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刺治疗胃肠运动功能失调有明显的临床效果,但其机理至今尚不完全清楚。本文用胃电作为胃运动功能的一种指标,观察电针“穴位”对清醒家兔孤束核(NTS)区诱发的胃电活动变化的影响。实验共用家兔18只。实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c-fos在穴位电针对胃运动影响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电生理的方法,观察电针刺激足三里等不同穴位,c-fos在中枢延髓的孤束核(NTS)及迷走神经背运动核(DMV)中的表达,同时采用浆膜法检测胃电变化情况.结果电针刺激足三里等不同穴位c-fos在中枢延髓的孤束核(NTS)及迷走神经背运动核(DMV)中的表达情况不同,且胃电也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结论穴位电针对胃运动具有调节作用.以c-fos的表达作为激活标志 ,提示这种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对中枢延髓孤束核(NTS)及迷走神经背运动核(DMV)神经元的激活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我们采用体内埋置电极的方法,利用胃肠电图作为观察胃肠生理活动的客观指标。通过针剌胃俞、公孙穴,我们了解到狗肠道消化间期综合肌电(英文简称IDMEC)在针刺前后均有规律性的改变。针刺前,狗肠道在空腹状态下反复发生起步于十二指肠上部,并能向空回肠末端移行的,具有周期性、时相性变化规律的综合性电变化。针刺后,狗肠道IDMEC各相波中,Ⅱ相波发放率的增加和Ⅰ相波与Ⅲ相波发放率的减少,说明针刺的效应是,针后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立体定位电刺激兔疑核(NA)(150μA,50HZ,1ms,30s),同步记录胃综合肌电、胃电压、动脉血压和心率的方法,初步探讨了NA在胃运动调节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电刺激兔一侧NA(n=16)可使胃电快波簇发放频率、最大幅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我们曾报导中频电体表刺激足三里穴增强了健康人胃电活动.本研究进一步观察中频电体表刺激足三里和内关穴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症状和胃电活动的作用 .方法 20例FD病人进入本研究.FD病人随机分为穴位刺激组(20例)和治疗对照组(10例).在穴位刺激组中,将两个大小1.5cm2硅橡胶电极固定于FD病人双侧足三里穴位表面或内关穴,然后将电极连于CM-512型中频电治疗仪刺激穴位,每次各刺激足三里和内关穴20min,2次/d,共2wk;FD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果胶铋50mg+维生素C 0.2g,2次/d ,疗程2wk.两组在处理前后分别进行症状评分和记录餐前后体表胃电(EGG)各30min.胃电记录仪为多道胃肠功能监测仪(PC polygraf HR)(Medtronic Synectis公司).结果 FD病人的EGG主频率(DF)和正常胃慢波百分比(PNSW)(2.4~3.7cpm) 在空腹状态均明显低于健康人组(P<0.05,P<0.01);FD病人空腹EG主功率不稳定系数(DPIC)和餐后/餐前主功率比(PFPR)也显著比健康人低(P<0.01).在FD穴位刺激组疗程结束后,FD病人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刺激前的水平(P<0.01);穴位刺激后DF 和PNSW在餐前和餐后均比刺激前明显增加(P<0.05,P<0.01),接近健康人水平 ;PFPR和空腹时DPIC也有显著升高(P<0.05,P<0.01).而在FD治疗对照组虽然症状有改善,没有FD穴位刺激组症状改善明显,但EGG各项参数改变不明显.结论中频电体表刺激足三里和内关穴能逆转FD病人胃电节律紊乱和增强胃电功率,是临床治疗胃动力障碍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观察了在家兔孤束核(NTS)与延髓尾端腹外侧区(CVL)微量注射GABA对电刺激上述区域时所诱发的肾交感传出放电(SND)和血压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NTS内微量注射GABA,未见肾交感自发放电有明显变化。注射后,刺激NTS诱发的肾交感神经传出放电(NTS—  相似文献   

7.
最近的研究表明,胃电刺激有希望成为治疗胃轻瘫(gastroparesis)的一种有效方法.为了估价这种电刺激对胃的影响,实验中常利用埋植于胃浆膜面的电极来检测胃电信号在电刺激过程中的变化.然而由此而获取的记录信号常含有严重的刺激干扰.这种干扰叠加在胃电信号之上,造成胃电信号畸变,使得难以用计算机进行准确的分析.本文提出一种子波变换法来有效地消除胃记录中的刺激信号干扰. 人体胃电慢波(slow wares)起源自胃大弯侧的胃体上部,沿纵肌层向小弯和幽门扩步,它是  相似文献   

8.
最近的研究表明 ,胃电刺激有希望成为治疗胃轻瘫 (gastroparesis)的一种有效方法。为了估价这种电刺激对胃的影响 ,实验中常利用埋植于胃浆膜面的电极来检测胃电信号在电刺激过程中的变化。然而由此而获取的记录信号常含有严重的刺激干扰。这种干扰叠加在胃电信号之上 ,造成胃电信号畸变 ,使得难以用计算机进行准确的分析。本文提出一种子波变换法来有效地消除胃记录中的刺激信号干扰。人体胃电慢波 (slowwares)起源自胃大弯侧的胃体上部 ,沿纵肌层向小弯和幽门扩步 ,它是一种自发的、周期性的缓慢电位波动 ,其正常节…  相似文献   

9.
神经电刺激和电调节技术已经广泛和成功地应用于下尿路功能障碍患者,其中对骶神经根进行电刺激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电刺激方式.骶神经前根电刺激(SARS)配合完全性骶神经后根切除术,经临床验证可有效地提高脊髓损伤(SCI)患者的生活质量.骶神经电调节(SNM)无需切除神经即可调节难治性膀胱功能障碍,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刺激骶神经时通过传入和/或传出神经抑制了逼尿肌过度活动.综述了目前国内外SARS和SNM技术的最新发展,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者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
胃电研究的进展及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概述心电(ECG)是心脏电活动的反映,脑电(EEG)是大脑电活动的反映,肌电(EMG)是骨骼肌电活动的反映……同样的,胃电是胃平滑肌电活动的反映.通过合适的电极记录到的信号称为胃电图(Electrogastrogram,EGG).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电刺激小脑顶核(fastigial nucleus,FN)及微电泳Glu(glutamic acid)、MK-801对大鼠下丘脑(hypothalamus,HT)神经元自发放电活动的影响,探讨电刺激FN治疗脑卒中大鼠的机制。方法:应用细胞外记录的方法,记录电刺激FN及微电泳药物对HT神经元放电的影响。结果:电刺激频率为20Hz(低频)时,50%的HT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增高(P0.01),电刺激频率为100Hz(高频时),80%的HT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增高(P0.01);Glu对HT有紧张性兴奋作用,其拮抗剂MK-801能够明显抑制Glu诱致的兴奋作用;70%HT神经元在微电泳MK-801的基础上进行100Hz电刺激FN时,高频刺激诱发的兴奋作用被明显削弱。结论:采用电刺激FN治疗脑卒中,其可能机制是通过Glu的兴奋作用来调节HT的异常活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孤束核(NTS)在下丘脑室旁核(PVN)加压素能神经元对大鼠胃缺血-再灌注损伤(GI-RI)调控中的作用。方法:复制夹闭大鼠腹腔动脉30 min,松开动脉夹血流复灌1 h的GI-RI模型,观察核团内微量注射、电刺激、损毁等对其影响。结果:PVN内注射精氨酸加压素(AVP)能明显减轻GI-RI,且具有剂量-效应依赖关系(r=-0.477, P<0.05);损毁双侧NTS或NTS内给予AVP受体阻断剂均能取消电刺激PVN对GI-RI的减轻作用;NTS内注射AVP的作用与PVN内注射AVP的效应相似。结论:NTS参与下丘脑室旁核加压素神经元对大鼠胃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调控作用,并且是通过其中的AVP受体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采用同步高频(频率高于25Hz)双极电压,由微处理器控制的多点胃功能电刺激是实现胃活动人工控制的一种有效方法。但是这种序列刺激对胃电活动的影响尚不清楚。由于序列收缩的作用力,所以使用植入电极来评价实验动物的胃电活动(GEA)即使有可能也是非常困难的。胃电图(EGG)是一种无损伤的GEA记录,它为研究多点功能电刺激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手段。本文研究了4只麻醉狗,通过手术给它们植入4组圆环状刺激电极组和4个靠近刺激电极阻的压力传感器。电极植入后将腹部缝合并将三个标准的胎儿心电电极安装在胃轴的腹投影上,分…  相似文献   

14.
68只家兔观察了电刺激颈迷走神经(CVN)中枢端、孤束核(NTS)、延髓头端腹外侧区(RVL)和延髓尾端腹外侧区(CVL)对肾交感神经放电(SND)和血压(BP)的影响。结果表明,CVN、NTS背内侧区和CYL起抑制SND及降压作用;NTS腹外侧区和RVL起兴奋SND及升压作用。利用直接引导RVL、CVL和NTS  相似文献   

15.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体表胃电类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 (FD)患者胃电活动的形式及其在FD发病中的意义 ,了解胃电活动能否判定FD患者胃功能状况及指导治疗。记录并分析 10 0例FD患者和 5 0名正常人餐前 30分钟及餐后 6 0分钟体表胃电 ,同时进行胃排空检查。发现 (1) 6 5 %FD患者在餐前和 或餐后有胃电节律异常 ;(2 )胃电活动有餐前节律异常 (14 % )、餐后节律异常 (15 % )、餐前餐后节律均异常 (36 % )、餐前餐后节律均正常 (35 % )四种类型。 (3)胃电紊乱的类型有胃动过缓、胃动过速及混合型。部分餐后胃电节律正常化 ,另一些由正常转为异常。 (4 )缓慢节律百分比 (B % ) >5 0 %的患者中 ,5h胃排空率与胃电正常节律百分比、PR呈正相关 ,与B %呈负相关。结论是 :FD患者有胃电节律异常 ,并观察到 4种胃电活动的方式 ,表明FD胃动力紊乱有不同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可指导治疗 ;在严重胃动过缓时显示胃电参数与胃排空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联合宽波和窄波胃电刺激预防性治疗血管加压素所致的犬胃电节律紊乱和呕吐症状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15条雌性Hound狗于胃大弯侧植入 3对电极 ,其中 5条犬行迷走神经干离断术 ,实验共分3个部分 ,实验 1所有的犬仅给予血管加压素注射 ,实验 2于近端电极 1和 2上分别给予宽波和窄波刺激 ,实验 3则于近端电极 1给予双波刺激 ,于各实验部分记录胃电波和消化不良症状。结果  1 血管加压素可导致胃电节律紊乱和消化不良症状 (P <0 0 1)。 2 于近端电极 1或电极1,2上给予联合胃电刺激可预防血管加压素所致的胃电节律紊乱和呕吐症状。于迷…  相似文献   

17.
自1969年Szerswezki在禁食狗发现了消化间期移行性肌电复合波(Interdigestive Migrating Myoelectrie Complex IDMEC)以来,有不少研究者在人和其它各种动物,如羊、牛、兔、大鼠等的小肠都观  相似文献   

18.
用针型电极插入健康家兔奥狄氏括约肌(SO)记录电活动。以兔耳廓血管标志选择刺激区测出真低电阻点作为刺激点。术后,动物稳定半小时,记录对照组SO电活动10分钟。第一组14只作迷走神经切断。第二组15只给阿托品以阻断受体。记录对照组SO电活动后,刺激耳穴10分,再记SO电活动;作迷切后记SO电活动10分。静脉注射阿托品观察SO电活动改变在阿托品背景下,刺激耳穴的效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镇冲降逆止呕方对麻醉家兔浆膜胃电活动的影响.方法 采用胃电电极与RM6240生物采集系统,描记胃电曲线,记录各组给药前10min及给药后10、20、30、40min的胃电活动.结果 镇冲降逆止呕方能减弱家兔胃电活动的振幅和频率,且呈现出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灌胃给药6 ml/kg后,胃电活动的振幅和频率分别从给药前的(0.78±0.11)mV 、(3.29±0.37)次/ min 降为(0.58±0.09)mV 、(2.58±0.26)次/ min,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镇冲降逆止呕方能明显减弱家兔的胃电活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体表胃电活动(EGG)与胃收缩之间是否存在密切关系尚不完全清楚.本文在动物狗实验中用红霉素诱发胃连续收缩,探讨体表胃电活动能否反映胃收缩情况.方法选择6只健康杂种狗,在狗空腹麻醉状态,在内窥镜帮助下将一四通道测压管(直径5mm,长度约1.8m),经幽门放入十二指肠,使靠近的两个侧孔位于胃窦,远端侧孔位于十二指肠;同时在狗腹部固定放置双极电极,用PCPOLYGRAF HR胃肠多功能检测仪同时记录胃窦的收缩活动和体表电活动(EGG).先记录空腹状态时胃运动和体表胃电30min( 基础状态组),然后分别从静脉中灌流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组)和红霉素2mg.kg-1h -1 30min(红霉素组),同时记录胃收缩和EGG变化.2天后先静脉注射阿托品60μg.kg -1,然后再静脉灌流红霉素(阿托品+红霉素组)记录胃运动和体表胃电30min.结果 1.狗基础状态胃电主频率为4.2~5.1次/min.2.静脉灌流红霉素引起胃连续收缩时,体表胃电振幅(主功率)和主功率不稳定系数明显比生理盐水对照组增加 [(637.5±103.2)μV vs (450.4 78.0)μV,和(6.8±11.4)%(36.4±3.7)%] (P<0.05,P<0.01);预先静脉给予阿托品,再静脉灌流相同剂量红霉素则几乎完全抑制了红霉素的胃收缩作用,这时记录的体表胃电显示胃电波振幅无明显升高[(376. 3±56.1)μV vs (450.4 78.0)μV],与基础状态接近.说明体表胃电振幅升高与胃收缩有一定关系.3.将同步记录的胃电波幅和胃收缩波振幅进行相关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698,P<0.01).结论体表胃电活动能够反映胃收缩.胃电图可以作为评价胃动力的重要和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