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外科减压治疗的效果。方法:2001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60岁以上且获得1~4年随访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3例,男37例,女26例;年龄60~79岁,平均72.3岁;病史5-13年.平均8.6年。21例并存1种内科疾病,20例并存两种或以上的内科疾病。40例行单纯椎板切除减压术;10例行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13例采用椎板减压、椎弓根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对手术疗效和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29分法进行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出现并发症13例次,经对症处理后好转。平均随访32个月,JOA评分从术前13.81±1.10改善至分5.24±1.12分,改善率96%。术前平均评分与随访时平均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01)。所有患者连续行走距离从术前不足100m改善到至少500m。结论:术前控制伴发疾病,积极预防和处理术后并发症,手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有限椎板切除术对腰椎管狭窄症以及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科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期间随访的采用有限椎板切除术治疗的137例腰椎管狭窄症和(或)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术后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调查评价。结果:本组病例总数137例,其中男78例,女59例,平均年龄45.6岁,随访时间最长15个月,最短1个月,平均6个月。术后腰痛改善总有效率83%,腿痛改善总有效率96%,仅1例病人由于椎间盘复发行再手术椎间融合治疗。结论:有限椎板切除术能够有效地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以及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而且能够更好地保存脊椎稳定结构而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显微腰椎间盘镜下神经根减压治疗退行性侧方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38例退行性侧方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后路椎板间隙显微椎间盘镜下神经根减压术的疗效.结果 38例平均随访15个月,疗效评定按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优26例,良8例,可4例,优良率89.5%.结论 微创后路椎板间隙显微腰椎间盘镜下侧方腰椎管局部减压、神经根松解,可以达到常规手术的减压效果,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1990~2002年我科共手术治疗腰椎间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78例。其中男53例,女25例,年龄22~64岁。平均年龄42.6岁,经半椎板切除,全椎板切除治疗,术后随访10~18个月。优秀56例,良好19例,一般3例,优良率96.1%。笔者认为,需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防止仅满足于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治疗,而遗漏了同时存在腰椎管狭窄症而导致手术失败,治疗方法用半椎板切除,全椎板切除。同时强调手术要细致,减压切除要彻底。  相似文献   

5.
外科治疗对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外科减压治疗的效果。方法: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3例中,40例行单纯椎板切除减压术,10例行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13例采用椎板减压、椎弓根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对手术疗效和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29分法进行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出现并发症12例次,经对症处理后好转。平均随访32个月,JOA评分从术前的(13.81±1.10)分改善至(5.24±1.12)分,改善率96%。术前平均评分与随访时平均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所有患者连续行走距离从术前不足100m改善到至少500m。结论:术前控制伴发疾病,积极预防和处理术后并发症,手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正>作者回顾分析1993~2005年采用后路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手术的87位老年性(年龄>70岁)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作者收集1993~2005年中因腰椎管狭窄症行手术治疗378例,其中70岁以上116例,获得随访87例,男41例,女46例,年龄70~85岁,平均73岁,随访5个月~10年,平均5年。87例患者中,79例患者有下肢疼痛,82例患者有腰部疼痛,49例患者有神经功能障碍,包括感觉障碍、肌力下降、大小便功能障碍等。40例患者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节段经椎板间隙椎管扩大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采用潜行性扩大中央椎管和神经根管或摘除椎间盘术式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共23例。其中单节段减压10例,2节段减压13例。术后6个月~2年随访优良率100%。结论多节段经椎板间隙椎管扩大术手术并发症少,中央椎管和神经根管减压充分,腰椎后柱张力带结构破坏小,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病理特征及应用多节段开窗减压桥式成形术治疗的优越性、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采用经椎板间隙开窗减压桥式成形术扩大中央椎管和神经根管,并摘除突出之椎间盘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共42例,其中1节段减压5例,2节段减压21例,3节段减压13例,4节段减压3例。随访观察疗效并根据JOA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42例患者随访6个月~6年7个月(平均2年3个月),除2例发病前已有脊柱“S”形侧弯疗效差,1例椎间盘突出复发再行手术外,其余疗效满意,优良率85.71%。无腰椎滑脱发生。结论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是脊柱骨与软组织共同改变所致,多节段开窗减压桥式成形术不仅对各病变节段减压彻底,而且有效保护了腰椎的生物力学结构,术式合理,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35例单侧椎板开窗神经根管扩大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病例,对其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单侧椎板开窗神经根管扩大术治疗的有单侧症状的腰椎管狭窄症35例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5年。优25例(70.6%),良7例(20%),好转2例,差1例。其优良率达90.6%。结论:与后路椎板全切除或半切除相比,该术式减少了手术损伤风险,保持了脊椎的稳定性,术后并发症少,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
腰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减压指征、减压方法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 腰椎管狭窄症患者23例,采用广泛椎板切除减压、椎间关节融合、横突间融合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 随访6~36个月,术后优良率87.0%,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1例。结论 腰椎管减压和脊柱固定可以改善腰椎管狭窄临床症状,术中减压彻底以及获得术后植骨部位的骨性融合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健。  相似文献   

11.
腰椎板切除术后,特别是全椎板切除术后,因瘢痕组织粘连压迫硬膜囊和神经根,使症状复 发,严重影响脊柱手术的远期效果。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人们极为关注的课题之一[1 ] 。自1984年5月~1996年6月,笔者采用以全椎板切除术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伴腰椎间盘突出症,随访52例,平均随访时间8.4年,优良率为92.3%,效果较为满意。现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资料本组52例中,男37例,女15例;年龄24~70岁,平均44.5岁;病程6个月~23年,平 均3年4个月;有明显外伤史16例。全部病例均经非手术治疗无效且反复发作,严重影…  相似文献   

12.
2000-08~2006—12我科经腰椎后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及骨折等患者300余例,现对术中术后出血量超过600ml的25例分析讨论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男18例,女7例,年龄23~68(平均44)岁。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行椎板切除,神经根管扩大,  相似文献   

13.
棘突旋转移植椎管成形术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腰椎管狭窄症临床上极为常见 ,传统术式为 :相应阶段椎板减压 神经根管扩大。手术治疗后 ,原症状持续存在或症状复发 ,发生率高达 10 %~ 40 % [1] 。 1997年以来 ,我们采用棘突旋转移植成形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3 2例 ,经 3~ 5a随访 ,取得良好疗效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3 2例 ,男 19例 ,女 13例 ;年龄 2 2~ 68岁 ,平均 42 5岁 ;病程 0 5~ 16a ,平均 2 3 6个月。中央型 10例 ,神经根管型 13例 ,混合型 9例 ,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者 18例 ,马尾神经损伤 2例。所有患者均有腰腿痛病史 ,伴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个椎板间开窗,潜行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特点和疗效,旨在较大限度地保护脊柱的稳定性,预防传统的椎板切除减压手术引起的不良综合症。方法:自1998年至2004年手术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168例,采用多椎板间隙开窗潜行减压,开窗最少2处.最多6处。结果:参照陆裕朴疗效标准本组优125例。良31例,可12例。优良率74%。结论:椎板多节段开窗潜行减压术治疗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能够达到减压目的,不良并发症少,中央椎管和侧椎管减压充分,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疗效较满意的手术方式,手术者要具备熟练的手术技巧,扩大根管与防止术后神经根粘连是保证手术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扩大半椎板切除+对侧潜行减压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以评估该术式对于临床的借鉴指导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6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因腰椎管狭窄症行扩大半椎板切除联合对侧潜行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手术并获得随访的患者95例。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及腰椎神经功能状态JOA评分。结果共收集病例95例,男40例、女55例,平均年龄64.9岁(52~81岁)。术前JOA评分(14.5±3.2)分,术后末次随访JOA评分(23.4±4.1)分,术后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显著升高;术后患者骨性融合率98.9%;治疗改善率,优42例、良46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92.6%;术中1例撕破硬膜导致脑脊液漏,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扩大半椎板切除+对侧潜行减压椎间融合术是一种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理想手术方式。对于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刘国华蔡启卿陈志学我院自1990年~1995年初,共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病人150例,经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150例,其中男66例,女84例,年龄40~58岁,平均50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1...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和比较椎间孔镜技术两种不同手术入路—经椎间孔入路和经椎板间入路,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1日-2018年4月1日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因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接受椎间孔镜手术的患者32例,分为经椎间孔入路(TF组)(n=20)和经椎板间入路(IL组)(n=12)两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疼痛数字评分(NRS)、改良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手术费用、术后满意度和手术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后NRS和ODI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 0.05),但两组间NRS、ODI、手术时间和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椎间孔镜技术两种手术入路均可有效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多窗潜行椎管扩大减压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评价其疗效。方法:对38例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进行多窗潜行式扩大减压手术的方法治疗。结果:术后患者随访1—5年,平均3.4年,按照日本骨科学会腰痛疾病治疗成绩评估标准:优29例(76.3%)。良6例(15.8%),可3例(7.9%),术后未出现腰椎不稳,无症状加重。结论:说明本术式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戴福祥 《临床医学》2013,33(6):30-33
目的评价全椎板减压短节段Cage植骨融合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38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均行融合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全椎板切除(或加椎板间有限开窗),侧隐窝和神经根管的减压、同时行椎间Cage植骨融合。观察其并发症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术后1周按日本骨科学会(JOA)腰腿痛标准,根据术后改善率评价:优24例;良10例;可4例,优良率达89.5%。所有患者随访3~24个月,末次随访按JOA标准评估疗效:优20例;良16例;可2例,优良率达94.7%。经x线检查,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椎体间Cage植骨均达到骨性融合,椎弓根螺钉无断裂,Cage无后移、沉陷,椎间隙高度无明显丢失。近期并发症:神经症状加重2例,脑脊液漏2例。术后2年复查融合相邻运动节段退变情况。结论全椎板减压短节段Cage植骨融合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具有减压充分,注重腰椎稳定性重建,保留更多脊柱运动节段,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背景: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治疗可行全椎板减压内固定置入、单侧或双侧开窗减压、后路全椎板减压等方法.但采取何种方式治疗中是否需行椎间融合器植入内固定目前还没有定论.目的:评价以cage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内植入固定并腰后路全椎板及双侧下关节突切除减压、自体小关节骨质移植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选择经3个月保守治疗无效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41例,男23例,女18例,平均年龄60.3岁,行腰后路全椎板及双侧下关节突切除减压、自体小关节骨质及cage椎问植骨融合植入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随访24个月,术前及术后随访时JOA评分评价患者疗效,放射学检查患者植骨融合情况及手术节段椎体稳定性.结果与结论:随访时JOA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提高(P<0.01),临床优良率为90%;40例获得骨性融合,融合率98%,1例患者有腰椎不稳征象.术后均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但有2例发生硬脊膜撕裂,1例发生椎弓根位置偏斜,1例假关节形成.结果提示腰后路全椎板及双侧下关节突切除减压、自体小关节骨质及cage椎间植骨融合植入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