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2011年景德镇地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标本肠道病毒71型(EV71)分离株2011JDZ35全基因组序列特征。方法采集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咽拭子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分离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并进行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测定,参考EV71 A、B、C各基因型的参考毒株和国内外分离毒株进行同源性分析并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 2011JDZ35株的基因组长度为7406 bp,其中包括5’端非编码区(5’UTR)长742 bp,病毒基因组编码区(ORF)全长6582 bp及3’端非编码区(3’UTR)长82 bp。ORF编码含2193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聚蛋白。2011JDZ35株基因组的结构与FY08-C30-P14、EV71/Ningbo.CHN/065/2010、HZ08/Hang-zhou/2008十分接近,整个基因组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7.3%,97.3%,97.7%;氨基酸同源性为99.1%,99.2%,99.2%。均属于C4亚型,而与Cox.A16国际标准株G10(U05876)及EV71国际标准株BrCr(U22521)差异较大,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仅为77.5%,80.0%;氨基酸同源性为89.8%,94.8%。结论 EV71型病毒2011JDZ35株全基因组的组成和结构符合肠道病毒特征,与其他EV71型病毒具有相同的基因组结构,2011JDZ35株与中国大陆浙江宁波株亲缘关系最近,与阜阳株和杭州株等中国大陆内陆地区分离株较近,而与马来西亚、我国台湾、厦门分离株的差异较为明显,与国际标准株则有较大差异;2011JDZ35株与浙江宁波株具有共同的进化途径,推断2011JDZ35株与浙江宁波株可能共同来源于2008年中国大陆地区流行的EV71病毒株同一种系。  相似文献   

2.
对分离的新疆蓝舌病病毒(BTV)株编码VP5蛋白的S6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旨在了解分离毒株的基因遗传变异及进化关系,以期为新疆地区蓝舌病疫苗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对绵羊全血中分离的疑似BTV分离毒株,提取RNA进行NS1-PCR扩增,克隆测序。应用全长cDNA扩增(full-length amplification of cDNAs,FLAC)技术获得S6基因序列,NCBI Blast比对S6基因同源性,MEGA5.0软件绘制进化树,分析BTV新疆分离株与蓝舌病病毒28个血清型S6基因的序列遗传进化关系。结果表明,新疆地区疑似蓝舌病病毒分离株NS1片段与蓝舌病病毒NS1片段序列相似性为98.04%,获得1株蓝舌病病毒。BTV分离株S6基因序列仅与GenBank中BTV strain XJ1407株、BTV strainMNG2/2016株及BTV-18 strain USA2014/FL株的S6基因具有同源性,且同源性均低于90%,分别为88.11%,87.35%以及70.92%。BTV分离株S6基因序列进化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株与BTV-18血清型在同一进化分支,与BTV-27...  相似文献   

3.
昆明犬细小病毒的PCR检测及VP2基因的进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自昆明某犬场病死犬心脏扩增犬细小病毒VP2基因并进行测序比对分析,了解其变异和进化情况.方法 从病死犬心脏提取病毒DNA进行PCR扩增,PCR阳性产物克隆至pMD18-T载体测序,并与已知参考毒株序列进行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 p1p2引物测序与国内外毒株核苷酸同源性在98.0%~100.0%之间,其中与KU739_09最高为100.0%;p3p4引物测序与国内外毒株核苷酸同源性在98.3%~99.6%之间,其中核苷酸同源性与KU739_09、02B9、08 - 5-WH和bj-3最高均为99.6%.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本次犬细小病毒分离株在CPV-2a亚型的进化分支上.结论 从昆明病死幼犬心脏中检测出犬细小病毒,此细小病毒为CPV-2a亚型,并且和KU739_09、02B9、08-5-WH和bj-3遗传关系比较密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自2009年3月新型甲型H1N1流感流行以来,其主要免疫原件基因-HA基因的进化及氨基酸变异特性.方法 从NCBI下载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以及北美地区、欧洲地区、亚洲地区以往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基因序列,利用MEGA 4.0软件对所选序列进行基因进化系统发育树分析;对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及氨基酸特异性进行分析,并与北美地区、欧洲地区、亚洲地区分离株进行比较.结果 2009年新型甲型HlNl流感病毒HA基因与2006-2007年美国A/swine/H1N1流感病毒同源性最高,核苷酸序列差异为0%~0.8%;与美国各州1930-2007年分离的A/swine/H1N1流感病毒具有明显的时间上的进化关系;与欧洲及亚洲地区A/swine/H1N1流感病毒进化无关.其重要的抗原性位点与A/human/H1N1流感病毒及流感疫苗株存在较大差异.全球流行半年多以来该病毒株没有发生明显变异.结论 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基因是北美A/swine/H1N1流感病毒长期进化的结果,目前尚未发现明显抗原位点的变异.  相似文献   

5.
河南新乡2008年手足口病病原分离鉴定及病毒基因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2008年分离自河南新乡手足口病患者粪便标本的病原进行分离鉴定及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并同相关毒株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和进化分析,以了解新分离病毒基因组序列特征及可能的传播来源.方法:将手足口病患者粪便标本接种敏感细胞进行分离传代培养,制备抗原片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采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鉴定,将病毒基因组分为8个片段进行RT-PCR扩增,扩增产物纯化后进行PCR测序.通过末端重叠序列拼接成全长病毒基因组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绘制进化树.结果:测序获得的3株EV71病毒基因组全长均为7 405 nt,VPI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100%.Blast分析表明F3(F8)-Henan-08毒株均与安徽阜阳2008年分离的EV71毒株同源性最高,而F4-Henan-08毒株与我国台湾省2004年分离的EV71毒株同源性最高.序列进化分析表明,新分离毒株属于C4基因亚型.结论:新分离的河南EV71毒株与安徽阜阳分离的毒株可能具有相同来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赖型钩体弱毒株外膜蛋白基因的特点及其与强毒株的差别。方法:对问号钩体赖型56601株的外膜蛋白基因进行PCR扩增得到外膜蛋白基因进行了全基因序列测定,并与我国特有的强毒株017株进行Omp11基因核苷酸序列、推导的氨酸序列以及亲水性和疏水性和二级结构的比较。结果:赖型钩体56601株和017株Omp11基因核苷酸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为99%。结论:赖型钩体56601株和017株Ompll基因核苷酸在较小判别,可能与毒力强弱有关。另外,两株钩体Ompll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很高,从分子水平上说明了同型弱毒疫苗可对强毒株产生完全的免疫保护。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2006年分离自广州登革热患者血清的4株登革1型病毒(GZ57/06、GZ63/06、GZ69/06和GZ128/06)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并同其他毒株序列进行比对分析,以了解其基因组序列特征及可能的传播来源.方法 将登革1型病毒分离株基因组分为9个片段进行RT-PCR扩增,5'与3'末端序列采用RACE法扩增,扩增产物纯化后进行PCR测序.通过末端重叠序列拼接成全长病毒基因组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测序获得的4株广州登革1型病毒基因组全长均为10 735核苷酸(m),编码3 393个氨基酸.5'和3'端各有一段非编码区,长度分别为94nt和462nt.4株病毒的编码区与非编码区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存在一些差异,其中GZ57/06、GZ63/06和GZ69/06毒株的基因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在99%以上,而GZ128/06株变异较其他3株大,编码区差异尤其明显.序列比对分析表明,GZ57/06、GZ63/06和GZ69/06毒株均与泰国2001年分离毒株ThD1/0049/01和ThD1/0102/01同源性最高,而GZ128/06毒株与缅甸1998年分离毒株D1.Myanrmr.31987/98同源性最高.这些新分离毒株与东南亚毒株属于同一基因型.结论 新分离毒株可能来自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不同毒株表型差异可能与其基因组特征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测定汉坦病毒H82 0 5株M基因全序列并对其分类地位进行探讨。方法 :从感染H82 0 5株病毒的鼠脑中提取RNA ,经RT PCR扩增M基因全序列 ,克隆到 pGEM TEasy载体中测序 ,与汉坦病毒属的各型标准株进行同源比较 ,构建系统进化树 ,并与汉滩型中已知的 7株病毒进一步比较 ,确定H82 0 5株的分类地位。结果 :H82 0 5株M基因由 36 15个核苷酸组成 ,编码1135个氨基酸 ;同源性分析显示该株病毒属于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中的汉滩型 (HTN) ,但与同型中其他毒株的亲缘关系较远。结论 :H82 0 5株是不同于已知汉滩型毒株的一个新亚型 ,表明我国的汉滩型病毒存在不同亚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基因的进化规律,分析NA蛋白酶活性位点以及糖基化位点变化情况.方法 从NCBI检索获得110株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甲型流感病毒NA基因序列,用MEGA 4.0软件进行基因进化分析,并用NJ法构建进化树;对NA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及编码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世界各地不同毒株间的NA基因同源性极高,达到99.5%~100%,但与以往甲型H1N1人流感病毒的NA基因差异较大.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欧洲A/swine/H1N1的NA基因同源性高,达到89.6%~92.9%,且糖基化位点分布一致,分别在50、58、63、68、88、146、235和386位存在糖基化现象.另外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A/chicken/H5N1的NA基因同源性也较高,达到83.6%~85.3%.绝大部分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NA蛋白酶活性中心及周围相关位点氨基酸组成保守,仍然表现为R118、D151、R152、R225、E277、R293、R368、Y402、E119、R156、W179、S180,D199、1223、E228、H275、E278、N295和FA25,但丹麦、日本、我国香港及湖南分离到的4株病毒出现H275Y突变.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NA基因可能来源于欧洲A/swine/H1N1流感病毒,并与A/chicken/H5N1病毒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结论 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并非由以往人H1N1流感病毒逐渐进化而来,而是一种新型重排病毒,我国湖南地区发现的一株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具有H275Y奥司他韦耐药变异.  相似文献   

10.
我国登革2型病毒43株包膜E蛋白基因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1987年流行的登革2型病毒43株包膜E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登革2型病毒43株包膜E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含1485个核苷酸,编码495个氨基酸,并就其核苷酸序列及其相应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它的登革2型病毒株进行了比较,发现核苷酸序列与我国1985年分离的登革2型病毒04株,新几内亚C株(NGC),牙买加株1409(JAM)和马来西亚当地流行株M1(登革出血热)、血2(登革休克综合征)、M3(登革热)同源性分别是95.8%、94.6%、97.5%、925%、92.7%和939%,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是94.3%、94.3%、96.0%、93.7%、93.7%和91.5%,推断出的氨基酸序列显示出12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和两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分别位于Asn-67和Asn-153位。  相似文献   

11.
12.
The aim was to give a systematic presentation of physiologic and pathologic calcifications and ossifications in the face and neck with a special emphasis on clinical relevance. In a sometimes subacute setting one should recognize specific calcifications which often lead to important diagnoses such as fungal sinusitis or sclerosing labyrinthitis. In a more chronic situation intraocular calcifications in small children are pathognomonic for retinoblastoma. Juxtatumoral sclerosis of the laryngeal cartilage in laryngopharyngeal carcinoma is usually caused by tumor infiltration of the cartilage resulting in a higher tumor stage and, this way, has a major impact on the therapeutical strategy. Calcified lymph nodes are mainly unspecific but can be the result of tuberculosis or metastases of thyroid cancer. Cross-sectional imaging methods, most of all computed tomography, are ideally suited to reveal head and neck calcifications and ossifications, especially those which are clinically relevant.  相似文献   

13.
自噬是真核生物中一种高度保守的胞内降解途径.其主要通过溶酶体或液泡进行饥饿状态下的营养动员,清除受损蛋白质、细胞器和胞内病原体.自噬主要包括巨自噬、分子伴侣介导自噬(CMA)和微自噬.自噬已被证实与多种人类疾病相关,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近年研究中,对于自噬和肿瘤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该文就自噬分子机制、调控...  相似文献   

14.
15.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imaging manifestations of infectious and inflammatory conditions of the head and neck. Special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sites, routes of spread, and complications of neck infections. Because the clinical signs and symptoms and the complications of these conditions are often determined by the precise anatomic site involved, anatomic considerations are stressed. Familiarity with the fascial layers, spaces of the neck, and the contents of each space is helpful for this discussion. The fascial layers of the neck are important barriers to infection, and once infection is established, the fascial layers play a part in directing its spread.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Management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diseases of the pancreas, liver, and biliary tract has made remarkable progress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Advances i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and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endoscopy have changed the treatment of common diseases such as cholelithiasis and more serious diseases such as pancreatic adenocarcinoma. Advances in biliary tract and pancreatic surgery have paralleled the advances in ultrasonographic imaging, CT, and MR imaging. This article outlines the surgeon's perspective on radiologic imaging and preoperative staging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biliary and pancreatic disease.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离纯化幽门螺杆菌分泌和重组表达的细胞空泡毒素抗原( VacA)蛋白,并评价其致细胞空泡效应及致细胞凋亡效应。方法分别从幽门螺杆菌ATCC26695菌株培养上清和重组表达VacA蛋白的pQE30-VacA-E.coliM15基因工程菌中分离纯化VacA蛋白,经酸化后,以不同终浓度(5,10 ng/ml)分别与人胃腺癌AGS细胞共孵24 h,观察致空泡效应,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成功分离纯化出幽门螺杆菌分泌和重组表达的VacA蛋白;幽门螺杆菌分泌的VacA蛋白能显著引起AGS细胞的空泡样改变及凋亡(P<0.01),而重组表达的VacA蛋白致细胞空泡样改变及凋亡不显著( 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分泌的VacA蛋白有良好的空泡毒性及致凋亡效应,而重组表达的VacA蛋白无致空泡及凋亡效应,幽门螺杆菌分泌的VacA蛋白可用于VacA作用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