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宏伟 《河北医药》2010,32(4):444-445
目的分析胸部结节病的临床和cT征象特点,提高其临床和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和)临床证实的25例胸部结节病的CT和临床资料。结果胸部淋巴结增大23例,其中纵隔淋巴结及双肺门淋巴结增大19例,纵隔淋巴结及单侧肺门淋巴结增大1例,仅一侧肺门淋巴结增大而无纵隔淋巴结增大1例,仅纵隔淋巴结增大2例。肺部病变20例(包括肺内结节15例,斑片及大块致密影4例,肺纤维化1例),其中仅有肺部病变2例。25例病例发病年龄平均51.3岁,50岁以上13例。结论结节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CT具有典型胸部淋巴结肿大和肺部表现者,结节病诊断容易;仅有肺部病变或/和不典型的胸部淋巴结增大易导致结节病误诊.结合临床或治疗性动态观察彤像变化可瘢少误诊.  相似文献   

2.
洪伟峰 《江西医药》2015,(3):271-272
目的:分析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18个胸部结节病病例的CT表现。结果18个病例均表现为胸部淋巴结肿大,其中纵隔淋巴结肿大的18例,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的17例,单侧肺门淋巴结肿大且无纵隔淋巴结肿大的1例。有12例表现为肺部病变,其中多发结节9例,磨玻璃样影4例,不规则线状影6例。5例并有胸膜病变。结论胸部结节病在CT上有特征性的表现,CT对该病的定性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和分析胸部结节病患者的临床医学影像征象。方法对我院此次所收治的54例患者进行胸部影像检查,同时对这些患者采用螺旋CT扫描检查。结果其中54例患者都出现了胸部淋巴结肿大情况,其中29例患者出现对称性肺门与纵膈淋巴结肿大,占53.7%;单侧与纵膈淋巴结肿大患者13例,占24.1%;纵膈淋巴结肿大患者12例,占22.2%。其中肺内多发型结节患者为34例,片状融合块阴影患者6例,肺纤维化患者3例,胸膜病变患者1例。发生胸部病变的患者主要有6例,这些患者主要表现为胸膜结节增厚,并且在患者的胸腔内出现积液。结论临床上对胸部结节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扫描,能够有效地检测出患者病灶的准确位置,同时其能够作为临床诊断和鉴定的仪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非典型胸部结节病的发生情况和CT表现与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符合诊断标准的胸部结节病的CT影像表现,凡无两侧肺门淋巴结肿大者为非典型胸部结节病。结果 44例呈非典型表现,其中以仅有纵隔淋巴结肿大者最多(18例),其次为伴纵隔淋巴肿大的一侧(2例);12例仅有肺部异常表现,而无胸部淋巴结肿大,在初诊时均误诊。36例非典型者发生在>50岁的病例中,仅8例发生在<50岁的病例中。结论半数胸部结节病例的CT表现不典型,多发生在>50岁的较年长者中,容易引起误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对肺结节病的认识,探讨肺结节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对21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中有呼吸道症状16例,X线提示双侧对称性肺门淋巴结肿大13例,CT扫描提示肺间质病变16例,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升高15例,肺泡灌洗液淋巴细胞比例〉20.5%者7例,淋巴细胞亚群CD4/CD8〉3.5者3例,纤维支气管镜活检阳性17例。结论肺结节病是结节病的常见临床类型,临床表现不具特异性。异常的胸部X线表现常是肺结节病的首要发现,CT扫描能够较准确估计结节病的类型、肺间质病变的程度和淋巴结肿大的情况,支气管黏膜、肺、淋巴结活检病理阳性率较高,为诊断结节病的重要方法。sACE,67镓肺扫描检查,BALF,血生化检查等用于支持诊断。  相似文献   

6.
<正>结节病是一种病因不明且影响多个器官的全身性疾病,其病理特点是非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的形成,90%以上患者的胸部淋巴结和肺实质受累[1]。由于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影像学表现多样化,临床鉴别诊断困难,高分辨率CT对发现肿大淋巴结和肺实质性病变非常敏感,本研究总结我院40例胸部结节病患者的CT征象,以提高结节病诊断的准确率。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自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经支气管活检证实胸部结节病患者40例,且治疗前行CT扫描,治疗后2~18个月行胸部高分辨率CT复查,病变明显缩小、消失。男性12例,女性28例,年龄30~72岁,平均(52±9)岁。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进一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分析经活检证实28例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结果28例结节病中,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18例,其中仅见肺门或/和纵隔淋巴结肿大16例,仅见纵隔淋巴结肿大2例。双肺散在分布大小不等结节9例,单发结节1例,血管束增粗的2例,磨玻璃影2例。结论双侧肺门对称性淋巴结肿大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是胸部结节病的特征性表现;不典型者需密切结合临床检查及治疗后随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螺旋CT对单纯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的表现及诊断。方法对46例单纯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行胸部CT及增强扫描,分析影像表现。结果46例单纯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者,结节病8例,淋巴瘤14例,结核4例,转移性淋巴结癌20例。结论单纯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螺旋CT能较准确地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提高列肺结节病的认|只和诊断符合率:方法 对1990~2001年诊治的6例结节病患者的临床误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和结论 肺结节病临床表现不典型,胸部X线及CT常表现为肺门增大,以双侧肺门肿大为主,易误诊为肺结核或肿瘤。经纤维支气管镜括检或皮肤粘腆、淋巴结活检可确诊。肺结节病多见青中年成人,女性发病率高,临床症状不典型,在诊断上要结合临床表现、胸片以及纤维支气管镜、皮肤粘膜、淋巴结活检进行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0.
刘琳香 《中国实用医药》2012,17(17):187-188
目的 分析成人原发纵膈淋巴结结核的影像表现及误诊原因,提高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纵膈淋巴结结核的影像表现,复习文献,总结误诊原因.结果 5例患者中多发淋巴结肿大4例,单发淋巴结肿大1例,累及右侧纵膈3例,两侧纵膈2例,累及双侧肺门1例,单侧肺门2例,淋巴结大小在1.0~3.5 cm,3例淋巴结融合,CT平扫均表现为等密度,中央有低密度1例,3例行增强扫描,2例表现为环形强化,1例表现为不均匀强化,5例患者肺内均未见明显异常;5例患者,结合CT表现,2例考虑纵膈淋巴结结核,1例考虑转移瘤,1例考虑结节病,1例考虑淋巴瘤.4例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穿刺活检证实,1例经纵隔检查证实.结论 CT平扫对纵膈肿大淋巴结定位较好,增强扫描定性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结合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才能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部放线菌病的CT表现,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1995年1月至2008年3月确诊的4例胸部放线菌病病例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4例患者,分别通过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2例)和支气管镜下活检(2例)获得组织病理学诊断为胸部放线菌病。根据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征,此4例患者中1例为支气管放线菌病,3例为肺放线菌病。3例肺放线菌病患者cT表现存在共同的特征:软组织密度影,病灶多发(3例);可见支气管扩张(2例);增强扫描病灶环形强化,肿块中见大片低密度坏死,坏死区多发虫蚀样空洞(3例);邻近胸膜增厚(3例),纵膈和肺门淋巴结肿大(3例)。结论肺放线菌病的典型CT表现为慢性节段性有空泡的肺部实变影,实变区域中有低密度区,周围组织强化,邻近胸膜增厚,纵膈和肺门淋巴结肿大。该病临床少见,容易误诊造成不必要的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BUS-TBNA)在胸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12年2~6月32例患者经EBUS-TBNA检查肺部增强CT提示纵隔和肺门肿大淋巴结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14例;平均年龄49.3岁。3例EBUS-TBNA检查仍未能明确诊断者,进一步接受外科手术活检或临床观察。结果经EBUS-TBNA检查后29例获得明确诊断,其中,恶性病变20例,良性病变9例,确诊率为90.625%。EBUS-TBNA在纵隔和肺门肿大淋巴结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3.1%、100%和为94.7%。所有受检者耐受良好,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纵隔和肺门肿大淋巴结病变,EBUS-TBN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3.
杨义军 《首都医药》2013,(14):45-46
目的阐述煤工尘肺慢性炎症致块状纤维化病例的临床资料,以期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接诊的1例煤工尘肺右下肺野慢性炎症致块状纤维化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与结论本例患者胸部CT纵膈内可见多发肿大淋巴结,分析可能是右中叶受压且反复感染所致。同时因患者在尘肺纤维化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反复的慢性肺部感染,最终逐渐演变形成了右下肺区心缘旁的尘肺融合阴影。  相似文献   

14.
陈新  钱云铉 《江苏医药》1996,22(8):569-570
作者收集近三年来经病理证实的胸部淋巴瘤50例,均经CT检查,其中HD11例,NHL39例,兹对胸部淋巴瘤的CT征像从四个方面探讨如下。临床资料一、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淋巴瘤胸部侵犯主要表现为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本组11例HD、39例NHL肿大淋巴结分布见附表。本组肿大淋巴结直径<3cm者35例(71%),NHL境界相对比HD清楚;直径>3cm者]5例形成团块。其中11例肿块与胞壁、胸膜、心包境界不清,侵犯邻近组织,显示‘”E”病变。二、肺部浸润淋巴瘤侵犯肺部,可表现为给节型、粟粒型、斑片及京条状多种形态。一般密度较淡,多数仅在…  相似文献   

15.
邢宝春 《中国乡村医药》2006,13(8):35-35,71
肺结节病是累及肺部的肉芽肿性疾病之一,是结节病的常见临床类型。结节病通常多系统多器官受累,90%以上侵犯双肺、双侧肺门淋巴结[1]。我院1989~2004年共收治46例,其中误诊18例(39.1%),下面将有关资料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8例均为1989年9月~2004年8月收住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结核病院)患者。其中男6例(33.3%),女12例(66.7%);年龄25~59岁,平均(37±4)岁。1.2临床表现见表1。18例患者中,除2例(11.1%)有浅表淋巴结肿大外,未见皮肤损害、骨关节损害、肝脾肿大。1.3辅助检查18例患者中,胸部X线表现:双侧肺部病变17…  相似文献   

16.
余芳 《江西医药》2013,(12):1282-1284
目的:探讨肺内结节病的影像学分型及各型的CT影像特点,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病理证实的肺内结节病的CT影像学表现。结果40例肺内结节病中,0期患者1例,肺部清晰,未见明显异常;I期11例,Ⅱ期20例,双侧肺门淋巴结对称性增大,伴纵隔、右支气管旁淋巴结肿大,前者肺内无异常,后者伴肺浸润影,沿支气管血管束、小叶间隔、淋巴管及胸膜下散在分布;Ⅲ期3例,仅见肺部浸润影;Ⅳ期5例,肺部出现肺纤维化、肺大泡、肺囊肿改变。结论 CT对肺内结节病的影像学分型及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误诊为间质性肺疾病的肺结核患者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方法:对2007年6月~2009年12月在综合医院诊断为间质性肺疾病后经病理活检确诊为肺结核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例患者发热3例,咳嗽4例,呼吸困难2例,盗汗1例,浅表淋巴结肿大1例,肝脾大1例;胸部CT显示多发性斑片影2例,其中"树牙征"1例,磨玻影2例。4例肺结核患者经抗结核治疗3~12个月,肺部病变吸收或明显吸收。结论:对发热、咳嗽及淋巴结肿大、CT表现间质性改变者应行结核病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结节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1997年来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30例结节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女性多于男性,男∶女为1∶2.0,平均发病年龄42.1岁。其中0期1例,Ⅰ期12例,Ⅱ期15例,Ⅲ期2例。呼吸道症状以咳嗽胸闷气促最多,分别占46.7%(14/30)、40.0%(12/30)和36.7%(11/30)。全身症状主要为乏力消瘦33.3%(10/30)和发热23.3%(7/30)。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阳性率为70.0%。胸部X线、CT检查显示: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伴或不伴两肺病变。经气管镜支气管黏膜活检和肺组织活检阳性率分别为72.7%和66.7%,纵隔镜活检阳性率100%。结论结节病易误诊,误诊率43.3%。结节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对有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的可疑病例,应尽可能作组织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刘宣虹 《江西医药》2012,47(2):168-169
目的探讨cT在胸部淋巴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57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胸部淋巴瘤患者的CT资料,回顾性地观察各型的CT表现。结果胸部淋巴瘤按侵犯部位可分为4型:肺门纵隔型(27例)、肺型(15例)、胸膜心包型(7例)、混合型(8例)。其侵犯纵隔和肺门主要表现为不对称性肿大的淋巴结并大多融合成块。侵犯肺组织主要表现为:肺部肿块影、结节空洞影、渗出实变影。侵犯胸膜或心包的主要表现是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较少有明显的胸膜增厚或心包增厚。结论胸部淋巴瘤具有较明显的CT特点,CT在胸部淋巴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并研究胸部CT征象对于不典型肺结核进行诊断和鉴别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选择的研究对象均来自我院在2015年6月到2017年6月收治的不典型肺结核患者,共选入患者例数62例,对于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且对于患者的CT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本研究62例患者通过对于CT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所有患者当中存在33例患者的肺部出现结节或肿块,20例患者肺部出现有斑块和实变的情况,9例患者存在有淋巴结肿大情况,而且其中有6例患者为中隔淋巴结增大,3例患者为肺门淋巴结增大。结论:CT诊断和鉴别诊断从临床医学角度来说,可以全面清晰的对于不典型肺结核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了解,能有效地对患者进行诊断,具有典型价值,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