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研究左归丸对老年性痴呆(AD)模型大鼠海马与皮质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慢性铝中毒法复制A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左归丸低、中、高剂量组,另设空白对照组;用TUNEL法观测大鼠海马和皮质内细胞凋亡水平,光镜下计数阳性表达细胞。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和皮质具有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而左归丸组的海马和皮质神经细胞凋亡数减少,以中、高剂量组作用较强。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左归丸具有抑制AD模型大鼠海马皮质与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针刺大鼠不同机能状态下的足三里穴,观察大鼠海马组织内神经细胞的早、晚期凋亡情况,以探讨足三里对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30只SD雄性大鼠,按照随机原则,分为正常空白组、正常足三里组、模型空白组、模型足三里组共4组。其中模型组大鼠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LiCl—PILO)癫痫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组大鼠分别予以针刺干预,连续针刺10天后取材。大鼠海马组织经实验常规处理、染色,制备成单细胞悬液,后经流式细胞仪上机检测。结果与正常空白组相比,正常足三里组大鼠海马组织神经细胞早期细胞凋亡在针刺后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晚期细胞凋亡的表达在针刺前后则无明显变化(P 0.05);模型空白组与正常空白组相比,癫痫造模后,大鼠海马神经细胞早、晚期细胞凋亡表达皆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足三里组与模型空白组相比,针刺前后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的早、晚期细胞凋亡表达皆无统计学意义(P 0.05);正常足三里组与模型足三里组相比,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的早、晚期细胞凋亡表达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痫发生过程存在一定程度的细胞凋亡,针刺足三里穴未能起到调控癫痫发生的作用,其只对正常状态下海马神经细胞的早期凋亡具有特异性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天参益智方(TSYZ)对AD模型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和抗氧化作用。方法以慢性铝中毒法复制老年性痴呆模型大鼠,用TUNEL法观察模型大鼠海马和皮质内细胞凋亡水平,并检测脑线粒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和皮质具有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T-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而天参益智方治疗组海马和皮质神经细胞凋亡数减少,T-S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P<0.05或P<0.01)。结论天参益智方具有明显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作用和抗氧化作用,其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可能是通过多个环节整体治疗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焦俊英  支江平  孙岩  贾成文 《陕西中医》2005,26(10):1114-1115
目的研究醒脑增智方对AD模型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AlCl3中毒法制成SD大鼠老年性痴呆模型,连续治疗30d。应用TUNLE法和免疫组化法对所设各组SD大鼠脑组织凋亡细胞的分布及BCL-2免疫阳性细胞进行观察。结果显示模型大鼠有明显的学习记忆障碍,与空白(A)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均P<0.01),治疗后西药(C)组、醒脑增智方(D)组大鼠电击次数较模型(B)组有明显减少(均p<0.05);治疗后,BCL-2免疫阳性细胞数西药(C)组、醒脑增智方(D)组与模型(B)组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细胞凋亡数目C、D组与B组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此方可减少老年性痴呆大鼠DNA双键断裂(TUNLE阳性),提高海马皮层BCL-2的含量,抑制细胞凋亡,从而保护脑神经细胞,发挥对老年性痴呆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慢性应激即束缚大鼠的方法进行造模,观察艾灸五脏背俞穴对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30只,饲养一周后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灸组,每组10只。模型组与艾灸组动物造模,艾灸组在造模同时进行艾灸五脏背俞穴治疗,各组大鼠随机抽取5只,采用TUNEL(TdT酶介导的原位末端标记法)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的形态学特点。结果:各组的海马CA3区内均可见数目不等的TUNEL染色阳性细胞,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的TUNEL染色阳性细胞平均数显著减少(P<0.01),但仍显著多于空白组(P<0.01)。  相似文献   

6.
孙岩  陈海 《河南中医》2010,30(8):752-754
目的:从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的蛋白表达方面探讨针刺治疗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 disease,AD)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AlCl3中毒法制成SD大鼠老年性痴呆模型,连续针刺治疗20d。通过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及针刺组之间的对照,观察针刺该组穴位对大鼠"Y"型电迷宫行为学改变,应用TUNLE法和免疫组化法对所设各组SD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的数目及Bcl-2免疫阳性细胞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后,Bcl-2免疫阳性细胞数西药组、针刺组与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西药组、针刺组多于模型组;细胞凋亡数目西药组、针刺组与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西药组、针刺组少于模型组。结论:铝中毒法复制AD大鼠可行。针刺可减少老年性痴呆大鼠DNA双键断裂(TUNLE阳性),提高海马皮层Bcl-2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针刺督脉穴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模型的学习记忆改善情况及可能机制,为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两侧颈总动脉血管阻断加硝普钠降压法复制VD大鼠模型;对VD大鼠模型进行西药(喜得镇)、针刺和电针干预;采用morris水迷宫法观察学习记忆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海马CA1区Bcl-2、Bax蛋白表达及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1)morris水迷宫学习记忆能力检测,经过6次训练,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跳台时间延长;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跳台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凋亡相关蛋白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海马组织bcl-2、bax及细胞凋亡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海马组织bcl-2水平增高,bax及细胞凋亡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各治疗组均可改善VD模型大鼠的认知能力,提高学习记忆成绩。(2)各治疗组均可抑制VD大鼠海马组织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百会穴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海马区自噬相关蛋白1(Beclin1)和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Ⅱ(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light chain 3-Ⅱ,LC3-Ⅱ)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AD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每组10只,空白组常规喂养,不给予任何干预,假手术组在双侧脑室注射人工脑脊液,模型组、针刺组以链脲佐菌素(STZ)双侧脑室注射诱导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并确认造模成功。针刺组选取百会穴进行针刺治疗,造模成功后第2天针刺,连续干预28 d。28 d后利用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印迹法(WB)观察脑组织内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LC3-Ⅱ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逃避潜伏期以及跨越平台次数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逃避潜伏期延长、跨越平台次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鼠出现明显的学习记忆障碍;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逃避潜伏期明显降低、跨越平台次数增加(P0.05)。假手术组Beclin-1、LC3-Ⅱ蛋白表达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海马组织中Beclin-11、LC3-Ⅱ蛋白表达均低于空白组(P0.05);针刺组Beclin-11、LC3-Ⅱ蛋白表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针刺百会穴可提高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海马区Beclin-1和LC3-Ⅱ的表达,改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针刺百会穴治疗AD的机制之一可能是调控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LC3-Ⅱ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虎杖苷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caspase-8、Fas相关死亡域样白细胞介素1β转化酶抑制蛋白(Fas-associated death domain-like IL-1 beta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y protein,FLIP)表达的影响,探讨虎杖苷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虎杖苷组,每组10只.适应性喂养后7 d开始给药,虎杖苷组大鼠灌胃虎杖苷溶液15 mg/kg,假手术组、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给药后7 d,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造模后继续给药3 d.脑缺血再灌注后72 h,采用TUNEL法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spase-8、FLIP蛋白表达.结果 缺血再灌注72 h,与模型组比较,虎杖苷组海马CA1区凋亡细胞[(23.87±3.14)个比(56.69±9.21)个]减少(P<0.01);caspase-8蛋白[平均灰度值为(148.78±6.82)比(89.61±7.76)]表达降低、FLIP蛋白[平均灰度值为(127.60±8.52)比(150.22±8.53)]表达增高(P<0.01).结论 虎杖苷可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aspase-8蛋白表达,促进FLIP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BDNF/TrkB/PI3K/Akt信号通路观察滋肾醒脑汤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侧脑室注射β-淀粉样蛋白制备AD大鼠模型,假手术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及阳性对照组,每组6只,中药组及阳性对照组分别予滋肾醒脑汤(16.74 g/kg)和盐酸多奈哌齐混悬液(0.45 mg/kg)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蒸馏水,每日1次,连续4周。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进行大鼠行为学检测,TUNEL染色检测海马组织神经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检测海马组织PI3K、Akt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跨越平台次数减少,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缩短(P<0.05,P<0.01),海马组织神经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BDNF、TrkB、PI3K、Akt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及阳性对照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跨越平台次数增加,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延长(P<0.01,P<0.05),海马组织神经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BDNF、TrkB、PI3K、Akt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中药组与阳性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肾醒脑汤可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DNF/TrkB/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表达,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1.
蔚晓慧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585-586
简要论述了《老老恒言》中有关老年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认为饮食以调理脾胃为要 ,应注意饮食有节、五味调和、清淡为补 ;起居以养静为要 ,应注意调顺四时、起居有常、静养与导引相结合 ;养性以安命为要 ,应注意清心寡欲、修心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珍珠母超微粉蛋白、寡肽对小鼠镇静安眠作用。方法利用PCPA制造小鼠失眠模型,观察小鼠的自主活动情况,ELISA法测小鼠血中ATCH含量并计算脑及脑系数。结果阳性对照组、寡肽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降低,小鼠血中ACTH的含量增加,但脑干系数无影响。结论超微粉寡肽类成分(MCP)镇静安眠活性最强,为镇静安眠主要活性部位,调节ACTH可能是其镇静安眠机制。  相似文献   

13.
病性的变化和转化以及疾病的传变是中医病理学的2个核心问题。它们可分别从阴阳五行数学的公理1和公理2、3得到圆满的解释。病性变化,其症结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大小发生变化;病性转化,其症结则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正负号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丁香苦苷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并比较丁香苦苷单体两种给药途径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考察丁香苦苷单体口服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家兔静脉注射丁香苦苷注射液和灌胃给予丁香苦苷水溶液,采集血样,固相萃取小柱活化方法处理血浆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丁香苦苷血浆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3P97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药动学参数。结果:丁香苦苷静脉给药后在体内符合二室模型分布,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如下:T1/2α为2.41min,T1/2β为15.38min。灌胃给药后丁香苦苷的药动学行为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Cmax为17.91min,T1/2(α)为9.642min,T1/2(β)31.748min。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5.9%。结论:丁香苦苷单体经口服和静脉两种给药途径给药后,吸收和消除均较快。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诊治不孕症5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诊治不孕症的临床意义和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8月—2009年1月入住我院的98名不孕症妇女,将其分为腹腔镜组和经腹手术组,比较两组术后妊娠情况。结果:输卵管粘连Ⅰ~Ⅲ级者,不孕时间要短于输卵管Ⅳ级的患者。腹腔镜组术后妊娠23例,其中临床正常妊娠18例,异位妊娠5例;经腹术组术后妊娠13例,其中临床正常妊娠10例,异位妊娠3例。两组输卵管粘连Ⅰ~Ⅲ级的妊娠率均明显高于Ⅳ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诊治不孕症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对中医学科建设与学科带头人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中医学术发展的历史沿革回顾,提出了中医药学科建设的总体构思,指出要发展一个大的一级学科,首先要有教育,这是发展学科的基础;其次是科研来提高教育水平,并指导临床;再次是临床;三者缺一不可。同时提出了学科带头人应具备的条件及如何培养学科带头人。  相似文献   

17.
胡方林 《中医教育》2010,29(1):37-39
传统的闭卷考试不能很好地反映方剂学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试行了以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试改革,考试成绩由笔试、机试、平时3个方面组成。结果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带动了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全面进行。  相似文献   

18.
程永 《天津中医药》2012,29(6):552-555
[目的]探讨肩周炎的经筋病机实质与治疗方法。[方法]从《黄帝内经》原文及现代相关文献出发,分析经筋与肩关节的生理解剖联系、肩周炎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结果]生理上,肩关节与手六经之经筋和足少阳、足太阳经筋相联属;病理上,分为"瘀沫期"、"经筋拘急期"、"筋结病灶形成期",但三病理过程相互杂揉与绞结;治疗上,宜遵循"以痛为俞"、采用粗银质针温针治疗,是解除瘀、沫、筋结病灶的重要手段与方法,临床疗效显著。[结论]认真探讨中医生理、解剖学,有利于中医理论的深入理解及拓展临床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寻椎动脉型颈椎病针灸取穴规律。方法:检索CNKI、VIP,建立椎动脉型颈椎病针灸取穴数据库,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统计描述。结果: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针灸穴位共计72个,使用频次为1005次;所用腧穴归属为督脉、足少阳胆经、经外奇穴、足太阳膀胱经及足阳明胃经频次最多,其累积频率达82.29%;其中风池穴的频率为19.11%;夹脊穴的频率为17.13%;百会穴的频率为12.3%,三穴累积频率达64.28%。结论:针灸治疗本病,以疏通局部经络,调节阴阳气血,临床选取督脉、足少阳胆经、奇穴以及风池、夹脊、百会三穴治疗最多。  相似文献   

20.
脾阴论是明代医家在继承丹溪养阴思想的基础上对东垣的脾胃学说的一次创新,由于后世胃阴学说的兴起,这部分理论逐渐被忽视。文章通过系统整理这部分理论,揭示了其中所蕴含的致中和的治疗理念,以期能被合理地应用到某些疾病证候的治疗当中去,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