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BP)菌株种类、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 对 336例住院肝硬化腹水并发SBP临床资料进行前瞻性调查。结果  2 5 3例 (75 75 % )患者多核粒细胞 (PMN)相对值≥0 5 0。 84例腹水细菌培养阳性 ,共分离细菌 4 2株 ,大肠埃希菌占 4 5 2 4 % ,腹水蛋白≤ 10g/L并发SBP患病率高于腹水蛋白 >10 g/L患者 ,两者差异显著 (χ2 =6 4 6 ,P <0 0 5 )。结论 肝硬化腹水并发SBP临床症状大多不典型 ,腹水PMN比值是诊断SBP比较可靠的参数。病原菌以大肠杆菌为主。腹水蛋白 <10 g/L患者应警惕SBP发生 ,应及早做腹水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致病原及治疗愈后情况。方法对80例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80例中,发热66例(82.5%),腹胀78例(97.5%)、腹痛40例(50.0%)、腹部压痛50例(62.5%);48例(60.0%)腹水白细胞总数等于或小于500×106/L,69例(86.2%)多形核白细胞(PMN)比值等于或超过0.50,40例(75.0%)患者腹水细菌培养阳性,大肠杆菌占菌株种类50%;肝硬化并发SBP治愈、好转率为60例(75.0%)。恶化或无效20例,死亡16例(20.0%)中肝功能A级1例、B级4例、C级11例。结论肝硬化并发SBP患者临床表现不一,病原菌以大肠杆菌多见,腹水PMN比值是诊断SBP的比较可靠参数,肝硬化并发SBP严重影响预后,肝功能越差,其病死率越高。  相似文献   

3.
李易  韩盛玺  齐建康 《西部医学》2009,21(4):590-591,593
目的探讨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与其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在276例肝硬化患者中,对SBP的发生率与其相关影响因素SBP病史、腹水总蛋白、消化道出血、Child-Pugh分级、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胃镜检查及腹腔穿刺术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既往有或者无SBP病史,其SBP的发生率分别为73.5%和23.1%;腹水总蛋白≤10g/L或者〉10g/L,其SBP的发生率分别为44.4%和8.6%(P〈0.05);Child-PughC级或者A、B级,其SBP的发生率分别为41.0%和20.1%;有或者无消化道出血,其SBP的发生率分别为37.4%和23.6%;血清白蛋白≤28g/L或者〉28g/L,其SBP的发生率分别为35.7%和22.6%。结论肝硬化SBP发生率与SBP病史、腹水总蛋白≤10g/L、消化道出血、Child-PughC级、血清白蛋白≤28g/L有明显的相关性,而与胃镜检查和腹腔穿刺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病原菌种类和,临床特点。方法对96例重型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并发SB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6例患者中84例(87.5%)腹水多形核白细胞(PMN)比值≥0.50。45例腹水细菌培养阳性(46.8%),共分离细菌56株,包括7种细菌,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大肠杆菌28株,为主要致病菌,占50%。药敏试验对第3代头孢菌素和第3代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结论重型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并发SBP临床表现多数不典型,腹水PMN比值是诊断SBP的可靠指标。大肠杆菌为主要致病菌。抗感染治疗首选第3代头孢菌素和第3代氟喹诺酮类药物。  相似文献   

5.
重型肝炎和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和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细菌培养及预后。方法对151例重型肝炎和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热107例(70.9%),腹胀149例(98.7%),腹痛80例(53.0%),腹部压痛109例(72.2%),腹泻52例(34.4%)。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71例(47%)。血常规WBC〉10×10^9/L 53例(35.1%),中性粒细胞比例〉70%有112例(74.2%),WBC〈4×10^9/L 30例(22.5%)。腹水多形核白细胞(PMN)计数〉0.25×10^9/L有145例(96.0%)。54例患者腹水细菌培养阻性(35.8%)G^+菌19例(33.3%)。治愈、好转82例(54.3%),无效、恶化54例(35.8%)。结论151例重型肝炎和肝硬化并发SBP患者大部分感染中毒症状典型,腹水中PMN计数是诊断SBP的可靠指标,腹水培养G^+菌比例上升,并发症多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病人血浆和腹水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的含量变化,分析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病人血浆和腹水uPA和uPAR水平的变化及其uPA/uPAR比值与其病情转归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肝硬化并发SBP病人血浆和腹水23例及正常人30例血浆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结果①SBP病人血浆uPA和uPAR含量水平分别为(0.63±0.29)μg/L、(0.47±0.35)μg/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O.05±0.01)μg/L、(0.08±0.009)μ/L,二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②SBP病人腹水uPA和uPAR含量分别为(0.68±0.35)μg/L、(0.54±0.42)μg/L,均明显高于其血浆组,有显著差异(P〈0.05);③SBP病人血浆uPA/uPAR比值分别为(1.93±1.26)μg/L、(1.91±1.33)μ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63±0.07)μg/L,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但其血浆和腹水之间uPA/uPAR比值相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腹水SBP病人腹水中uPA及其受体uPAR含量水平高于其血浆中的水平,血浆和腹水uPA/uPAR比值在评估肝硬化病人的病情转归方面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与其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在117例肝硬化患中,对SBP的发生率与其相关影响因素SBP病史、腹水白细胞、消化道出血、Child-Pugh分级、血浆白蛋白、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既往有或无SBP的发生率分别为38.2%和13.3%(P<0.01);腹水蛋白≤10g/L或>10g/L,其SBP的发生率分别为32.7%和9.5%(P<0.01);Child-Pugh C级或A、B级,其SBP的发生率分别为34.1%和12.3%(P<0.01);有或无消化道出血,其SBP的发生率分别为25.7%和18.2%(P<0.05);血浆白蛋白≤28g/L,或>28g/L,其SBP的发生率分别为28.9%和14.3%(P<0.05)。结论:肝硬化SBP发生率与SBP病史、腹水蛋白≤10g/L、消化道出血、Child-Pugh C级、血浆白蛋白≤28g/L、总胆红素有明显的相关性,而与腹腔穿刺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16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细菌种类以及临床特点,减少漏诊,提高患者生存率.方法对167例肝硬化腹水并发SB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7例肝硬化腹水并发SBP患者中69例腹水细菌培养阳性(41.32%),共分离细菌21株,包括7种细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大肠杆菌为主要致病菌,占43.72%;139例(83.2%)患者腹水多形核白细胞(PMN)比值≥0.50.结论肝硬化腹水并发SBP临床表现大多数不典型,腹水PMN比值是诊断SBP的可靠指标;病原菌以大肠杆菌为主,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和第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肝硬化病人并发SBP的危险因素.本文通过37例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与40例肝硬化腹水未并发SBP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清胆红素>51.3μmol/L,腹水蛋白量≤10g/L的肝硬化病人SBP发病率明显高于血清胆红素<51.3μmol/L,腹水蛋白>10g/L的肝硬化病人,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高危病人宜口服肠道灭菌剂如氟哌酸预防SB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孙宗云 《实用全科医学》2010,8(10):1285-1286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特征、致病原及治疗愈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肝硬化并发SBP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腹水培养、药敏情况及预后等。结果肝硬化并SBP的临床表现以发热、腹胀、腹痛、腹部压痛为主要表现,而典型的腹膜刺激征仅见于约半数的患者。腹水白细胞及PMN明显升高。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低,大肠杆菌和其他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要致病菌,药物敏感试验对第3代头孢菌素药物敏感。合并SBP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无SBP患者。结论肝硬化并发SBP患者临床表现大多数不典型,病原菌以大肠杆菌多见,腹水PMN比值是诊断SBP的较可靠指标;肝硬化并发SBP严重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内毒素(LPS)及血清/腹水蛋白梯度值鉴别诊断自发性腹膜炎(SBP)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消化内科2013年2月~2014年1月收治60例肝硬化腹水合并SBP患者作为(SBP)组,6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肝硬化单纯腹水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CRP、LPS及血清/腹水蛋白梯度值等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 :SBP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ALT、AST、TBIL、ALB、PA、TC、PT测定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BP组患者的CRP、LPS水平显著的高于对照组,SBP组患者的SAAG水平显著的低于对照组患者;CRP鉴别诊断肝硬化腹水合并SBP的临界值为16.00 mg/L,LPS的临界值为8.55 pg/ml,SAAG的临界值为20.86g/L;CRP+LPS+SAAG三者联合应用诊断肝硬化腹水合并SBP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18,诊断灵敏度为87.29%、特异度为93.06%.结论 :CRP、LPS及SAAG三者联合应用对于鉴别诊断肝硬化腹水合并SBP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早期诊断及预后判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分析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治和判定预后提供依据。方法详细记录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腹水患者临床表现,对每位患者依据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Child Pugh分级,并进行腹水常规、生化、细菌培养及肿瘤细胞检测。结果110例患者中65例合并SBP,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发热、腹胀、腹部压痛及反跳痛、腹泻、里急后重等。腹水WBC>0.5×109/L占45.3%,PMN>0.5占60.9%。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10.8%,主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主要死亡原因为原发病的并发症。Child Pugh分级C级、病毒重叠感染、低血钠水平等与高死亡率有关。结论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临床表现多样且不典型,早期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及腹水检查结果综合判断;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低;并发SBP患者的预后与原有肝病程度、病毒重叠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特点。方法连续收集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及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确诊为肝硬化合并sBP的206例病例。分析其人口学、常见临床指标及预后特点。结果sBP患者主要仍为乙肝患者,涉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有158例。腹腔积液培养以革兰阴性菌多见,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34%。结论SBP仍是临床常见肝硬化危重症,仍需强调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4.
周建军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6):151-152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易发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便及时预防和治疗,改善预后。方法对我院近期收治的35例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硬化失代偿期任何部位感染,均易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致病菌多为需氧的革兰氏阴性菌(G-),其中大肠杆菌多发。两组病例在年龄、既往SBP史、Child—Pugh评分的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P〈0.01)。结论肝脏功能状况是SBP易发和复发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SBP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年龄越大、既往有SBP史、Child—Pugh评分越高,则死亡率越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高危因素,为临床早期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3年4月住院治疗14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住院期间并发SBP80例为研究组,未发生SBP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SBP史、肝炎后肝硬化、上呼吸道感染、电解质紊乱、顽固性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C-反应蛋白、肝功能分级(Child-pugh)。并对这些因素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上呼吸道感染、电解质紊乱、顽固性腹水、肝性脑病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既往SBP史、肝炎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C-反应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及肝功能分级(Child-pugh)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既往SBP史、肝炎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C-反应蛋白、凝血酶原时间、肝功能分级(Child-pugh)是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SBP的独立高危因素,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对门脉高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腹水患者68例,其中肝硬化(A组)21例,原发性肝癌无腹膜转移(B组)10例,在失代偿肝硬化基础上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C组)5例,结核性腹膜炎(D组)20例,癌性腹水(E组)12例。于治疗前腹腔穿刺取腹水及抽取肘静脉血,检测白蛋白浓度,并计算SAAG。结果:A、B、C三组SAAG均显著高于D组和E组SAAG。合并A、B、C三组为门脉高压组,合并D、E组为非门脉高压组,门脉高压组SAAG显著高于非门脉高压组SAAG。以SAAG≥11.0 g/L为界,SAAG对门脉高压诊断的敏感度94.4%(34/36),特异度为96.9%(31/32),准确度为95.6%(65/68)。结论:SAAG对门脉高压性腹水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病原菌情况及其临床特点。方法选取该院134例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34例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中,67例患者并发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电解质紊乱、消化道出血及其他部位感染等并发症;腹水细菌培养阳性19例(14.2%)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13例,占68.4%。临床治愈:52例(38.8%),有效54例(40.3%),无效28例(20.9%)。结论早期诊断、及时应用抗生素及积极采取综合性治疗是改善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浆、腹水中内毒素(LPS)和一氧化氮(NO)水平及其与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关系。方法采用鲎试剂三肽显色基质偶氮法及硝酸还原酶法检测30例正常入的血浆、42例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浆、腹水LPS和NO水平。结果无论有无合并SBP,肝硬化患者的血浆LPS、NO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合并有SBP组的血浆及腹水内毒素和NO水平明显高于未合并SBP组(P〈0.01)。结论检测血浆及腹水中的LPS和NO水平有助于早期诊断SBP,对指导临床治疗以及判断疗效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