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比较采集危重患者血气标本足背动脉、桡动脉以及股动脉三种不同采血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ICU在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210例危重患者采取足背动脉、桡动脉、股动脉进行穿刺采血,并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三种采血方法在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血肿及发绀发生率方面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背动脉组患者在一次穿刺成功率、发生血肿、发绀半径范围0.2 cm方面分别与桡动脉组、股动脉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与股动脉组上述3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足背动脉穿刺采集血气分析标本,具有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少的优点,操作方便,可减轻患者痛苦,有踝部约束带时也不影响采集,节约了护士的工作时间,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危重患者行足背动脉采血的正确护理方法.方法 按不同动脉穿刺方法将患者分为大角度快速进针组和缓慢进针组,其余临床护理措施相同,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两组内容包括两组患者穿刺进针方式、一次穿刺成功率、护理效果满意度、患者穿刺前后心理焦虑及抑郁变化情况、护患纠纷发生率等,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大角度快速进针组危重患者行足背动脉采血前心理焦虑及抑郁情况与缓慢进针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角度快速进针组危重患者行足背动脉采血后心理焦虑、心理抑郁、护患纠纷发生情况以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明显优于缓慢进针组;两组患者进行足背动脉采血时,大角度快速进针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高达94.34%,显著高于缓慢进针组的77.50%,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人员对危重患者进行动脉采血时,还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采血方式及部位,从而保障患者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的正确率,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并使之得到有效治疗,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血气分析是临床上一项针对危重患者的基础检查手段,医务人员可以根据血气分析了解患者目前的病情。由于动脉采血会给新生儿带来疼痛感和其他并发症,且没有具体的针对性护理措施。本文将对国内外新生儿疼痛评估工具、动脉采血工具、定位方法、采血部位的选择以及采血时的护理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人员提供最佳操作方案,减轻动脉采血给新生儿带来的疼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进针角度行足背动脉采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70例患者行足背动脉穿刺,按不同进针角度分为3组,每组90例:A组为90°,B组为30°~45°,C组为15°~20°,比较3组患者一次穿刺采血成功率及疼痛程度。结果 A组一次穿刺成功79例(87.78%),B组一次穿刺成功88例(97.78%),C组一次穿刺成功80例(88.89%),B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A组和C组(P<0.05);A、C 2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C组穿刺时疼痛程度升高;与B组比较,C组疼痛程度升高(P<0.05)。结论 30°~45°行足背动脉穿刺采血一次穿刺采血成功率高,患者疼痛程度小,是足背动脉采血的较理想角度。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5.
岑靖容 《全科护理》2012,(34):3213-3214
[目的]观察足背动脉两种不同进针角度采血的效果。[方法]将76例行足背动脉采血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大角度快速进针法、缓慢进针法抽取足背动脉血,观察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大角度快速进针法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角度快速进针法可提高足背动脉采血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动脉采血部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田田 《护理研究》2008,22(5):1228-1229
介绍了头皮动脉、桡动脉、肱动脉、腋动脉、股动脉的解剖特点、穿刺方法及优点,为提高新生儿动脉穿刺成功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动脉采血是儿科临床护理中较常见的技术操作,也是协助临床诊断疾病,为治疗提供依据的主要手段.由于患儿较小和疾病的影响,从而加大了动脉采血的难度.为了提高新生儿动脉采血的成功率和检验数据的可靠性,江西省儿童医院采用短头皮针连接无菌玻璃管行桡动脉采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当新生儿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和严重的循环障碍时,临床上常常需要多次动脉采血,进行血气分析。过去采血主要是在颞浅动脉和桡动脉。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感到有诸多不利因素:第一,新生儿在行呼吸机治疗时,头部固定架影响颞浅动脉的采血。第二,反复桡动脉采血可致血管破裂,难以完成。第三,手臂静脉的输液固定也影响了桡动脉的采血。鉴此,我科从2003年6月开始尝试对60例新生儿采取胫后动脉定位进行采血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不同部位动脉采血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脉采血以往我们均采用桡动脉或股动脉。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逐渐发现头皮动脉采血要比桡动脉采血法简单易行,成功率高,现将操作方法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选择10 0例因病需采动脉血检验的新生儿,其中男5 9例,女4 1例,年龄30min~1个月,体重135 0~375 0g ,采血量3~5ml。将以上病人分为2组,一组采用桡动脉,另一组采用头皮动脉,由同一人进行操作。1 2 操作方法1 2 1 物品准备。一次性4 5号头皮针头,一次性5ml注射器(内含肝素) ,备皮用品,皮肤消毒用品,一次性敷贴,橡皮塞。1 2 2 穿刺方法。(1)桡动脉法。①患儿取仰卧位,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 mL注射器进行动脉采血的成功率及患儿疼痛情况.[方法]将300例需动脉采血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5 mL注射器接5号头皮针采血;实验组直接采用1 mL注射器接5号针头采血,两组均专人操作.比较两组采血成功率,发生淤斑、血肿、误入静脉及患儿疼痛情况.[结果]两组采血成功率,发生淤斑、血肿、误入静脉及患儿疼痛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直接用1 mL注射器进行桡动脉采血,可减少采血对患儿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预设型动脉采血器在动脉采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预设型动脉采血器与一次性注射器采动脉血的效果。方法观察组100例用预设型动脉采血器采动脉血,对照组100例用一次性注射器采动脉血,观察两组标本合格率、采血时患者疼痛程度及采血后穿刺处压迫时间。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的标本合格率高、患者疼痛程度轻、穿刺处压迫时间少。结论采集动脉血标本,应用预设型动脉采血器优于一次性注射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肱动脉和股动脉采血法在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且需采血检查的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肱动脉采血组和股动脉采血组),每组49例,按照相应规范进行采血操作,并收集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13.
刘海英  邹喜荣 《全科护理》2012,10(29):2696-2697
[目的]观察C型定位法在老年病人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4例需采集桡动脉血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方法进行穿刺,观察组采用C型定位法进行穿刺。[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血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型定位法运用于老年病人桡动脉采血中能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局部血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小儿头皮动脉置管取血气标本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为提高机械通气患儿动脉采血气工作效率,减少因反复动脉穿刺引起并发症发生。方法:将机械通气患儿予头皮动脉套管针留管,肝素稀释液封管,按需经肝素帽取血,取血时先弃去含封管液血样0.8ml,再取血0.3ml作血气分析,与直接动脉穿刺取血气结果比较。结果: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此法方便有效,无1例置管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5.
2岁以内患儿不同部位采血方法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索更适合于2岁以内患儿的采血部位,以提高采血成功率,减少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减轻患儿家长焦虑程度。方法 选择2周岁以内患儿120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桡动脉穿刺、头皮静脉穿刺、股静脉穿刺进行采血。将3组患儿的家长焦虑程度、穿刺成功率、采血时间、压迫时间、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 桡动脉组家长焦虑程度较其他两组低(P<0.01);股静脉组并发症较桡动脉组多(P<0.05);头皮静脉组采血时间较其他两组长(P<0.01);股静脉组压迫时间较其他两组长(P<0.01),桡动脉组与头皮静脉组压迫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2岁以内患儿采用桡动脉穿刺法采血,家长最乐意接受,成功率最高,采血时间短,压迫时间短,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疾病筛查中两种采血方法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观察新生儿筛查中两种不同采血方法,探讨最佳采血部位与最佳时机,提高采血的质量。方法将459例新生儿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采血部位为足跟后缘中点,采血时机为母乳喂养30~60min内及新生儿沐浴后10min。对照组采血部位为足跟内侧或外侧,母乳喂养30min内采血。结果采血一次成功率和一级滤片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检验χ2=42.64,P<0.01,χ2=29.48,P<0.01。结论改良采血部位和采血时间,提高采血的成功率和一级滤片率,降低假阳性率,减轻了因二次穿刺给婴儿带来的创伤和痛苦,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足背动脉和股动脉的血气分析标本的采集方式以及结果进行临床对比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需要进行多次血气分析的患者70例,分别使用足背动脉采血法、股动脉采血法对患者进行采血,注射器直径2 cm,将两种方法的血的成功率、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血肿和瘀斑、按压时间、患者依从性和动脉血气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采血成功率方面,足背动脉采血法和股动脉采血法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在按压时间、血肿程度、瘀斑概率和疼痛值方面,足背动脉法采血优于股动脉采血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种方法的血样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pH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足背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方式能够有效减少按压时间,减轻患者在采血过程中的疼痛,有利于采血的安全,患者的接受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2种浓度葡萄糖对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所致疼痛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原则,将90例新生儿随机分成A、B、C3组各30例,于桡动脉采血前2 min,A组新生儿予口服10%葡萄糖2 ml,B组新生儿予口服25%葡萄糖2 ml,C组新生儿予口服白开水2ml.采用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NFCS)、新生儿疼痛量表(NIPS)、心率上升幅度和啼哭例数作为观测指标.结果 3组新生儿疼痛评分(包括穿刺时的NIPS评分、结束时的NFCS评分和NIPS评分)分值、心率上升幅度以及啼哭例数比较差异明显,B组明显低于A、C组,而A、C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桡动脉采血时予口服25%葡萄糖2 ml可以明显缓解新生儿疼痛,而10%葡萄糖2ml无显著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离心性静脉穿刺采血方法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离心性静脉穿刺采血法"的临床实用性、可靠性、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方法将604例需静脉采血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穿刺采血",实验组采用"离心性静脉穿刺采血",观察两种方法静脉充盈度、弹性及采血量对采血时间的影响。结果两种采血方法分别抽取2 ml血时无统计学意义(P>0.05),抽取4 ml、6 ml血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抽取相同血量所用时间在静脉充盈状况、弹性好时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静脉充盈状况、弹性"中"及"差"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离心性静脉穿刺采血法"在抽取血量较多及血管弹性、充盈较差时所需的时间明显比常规静脉采血法短,"离心性静脉采血法"具有更高效率、保护血管、操作方便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