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对血液分析仪在临床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过程中的误诊以及漏诊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抽取在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病例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采用血液分析仪对血细胞进行分类时存在很大的误诊和漏诊率,需要采用显微镜检查血片进行复查。结论采用血液分析仪对血细胞形态学进行检查仅为一种筛查手段,需要在展开病理以及显微镜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的条件下方可确诊,从而有效降低误诊和漏诊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血液细胞分析仪在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中的误诊与漏诊原因,总结降低误诊和漏诊的措施。方法 50例病例均为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住院治疗的全血细胞减少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检测准确率明显低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P〈0.05)。采用血液细胞分析仪对血液细胞形态进行分类时,发生误诊和漏诊的概率比较大,仍然需要采用显微镜检查进行复查和确诊。结论血液细胞分析仪在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中可以作为一种筛查方法 ,需要通过病理学检查或者显微镜检查进行确诊,从而有效的降低血液细胞形态学的误诊率和漏诊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液细胞形态学误诊与漏诊情况。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0例血液细胞形态学误诊与漏诊患者,采集不抗凝外周血液制作血涂片,检测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数量、形态及血液寄生虫情况,通过对应生化检查与血液学试验实施相关检查。结果所有误诊漏诊患者通过相应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与细胞形态学观察均能得到较为准确诊断结果。结论患者检测过程中,血细胞分析方法只能筛选出异常血常规者,准确诊断需配合显微镜检查等方法,由此能减少血液细胞形态学出现漏诊、误诊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细胞分析仪能否完全代替显微镜手工检测法。方法:对6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进行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血液分析仪血细胞分类并不能按细胞形态学分类,如不用显微镜检查血片,很容易造成MDS的漏诊。结论:在血液分析仪检测后,实验室应建立显微镜复核报告的制度以保证血液监测分析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血常规检测应用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为异常的430例血液标本资料,将其设为观察组,另选取430例正常血液标本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液标本的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结果两组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显示,对照组中血液细胞形态异常者为18例,假阴性率为4.2%,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联合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查后见143例异常,阳性率为33.3%;观察组中血液细胞形态正常者为137例,假阳性率为31.9%。结论血常规检测中结合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其诊断准确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探讨采用外周血异常红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减少血液病漏诊与误诊中的价值,促进血液病诊断水平的提升。方法纳入我科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经检查白细胞计数WBC超过25×109/L或者不足4.0×109/L的525例住院与门诊患者血液标本进行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查与外周血细胞涂片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25例全自动血液分析报告中,显示正常(无异常报警)73例(13.90%);而经外周血涂片检验,检出形态正常47例(8.95%),二者异常细胞形态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出大细胞性贫血24例,其中17例由骨髓证实为巨幼红细胞贫血;检出小细胞性贫血95例,均证实为缺铁性贫血;另检出附红细胞体67例,异常细胞44例,异性淋巴细胞108例,疟原虫7例,感染133例。结论对疑似血液病患者与血液检查异常中采用外周血异常红细胞形态学检验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可减少血液病诊断中漏诊与误诊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白血病患者初诊主要是根据血常规综合指标及骨髓象分析进行诊断,由于初患白血病者病情轻重不一,检查过程中,如未对血常规中白细胞散点图和警示信息及异常结果进行全面分析,极易导致漏诊和误诊。其主要原因是未能重视血涂片检查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技术,以及血液分析仪对细胞的识别不够全面,无法对血液中的全部细胞进行识别,不能对异常原因  相似文献   

8.
潘庆珍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725-726
血液细胞检验是临床医学检验中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基本方法,其不仅为临床上各种血液病的诊断以及鉴别提供可靠依据,同时也为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提供重要信息。基于此,血液细胞检验的准确率对临床疾病的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有重要影响作用。为了取得可靠、有效、准确的血液检验结果,预防漏诊及误诊,临床实验室应充分考虑血液检验中的各种注意事项并采取相应的质量控制手段对血液标本采集、血液标本稀释、血液标本储存、血液检验过程以及血液分析仪等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随着血液自动化分析仪的广泛应用,传统血涂片染色镜检已丢弃不用。血细胞计数准确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血细胞分析仪不能完全代替显微镜进行细胞形态检查。仅仅依靠仪器检查容易导致漏诊和误诊,产生医疗纠纷。钟祥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从2008年10月开展了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诊断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桂玲  郑岚 《安徽医药》2012,(9):1276-1278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特点,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11月该院收治的15例多发性骨髓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整理其临床资料和有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其发病特点以及实验室检查特点。结果 15例患者中,男8例,女7例,年龄>50岁13例,误诊为巨幼细胞性贫血2例、肾脏疾病1例、骨关节疾病5例、感染性疾病2例、急性胃炎1例、五官科疾病1例、结缔组织病1例、颅内占位1例、眼科疾病1例。结论临床中应加强对多发性骨髓瘤特征的认识,掌握疾病特点,详细询问病史,进行认真细致的体格检查,以减少或防止发生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中主要误诊及漏诊原因,提高协作医疗单位间的胎儿心动图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外院常规进行产科或胎儿心脏超声检查时发现胎儿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而转诊至我科进一步检查的370例孕妇的病历资料,结合尸检病理解剖或出生后心脏超声检查结果,总结主要心脏畸形类型,针对不同的诊断结果,分析主要误诊、漏诊及假阳性诊断原因.结果 ①心脏异常102例,未见明显异常43例.②最常见转诊原因为室间隔缺损、心脏复杂畸形、心律失常、三尖瓣反流等.③结合出生后病理解剖检查结果,患病率较高的畸形为室间隔缺损、右心室双出口、肺动脉瓣狭窄、肺动脉闭锁、大动脉转位.④最易误诊的疾病为合并主动脉轻度骑跨的圆锥部室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右心室双出口(肺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合并室间隔缺损的完全型大动脉转位.结论 通过对大量会诊及转诊的病例及时做出阶段性回顾分析和总结,可初步归纳目前在常规产检中常见的较易误诊的胎儿心脏畸形,并找出误诊和漏诊原因,对提高不同协作单位间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水平及促进医疗资源共享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B超对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172例病理学检查结果确诊为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患者的B超检查结果,并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子宫腺肌病患者B超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较:符合、误诊、漏诊例数分别为54例、17例、12例,符合率、误诊率、漏诊率分别占65.1%、20.5%、14.5%。子宫肌瘤患者B超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较:符合、误诊、漏诊例数分别为75例、9例、5例,符合率、误诊率、漏诊率分别占84.3%、10.1%、5.6%。结论子宫腺肌病和子宫肌瘤患者的B超检查结果有特征性改变,为最大限度的提高B超诊断符合率,降低误诊、漏诊率,进行疾病初步诊断时,还应紧密结合患者具体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并探讨急诊X线诊断肋骨骨折出现漏诊、误诊的原因及其对策。方法对我院急诊科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经X线检查漏诊、误诊的22例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X线检查引起漏诊、误诊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 22例肋骨骨折患者中,16例(72.73%)患者为漏诊,6例(27.27%)患者为误诊。引起漏诊、误诊的原因有解剖、投照、伪影及人为因素。结论通过准确投照、仔细阅片、综合分析,对存在肋骨骨折症状的患者及时、准确地做出临床诊断。对X线检查结果不明确的患者给予复查或CT检查,以降低X线诊断的漏诊率与误诊率,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在临床血液病中的应用价值予以探讨。方法此次研究中的实验对象为:随机选取94例血液疾病患者,均为我院血液科自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所接收,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原则,将其按照不同检查方案,随机均分成两组,就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查(对照组,n=47)与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观察组,n=47)的检查结果及其不同检查方法的应用价值展开探讨。结果两组患者接纳不同检查方案后,从假阳性率方面分析,观察组的异常者占27例,对照组的异常者占8例,及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占有率分别为57.45%、17.02%,实验数据之间的差异用χ2检验后,证明(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血液疾病病例,实施外周血细胞型态学检查,与其他检查方法来说,可明显提高对临床疾病的诊断率,避免漏诊或者是误诊现象的发生,且对患者远期生活质量有显著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赵海芹 《北方药学》2012,(10):103-104
目的:对经腹部以及阴道彩超诊断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进行比较。方法:对于2009年1月~2011年1月到我院进行腹部以及阴道彩超检查的132例妇女的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将诊断的结果与术后的病理检查以及术后随访的结果进行比较显示,通过腹部彩超进行检查的患者子宫肌瘤误诊及漏诊率达到了19.7%,经阴道彩超进行检查的患者子宫肌瘤误诊及漏诊率达3.03%。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阴道彩超与腹部彩超相比有更高的敏感性,误诊率也相应更低。结论:经阴道彩超与腹部彩超相比有直接贴近患者的盆腔脏器的优势,能更好的分辨病灶,而且可以宽景成像,有更高的准确性,但是此种诊断方式的要求更高,医护人员在进行检查时要注意操作手法,对患者的子宫深面以及周边的部位同样注意,做到在检查时对使用的仪器条件以及检查的深度适时改变,减少漏诊以及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王剑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6):F0003-F0003
目的减少临床子宫内膜结核误诊和漏诊率。方法分析1例子宫内膜结核误诊病例。结果通过宫腔镜下诊刮及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子宫内膜结核,纠正误诊病例1例。结论子宫内膜结核由于病史不典型、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故临床上容易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阐述1例心力衰竭患者误诊为食道占位的病例,以期临床诊断能引以为戒。方法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和辅助实验室检查初诊为食道占位的病例,进一步经超声心动图确诊为心力衰竭。结果该误诊病例进一步经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心力衰竭,及时给予强心等对症治疗后,患者症状好转,继续治疗后患者症状消失。结论对于老年患者,尤其是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针对某一个症状进行诊断时,为避免漏诊、误诊而贻误病情,应将几大系统疾病综合考虑后给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COPD合并气胸的误诊和漏诊病例进行分析,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误诊和漏诊COPD合并气胸22例,分析原因,总结治疗经验。结果多误诊为哮喘急性发作、COPD急性发作、冠心病等。经胸腔抽气或闭式引流,复张18例。结论对COPD合并气胸的患者,应认真进行体格检查,胸部的X线和CT检查,结合临床表现进行诊断,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有机结合经腹壁超声(TAS)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S)诊断早期异位妊娠的临床价值,提高早期异位妊娠的超声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该院2006年1月~2009年11月异位妊娠的住院手术确诊病例49例,分析其TAS及TVS检查结果。结果TAS误诊2例,漏诊5例,声像图显示不满意的28例;后结合TVS检查诊断为EP47例,TVS检查漏诊2例。结论两种方法结合可极大提高异位妊娠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阴道炎是女性最常见的妇科疾病,传统的检查方法是常规检查法,镜检内容主要看滴虫、霉菌、白细胞。虽简便快速,但对细胞、细菌检查结果较差,很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我院采用涂片染色法检查阴道分泌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1378例患者的分泌物同时用两种方法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