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蚤传播鼠疫媒介效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内外学者对人蚤(Pulex irritans)与鼠疫的关系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笔者1995年用感染鼠疫菌的人蚤集群叮咬豚鼠,同样染疫死亡,说明人蚤有较强的传疫能力。本文对该蚤的媒介效能进行了系统研究。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1.1.1 实验蚤 采自大理市海东乡室内鸡窝中,人血饲养。1.1.2 实验动物 豚鼠由本所动物饲养室提供,体重约200g。1.1.3 实验菌株 1985年分离自瑞丽市黄胸鼠的1352株,属家鼠型强毒株。1.1.4 实验环境 在全自动恒温室内试验,温度  相似文献   

2.
棕形额蚤(Frontopsylla spadix)不仅是云南野鼠鼠疫疫源地宿主动物高山姬鼠(Apodemus chevri-eri)的主要寄生蚤,也是家栖黄胸鼠和褐家鼠的重要寄生蚤。曾多次从该蚤体内分离出鼠疫菌,传播试验亦表明该蚤能传播鼠疫。因此,了解其繁殖产卵和生存期限,对防制该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棕形额蚤的实验养殖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棕形额蚤的实验养殖方法,生活周期、繁力、对人的嗜血能力、体重、吸血量有生存期等。在温度21±0.5℃,相对湿度75±5%的条件下,棕形额蚤的生活周期为45.28d,繁殖力为2.20只/♀,d,在1、4、6天不同饥饿条件下对人的吸血率分别为51.11%、72.17%、81.82%,饥饿蚤体重0.358mg,吸血蚤体重0.492mg,吸血量为0.134mg,羽化蚤平均饥饿寿命为8.2d,养殖  相似文献   

4.
不等单蚤传播鼠疫媒介效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等单蚤(Monopsyllus anisus)是我国南方家鼠鼠疫疫源地分布较广的蚤种,该蚤对寄主的依附性强,不喜游离,多见于冬春季节和温寒地区,在黄胸鼠鼠疫中对鼠疫菌的自然感染率为1.12%。为查明其媒介地位,给鼠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特进行菌栓形成观察和叮咬黄胸鼠传播鼠疫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5.
特新蚤指名亚种传播鼠疫的媒介效能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温度19℃,相对湿度80±5%条件下,对特新蚤指名亚种进行信群叮咬、单蚤传播能力及菌栓形成等实验研究。集群叮咬大绒鼠10组,全部动物于7天内特异性死亡。单蚤传播实验的感染潜能为0.97,栓塞潜能0.55,传播潜能0.63,栓塞存活潜能0.23,媒介效能0.34,媒介指数0.08。结合疫源地动物流行病学分析认为,特新蚤指名亚种在云南省野鼠鼠疫疫源地中的传播媒介地位成立,对鼠疫菌种群在本疫源地内的延  相似文献   

6.
缓慢细蚤传播鼠疫媒介效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温度21±1℃和相对湿度75±5%条件下,对缓慢细蚤进行了菌栓形成观察及叮咬传播鼠疫的试验,结果认为缓慢细蚤不是黄胸鼠鼠疫的主要媒介。  相似文献   

7.
穗缘端蚤传播鼠疫媒介效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研究穗缘端蚤中缅亚种传播鼠疫的能力 ,在T :19± 1℃ ,RH :85 %± 5 %条件下 ,对穗缘端蚤进行集群传播、单蚤传播能力、菌栓形成及生存期限等实验 ,结果显示穗缘端蚤集群传播的传疫率为 5 4. 5 5 % ,媒介效能为 0 ,单蚤传单只动物的传疫率为 0 ,菌栓形成率为 14 . 2 9% ,供血感染蚤平均寿命为 18. 3 1d ,饥饿感染蚤平均寿命为 5 .3 7d ,说明穗缘端蚤可以参与鼠疫的传播作用 ,但不是传播鼠疫的主要媒介。  相似文献   

8.
9.
方叶栉眼蚤传播鼠疫媒介效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在温度16℃、19℃,相对湿度80±5%的条件下,进行了方叶栉眼蚤感染鼠疫菌后的菌栓形成能力、生存期限(寿命)及集群呆咬传播鼠疫等实验。结果表明:该蚤不能形成菌栓,平均寿命44.13天,阴转率68.52% ̄76.19%,经多批次集群蚤叮咬大绒鼠不能感染鼠疫,媒介效能为零。证实方叶栉眼蚤在我省野鼠鼠疫自然疫源地中的传播媒介,即媒介蚤的地位不能成立,对鼠疫菌的种群延续没有实质的流行病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12.
温度与方形黄鼠蚤鼠疫媒介效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几种选定的温度下,对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的鼠疫媒介效能进行了实验室测定。结果表明,在2 ̄4℃,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的鼠疫媒介效能为0.009,9 ̄12℃为0.05,19 ̄21℃为0.09,26 ̄28℃为0.01,33 ̄35℃为0。认为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不但是达乌尔黄鼠鼠间鼠疫的主要传播媒介,而且在保存鼠疫自然疫源性方面还具有相当于储存宿主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印鼠客蚤缓慢细蚤的生物学特性及鼠疫媒介效能梁云,何晋侯,张洪英,赵文红,吴明寿,胡晓玲印鼠客蚤和缓慢细蚤是我省黄胸鼠鼠疫疫源地的优势种群,为究明它们在鼠疫流行中的传播地位,我们对上述两种蚤进行了生物学特性及鼠疫媒介效能的实验研究。生物学特性一、两种蚤...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末,绪方(Ogata,1897)和西蒙氏(Simond,1898)发现蚤类是鼠疫的传播媒介。1914年Bacot和Martin发现鼠疫菌在印鼠客蚤前胃内形成菌栓的现象,并阐明了此蚤传播鼠疫的能力。后来,许多研究证实蚤传播鼠疫菌的最有效方式是通过菌栓蚤的有效传播[1]。W eeler等(1945)提出了蚤的媒  相似文献   

15.
报道吉林省鼠疫地区的二齿新蚤和印鼠客蚤,在感染分离自达乌尔黄鼠的鼠疫毒菌后,其鼠疫媒介效能的实验室测定结果。在18-20℃,相对湿度80-90%条件下,二齿新蚤的鼬疫媒介效能为0.11,媒介指数为0.01;印鼠客蚤的鼠疫媒介效能为0.24,媒介指数为0.03。结合多年的野外调查资料,认为在把达乌尔黄鼠鼠间鼠疫播散到其它啮齿类包括家栖鼠类之间的过程中,二齿新蚤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云南7种蚤类传播鼠疫几率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云南家野两型鼠疫疫源地主要蚤类的媒介作用,1989~1996年我们对云南7种蚤类进行了单只传播和集群传播鼠疫的研究。结果表明,集群传疫率高的蚤,单只传疫率也高,媒介作用也越大。1材料和方法1.1实验蚤种及来源 印鼠客蚤、缓慢细蚤、不等单蚤、特新蚤指名亚种、方叶洲眼蚤、棕形额蚤、人蚤均采自大理、剑川,在各自较适宜的温湿度下规范化传代养殖后供试。1.2鼠疫菌株1.2.1家鼠型鼠疫菌1352株分离自黄胸鼠体,甘油阴性强毒株,用于家鼠蚤、人蚤的试验。1.2.2野鼠型鼠疫菌412株分离自大绒鼠体,甘…  相似文献   

17.
18.
鼠疫,作为地方病,是生物群落与自然环境的统一。布氏田鼠鼠疫是干旱草原的一种生态学现象。布氏田鼠鼠疫的固着地带是干旱草原区的退化地段,其优势植物为克氏针茅、冷蒿、糙隐子草、多根葱、阿氏旋花、阿尔泰紫苑等[1]。鼠疫,作为动物病,是鼠、蚤、菌三位一体的。达乌尔黄鼠、长爪沙鼠和布氏田鼠三类疫源地的菌型和主要宿主都是明确的,方形黄鼠蚤及其亚种在达乌尔黄鼠鼠疫疫源地中的主要媒介地位是公认的,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的主要媒介是因地而异的秃病蚤、同型客蚤、二齿新蚤等,也是不言自明的。布氏四鼠鼠疫疫源地的主要媒介是…  相似文献   

19.
印鼠客蚤缓慢细蚤感染鼠疫菌生存期限及集群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印鼠客蚤、缓慢细蚤感染鼠疫菌后,生存期限及集群传播鼠疫的能力。结果表明,印鼠客蚤在温度23±1℃,相对湿度80±5%下,生存时间长达177d,平均51.6d,120多天仍具有传播能力,132d还分离到鼠疫菌,终生感染率为90.9%;饥饿状态下,最长21d,平均9d;集群叮咬传播动物感染率达100%。缓慢细蚤在温度21±1℃,相对湿度75±5%下,生存时间最长80d,平均15.9d,带菌时间最长31d,终生感染率87.5%;饥饿状态下,存活时间最长7d,平均3d;集群叮咬传播动物感染率为零。鉴此印鼠客蚤是云南家鼠鼠疫源地的主要传疫者,而缓慢细蚤在家鼠中起不到主要传疫作用。  相似文献   

20.
蚤类传播鼠疫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鼠疫是一种烈性传染病,在历史上曾造成无数人的感染死亡.1894年日本学者北里柴三郎和法国学者耶尔森在香港发现鼠疫菌,随后Ogata(台湾 1897)和Simond(孟买 1898)各自发现蚤在鼠疫流行中的传播媒介作用[1],并且Simond通过实验证实了蚤类是传播鼠疫的媒介[2].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