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梅韬 《包头医学院学报》2021,37(5):12-13,37
目的:分析在治疗因食物不耐受而导致慢性荨麻疹的患者时运用禁食、轮替疗法配合药物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进行治疗的18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其中60例患者为食物耐受组(A组),120例患者为食物不耐受,分为B组和C组,A、B两组均实施药物治疗,C组接受药物与禁食轮替疗法,分析3个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发病的持续时间、频率。结果:治疗后,C组患者疼痛持续的时间为(1.07±0.21)h,睡眠时长是(8.31±1.21)h,瘙痒评分结果是(0.88±0.68)分,与A、B两组患者上述情况相比,C组患者的疼痛时长缩减,睡眠时间延长,并且瘙痒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均为P<0.05);A组患者发作持续时长是(2.34±0.29)h,发病率是41.67%(25/60);B组患者发作的持续时长为(1.13±0.11)h,发病率是38.33%(23/60);C组患者荨麻疹发作的持续时长为(3.02±0.30)h,发病率是21.67%(13/60);与A、B两组比较,C组患者荨麻疹发作持续的时长缩短(P<0.05),发病率降低(P<0.05)。结论:运用药物与饮食相结合的疗法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获得更为理想的疗效,临床运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惠州市187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食物不耐受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食物不耐受试验检测食物不耐受与慢性荨麻疹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广东省惠州市187例荨麻疹患者,检测其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人群.结果 荨麻疹患者食物不耐受IgG抗体阳性率为74.86%,鸡蛋、大豆、蟹、牛奶、虾等阳性率较高.结论 食物不耐受与惠州荨麻疹的发生、发展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中7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与慢性荨麻疹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51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7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结果]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增高,总阳性率为54.98%,7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有不同程度增高,其中以鸡蛋最多见;不同年龄组过敏食物比较具有差异性。[结论]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食物不耐受检查对临床诊治和饮食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杨闯  杨啸宇  陆晓琴  汪平 《西部医学》2012,24(7):1258-1259
目的分析慢性荨麻疹患者与14种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的关系,指导临床对慢性荨麻疹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选择皮肤科确诊慢性荨麻疹病人221例作为病例实验组,健康体检人员40例作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14种食物特异性IgG浓度。结果实验组中有131人有不同程度食物不耐受(阳性率59.3%),而对照组只有11例阳性(阳性率27.5%),检测灵敏度为59.2%,特异性为72.5,阳性预测值为92.3%,阴性预测值为24.4%。结论大部分慢性荨麻疹与食物不耐受有关,食物不耐受检测对慢性荨麻疹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邓兆享  彭杰雄  赖火龙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10):1283-1284,1296
目的探讨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在慢性荨麻疹、慢性湿疹和慢性腹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142例3组患者和对照人群血清中的14种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结果慢性荨麻疹、慢性湿疹和慢性腹泻患者组和对照组中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91.8%、88.9%、86.8%和25.0%,3组患者的阳性率以及两种以上食物不耐受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三组患者中阳性率最高的4种不耐受食物均为蟹、蛋白/蛋黄、牛奶和虾,其余10种食物的阳性率相对较低;未成年组蛋白/蛋黄和牛奶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成年组(P〈0.05),两个成年组之间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慢性荨麻疹、慢性湿疹和慢性腹泻与食物不耐受的关系密切,患者通过对敏感食物轮替进食或禁食后大部分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说明食物不耐受的检测对慢性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食物不耐受是食物IgG介导的变态反应,世界上大约有一半左右的人有不同程度的食物不耐受现象,国内外最常见的与食物不耐受相关的慢性疾病有:慢性腹泻、慢性头疼、慢性皮疹等。笔者对2010年7月~2013年7月3年来慢性疾病患者进行食物不耐受测试,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检测在慢性荨麻疹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与慢性荨麻疹的关系. 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97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及25例正常人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并对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表达差别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的检测结果依次为:鸡蛋41.2%(51/97)、牛奶32.0%(31/97)、虾30.9%(30/97)、蟹19.6%(19/97)、小麦15.5%(15/97)、玉米11.3%(11/97)、鸡肉11.3%(11/97),西红柿8.2%(8/97)、大米6.2%(6/97)、鳕鱼6.2%(6/97)、蘑菇5.2%(5/97)、牛肉5.2%(5/97)、猪肉和大豆均为4.1%(4/97).0-14岁组阳性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食物特异性IgG升高,此检测在过敏性疾病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食物不耐受在慢性疲劳综合征发病机制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56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进行食物不耐受检测,对阳性患者进行相应的饮食调整治疗。结果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食物不耐受阳性率92.9%,50%患者具有三重以上食物不耐受;对患者进行饮食调整后,症状改善。结论食物不耐受参与了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病机制,饮食调整治疗对慢性疲劳综合征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慢性腹泻患者进行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87例慢性腹泻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中14种常见食物特异性IgG抗体.结果 慢性腹泻患者中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阳性77例,占88.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种、2种、3种、4种及以上食物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0.2%,21.8%,14.9%,11.4%,其中以牛奶、鸡蛋和大豆IgG阳性率最高,其次为螃蟹、鳕鱼、虾、鸡肉、猪肉、大米、蘑菇、牛肉、小麦、玉米、西红柿.结论 食物不耐受可能是慢性腹泻患者发病原因之一,其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对慢性腹泻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罗虹 《吉林医学》2008,29(3):189-191
目的:探讨慢性咳嗽患者的食物不耐受情况,对疾病的诊治与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门诊慢性咳嗽患者92例,正常对照7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IgG浓度并加以比较。结果:患者组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排列在前几位的分别是虾(50%)、蟹(45.7%)、鸡蛋(41.3%)、牛奶(34.8%)。结论:忌食不耐受食物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说明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测定有助于及早发现慢性咳嗽患者的病因,为诊治和预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食物过敏与食物不耐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群中食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20%。流行病学研究显示,0.5%~3.8%的儿童和0.1%~1%的成人有食物过敏问题[1]。由于临床表现难以区分,人们误将各种原因引起的食物不良反应均归咎于食物过敏,人群自我报告的患病率明显高于真实患  相似文献   

12.
4种常见皮肤病患者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食物不耐受是一种复杂的超敏反应性疾病,是免疫系统把进入人体内的某种或多种食物当成有害物质,从而针对这些物质,产生食物特异性IgG抗体,IgG抗体与食物颗粒形成免疫复合物,可能引起所有组织发生炎症反应,并表现为全身各系统的症状与疾病。近年来,食物不耐受与疾病的关系受到极大关注,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为探讨食物不耐受在皮肤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本文对57例皮肤病患者进行食物不耐受检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胡庆寅  胡晓允 《吉林医学》1999,20(4):239-240
慢性荨麻疹搔痒强烈,缠绵难愈,目前中西医均尚未摸索出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观察100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根据《实用皮肤病学》诊断标准[1],将诊断可靠的19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n=100),男59例,女41例,年龄17岁~48岁,平均256岁,病程2个月~15a,平均35a。对照组(n=98),男57例,女41例,年龄18岁~47岁,平均251岁,病程3个月~14a,平均33a。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情及病理表现…  相似文献   

14.
韩煦 《医学综述》2012,18(7):1043-1045
食物不耐受是临床上不同于食物过敏的另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它是机体的免疫系统针对某种或多种食物发生的过度保护性免疫反应,使机体产生特异性的IgG抗体,抗体与过敏原反应产生免疫复合物而引起机体的相关疾病。根据患者的病情制订科学的饮食计划是治疗食物不耐受最佳且有效的方法。现就食物不耐受的发病机制、与相关疾病的关系及食物不耐受的检测方法等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旨在采用禁食、轮替疗法联合药物对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的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方法慢性荨麻疹患者分为A、B、C 3组,A组为食物耐受组30例,采用咪唑斯叮、酮替芬治疗;B组为食物不耐受组30例,同样采用咪唑斯叮、酮替芬治疗;C组也为食物不耐受组30例,采用咪唑斯叮、酮替芬治疗同时,配合禁食轮替疗法。治疗2、6个月后观察其疗效,结果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2个月后A组与C组的有效率相差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过均优于B组;治疗6个月后,A组与C组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优于B组,痊愈率也明显高于B组。结论使用禁食、轮替疗法联合药物对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的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更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黎明 《四川医学》2010,31(5):675-676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普通人群食物不耐受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食物不耐受的发生机制及其检测意义。方法通过随机抽取来我院体检者食物不耐受检测报告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重庆地区普通人群对多种食物存在不同程度不耐受。结论食物不耐受检测的应用有助于预防疾病的发生,同时与临床相关学科有协作,有助于找到某些慢性疾病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慢性荨麻疹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加味玉屏风颗粒治疗。2组均以治疗4周为1疗程,观察2组总有效率、起效时间和复发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对照组为64%,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结束3月后随访,痊愈病例中的复发率治疗组是21.4%,对照组为6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平均起效时间治疗组为3天,对照组为4天,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治疗慢性荨麻疹治愈率高,并降低复发率,不论近、远期效果均较单纯西医疗效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食物不耐受与儿童慢性腹痛的相关性及不耐受食物忌食或轮替疗法对慢性腹痛患儿的疗效。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68例以腹痛>3个月为主诉就诊的门诊患儿血清14种食物特异性免疫球蛋白(IgG)水平,同时进行3个月不耐受食物忌食或轮替疗法,观察疗效。结果慢性腹痛患儿食物不耐受阳性率为98.5%,牛奶、鸡蛋的阳性率最高,其次为鳕鱼、西红柿、大豆、螃蟹等。女性患儿鳕鱼、西红柿不耐受程度高于男性(Z值分别为2.096和2.038,P值分别为0.036和0.042)。≤6岁组与>6岁组患儿鸡蛋、西红柿、大豆IgG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326、2.100和2.934,P值分别为0.001、0.036和0.003),年龄越大,鸡蛋、大豆不耐受程度越轻,西红柿不耐受程度越重。不耐受食物忌食或轮替疗法有效率为92.6%。结论儿童慢性腹痛与食物不耐受关系密切。不耐受食物以牛奶、鸡蛋最多见。不耐受食物忌食或轮替疗法对大多数慢性腹痛患儿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与食物不耐受的关系,为临床诊治相关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4例哮喘患儿及60例健康对照者14种日常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结果:54例哮喘患儿食物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100%,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不耐受食物IgG抗体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鸡蛋,牛奶,虾,蟹,鸡肉,牛肉,大豆,玉米,鱼,小麦,大米,西红柿,猪肉,蘑菇。饮食对小儿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5%,大多数患者病情好转。结论:儿童哮喘与食物不耐受密切相关,不耐受食物种类和程度上分别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异,在临床此类病人诊治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自拟中药汤剂“消疹汤”,水煎,早晚各150ml,口服;并用氯雷他啶10mg,每日1次,口服。用药10d为1个疗程。结果:共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60例,经用药1~2个疗程治愈32例,好转17例,无效11例。治愈率53.33%,总有效率81.66%。结论:采用自拟中药汤剂“消疹汤”并用氯雷他啶口服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