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骨伤科医院空气中细菌种类及药敏情况,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参考。方法2002年1~8月对医院感染监测各类环境空气中的菌株的细菌鉴定编码鉴定,药敏试验用纸片扩散法。结果表皮葡萄球菌是空气中最主要细菌,庆大霉素对空气中的细菌最为敏感,青霉素、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达80%。结论预防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和合理使用抗生素对预防医院感染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重症监护室空气细菌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重症监护室这个特殊环境中,由于重症患者密集、病原体来源广、种类多,患者病情重、病程长、体质弱,医院内获得性感染几率大.因此,对重症监护室空气细菌监测管理尤为重要,为掌握重症监护室空气细菌污染状况,我们对医院5个重症监护室空气细菌污染现状进行监测,为了解其引起的医院内感染及其预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谭寿南 《医学文选》2001,20(5):689-690
医院感染已成为国内外非常重视的问题。在导致医院感染诸因素中 ,消毒与灭菌质量为重要因素之一 [1 ] 。为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及《消毒管理办法》,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进一步了解我地区医疗保健机构消毒工作质量现状 ,我们自 1995~ 2 0 0 0年 ,对我地区部分医疗保健机构进行监督、监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检测方法1.1 空气细菌污染检测 在消毒后、开始诊疗前 ,对室内空气用直径 9cm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沉降 5 m in采样 ,培养后计数 , 类环境空气细菌总数≤ 2 0 0 cfu/ m3 , 类环境空气细菌总数≤ 5 0 0 cfu/ m3 ,并未分离出致…  相似文献   

4.
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卫生部已将此列入医院分级管理的重要内容。口腔科在综合医院中虽是小科,而引起医院内感染的潜在因素很多。口腔诊疗室细菌污染情况,口腔医师和患间相互传染而发生疾病的献报告已为数不少。因此,口腔诊疗室的细菌污染,既是医务人员的劳动卫生问题,又是预防医院内交叉感染,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问题,本着重探讨口腔科诊疗室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监测烧伤病区环境细菌污染情况,更好地控制外源性烧伤医院感染。方法调查烧伤病室单元、办公用品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携带等细菌污染情况,并对常见细菌进行流行病学追踪。结果烧伤病区环境细菌污染严重,污染菌病室单元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办公用品物体表面以表皮葡萄球菌、不动杆菌为主,医护人员手以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环境污染细菌与同期烧伤医院感染菌种及耐药谱吻合率高;流行病学追踪显示医护人员手污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与烧伤创面定植的MRSA有高度同源性。结论烧伤病区环境耐药菌是烧伤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染源;提示细菌存在着医护人员手一烧伤创面的循环,“洁净”的病区环境和医疗操作对控制外源性烧伤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医院空气中溶血性葡萄球菌的鉴定与分析阜宁县人民医院肖立品医院空气中污染的细菌,是造成医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在空气中微生物群发生明显变化。更易直接造成院内感染。1991年7月~1994年5月对本院空气进行消毒效果监测中分离出浓度高达973个/...  相似文献   

7.
侯艳玲 《四川医学》2006,27(2):147-147
目的了解医院病区钥匙细菌污染情况,为控制院内交叉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我院所有病区26把钥匙,采样监测细菌污染情况,进行菌落记教及细菌鉴定。结果被调查的26把钥匙全部有细菌污染,计数最低的为6CFU/cm^2,最高的为301CFU/cm^2。达到《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菌落教〈10CFU/cm^2的只有2把(7.7%),〉10CFU/cm^2的有24把(92.3%)。病原菌主要有大肠埃希菌、真菌、表皮葡萄球、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等。结论病区钥匙污染严重,污染菌谱与我院近年来医院内感染常见病原菌相一致,故必须重视病区钥匙的清洁消毒。  相似文献   

8.
<正> 医院内感染的监测是指医院以现代科学手段,系统主动地观察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和分布,调查影响感染的各种因素,定期整理有价值的数据资料,如医院内感染的感染率;病原菌的种类及细菌耐药性的变迁;医院内感染的后果及感染控制效果等;以便采取有效的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对策。 1 监测的方法 1.1 全面综合性监测 全面综合性监测是对全院病人和医院各级各类人员的医院感染及其有关因素进行综合性监测。通  相似文献   

9.
医院内感染的细菌学分析无锡市南长医院许盘珍,尹小平近年来,国内外医务工作者普遍认识到医院内感染的重要性,各级医院都相应地建立了院内感染管理机构,大部分医院内感染监测均以空气中细菌总数为标准。我们认为医院内感染医护人员的工作服也是重要的传播途径,为此我...  相似文献   

10.
ICU医院内感染主要致病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院内感染是重症监测治疗科(ICU)患者的常见并发症,直接影响重症患者的治疗时间和预后。因此,抗感染是ICU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ICU感染细菌构成比及耐药性在不断发生变化,及时了解ICU感染细菌种类分布、耐药状况及其动态变化,对有效控制感染具有重要意义。对2005年3月~2008年7月医院内感染患者感染部位的182株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并作药敏测定,旨在为ICU患者医院内细菌感染的经验性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消毒灭菌是防止和减少医院感染的主要控制措施之一。为了解我院消毒灭菌质量,更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我们对本院1998年-2001年消毒灭菌质量进行了监测。方法 对空气细菌,物体表面细菌,医护人员手的细菌,使用中消毒剂及无菌器械保存液细菌的污染均采用活菌计数法;高压蒸气灭菌物品采用生物学监测法。结果 空气中细菌4年平均合格率92.3%;物体表面细菌4年平均合格率90.2%;医护人员手4年平均合格率81.4%;使用中消毒剂4年平均合格率97.6%;无菌器械保存液4年平均合格率96.8%;高压蒸气灭菌物品4年平均合格率98.2%。结论 随着我院对医院感染的重视,加强了对消毒灭菌质量监测的管理力度,使消毒灭菌质量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12.
医院专用救护车污染情况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医院专用救护车的消毒管理在医院感染管理中不容忽视。监测结果表明,专用救护车细菌污染状况十分严重。现将我院专用救护车消毒管理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样我院专用救护车(车号35232)车厢内各种物体表面,监测结果细菌数全部超过卫生部制定的标准,污染菌主要有G~+球菌,如葡萄球菌、金葡  相似文献   

13.
<正> 医院是一个特殊的环境,院内感染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病原体在人群的周围,有的来自院内患者、医护人员污染的医疗器械、水、食物、空气等。引起医院内感染的病原体主要是细菌,亦有病毒,真菌及寄生虫。院内交叉感染是目前住院病人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加强院内外源性感染监测是防止感染  相似文献   

14.
医院是细菌聚集的场所。电脑作为医院公共办公设备,使用频率高,而且经常多人交叉操作,可能成为细菌的传播媒介,造成医院内感染。为了解医院临床科室电脑的细菌污染情况,于2003年6月至2003年12月对我院临床科室使用的189台电脑的键盘和鼠标进行了细菌学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沉降法空气培养的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开展 ,沉降法空气监测得到了广泛应用 ,此法简便易行 ,被列为空气监测的标准方法。笔者在应用中发现 ,该法尚存在一定问题 ,归纳如下。1 沉降法的敏感度 ,即感量。敏感度是指在培养皿上每长出一个菌落所代表被监测环境的细菌指数 (cfu/m3) ,其值越小 ,该方法的敏感度高 ,反之敏感度就低。用该法监测空气 ,方法本身必须有足够的敏感度 ,其感量必须小于被监测环境中的细菌指数。按有关规定[1 ,2 ] ,Ⅰ类环境空气细菌指数≤ 10cfu/m3,Ⅱ类环境空气细菌指数≤2 0 0cfu/m3,Ⅲ类环境空气细菌指数≤ 5 0 0cf…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医院超声探头的使用情况,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采用微生物培养,记细菌总数和进行必要的生化反应及细菌分类,进行物理消毒和化学消毒。结果从检测结果看,超声探头污染严重,通过采用科学的消毒方法对超声探头无影响,消毒效果理想。结论通过对超声探头的污染调查,使医护人员提高了对消毒重要性的认识,减少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正> 随着现代化医疗技术发展,医院感染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医疗质量标准被列入议事日程,为了搞清我院医院感染的特点,做好感染监测和控制工作,除了对我院内、外环境空气及重点科室的各项监测外,还对临床科室出院病历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现将资料汇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医院环境及医疗器材污染状况调查陆崇美,叶友仙,斯桂英杭州铁路中心医院检验科310009医院环境和物品表面的清洁度直接关系到医院获得性感染率发生的高低,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细菌室对医院内微生物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对细菌进行分类,及时提供院内感染流行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高压氧舱输氧管细菌污染情况 ,预防医院感染发生。方法 高压氧治疗结束紫外线消毒后 ,用物体表面采样的方法 ,对输氧管进行连续的细菌数量和菌种的监测。结果 输氧管在使用 5~ 7天后细菌总数超过了消毒规范规定的物体表面细菌总数的标准 ,监测出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化脓链球菌、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其他细菌。表皮葡萄球菌占首位。结论 致病菌是高压氧舱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需采用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为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为指导医院感染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对我院医疗环境进行采样监测.方法 自2007年1月~2008年1月,每月对我院病房及门诊医疗环境进行采样临测.结果 治疗室空气监测采样不合格率2.73%,合格率97.27%;物体表面及工作人员手,培养出多种细菌,其以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较多,其中工作人员手、氧气湿化瓶、病人床头柜、病房门把手表面细菌污染率较高,使用中消毒液染菌监测结果合格率为100%.结论 加强治疗室消毒管理工作,必须对工作人员手、氧气湿化瓶、床头柜、病房门把手等物体表面建立监测制度和定期消毒管理制度,减少医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