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四肢瘫痪患者1例,男性,23岁,因车祸致颈以下运动消失6h收入骨科,X片及CT提示C4椎体骨折,伤后13d在全麻下行C4椎体前路减压复位、置骨内固定术。术后第8天转入康复科,给予运动治疗、肢体气压治疗等。转入后第2天发热,体温37.5℃~38.5℃,血压降低,收缩压最低为90mmHg,疑有肺部感染,转入ICU,给予抗感染、抗真菌、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15d后病情平稳,又转入康复科,查体:体温38.4℃,血压90/56mmHg,心率70次/min,呼吸22次/min,双侧乳头平面以下痛觉减退,肋弓平面以下痛觉消失,双上肢肌张力低,双侧提肩胛肌肌力Ⅱ级,左侧肱二头肌肌力Ⅲ级,其余肌力0~Ⅰ级,双上肢腱反射对称(+)。  相似文献   

2.
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截瘫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1例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截瘫易并发褥疮、结石、泌尿系统及肺部感染等症,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及肺栓塞(PE)相对较少。我们收治了1例放射性脊髓病致截瘫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患,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2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重点对溶栓治疗进行探讨。结果21例中基本治愈9例,明显好转7例,DVT后综合征5例;结论非手术治疗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郑友霞  钟进 《护理学报》2009,16(24):50-51
报告了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冲动行为加强安全护理,给予必要的约束保护、适时的心理护理,注意甄别静脉穿刺部位肿胀与深静脉栓塞肢体的局部表现,判断病情进展;加强患肢护理。本例患者住院44d后,病情稳定,肢体肿胀消失出院。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患者是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高危人群。而静脉血流缓慢、血管内膜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是公认的DVT形成的主要因素【1】。就我科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或卧床患者中,下肢DVT形成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因此对偏瘫患者早期进行预防性的护理干预来减少下肢DVT尤为重要,现对于1例偏瘫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做以下报道:  相似文献   

7.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外科疾病,多发于年老体弱、久病卧床不起、骨折的患者.主要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和压痛、浅静脉扩张,严重者可引起下肢动脉痉挛,肢体缺血甚至坏死及栓子脱落致肺栓塞.  相似文献   

8.
周鹭  姚芳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9):4435-4436
选取住院检查的60例糖尿病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使用阿洛卡 SSD-a7超声诊断仪对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糖尿病合并深静脉血栓17例,混合型和中央型血栓19例,左下肢静脉血栓24例,60例患者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I~Ⅱ级27例,Ⅲ~Ⅳ级33例。糖尿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和糖尿病下肢深静脉血管病有一定的关联性,动脉粥样硬化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蕾辛绍伟  孙道玉 《现代护理》2006,12(19):1813-1814
我院2003年2月~2005年12月收治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患者20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304例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6~2002年304例DVT住院病人发病情况、危险因素、治疗和转归、结果:DVT平均年患病率为0.12%。男性160例,女性14.4例,男:女=1.1: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0~69岁,中位年龄51岁。DVT最常发生部位为左下肢,其次为右下肢,常累及静脉依次为股静脉、髂静脉、静脉及胫后静脉。占前3位的危险因素是手术、恶性肿瘤和长期卧床。合并肺栓塞者占3.9%。结论:DVT为较常见的血栓柃塞性疾病,近年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早期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可降低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丁新华  尤春景 《现代康复》1999,3(3):377-378
男患,43岁,因胸椎3~4骨折双下肢截瘫1月收住院。入院一般情况较好,心肺腹均正常.左下肢股四头肌肌力Ⅰ级,余0级,有下肢肌力均0级,血、尿常规、凝血系统均正常,给予神经营养药及综合康复治疗后左下肢肌力Ⅲ级,右下肢内收肌肌力Ⅱ级,入院1月时突然右下肢膝关节以下肿胀明显,伴低热.皮肤发亮,抬高则肿胀好转,无皮肤发红,行右下肢彩色超声检查证实为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当即给予东菱克栓酶10BU,用生理盐水100ml稀释静滴.次晨病人诉右下肢酸胀明显减轻,查右下肚肿胀明显消退,皮温下降,3次治疗后右下肢基本无肿胀,双下肢围度相同.超声波检查提示静脉血栓缩小。  相似文献   

12.
介入综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据统计普通人群中每年下肢DVT发病率67/100 000[1].DVT如得不到及时治疗,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致命性肺栓塞,并可能发展为静脉血栓后遗症、慢性肺动脉高压等远期并发症,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外科手术后及长期卧床患者可能发生的严重并发症。若不及时观察治疗,可导致病人患肢完全或部分功能丧失而致残,并可发生致命的肺栓塞。因此,在预防和治疗中,护理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更进一步提高预防的效果,应加强护理人员理论认识及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的疗效,并探讨其技术特点。方法:3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DVT)患者,先行下肢静脉滤器植入术,然后静脉抗凝、溶栓(经足背静脉)化淤通脉治疗。结果:33例病人中,31例在2d~15d内患肢基本恢复正常,2例经察明确为左髂静脉压迫综合症,经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后好转。结论:下肢静脉滤器植入术是防止因下肢DVT引起的致命的肺栓塞的有效方法;溶栓、抗凝、化淤通脉治疗疗效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评估表在预防恶性肿瘤患者深静脉血栓中就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0例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次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干预组应用深静脉血栓评估表对患者进行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实施针对性预防护理措施。结果干预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深静脉血栓评估表能有效预测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从而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进而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溶栓治疗3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溶栓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采用尿激酶联合肝素治疗3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期间重点做好溶栓治疗的护理观察,及时发现出血并发症。结果34例病例中,基本治愈8例,有效26例,无无效病例。治疗期间有2例患者出现多个穿刺部位出血,经冰敷、局部加压包扎后出血停止。结论对溶栓治疗的病人,严密观察病情,做好溶栓治疗的护理,及时发现出血并发症,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7.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骨科常见并发症之一。Virchow1856年提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静脉淤滞、血管内膜损伤,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近年来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有所增加、尤其是手术后发病率很高,因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而引发肺栓塞死亡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有效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32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合并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和扩血管等内科综合治疗,29例患者临床治愈,2例好转,1例发生症状性肺栓塞死亡.结论 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晦床和病理生理特征的疾病。多见于50岁以上。本丈介绍了较少见的儿童患下肢深静脉血栓并肺栓塞的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20.
细胞黏附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关。黏附分子家族中整合素家族、免疫球蛋白超家族、选择素家族等通过介导血小板、内皮细胞、白细胞等细胞与细胞之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广泛参与了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血栓的溶解过程。在此基础上,抗黏附治疗血栓也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着重介绍黏附分子在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血栓溶解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