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分析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选我科2002-2008年60例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资料,对临床表现、确诊方法、误诊情况、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分别误诊为急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急性支气管炎、心血管神经官能症、颈椎病等。结论青年人急性心梗发生率逐年增加,认识不足、症状不典型、心电图和生化检查的局限性可误诊。临床医生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以期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2.
王峰 《社区医学杂志》2013,11(14):84-85
目的探讨青年人酗酒后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2年10月7例青年人酗酒后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青年人酗酒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前无任何心血管病史,多数无冠心病的高危因素。饮酒后可即刻发病,也可在饮酒后平均8.6 h后发病。临床表现除醉酒状态外与常见的心肌梗死无差别,根据心电图判断,7例患者梗死面积均较广泛。5例为非Q波梗死,预后良好,2例Q波梗死患者死于严重的心律失常。结论缺乏冠心病高危因素的青年人过量饮酒后胸痛、胸闷可能为急性心肌梗死,应引起警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和发病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比较。结果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男性显著多于女性,临床表现以胸痛为主,症状典型,多有明确诱因;主要危险因素有吸烟、饮酒、血脂异常及冠心病家族史。结论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症状典型,以胸痛多见,控制烟酒、合理饮食、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是预防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42例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红霞 《中国保健》2006,14(18):64-64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降低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70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住院临床资料.结果70岁以上患者有71.4%发病时无典型的心绞痛.结论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具有无痛或疼痛部位不典型、症状隐匿多样、多种心脏病并存等特点,易误诊,临床医生对症状不典型者应及时做心电图及心肌酶检查,以早诊断、早治疗,以防止心肌梗死并发症或猝死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和发病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比较。结果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男性显著多于女性,临床表现以胸痛为主,症状典型,多有明确诱因;主要危险因素有吸烟、饮酒、血脂异常及冠心病家族史。结论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症状典型,以胸痛多见,控制烟酒、合理饮食、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是预防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郭斌  张同顺 《职业与健康》2008,24(14):1376-1377
目的总结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方法对2003年4月—2007年3月鹤壁煤矿22例死于急性心肌梗死的青年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起病急,有典型的心前区疼痛,并与吸烟(15例)、酗酒(18例)和冠心病阳性家族史(16例)有关。结论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有预防急性心肌梗死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分析主动脉夹层与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上面的相关性,提高对两者之间的认识,减少误诊概率.方法 收集2006年--2013年相关报道将急性主动脉夹层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3例,以回顾性的方法对这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治过程还有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3例患者的起病均为胸痛.2例患者表现为ST段弓背向上提升而另1例患者则表现为导联ST段压低;1例患者心肌酶提升另2例患者心肌酶正常,对3例患者使用抗血小板方法进行治疗,其中2例患者进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3例患者全部死亡.结论 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会出现缺血或者损伤性的改变所以临床上面极为容易误诊为心肌梗死,并因此作出不恰当的治疗,有很高的病死率,需要对两者临床相关性严格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我院急诊科近5年以急诊外科为首诊科室的2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分析,以减少对本病误诊、漏诊及延误抢救的发生。方法从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本身的特点、医师对该疾病认识2大方面出发,分析误诊、漏诊、延误抢救的原因。结果静脉溶栓21例(19例症状明显缓解),4例成功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2例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提高所有急诊医师对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认识、完善高危患者留院观察、诊治、会诊流程,能有效减少误诊、漏诊及延误抢救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青年人肺癌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断。方法对30例经外科手术切除的青年人肺癌的病理类型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结果和相关文献加以讨论。结果青年人肺癌腺癌居多(53.3%),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容易误诊。结论要提高对青年人肺癌的认识,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1例疑似心肌梗死的心肌炎患者临床特点及相关辅助检查情况,其临床表现、心电图及心肌酶学改变均酷似急性心肌梗死,后行冠脉造影及心脏核磁共振成像确诊心肌炎.探讨急性心肌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断要点,提高对心肌炎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青年人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66例青年人直肠癌误诊病例(年龄≤35岁)的临床资料.结果 66例患者中行直肠癌根治术41例,占62.1%,姑息切除术25例,占37.9%,患者术后均给予常规化疗.术后随访57例,随访率为86.4%.根治术后3、5年生存率分别为42.4%、30.3%;术后局部复发率为37.8%,且多发生在2年内.姑息切除术后生存2~15个月.结论 青年人直肠癌误诊率高,临床表现以黏液血便和便频为主,进展快,恶性程度高,转移早,根治率低,预后差.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青年人直肠癌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齐焕然 《现代保健》2010,(12):40-41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提高其临床诊治率,降低误诊率,改善预后和增进老年人的健康。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75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住院资料。结果治愈好转75例(73.5%),死亡27例(26.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起病常不典型,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因此,对老年AMI要提高认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积极防止并治疗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冯蕾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0,14(12):1256-1257
目的探讨青年人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的诊断治疗,加强对该病临床特点的认识并提高其诊断率。方法回顾2年中慢性咳嗽患者的治疗经历,对其中96例确诊CV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VA是青年人慢性咳嗽常见病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误诊率高,吸入糖皮质激素及β受体激动剂治疗有明显效果。结论本病易误诊误治,正确诊断、早期治疗是明显降低典型哮喘发病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65岁以上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5岁以上AMI患者31例的住院临床资料。结果65岁以上AMI患者起病时多无典型的心绞痛。结论65岁以上老年人的AMI起病常不典型,因此,对老年人AMI要提高认识,早诊断早治疗,以防漏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王伟 《现代保健》2010,(5):132-133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对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加强心电监护及严密的病情监测。结果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除3例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均治愈。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率,减少误诊。方法通过对15例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分析,熟悉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及心肌酶学动态演变。结果经心电图及心肌酶学动态演变结合临床观察,15例方明确诊断。结论高度警惕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及时作出正确的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17.
许海燕 《工企医刊》2009,22(1):32-33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突然,病死率高,严重影响人民的健康。绝大多数急性心肌梗死发生于中老年人。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约占同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3%~6%。现将我院2006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20例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经验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18.
郭鹏伟  郭丰宁 《中国卫生产业》2013,(18):112-112,114
目的分析不典型心肌梗死的症状、年龄因素、心电图及心肌酶学的不典型性,总结减少误诊的措施以及应该吸取的教训。方法通过对19例不典型心肌梗死误诊为其他疾病的分析,提高了对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正确诊断,减少误诊。结果其中3例因并发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抢救无效死亡,其他患者经积极的抢救治疗,症状改善,治愈出院。结论临床医生应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检,尤其注意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肌酶谱的监测,警惕不典型心肌梗死的发生,以尽量减少不典型心肌梗死的漏诊及误诊,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张营 《中国保健》2007,15(15):50-51
目的提高基层医院对急性肺栓塞的警惕性和认识,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6年12月最后确诊为急性肺栓塞的21例患者的临床特点、误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收治的21例患者,误诊17例,误诊率高达81.0%.结论由于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无特异性,加之不少临床医师缺乏对急性肺栓塞的认识和基层医院诊断技术的局限性,急性肺栓塞误诊率极高,只有认真分析病史、提高警惕性及全面体检、血气分析、D-二聚体测定、动态心电图检查、及早行螺旋CT等检查有助于提高及时确诊和治疗.  相似文献   

20.
不典型心肌梗死,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的疼痛为主,或根本就没有疼痛的表现,容易被误诊或漏诊,本研究对26例不典型心肌梗死的误诊与漏诊的分析,旨在提高诊治水平,以利病人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