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经后路顶椎椎弓根全椎体截骨矫正胸腰椎后凸畸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经后路顶椎椎弓根三柱截骨治疗脊柱后凸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6月-2006年6月,采用经后路顶椎椎弓根三柱截骨治疗42例脊柱后凸患者,其中陈旧胸腰椎骨折20例、椎体发育不良8例、结核性10例、强直性脊柱炎4例。评定脊柱后凸矫正情况、植骨融合情况、内固定位置、手术并发症、腰痛及Oswestry功能评分的变化。结果术后随访6—21个月,平均15个月。植骨融合满意,无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术前后凸Cobb角度平均为霹8.5°术后为20.6°,平均矫正角度为35.3°。术前患者腰痛VAS评分平均为7.5分,术后3.6分。术前ODI平均为57.6%,术后31.7%。结论经后路顶椎椎弓根截骨、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后凸畸形,矫正角度大,手术视野开阔,手术相对安全,可获得满意的放射学矫形效果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治疗胸腰椎创伤性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对18例胸腰椎创伤性后凸畸形患者采用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治疗。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4~62(47.7±9.5)个月。神经损伤ASIA评分:术前为25~44(34.6±7.2)分,末次随访时为35~50(47.7±9.5)分,较术前平均提高13.1分±3.1分。椎体后凸Cobb角:术前为21°~35°(27.89°±4.63°),术后为2°~8°(4.13°±0.87°),较术前平均改善23.7°±3.3°,末次随访时丢失1.3°±0.2°。随访期内未出现深部感染、椎弓根断裂及神经损伤加重等并发症。结论采用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治疗胸腰椎创伤性后凸畸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经后路保留椎弓根下壁椎体截骨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的手术方式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37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患者经后路行保留椎弓根下壁椎体截骨术,平均随访38.6个月.术前、术后3个月分别测量胸腰椎后凸Cobb角、截骨区前缘和后缘的高度以及填写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末次随访时测量胸腰椎后凸Cobb角.结果 术前Cobb角为41.6°±7.8°,术后3个月Cobb角为7.8°±4.3°,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Cobb角为8.6°±4.1°,较术后3个月无明显丢失(P>0.05).截骨区前缘高度增加(2.7±0.8)mm.截骨区后缘高度压缩(7.2±3.1)mm.术前、术后3月VAS评分分别为(7.1±2.9)分和(2.5±1.3)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 保留椎弓根下壁椎体截骨术能够安全有效地矫正胸腰椎后凸畸形,完整地保留了伤椎峡部及下关节突,保持了伤椎与下位脊椎的连续性,减少了截骨区脊椎矢状面的移位,同时也保留了神经根通道的上壁,从而减少了神经根的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经椎弓根椎体内楔形闭合截骨术治疗胸腰椎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23例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行椎弓根楔形闭合截骨矫正术,其中陈旧性胸腰椎骨折14例;先天性半椎体畸形5例;强直性脊柱炎4例。观察术前、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矢状面Cobb角、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的变化。结果平均随访34个月,术后后凸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与术后比较无明显丢失(P〉0.05);术后腰痛及末次随访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随访ODI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弓根椎体内楔形闭合截骨术治疗胸腰椎后凸畸形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后入路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治疗胸腰段创伤性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脊柱外科2011-03-2015-05收治的26例脊柱胸腰段创伤性后凸畸形患者,全部采用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截骨矫形、神经减压,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和植骨融合手术治疗,并进行回顾性分析,观测术前、术后初期(3天内)、末次随访(术后1年左右)时胸腰段Cobb角、腰背痛VAS评分、下腰痛JOA评分以及脊髓神经损伤ASIA分级情况。结果 2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24个月,平均13.8个月,术后下腰痛JOA评分、腰背痛VAS评分及后凸畸形均有明显改善。术前胸腰段后凸畸形Cobb角为28~58°、平均(40.28±5.66)°,术后2~10°、平均(6.12±3.76)°,平均畸形矫正率86.2%,下腰痛JOA评分标准术前评定为(10.38±1.56)分,术后评定为(22.76±2.23)分,腰背痛VAS评分术前5~8分,平均(6.72±0.33)分,术后2~4分,平均(2.93±0.64)分,以上指标与术前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神经功能ASIA分级:6例C级5例改善至E级,1例为D级,16例D级15例改善至E级,1例仍为D级;至末次随访,Cobb角矫正丢失角度不明显(1~3°),平均(1.85±0.68)°,平均矫正丢失率3.8%,与术后初期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骨面均于术后6个月左右骨性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假关节形成、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治疗脊柱胸腰段创伤性后凸畸形,可重建胸腰段矢状面生理曲度,获得满意的后凸畸形矫正和神经减压,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治疗胸腰段陈旧性骨折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2年采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治疗胸腰段陈旧性骨折后凸畸形患者16例,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36~70岁,平均53岁。术前、术后均行胸腰椎X线检查,评定VAS评分改善情况、胸腰段Cobb角矫正情况、融合情况、临床疗效、内固定位置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无术中死亡及术后感染病例,术中1例患者硬膜破裂,2例出现短暂不全瘫。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60个月,平均38.8个月。所有患者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平均降低5.3分,Cobb角平均矫正30.5°,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5)。术后1年截骨界面均达骨性融合,末次随访X线片无内固定断裂、松动等相关并发症。结论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治疗胸腰段陈旧性骨折后凸畸形,融合率高,并发症少,效果好,是治疗胸腰段陈旧性骨折后凸畸形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经椎弓根楔形截骨矫正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研究经腰椎椎弓根楔形截骨矫正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2003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12例男性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平均年龄36岁。手术采用一期后路经L3椎弓根截骨矫形,截骨节段上方和下方至少2个节段椎弓根螺钉矫正固定。测量患者术前和术后颌眉线/垂线夹角和脊柱侧位X线L2~4椎体Cobb角度。结果患者颌眉线/垂线夹角由术前平均76.3°矫正到术后平均17°,而L2~4的Cobb角度由术前平均后凸6.7°矫正到术后平均前凸48.6°。所有患者能够平视行走,矢状面平衡和步态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对于严重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经腰椎椎弓根楔形截骨矫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经椎弓根椎体截骨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胸腰椎后凸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椎弓根椎体截骨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胸腰椎后凸畸形的疗效,探讨陈旧性胸腰椎后凸畸形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7月~2005年3月不同病因25例陈旧性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均行经椎弓根椎体截骨内固定,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Cobb′s角平均8.2°,均获骨性融合,平均融合时间为4.8个月。[结论]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后凸畸形的有效手段,同时在早期治疗中对相关危险因素应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经椎间孔楔形截骨术治疗创伤后胸腰椎角状后凸畸形伴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白2006-02—2013-02采用经椎间孔楔形截骨术治疗的创伤后胸腰椎后凸畸形伴脊髓损伤32例。通过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的Cobb角、VAS评分、Frankel分级的变化评价临床疗效及后凸畸形矫正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6~72个月,平均26.2个月,后凸Cobb角术前平均45.6°,术后平均5.8°,VAS评分术前平均为8.2分,术后平均为3.1分。两者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术前C级2例,D级25例,E级5例,术后C级1例,D级21例,E级10例。所有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采用经椎间孔楔形截骨术治疗创伤后胸腰椎角状后凸畸形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其是一种“张开-闭合”式截骨方式,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神经松解减压彻底、截骨矫形效果好等优点,是治疗创伤后胸腰椎角状后凸畸形比较理想的一种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后路经椎弓根截骨脊柱短缩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为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后凸畸形手术矫形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方法 自2006年8月~2010年3月对16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后凸畸形采用经椎弓根截骨脊柱短缩矫形术式治疗.结果 随访6~18个月,平均11个月,所有患者的腰腿疼痛症状得到缓解,术前JOA评分平均(13±1.75)分,术后平均(20.98±2.40)分,术前术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改善率0.504±0.121.术后Frankel分级5例由C级恢复到D或E级,9例由D级恢复到E级;术前后凸Cobb角(34.20±10.43)°,术后Cobb角(2.94±2.73)°,术后平均畸形矫正率85%以上.末次随访显示所有椎间截骨面骨性融合,无内固定物并发症.结论 经椎弓根截骨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后凸畸形具有减压充分、矫正率高,而且创伤较小等优点,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后凸畸形的良好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改良经椎弓根截骨矫形术(transpedicular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8年1月~2012年10月采用改良PSO治疗的16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的矫正情况、置入钛网的高度进行随访,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腰椎功能进行评估。结果随访12~24个月,平均18.9个月,手术时间190~305 min,平均220 min,术中出血量1 400~2 450 m L,平均1 740 m L。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功能及自我形象的改善,腰痛VAS评分下降了(6.3±1.4)分,ODI下降了(52.12±7.43)%,获得34.6°±3.2°的后凸角的矫正,末次随访时矫正度数丢失1.6°。融合率为87.5%。1例患者出现大腿前侧皮肤麻木,术后3个月随访痊愈。结论改良PSO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单节段"蛋壳"式椎体截骨术矫正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6月~2006年6月收治的骨折后陈旧性胸腰段椎体后凸畸形患者共21例,既往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8例,后路手术治疗13例。本组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背痛,疼痛的VAS评分为4.3~7.5分,平均5.6分;神经损伤程度按照Frankel分级进行评定,A级5例,B级3例,C级7例,D级2例,E级4例。本组后凸畸形的Cobb角为28°~75°,平均48°,后凸顶端均为原骨折椎体节段,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单节段"蛋壳"技术于后凸顶椎处进行椎体截骨,通过椎弓根固定系统加压固定。观察手术前后后凸畸形的矫正率、疼痛VAS评分及神经功能的恢复。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6~48个月,平均22个月。手术平均用时212min(128~360min),平均出血量为800mL(400~2200mL)。术后后凸角平均为13°,平均矫正约35°;腰背部疼痛均有明显缓解,术后随访VAS评分平均2.3分(1.0~3.5分),比术前平均降低3.3分。结论单节段"蛋壳"式椎体截骨术截骨后前中后三柱均为骨性接触,融合率高,矫正效果可靠(平均35°),避免了前方大血管损伤的危险,此术式在矫正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这一方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陈建良  许勇  万蕾  姚光校 《中国骨伤》2020,33(2):121-126
目的:观测Smith-Petersen截骨(SPO)、经椎弓根截骨(PSO)和全椎体切除截骨(VCR)3种术式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陈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的矫形效果和临床疗效,探讨截骨矫形术式选择。方法:自2015年6月至2017年8月对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陈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后路截骨矫形术,患者均为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6个月),经过严格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包括应用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抗骨质疏松药物、针灸等。其中男3例,女5例;年龄6683岁,平均73.4岁;病程860个月,平均34.6个月。8例患者共8个椎体骨折。骨折节段:T101个;T111个;T123个;L12个,L21个。8例患者均表现为单节段椎体陈旧性骨折楔形变引起的脊柱后凸畸形。患者胸腰段局部后凸和疼痛症状均呈渐进性发展,表现为中枢性矢状位失衡。术式选择上采用SPO截骨3例,PSO截骨3例,VCR截骨2例。通过影像学测量分析矫形效果,包括术前后脊柱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治疗胸腰段严重爆裂性骨折和陈旧性骨折后凸畸形的两种改良的手术方式。方法第1组,新鲜胸腰段严重爆裂性骨折12例,行单纯后路伤椎全椎切除,360°稳定性重建治疗。第2组,胸腰段陈旧性骨折后凸局部畸形8例,行单纯后路经椎弓根截骨矫正。全部病例均经过1年以上随访,比较术前、术后X线片,测量胸腰段Cobb角的变化,对脊髓损伤的患者采用Frankel分级评分。结果经12~24个月随访,第1组、第2组Cobb角分别由术前平均38.6°、28.8°恢复为术后平均5.5°、8.6°。第1组中全部病例存在脊髓损伤,患者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1.5级。第2组术后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1级。无椎弓根钉松动、断裂发生。结论针对胸腰段严重爆裂性骨折和陈旧性骨折后凸畸形的两种改良的手术治疗方式为临床医师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后路经椎弓根楔形截骨矫形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陈旧性骨折并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10年7月,采用后路楔形截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陈旧性骨折并后凸畸形患者31例,其中男21例,女10例;年龄3259岁,平均41.8岁。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deics association,JOA)评分(29分法)评价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测量X线侧位片Cobb角,评价后凸畸形的纠正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62个月,平均20个月。后凸Cobb角术前平均为39.6°,术后8.4°;VAS评分术前平均7.1分,术后2.9分;JOA评分术前平均为13.6分,术后24.1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植骨牢固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相关并发症。结论后路截骨矫形内固定术可获得满意的减压及矫形效果,同时可植骨融合,重建脊柱稳定性,并发症少,创伤较小,是胸腰段后凸畸形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后路椎间隙楔形截骨矫形术中应用后路经椎弓根“部分蛋壳”技术治疗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9月~2006年10月,在后路椎间隙楔形截骨矫形术中应用“部分蛋壳”技术治疗不同病因所致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9例。术前脊柱后凸Cobb角平均为71°(45°~93°)。采用后路经椎弓根“部分蛋壳”技术,对顶椎和/或相邻楔形变椎体予以楔形截骨。结果术后1例出现一过性单侧神经根功能障碍,1例肺炎。脊柱后凸Cobb角平均为12.4°,平均矫正度数为58.6°,平均矫正率为82.5%。结论后路经椎弓根“部分蛋壳”技术能够在充分保护脊髓和神经根的前提下实现对椎间盘和部分椎体的切除,在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后路椎间隙楔形截骨矫形术中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