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1型和2型糖尿病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特异很高的血管并发症。患糖尿病20年后,几乎所有的1型糖尿病和60%的2型糖尿病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2型糖尿病合并神经病变的临床特点,探讨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52例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对相关因素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表现较自主神经病变常见;脂代谢紊乱、病程和餐后高血糖与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发病呈正相关。结论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最常表现为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患病的危险因素为脂代谢紊乱、病程和女性性别。  相似文献   

3.
4.
2004年体检时,李伯被诊断为糖尿病,医生建议他住院治疗,全面了解身体情况,制定比较完善的治疗方案,同时学习一些应该掌握的糖尿病知识。但是李伯认为患有重病才需要住院,自己好好的,能吃能睡,没事住什么院呀!自己在家吃吃药把血糖降降就好了!随后的日子,李伯确实没感到有什么大碍,庆幸自己不住院的选择是正确的。但好景不长,2008年,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神经肌电图检查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2019年6月收治的7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神经肌电图检查,测定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后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及运动传导速度.结果:70例患者中有35例临床确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率是50.00%,经肌电图检查后...  相似文献   

6.
中国有1500万人患糖尿病。每年约以75万新的糖尿病患者递增。约有70%~80%以上糖尿病人死于各种并发症。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临床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60%~90%。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发病机理极为复杂,迄今尚未阐明。近年来报道认为较肯定的因素:①微血管病变引起神经营养不良,电镜观察证实神经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基底膜肥厚,有微血栓形成和纤维蛋白血栓形成;②代谢性因子;持续性高血糖,使神经细胞内山梨醇积聚和渗透压升高,造成细胞破坏,进入细胞内肌醇减少,导致神经功能损害;③能量代谢因素:神经和肌肉中细胞的高能量是以磷酸肌酸的形式贮存,糖尿病人末梢神经肌酸缺乏,细胞产生能量下降,神经膜传导与兴奋功能障碍。④神经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和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初诊糖尿病患者的DPN特点鲜有报道。为此,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初诊糖尿病患者的DPN特点,为预防、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65%的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神经病变; ●25%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将发生糖尿病足; ●15%的糖尿病足患者因此而截肢; ●糖尿病足患者截肢后30天内死亡率为10%; ●截至2002年的统计,在发展中国家,我国糖尿病足的发病率仅次于印度,名列第二。[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状态的影响程度。方法将2016年5月—2017年9月期间上海市浦东新区宣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治的82例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西医治疗,观察组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的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周和4周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和4周,观察组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且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神经传导状态,因此,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经神经电生理检查诊断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肌电图对168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根据症状诊断DPN患病率为51.2%,根据体征诊断为36.9%,根据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诊断为75.0%。DPN突出累及下肢感觉神经,有足部溃疡者尤为显著。DPN患者并发糖尿病视风膜病变和肾脏病变显著多于无DPN者。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方程对性别、年龄、体质指数、C肽水平和糖尿病病程进行分析显示,仅糖尿病病程是DPN的独立危险因素(DR:1.08,95%CI:0.48-1.64,P<0.05)。结论:DPN有较高的患病率,并与糖尿病病程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
金纳多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金纳多治疗15例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疗效。糖尿病神经病变症状改善率:下肢自发性疼痛为73%,上肢自发性疼痛为60%,感觉减退为60%,麻木为73%,发热为50%,发冷为40%。表明金纳多对糖尿病神经病变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神经肌电图在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12月医院收治的107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病程不同分为A、B、C组,A组病程>10年,33例;B组病程1~10年,47例;C组病程<1年,27例.所有患者均利用神经肌电图获得临床研究数据,比较3组神经肌电图...  相似文献   

13.
<正>糖尿病神经系统损害称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约占糖尿病的4%~5%,因诊断标准不同,有报导其发病率可达糖尿病患者的47%~91%,神经损害较广泛,而周围神经病变为最常见[1],现将我们近年来采用奥安达联合葛根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药理室研究人员郭磊近日撰文指出,超过50%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神经肌电图诊断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治疗的82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的病程时间,将其分为三组。病程>10年的34例患者为Ⅰ组,病程1~10年的28例患者为Ⅱ组,病程1~12个月的20例患者为Ⅲ组,所有患者均进行神经肌电图检查,比较各组患者的运动传导速度MCV检测结果、感觉传导速度SCV检测结果、胫神经H反射、尺神经f波异常率。结果:Ⅰ组患者腓总神经MCV异常、正中神经MCV异常发生率分别为50.00%、44.12%,明显高于Ⅱ组的25.00%、17.86%和Ⅲ组的15.00%、10.00%%,差异明显(P<0.05);Ⅰ组患者腓浅神经SCV异常、尺神经SCV异常发生率分别为52.94%、44.12%,明显高于Ⅱ组的21.43%、14.29%和Ⅲ组的10.00%、10.00%,差异明显(P<0.05);Ⅰ组患者的胫神经H反射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Ⅱ组、Ⅲ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神经肌电图检测在早期DPN诊断方面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常见的致盲眼病.多见于患糖尿病时间久者。国内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为45%~58%.年龄一般在50岁左右.但在20-30岁的患者中也可见到。男女均可发病.多为双眼。眼底病变随病程的延长而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病率急剧增加,WHO2003年消息指出,全球已有糖尿病患者近17亿。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其中又以周围神经病变最为常见,包括周围对称性感觉和运动神经病变以及自主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合并症中发生率最高、出现最早的一种,患病率在50%左右(28%~90%),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眼病是糖尿病诸多并发症中最危险也最常见的疾病。一旦发生糖尿病眼病,可使患者视力减退,甚至导致失明,研究表明,其引起的失明率是正常人的25倍。而世界范围内导致双目失明最重要的原因也是糖尿病眼病,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万万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年老发病比年轻者高,病程25年以上者发病率达50%.神经病变涉及面广,可累及一条或多条神经,可损害运动、感觉和植物神经,不仅时周围神经,对中枢神经也造成破坏.文章对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诊断手段、治疗方法作了详细地阐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针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8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采取针灸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传导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神经传导功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是临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