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例一:魏××,女,26岁,工人。于产后两天即发烧40℃。经产科诊断为“产后感染”。予抗感染治疗无效。反复作妇科检查,未发现泌尿系感染征象,血培养多次,均为阴性。邀中医会诊时体温39℃,上午下降,下午升高,面红,无恶寒,口干不多饮,食少,舌黯,脉细数。追问病史,产后五天即无恶露。拟诊瘀血发热,予活血祛瘀法。处方:生地20克、川芎10克、当归12克、赤白芍各12克、红花18克(醋炒)、炒荆芥10克、柴胡10克、泽兰12克、生山楂30克。服三剂后恶露即出现,  相似文献   

2.
笔者用提壶揭盖、软坚通瘀法治疗二侧老年前列腺肥大性癃闭症。报道如下: 一、兰××,男,68岁。84年5月12日诊。患尿痛、尿少、余沥不尽已数年,经常导尿。三天突发癃闭,小便全无,下腹膨隆,胀急难忍,大便三日未行。舌体胖,苔白厚,脉虚大。证属肺脾肾俱虚,膀胱气化失司。治以升提肺气,分利水浊、滋阴润便。处方;黄芪、山药、白茅根各30克,生地、知母、车前仁、丹参各15克,  相似文献   

3.
不孕症三例     
例一楚××,38岁。1968年3月10日初诊。结婚十八年未孕。十四岁月经初潮,经期每五十余日至三个月一行。量少色淡,经期腰酸痛纳少,乏力,白带清稀,形体消瘦,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弱。西医妇科内诊:未见异常。经余诊:证属脾肾阳虚不孕。法宜补脾肾阳。方药:付青元女科之温胞饮,白术30克,巴戟天30克,人参10克,焦杜仲10克,菟丝子10克,山药10克,芡实10克,肉桂6克,附子子3克,补骨脂10克。上方共服9付后,纳食增加,带下少,月经周期正常,经量增多,色红华,已不腹痛。经期过后方用鹿角胶,紫河车各等分捣面,每晚白水冲服10克,三周后停药。于本年4月28日经应行而未至。69年2月14日分娩一男婴。  相似文献   

4.
例1.程××,男,33岁。1982年6月20日诊。患慢性肾炎已三年余,经中西医久治未能有效。刻诊:面色(白光)白,疲惫乏力,全身浮肿,按之如泥,脘腹胀坠,纳谷欠佳,腰府酸痛,大便溏薄,尿少而浊,舌胖有齿痕、舌淡紫暗、边有瘀斑、苔薄白,脉濡涩。尿检:蛋白((?)),红细胞少许,白细胞((?)),颗粒管型((?)),24小时尿蛋白定量3.85克。证属气虚水停,瘀阻络脉。治以益气化瘀,通络行水。处方:黄芪60克,党参30克,白术、云苓、当归、干地龙各12克,淮山药18克,赤芍、车前子各15克,  相似文献   

5.
膀胱咳者,咳而遗溺是也。咳状颇剧,治疗有时也感棘手。笔者经治三例,报道如下: 例1.付××,女,65岁。87年4月3日诊。素患咳嗽,干咳少痰,咳时尿溺溢出,伴口干舌燥,舌淡苔少,脉细数无力,证属肺肾阴虚。治拟滋阴敛肺。处以:北沙参15克,五味子8克,麦冬、丹皮各10克,熟地18克,怀山药20克,山萸肉、茯苓、泽泻各12克。  相似文献   

6.
例一:谭×,男,50岁。因低热泄泻三天,于1984年8月23日就诊。症见低烧(体温37.5℃),头晕胀,畏寒少汗,肢节酸痛,四肢困乏,干呕,口苦不渴,脘痞腹胀隐痛,纳少不饥,热敷按揉痛减,尿黄,排黄色稀水样便,日3~4次。查大便:自细胞((?)),脂肪球((?))。舌淡苔白膩,脉沉细而弦。证为湿中蕴热困阻中焦;兼寒邪外束。治宜解表祛湿,芳香化浊。处方:苏叶6克、防风10克、香(艹需)6克、鲜荷叶30克、藿香梗10克、佩兰10克、厚朴6克、草果3克、陈皮3克、半夏6克、生姜3克、茯苓10克、苍术5克、建曲10克。  相似文献   

7.
阴吹     
陈××,女,29岁。1973年8月30日诊。患阴道时出气有声已二月余,伴见食少纳呆,脘腹胀痛、胸闷叹息,月经失调,白带量多,头痛头晕,失眠多梦,五心烦热,脉弦数,舌边尖红苔薄膩,证属肝气郁结,木郁土虚,治以疏肝理气,调和肝脾。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味:柴胡10克,炒白芍12克,当归10克,茯苓12克,炒白术10克,丹皮10克,炒栀子10克,青皮10克,制香附12克,炒莱菔子10克,炒神  相似文献   

8.
李××,女,21岁,工人。从77年起在四肢及胸腹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斑块、瘙痒,每年春、夏季发作4~5次,每次需口服强的松一周后斑块才能消散。81年3月21日因荨麻疹又发作前来我处诊治。症见:全身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淡红色斑块,兼有头晕、失眠、口干咽燥,神疲食少,月经延后、量少,舌淡红、脉弦细。方用逍遥散加味:当归12克、白芍18克、柴胡9克、云苓12克、白术12克、薄荷10克、首乌12克、山药15克、郁金12克、板兰根10克、蜈蚣3条,甘草3克。2剂已,斑块大减,继服2剂,斑块完全消失。为了巩固其疗效,改用归脾汤加减,连服6剂而痊愈。随访3年未复发。  相似文献   

9.
一、乳癌孙××,女,34岁,1975年6月12日初诊。右侧乳房红肿疼痛二天,乳汁不通,畏寒发热,头痛、烦渴。检查:颜面潮红,右侧乳房红肿,按之灼热有结块,舌稍红苔薄黄,脉浮数,体温39.6℃,血象:白细胞1.4000/立方毫米,中性76%,淋巴24%,西医诊断:急性乳腺炎。予蛆根草30克水煎服。三剂后,热退,乳房红肿消退而愈。二、乳癖怪证李××,女,45岁,1976年4月初诊。患乳疾十余年。每逢春季复发,发作时两乳房红  相似文献   

10.
闭经张××,女,30岁,已婚,1985年2月20日就诊。停经三月。症见:面色(白光)白,少气无力,畏寒肢冷,两胁及少腹疼痛时作,喜按,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质淡,舌体胖边有齿印,脉沉细。患者生育过两胎,已结扎三年。证属血虚寒滞胞宫,治宜温阳补血、散寒通滞。处方:熟地30克,肉桂、白芥子、艾对各6克,麻黄3克,鹿角胶12克,川芎、香附各9克,牛膝20克,党参15克。服三剂后,经至、但量少,色黑呈块状。两胁及少腹疼痛消失。继服三剂,经色正常。后以本方合金匮肾气丸化裁,治疗半月余证悉除。  相似文献   

11.
<正> 刘××,男,44岁。80年2月29日初诊。患吐涎沫1年余,经多方中、西、草药治疗不效,转余诊治。证见头昏乏力,口干但不欲饮水,下午时脚肿,尿少而频,脐下跳动,面色萎黄。脉沉细,舌淡红,苔薄白。证属脾虚不运,气化不利。治宜健脾渗湿,温阳化气。拟以五苓散加味:泽泻15克、猪苓15克、茯苓30克、自术30克、桂枝24克、陈皮12克、法半夏15克,连服两剂。复诊:服后吐涎沫减少,仍口干不欲饮水,脉细缓,舌质淡,苔薄白。方已对证,治疗仍守前法。按前方再加苡仁30克,连服4剂。三诊:吐涎沫之症已完全停止,诸证亦痊愈。该证仅服药6剂,久治不效之证竟获显效。随访至今,未见复发。钟××,女,36岁。80年3月5日初诊。  相似文献   

12.
李××,女,22岁。1984年10月21日分娩第三天全身出现皮疹奇痒,尤以腹背手足为甚,扪之碍手,疹尖色白,汗出淋漓,舌淡少苔,脉缓弱。证属产后气血虚弱,风邪袭表而痒。治宜调和营卫,活血祛风。药用桂枝汤加味:桂枝10克、白芍10克、生姜10克、甘草6  相似文献   

13.
施×,女,26岁。1980年4月25日诊。四天前,足月顺产一男婴,产后第二天出现二便不通,腹部膨胀如鼓,恶露不下,腹痛难忍,经妇产科诊治,未能奏效。望其面色苍白,眼睑浮肿,舌淡胖,边紫黯,苔薄白,脉弦细带涩。证属产后水血互结。治宜宣通水血之凝结,开导六腑之窒阻,方用生化汤加减:酒大黄、赤芍各10克,益母草30克,牛膝、丹参各15克,桃仁、当归各9克,川芎、炮姜各6克,酒白芍12克。  相似文献   

14.
病例介绍 1.月经后期严××,35岁。初诊:1981年10月27日。月经周期错后12天,量少色黯红有小瘀块,少腹胀痛,胃脘痞满,食少便溏,白带清稀量多,舌淡红苔白腻,脉弦细。此乃肝气郁滞,脾虚湿盛所致,治宜疏肝理气,健脾祛湿,活血调经,方拟逍遥散加味:柴胡10克香附10克玄胡1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山药15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丹参20克益母草15克乌药10克砂仁(后下) 3克薄荷3克煨姜三片六剂,水煎服。  相似文献   

15.
经期哮喘,现代医学认为发生机理尚不明确,可能与体内性激素水平异常有关。患者刘××,女,19岁。自诉五年前月经初潮时始有胸闷,咳嗽痰少,继之喘憋,随着月经减少而逐渐缓解如常。此后,每逢月经前二天即发病,呼吸气短,甚则心悸不安,有气不上达之感,夜间咽干,喉中有鸡鸣音。症情越来越重。诊见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此非气机不利,肺失宣降之证,乃属气虚下陷之候,治仿张锡纯升陷汤意:黄芪、党参各30克,知母10克,柴胡、桔梗各6克,升  相似文献   

16.
一、活血养阴疗崩中文××,40岁,已婚,职工,1986年5月5日初诊。不规则阴道出血4个月。末次月经来潮至今十余天,时而量多如泉涌,经色鲜红有血块,伴腰痛、少腹痛,心烦失眠,舌淡红,舌下静脉精滞,脉沉。曾做子宫内膜病理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增殖症”。证属血淤肾虚之崩漏,予桂枝茯苓丸原方另加太子参20克、旱莲草30克、黑军10克、茜草炭30克。两剂后腹痛消失,出血减少但仍未止,上方加黑棕炭20克,继服五剂而血止。后以归脾汤调治月余而病愈。按:本例患者,从症状表现来看,经色鲜  相似文献   

17.
崩漏治验     
〔例一〕钱××,22岁,未婚。患者15岁时初潮,6~7年来月汛正常,自1982年夏始,月经每月1~2潮,量多如注,经水色淡,质清稀,持续10~12天或滴沥20多天,无挟血块,无少腹痛,伴头晕心悸,倦怠乏力,面色苍白,纳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弱.脉证合参,拟属脾虚不能  相似文献   

18.
患者俞××,女,26岁,工人,1983年11月2日初诊。婚后年余,经汛后期,量少色鲜。迄今已月余未潮。腰背酸痛,两手背冻疮成片,痛痒难忍。察其舌,质淡红,中有裂纹二条,状如幼蚕,诊脉细小。证由气虚血少,肝肾两亏,冲任不和,宜以益气养血补肾调冲:柏子仁10克,当归12克,鸡血藤30克,川断、仙灵脾各12克,熟地20克,炙黄芪、党参各10克,炙甘草5克,杞子10克,怀山药12克,炒白术10克。上方服七剂后复诊:舌中裂缝大消,而经水依然未行,手背冻疮稍瘥,舌脉如前。效不更方,原方续服七剂,于12月20日再诊:经停二月未潮,时感  相似文献   

19.
经闭治验     
《内经》称经闭为“月事不来”,“胞脉闭也”。本证有虚有实,或虚实互见,其致病因素较为复杂。病因虽杂,然必须穷其病源,视其赋禀,尤要辨其寒、热、虚,实,瘀痰,等证;按法施治,才能奏效。兹就经闭治验数则、介绍于下、望赐箴规。 肾虚经闭 本未兼治 例一 赵××,女,25岁,工人。1971—3初诊。15岁月经初潮,先后无定期,婚后月素仍不调,量少,每当月经应行之期,经水不来而带下反盛,色白稠粘、头晕、心悸、  相似文献   

20.
<正> 患者孙某,28岁,工人。1983年6月17日初诊。自幼体质软弱瘦小,18岁月经初潮,且每每衍期,45~50天一行,经量少而色淡,1—2天即净,经前少腹绵绵作痛,经后疲乏无力。23岁结婚后,二年未孕,辗转医治罔效。于1980年夏季,正值经期为暴雨所淋,旋即发热恶寒,月经立止,经某医院按上感治疗痊愈。但月经从此闭止不行,渐至饮食衰少,身体羸瘦,五心烦热,少寐多梦,肌肤甲错,病情迁延两年多,虽迭经中西医多方法疗,但终鲜效,后延余诊治。余视其面色萎黄,体瘦如柴,体倦神疲,舌红少苔;闻其语音低微,自述经常心悸气短,手足发热,大便溏、秘无常,诊其脉象六脉均虚细无力。脉证合参属气血两虚、阴虚内热所致之血枯经闭证。治以补气养血,滋阴清热。方药:熟地黄芪各30克当归25克川芎白芍地骨皮炙鳖甲白术炒枣仁各15克红参丹皮甘草各10克生地20克,水煎,日服二次。二诊:服上药五剂后,神疲体倦,手足发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