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吡喹酮作为当前治疗血吸虫病的首选药物,临床应用已达30余年,但其作用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电压门控性钙通道(voltage-gated calcium channels,VGCCs)为Ca2+的内流提供通道,同时也是多种药物与毒素的作用靶点.该文围绕"血吸虫钙通道亚单位-吡喹酮药物靶点"假说,讨论血吸虫VGCCs亚单位的结构与功能,尤其是变异的β亚单位(Cavβvar),及β亚单位作为吡喹酮抗血吸虫药物靶点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吡喹酮是驱除人兽体内寄生扁虫的广谱抗蠕虫药,但杀血吸虫的作用方式仍鲜为人知。一般而言,吡喹酮对血吸虫的早期作用包括肌肉强直、肝移、膜去极化、Ca~(2+)内流,接着是皮层和其它器官的损伤。性成熟的两性成虫对吡喹酮的作用比正在发育的血吸虫更为敏感,而雄性成虫的敏感性又高于雌性成虫。此外,包括皮层抗原的特异性抗体在  相似文献   

3.
吡喹酮是目前治疗血吸虫的惟一特效药,但其作用靶点及机制仍未完全阐明,研究表明吡喹酮的作用靶点町能为钙通道.钙通道可受多种因素的调控,该文综述了蛋白激酶C及其亚型对钙通道的调控作用,为阐明吡喹酮的药物作用机制以及进一步研发抗血吸虫新药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4.
业已观察到在Mg~(2+)与Ca~(2+)比值升高的培养液中,吡喹酮能使曼氏血吸虫先收缩后麻痹,本文提供吡喹酮作用部位在血吸虫的皮层及胞浆膜的依据,说明吡喹酮降低了血吸虫Ca~(2+)的通透性,导致其松弛性麻痹。从感染小鼠分离40d以上的雄性曼氏血吸虫成虫,培养在37℃的RPMI 1640中。制备去皮层的血吸虫,系将虫置于3ml含  相似文献   

5.
本文综述了吡喹酮对血吸虫作用的靶分子及其作用部位的研究进展。吡喹酮对血吸虫最明显的作用是使虫体皮层破坏和引起虫肌麻痹性收缩,还引起虫体隐蔽性抗原的显露或释放以及改变虫的代谢,所有这些作用归结于吡喹酮改变了虫体的Ca~(?+)内平衡,这是吡喹酮与虫体的,包括Ca~(2+)内平衡在内的一种独特性的特异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吡喹酮对血吸虫电压门控Ca2+通道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吡喹酮抗血吸虫成虫的药理作用与Ca2+稳态的破坏有直接关系。电压门控Ca2+通道(VGCC)是调节细胞内Ca2+水平的重要参与者。研究显示Ca2+通道的亚基可能是吡喹酮的作用靶点。本文就血吸虫以及扁形动物门的其他寄生虫的VGCC的结构和功能, 以及Ca2+通道的亚基在吡喹酮抗血吸虫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以期为抗血吸虫新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日本血吸虫钙离子通道变异的β亚基(SjCavβvar)在成虫期和童虫期转录本的表达情况,为研究吡喹酮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日本血吸虫特异性基因序列,设计实时荧光PCR特异性引物,采用SYBRGreen染料法检测SjCavβvar2个虫期的转录本水平.结果 雄虫、雌虫与童虫SjCavβvar的mR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jCavβvar参与吡喹酮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其他亚基的共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钙库操纵性钙通道对于维持细胞内Ca~(2+)稳态起着关键作用,特别在低氧诱导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过程中,钙库操纵性钙通道的组成成分表达增加导致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内Ca~(2+)稳态失调,引起肺动脉平滑肌细胞过度增生、迁移,最终形成肺动脉高压。Ca~(2+)是细胞内重要的第二信使,许多信号通路的共同终末途径都聚焦于钙库操纵性钙通道介导的Ca~(2+)内流。因此,研究钙库操纵性钙通道的组成成分和功能对于低氧诱导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极其关键。现就目前钙库操纵性钙通道的组成成分及其影响因素做一综述,以期寻求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9.
在体外条件下,吡喹酮引起曼氏血吸虫皮层损害的最低浓度为0.1μg/ml。曼氏血吸虫成虫与吡喹酮0.1~30μg/ml接触15分钟后,所有虫的体表皆出现泡状物。将虫在无Ca~(2+)的Hanks液中先培养30分钟,然后加入吡喹酮0.3、1或30μg/ml,90%的虫于加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70年代中期,吡喹酮的问世开启了血吸虫病化疗的新篇章[1,2].吡喹酮不仅对感染人体的5种血吸虫,即日本血吸虫、埃及血吸虫、曼氏血吸虫、间插血吸虫和湄公血吸虫均有效,而且疗程短(1~2d)、疗效高、不良反应少[ 3].尽管吡喹酮用于治疗血吸虫病长达30余年,但其确切杀虫机制迄今尚未阐明14,5].随着吡喹酮在世界许多国家血吸虫病流行区的长期大量反复使用,虫体是否会在药物选择压力下下产生抗药性引发了广泛关注[6-10].本文从吡喹酮的理化性质、测定方法、抗寄生虫作用、抗血吸虫作用机制、抗药性以及不良反应等方面对2010年吡喹酮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吡喹酮处理日本血吸虫成虫蛋白质组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利用蛋白质组学的方法鉴定吡喹酮处理前后日本血吸虫成虫蛋白质组,比较处理前后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探讨吡喹酮抗血吸虫机制。 方法 日本血吸虫合抱成虫分别暴露于吡喹酮(处理组,30 μg/ml)和二甲基亚砜(对照组)中,18 h后收集虫体,提取总蛋白。采用二维-纳喷雾-液相色谱联合串联质谱(2D-nano-LC-MS/MS)鉴定吡喹酮处理组与对照组的蛋白质。数据库查询确定蛋白质的功能,统计分析其中差异表达的蛋白质。 结果 吡喹酮处理后明显上调的血吸虫成虫蛋白为12个,明显下调4个。上调蛋白中有10个功能明确,分别归属于细胞骨架蛋白家族的肌动蛋白、肌球蛋白、副肌球蛋白、微管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膜联蛋白,应激蛋白家族的热休克蛋白70、热休克蛋白60和硫氧还原蛋白过氧化物酶和信号转导蛋白14-3-3。下调蛋白为参与转录调控的蛋白,即多聚合蛋白和髓磷脂基因表达因子。 结论 吡喹酮处理后日本血吸虫成虫蛋白质组具有差异,提示吡喹酮处理后促进或抑制了特定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钙离子在胃肠平滑肌收缩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钙离子(Ca~(2+))在胃肠平滑肌收缩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平滑肌细胞电-机械耦联主要涉及细胞膜电位改变,胞外Ca~(2+)内流,药物-机械耦联主要涉及胞内贮存Ca~(2+)的释放。Ca~(2+)可启动平滑肌细胞收缩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收缩张力的产生不仅与[Ca~(2+)]i密切相关,而且与收缩蛋白对Ca~(2+)敏感性高低有关。  相似文献   

13.
虽然迄今对血吸虫虫卵的孵化已作了大量研究,但有关孵化机制尚待阐明。最近,Matsuda等(1983)报道即吏将曼氏血吸虫虫卵置于高渗透压条件下,吡喹酮仍具有促进虫卵孵化的作用。据报道,吡喹酮对血吸虫最初作用于虫体的皮层表膜,导致钙离子进入虫体。吡喹酮的作用方式促使我们研究血吸虫虫卵孵化过程中可能涉及的钙离子与钙调蛋白。 用链霉蛋白酶及胶原酶消化法,从实验感染曼氏血吸虫(肯尼亚株)的仓鼠肝内回收虫卵。  相似文献   

14.
有的抗血吸虫药物具有致癌和致突变作用,如吡喹酮和吡噻硫酮(oltipraz)能调节色氨酸代谢,使膀胱中致癌性色氨酸代谢物蓄积。由于肝脏是血吸虫感染严重影响的主要靶器官,以肝脏中的β-葡糖苷酸酶、核糖核酸酶、醋酸-α-萘酯酯酶三种溶酶体酶的活性,作为致癌性指数观察了曼氏血吸虫感染和抗血吸虫药吡喹酮和吡噻硫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宿主因素在吡喹酮抗血吸虫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已知吡喹酮对血吸虫的杀虫过程包括两方面,即药物对虫体的直接作用和宿主的免疫反应。前者表现为虫体活动兴奋,肌肉挛缩和皮层严重受损,从而导致虫的肝移,影响虫的体表营养吸收、排泌和防御功能以及继发的代谢紊乱;后者因皮层的损害和剥落破坏了虫体在宿主体内存活的伴随免疫机制,其体表抗原的显露为宿主抗血吸虫特异性抗体的免疫攻击提供了靶部位,即吡喹酮的抗血吸虫作用是免疫依赖的。本文对可能影响到吡喹酮杀虫作用的宿主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吡喹酮的免疫依赖性与免疫协同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吡喹酮是一种广谱抗蠕虫药,它的抗虫作用具有免疫依赖性和免疫协同性。该文概述了其免疫依赖性和免疫协同性的发现过程及有关证据,推断了其作用机制,介绍了吡喹酮与一些免疫因子抗日本血吸虫的协同作用以及吡喹酮抗虫治疗对宿主免疫功能的影响,并提出了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发展抗血吸虫新药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球有2亿人感染血吸虫,其治疗仅依赖吡喹酮一种药物是很不相适应的。吡喹酮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无预防作用,故发展抗血吸虫新药倍受关注。本文综述近年来报道的恶二唑-2-氧化物和甲氟喹等抗血吸虫新药的实验研究,阐述这些药物的发展过程,及其抗血吸虫特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要综述吡喹酮抗血吸虫作用的机理,指出吡喹酮对血吸虫发育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作用,且呈现间隔变化的模式,并对这一奇特现象提出开展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吡喹酮治疗血吸虫肝纤维化小鼠前后血清 TNF-α,IFN -γ水平的变化。方法 制备血吸虫肝纤维化小鼠模型 ,应用 EL ISA方法检测血吸虫肝纤维化小鼠在吡喹酮治疗前后血清TNF-α,IFN-γ水平的变化。结果 吡喹酮治疗组 TNF-α含量较感染组显著降低 (P<0 .0 1) ,吡喹酮治疗组 IFN-γ含量较感染组显著增加 (P<0 .0 1)。结论 吡喹酮可通过降低血吸虫肝纤维化小鼠血清 TNF-α的含量 ,提高 IFN-γ的含量从而发挥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近有报道,抗血吸虫药如酒石酸锑钾,羟氨喹和吡喹酮与宿主免疫系统之间存在协同作用。在免疫低下宿主体内,吡喹酮杀虫作用不如在免疫功能正常的宿主体内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