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相淼  姚顺清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3):3608-3609
目的:了解西宁市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对西宁市城区托幼机构学龄前儿童进行体格测量、生长发育评价,同时对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抽取学龄前儿童1 842人,其中男童978人,女童864人,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率5.65%,男女童肥胖发生率分别为5.62%、5.6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肥胖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6岁组肥胖发生率最高;肥胖程度以轻、中度肥胖为主,轻度肥胖的发生率为3.04%,中度肥胖的发生率为2.39%,重度肥胖的发生率为0.33%;儿童单纯性肥胖因素为:年龄、辅食添加时间、父体质指数、母体质指数、是否喜食蔬菜水果、食欲情况、每餐进食量、挑食否、每天看电视时间、进食速度、是否常食洋快餐及油炸食品11项。11项影响因素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较大的因素为年龄、父体质指数、母体质指数、是否喜食蔬菜水果、食欲情况、每餐进食量、每天看电视时间、进食速度。结论:西宁市城区学龄前儿童期单纯性肥胖症日益增多,家庭、托幼机构及社会应加强健康教育,从而使学龄前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行为,降低学龄前儿童期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湛江市徐闻县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流行病学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于2019年1-12月选取湛江市徐闻县9所幼儿园的3~6岁儿童和其父母进行调查,了解单纯性肥胖流行病学情况。将检出的单纯性肥胖儿童纳入肥胖组,其他则纳入对照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单纯性肥胖的影响因素。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 738份,排除无效问卷后共收集有效问卷2 732份,有效率为99.78%。经体格检查共检出单纯性肥胖儿童142例(肥胖组),检出率为5.20%,其余2 590例儿童归入对照组。随着年龄增加,肥胖人数的检出率逐渐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出生体重≥4 000 g、未能在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运动不足、偏爱零食/甜食、母亲肥胖、父亲肥胖均是单纯性肥胖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湛江市徐闻县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检出率较低,可通过加强围生期知识普及、增加户外活动时间、营养饮食等途径进一步降低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潍坊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肥胖现状,分析饮食、行为习惯等因素对肥胖的影响。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从潍坊市城区抽取两所公办幼儿园的600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人口学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秩和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法。结果城区学龄前儿童肥胖检出率为13.5%;经单因素和多因素结合分析发现,影响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因素主要有年级、饮奶习惯、暴饮暴食、偏食挑食以及静坐时间。结论潍坊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肥胖检出率较高,应加强儿童良好饮食和生活习惯的养成,降低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金建英  顾泽南 《中国学校卫生》2016,37(12):1895-1897
了解嘉兴市秀洲区托幼机构儿童单纯性肥胖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儿童肥胖的早期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整群选取嘉兴市秀洲区托幼机构的8 910名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进行体格测量和问卷调查.结果 学龄前儿童中单纯性肥胖检出率为4.01%,肥胖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明显增高,3,4,5,6岁组肥胖发生率分别为1.02%,4.04%,5.16%,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9.08,P<0.01);男童肥胖率为4.57%,女童为3.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04,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添加固体食物时间、母亲文化程度、每天看电视时间、进食速度、洋快餐和油炸食品的摄入、户外活动、母亲体质量指数等7个因素与肥胖的关系发生密切(P值均<0.05).结论 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应加强对肥胖学龄前儿童的综合管理和早期干预,降低肥胖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徐州市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率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徐州市托幼机构中幼儿数量前5位的幼儿园作为调查现场,对抽中幼儿园的所有3~5岁学龄前儿童进行体格检查并对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现状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对4 464名徐州市3~5岁学龄前托幼儿童开展调查,男童2 236人,女童2 228人。3、4、5岁儿童分别占35.1%、32.0%、32.9%,城区托幼机构儿童占78.4%。有291例单纯性肥胖儿童,发生率为6.5%。分析结果显示父母至少一方肥胖(OR=1.881)、出生体重≥4.0 kg(OR=2.349)、年龄越大(OR=1.523)、偏爱高热量食物(OR=2.968)、很少吃蔬菜水果(OR=2.430)、偏爱零食(OR=2.678)、不易接受新食物(OR=1.499)的徐州市3~5岁学龄前儿童发生单纯性肥胖的可能性较高。结论 徐州市3~5岁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率较高,儿童单纯性肥胖与饮食行为、年龄、出生体重、父母肥胖情况等因素相关,培养学龄前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改善饮食行为问题,可积极有效地预防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江岸区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现状,并对其影响因素分析,以期为儿童单纯性肥胖的预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2017年1—12月在江岸区妇幼保健院接受健康体检的3~6岁儿童,按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样本量,WS-RT-3型幼儿智能体检仪测量儿童身高及体重,参照“WHO 0~7岁儿童身高体重评价标准”计算儿童肥胖度(fat, F),并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儿童出生情况、适应性行为、饮食、每日户外活动时间、父母是否肥胖、家庭月收入水平、父母文化程度、父母对肥胖危害的了解程度、父母对营养知识的了解程度等因素;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江岸区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影响因素。 结果 本次共调查江岸区600名学龄前儿童,其中单纯性肥胖占比14.17%(85例);不同性别(χ2=7.638,P=0.177)、不同年龄(χ2=12.500,P=0.641)的学龄前儿童的肥胖度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χ2检验分析显示单纯性肥胖组(包括轻度、中度及重度肥胖)与对照组(包括消瘦、正常、超重儿童)在出生胎龄、分娩方式、喂养方式、辅食时间、儿童食欲、家庭人均月收入水平、父母文化程度及父母对肥胖危害的了解程度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出生体重、适应能力商数(adaptability quotient,ADQ)分级、高脂高热量进食情况、甜食进食情况、进餐速度、户外活动时间、父或(和)母肥胖、父母对营养知识的了解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出生体重偏重(OR=1.984)、ADQ分级轻度缺损(OR=1.738)、进餐速度快(OR=3.007)、户外活动时间短(OR=2.061)父母对营养知识的了解程度略有了解或不了解(OR=1.652)是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江岸区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患病率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应重视江岸区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现状,针对单纯性肥胖的相关危险因素,应重视出生体重为4.0 kg~及父或(和)母肥胖儿童的单纯性肥胖风险,并积极提升儿童适应性行为,规范进餐速度,延长户外活动时间,提升父母对营养知识的了解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珠海市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流行现况,初步探讨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相关因素,为干预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资料来源于2011-2016年的托幼机构体检数据,使用1∶1病例对照方法筛查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危险因素,143名病例来自于3个区的10所托幼机构,对照为同性别、年龄、身高相近健康儿童。采用问卷调查收集病例和对照儿童的家庭、社会学因素以及可能与肥胖相关的因素。结果 珠海市2011-2016年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率为6.12%,并呈现上升趋势(P<0.01),男童组发生率高于女童组,且随着年龄增长肥胖发生率越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学龄前儿童出生体重≥4 000 g,吃饭速度快,父母亲超重或/和肥胖是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放学后户外活动超过2 h、家长正确填报儿童体重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珠海市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其相关因素复杂多样,家长应注意自身体重管理,培养儿童良好生活习惯,降低儿童单纯肥胖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学龄前儿童单性肥胖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自力 《实用预防医学》2005,12(5):1125-1126
目的探测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流行情况、影响因素及相关干预措施.方法对片区内5所幼儿园的1 399名幼儿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对检出的71名肥胖儿及对照组儿童家长采用问卷调查.结果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率为5.92%,男童高于女童.出生体重过高,肥胖发生率明显增加,而且以中重度肥胖为主.肥胖组儿童每天睡眠时间比对照组多,食欲量比对照组大,喜甜食,肉类食物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高出生体重,活动量少,睡眠时间长,不合理饮食习惯等与单纯性肥胖的发生有关,儿童肥胖的预防必须从胎儿期抓起,加强对儿童家长的喂养指导,避免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是降低单纯性肥胖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率及与生活环境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宁波市区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率及其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五个城区60所幼儿园的12 220名中、大班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测量其身高、体重,采用问卷调查儿童的家庭情况、抚养情况、出生情况、喂养情况等生活环境因素,按照WHO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P95判定为肥胖儿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肥胖的因素. [结果]调查儿童中肥胖的检出率为7.86%,其中男童为8.41%,女童为7.25%;其中父母的文化程度低、出生体重较重、主要抚养人为保姆、抚养人文化程度较低者及大年龄的男童容易发生肥胖. [结论]宁波市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率较高,且与儿童生活的家庭环境密切相关,应针对家庭危险因素对儿童肥胖进行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10.
陆姣  张彦君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20-22,26
了解澳门学龄前儿童挑食偏食行为及家庭背景和家庭教育行为的影响,为学龄前儿童的饮食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根据澳门特别行政区教育暨青年局所记录的学校及学生人数,选取澳门7所幼儿园1 229名3~6岁学龄前儿童,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应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澳门3~6岁学龄前儿童进餐规律较好,能定时、定点、定量吃饭者占71.4%;70%以上的儿童能保证每日都进食水果蔬菜,但有47.3%的儿童会挑食偏食;超过70%的儿童喜欢吃零食,主要为糖果(69.8%),味道好是孩子喜爱零食、含糖饮料和西式快餐的主要原因(63.7%).88.3%的家长常在吃饭时对孩子进行饮食教育,92.8%的家长会引导孩子均衡饮食,91.5%的家长会赞赏孩子的良好饮食行为,但56.0%的家长会强迫孩子进食.家长对学龄前儿童的偏食挑食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家长强迫进食是导致孩子偏食挑食的主要家庭因素(B=0.78,P=0.00);当孩子的主要照顾者为父母(F=3.8,P<0.05)且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较高(F=3.1,P<0.05)时,孩子的挑食偏食行为就越少.结论 父母应承担起照顾儿童日常饮食的责任,以身作则并以鼓励而非强迫的方式引导孩子正确饮食,减少幼童的偏食挑食行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儿童肥胖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3所幼儿园学龄前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吃油炸食物(OR=1.804)、吃零食(OR=0.095)、偏食(OR=1.797)、食量大(OR=9.130)、父母对孩子肥胖的认知(OR=11.050)等5个因素为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学龄前儿童不良饮食行为和生活习惯与单纯性肥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徐州市3~6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徐州市4所幼儿园的793名中、大班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测量他们的身高、体重,采用问卷调查儿童的饮食行为、家庭情况、家长的营养知识水平等相关影响因素,按照体重指数(BMI)法判定肥胖,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影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因素。结果徐州市3~6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率为7.19%,超重率为10.72%,孩子食量、断奶时间、是否喜食豆制品、家庭饮用水种类、参加培训班类型以及父母对孩子体态的评价等与肥胖的发生有关。结论徐州市3~6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率较高,肥胖的预防和控制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绍兴地区3~6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为肥胖儿的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本地区17 640 名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 进行相关的体格测量、评价和问卷调查。结果 17 640名学龄前儿童中, 单纯性肥胖检出率为4.92 %, 男童为5.72%, 女童为4.0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111, P<0.01);超重检出率为11.05 %, 男童为10.96%, 女童为11.52%, 无性别差异(χ2=1.703, 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体重, 纯母乳喂养持续时间, 看电视时间, 母亲BMI, 进食速度, 甜食摄入频率与肥胖的发生关系密切。结论 本地区学龄前儿童肥胖和超重的检出率处于较高水平。应加强对肥胖和超重的学龄前儿童的综合管理和早期干预, 降低肥胖和超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母乳喂养与儿童期肥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母乳喂养对儿童期肥胖和超重的影响。 【方法】 抽取北京市 6~ 8岁学生 10 2 2 1名 ,测量身高、体重。其中 9712名学生家长完成了包含出生体重、2岁前喂养情况、家庭经济状况、父母文化和职业等内容的调查问卷。肥胖的判断标准根据WHO的身高标准体重值 ,凡超过标准值的 110 %~ 119%为超重 ,超过标准值的12 0 %为肥胖。 【结果】 有母乳喂养史的儿童肥胖发生率为 14 .8%,从未母乳喂养的儿童肥胖发生率为 18.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而母乳与非母乳喂养儿童超重的发生率分别为 12 .7%和 12 .1%,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从纯母乳喂养持续时间来看 ,肥胖率没有随母乳喂养时间延长而下降。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确定出生体重、父母BMI、性别和母乳喂养在儿童期肥胖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结论】 生后前几个月的母乳喂养对降低儿童期肥胖的发生可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但作用弱于出生体重、父母BMI及性别对其肥胖发生的危险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天津市东丽区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分析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分布规律。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4所幼儿园1 459名3~5岁学龄前儿童,使用Sure Sight手持自动验光仪检查屈光状态。根据不同年龄组和不同屈光状态分类,统计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1 459名学龄前儿童视力低下发生率为21.59%,主要的屈光不正类型是轻度远视(82.56%)。3个年龄组儿童轻度远视和单纯性散光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35,P0.05;χ2=19.06,P0.05)。屈光异常的影响因素包括早产、低体重、屈光不正家族史、长时间看电子产品、偏食、参加户外活动时间短(P0.05)。结论天津市东丽区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的主要类型为轻度远视和散光。早产、低体重、屈光不正家族史、长时间看电子产品、偏食、参加户外活动时间短是儿童屈光不正的独立危险因素。学龄前期是儿童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应定期做好视力及屈光筛查工作,预防和治疗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超重和肥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2年对南京市秦淮区22所托幼机构6 878名学龄前儿童进行体格测量评价,以检出的超重/肥胖儿童为研究组,以1∶1配对正常体重儿童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筛选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结果秦淮区学龄前儿童超重率为20.63%,肥胖率7.36%,男童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高于女童(P值均0.05)。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肥胖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母肥胖、出生体重异常、进食量大和每日户外活动时间2h是学龄前儿童肥胖超重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母乳喂养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该地区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率较高,超重和肥胖的发生是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长沙市学龄前儿童肥胖发生状况及其危险因素,为制订干预对策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长沙市18所幼儿园共3 604名儿童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并采用WHO身高标准体重值的标准进行评价,以筛出肥胖和超重儿童.并对肥胖儿童和按照1:2配对的正常体重儿童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①在3 604名儿童中,肥胖检出率为3.9%,超重检出率为13.0%;男、女生发生率无差异;随年龄增长,肥胖和超重发生率增高;②多因素配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母孕期增加体重(RR=1.287)、儿童目前的食欲(RR:0.190)、儿童目前吃饭的速度(RR=0.256)JL童晚上睡眠时间(RR=5.709)、儿童经常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零食(RR=0.425)等5个因素是可能引起学龄前儿童肥胖的高危因素. [结论] ①学龄前儿童应作为长沙市儿童单纯性肥胖的重点干预人群.②母孕期增加体重过快和儿童不良的生活方式可增加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我市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患病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我市城区3~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体格发育调查,对所有肥胖和超重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我市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患病率为9.00%,男童患病率为9.78%,女童患病率为8.16%,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0,P<0.05).其中轻度肥胖占52.57%,中度肥胖占37.35%,重度肥胖占10.08%,不同年龄组患病率不同.超重检出率为14.71%.其中为15.76%,女童为1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54;P<0.05).影响儿童肥胖的主要因素与父母亲肥胖、婴儿期非母乳为主的混合喂养、孩子食欲好、进食快、进食量多、每天进行户外活动时间小于1小时,家长希望孩子胖等因素有关.结论 肥胖已成为影响我市儿童健康的一个严重问题,群体干预以健康教育为主要方式,以改善儿童不良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昆明市0~7岁儿童单纯性肥胖流行情况、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 [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昆明市0~7岁儿童11172人,按全国肥胖儿童调查标准进行肥胖儿的诊断、分度及对照组的设立.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昆明市0~7岁儿童单纯性肥胖检出率为1.5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主要城市检出率.肥胖检出率比1996年上升35.65%,是1986年的3.63倍.年龄、性别差异明显,男童高于女童.肥胖症相关影响因素有:食欲、进食速度、父母对子女肥胖态度、父母亲体质指数(body mass inaex,BMI). [结论]昆明市0~7岁儿童单纯 性肥胖检出率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但近20年仍有明显增加.食欲好、进食快、父母BMI偏大、父母对子女肥胖不关注是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防治肥胖症的主要方法是家庭干预和群体干预.  相似文献   

20.
监护人饮食行为对学龄前儿童挑食偏食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监护人饮食行为对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的影响,为改善学龄前儿童挑食偏食行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层整群抽取南京市玄武区1128名3~6岁儿童及其主要监护人为对象,采用自制的调查表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学龄前儿童和监护人自身的饮食行为等。结果约59%的学龄前儿童有挑食偏食行为,其监护人不挑食偏食(OR=0.510)、饮用牛奶(OR=0.831)、食用鸡蛋(OR=0.906)的行为是影响学龄前儿童挑食偏食的因素。结论玄武区学龄前儿童的挑食偏食行为问题非常突出,与其监护人自身的饮食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