-Y吻合,无人工套叠4例,有人工套叠1例。结论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术后可出现胃食管反流,反流与食管廓清运动能力无关,可能与异常的十二指肠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5.
动态胃、食管双pH监测小儿胃食管反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判断小儿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类型,提高GERD的诊断率。方法 采用晶体锑双pH微电极对临床疑诊GERD患儿65例进行食管下段和胃底部pH值24h动态监测。结果 29例(44.6%)有酸性胃食管反流,4例(6.1%)有碱性胃食管反流,总检出率50.7%,两组各项反流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动态胃、食管双pH监测能较准确地判定反流的有无及其类型,并提高GERD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胃食管返流食管内pH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疑诊为新生儿胃食管返流36例,以无症状新生儿15例作对照。用便携式24小时食管、胃pH自动记录仪(Digitrapper型)在常态下作24小时食管内pH监测。食管pH降至4以下持续15秒钟以上定义为一次返流。结果疑诊为新生儿胃食管近流的36例中14例Boix-Ochoa评分>11.99为病理性返流,22例为生理性返流。15例对照组中2例为生理性返流,13例为正常。结论24小时新生儿食管内pH监测为早期诊断新生儿胃食管返流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7.
8.
小儿哮喘与胃食管返流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为探讨小儿哮喘与胃食管返流(GER)的关系,采用便携式pH自动记录仪对41例反复发作的哮喘患儿进行了24小时食管pH值监测,以20例健康儿作为对照组。结果:哮喘组胃食管返流发生率为53.7%(22/41),显著高于对照组(0/20);哮喘组Boix-Ochoa综合评分、酸性返流指数、返流≥5分钟次数均显著大于对照组,而pH值<4的次数、最长返流持续时间则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提示:反复发作的哮喘患儿胃食管返流发生率较高,哮喘与胃食管返流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24h食管pH值监测在新生儿胃食管返流(GER)诊断中的作用和新生儿胃食管返流的临床特点及与之相关的疾病,采用便携式pH自动记录仪监测:106例临床上怀疑有胃食管返流的新生儿(症状组),其中55例同时用台式高分辨八道胃肠动力监测系统行食管动力学监测;同时监测17例无症状新生儿(对照组),动力学测定5例。结果显示,新生儿胃食管返流临床表现多样。以呕吐(溢乳)多见(97.6%),其次为呼吸暂停(发绀,占14.5%),呛咳(9.6%);除了单纯病理性GER及继发于消化道畸形外,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败血症与GER关系密切,而继发有消化道器质性疾病时,返流更严重。病理性GER食管动力异常的检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提示新生儿胃食管返流临床表现复杂,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及早行24h食管pH值测定是早期诊断新生儿GER的客观依据,但同时应警惕有基础疾病的可能,及时作相应的检查以增加诊断的正确性;此外尚需进一步制定与年龄相关的食管动力标准。 相似文献
10.
窒息后新生儿胃食管测压及双pH监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出生窒息对新生儿胃肠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多导生理记录仪测定了35例窒息后新生儿和17名对照新生儿的食管和胃内压力,并用晶体锑双pH微电极和便携式24小时pH记录仪,对受试者进行了24小时胃食管双pH动态监测。结果两组食管及胃内测压差异不显著;双pH动态监测发现,窒息组反映酸性胃食管返流的各项参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酸性返流指数窒息组/对照组为7.1/1.3;返流次数为137.4/28.5;返流>5分钟的次数5.9/0.7;pH<4总时间157.0/20.1;食管廓清时间1.0/0.4,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窒息后新生儿酸性胃食管返流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各项参数已超过病理性胃食管返流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24h pH动态监测技术观察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手术前后胃食管pH变化规律。方法:对28例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及21例正常儿行胃食管24h pH动态监测。结果:患儿组术前酸性胃食管反流指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占57.1%,术后3,7d复检时,酸性反流指标明显降低,十二指肠胃反流指标增高,64.2%,术后显示十二指肠胃反流和混合性胃食管反流,术后1个月复检时胃食管反流指标明显降低。结论:肥厚性幽门狭窄术前以酸性胃食管反流为主,术后则以十二指肠胃反流和混合性反流为主,随着术后幽门管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恢复,反流可逐渐改善。 相似文献
12.
消化性溃疡患儿24小时胃pH值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消化性溃疡患儿胃pH值的动态变化。方法对25例经胃镜确诊的消化性溃疡患儿作24小时胃pH值测定,25例健康儿作对照组。结果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患儿各项胃pH值监测指标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溃疡组胃pH平均值、平均中位数低于对照组(1.8±0.5比2.3±0.6,1.4±0.4比1.7±0.5,P分别<0.01、<0.05),而胃pH值<2和<3的时间百分比则高于对照组(74.8±13.7比62.8±152,85.9±8.6比74.2±13.1,P均<0.01);溃疡组夜间胃pH平均值、平均中位数低于白天(1.6±0.5比2.1±0.5,1.3±0.4比1.6±0.5,P<0.01),而夜间胃pH值<2和<3的时间百分比则高于白天(83.2±14.0比66.2±19.9,92.1±8.1比79.7±12.7,P均<0.01)。结论小儿消化性溃疡时胃酸分泌增多,夜间胃酸分泌明显多于白天,提示抑制夜间胃酸分泌是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24 h食管pH监测在婴儿难治性肺炎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24h食管pH监测在婴儿难治性肺炎中的临床应用及其意义。方法对57例难治性肺炎患儿进行24h食管pH监测,监测指标包括食管pH〈4.0的次数、反流时间≥5min的次数、最长反流时间、卧位pH值〈4的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的百分比和Biox-Ochoa评分。结果57例中存在胃食管反流(GER)28例(占49.1%);有呕吐与无呕吐症状患儿各项反流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伴有胃食管反流患儿经促动力剂治疗者,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和咳嗽持续时间均较未用促动力剂治疗者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难治性肺炎患儿经正规抗炎治疗效果不佳者,应考虑是否合并胃食管反流,进行24h食管pH监测,以确定病因并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4.
15.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GER) is a common problem in children who were operated upon for esophageal atresia. Reflux can cause serious complications in these children; therefore, it would be of value to identify patients at risk at an early stage. From October 1987 to January 1989, 12 infants with esophageal atresia were operated upon at St Göran's Department of Pediatric Surgery and then followed with ph monitoring at the ages of 1,3,6, and 12 months. At 1 month of age, 5 children had a reflux index of 5% or more; 4 of these 5 developed symptoms of GER. None of the children who had a reflux index of less than 5% showed any symptoms of reflux.It is concluded that pH monitoring at the age of approximately 1 month in children who have been operated upon for esophageal atresia may identify patients belonging to a risk group, who need closer follow-up for symptoms of reflux.
Offprint requests to: M. Montgomery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酸反流指数(RI)在儿童病理性胃食管反流(GER)诊断中的价值,探讨儿童病理性GER的诊断标准。方法对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进行食管pH值监测的数据进行归纳和整理,并除外复查和少数未能完成监测的数据。根据Boix Ochoa标准(金标准)综合评分>11.99诊断病理性GER,对RI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获得最佳诊断界点值(cutoff value)。通过McNemar卡方检验和Kappa检验,评价各种以RI为基准的病理性GER诊断标准所得结果的差异及其吻合度,并进一步评价各种标准诊断GER的敏感度、特异度等指标的差异。结果1994年9月至2006年5月有5 000例患儿进行食管pH值监测,有效数据者4 109例进入分析,其中男性2 692例,女性1 417例。新生儿476例,~1岁1 553例,~3岁658例,~7岁837例,~12岁513例,~16岁72例。病种构成有13类,依次为:支气管哮喘366例,支气管炎468例,支气管肺炎385例,迁延性肺炎143例,慢性咳嗽184例,慢性咽炎29例,新生儿呼吸暂停102例,新生儿呕吐283例,新生儿肺炎105例,呕吐或伴腹痛1 817例,食管裂孔疝140例,非心源性胸痛55例,营养不良32例。ROC曲线分析显示RI最佳诊断界点为2.9,其敏感度为90.4%,特异度为95.6%(假阳性率<5.0%)。ROC曲线下面积为0.981(95%CI:0.977~0.984),s为0.002,用于诊断病理性GER有统计学意义(P=0.000)。分别以RI≥4.0%(RI 4.0标准)、RI≥2.9%(RI 2.9标准)为病理性GER诊断标准,以手术确诊的140例食管裂孔疝患儿进行分析,与Boix Ochoa标准进行比较。RI 2.9标准的总体吻合度高于RI 4.0标准(κ系数分别为0.892、0.715,P均=0.000)。除了特异度,RI 2.9标准诊断病理性GER的敏感度、准确性和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RI 4.0标准,而阳性预测值两者相近。结论RI 2.9标准诊断病理性GER有显著意义,与RI 4.0标准相比,有助于提高儿童病理性GER诊断的敏感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