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不同血糖指标异常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6年1至12月于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定期产检并分娩的937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孕24~28周均直接行75g葡萄糖耐量试验(75gOGTT),单纯空腹血糖异常为A组,餐后1h或2h血糖异常而空腹血糖正常为B组,空腹及餐后1h或2h血糖异常为C组,分析三组孕妇妊娠结局及胰岛素使用率的差异.为分析不同指标血糖异常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性,将单纯空腹血糖异常为空腹血糖组,单纯OGTT1h异常为OGTT1h组,单纯OGTT2h异常为OGTT2h组,分别将三组的空腹血糖、OGTT1h血糖、OGTT2h血糖与相应的新生儿出生体重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937例GDM孕妇中,A组323例(34.47%)、B组436例(46.53%)、C组178例(19.00%).A、B、C三组在早产、巨大儿及产后出血的比较中具有显著差异(χ2值分别为6.72、12.00、6.29,均P<0.05);两两比较,C组的早产、产后出血率均明显高于A组和B组(χ2值分别为4.37、4.61、5.78、4.89,均P<0.05),A组和C组的巨大儿发生率均显著高于B组(χ2值分别为4.75和11.86,均P<0.05),而A组和C组的巨大儿发生率无明显差异(χ2=1.99,P>0.05),A组和B组在早产及产后出血方面的比较无明显差异(χ2值分别为0.03、0.00,均P>0.05).三组在胎膜早破、妊娠合并甲状腺机能减退、妊娠高血压疾病方面无明显差异(χ2值分别为0.94、0.39、0.56,均P>0.05).三组胰岛素使用率比较,C组明显高于GDM A组,且A组显著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5.81、5.44,均P<0.05);在相关性比较中发现,在诊断的GDM孕妇中,OGTT中的空腹血糖与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12,P<0.05);而OGTT1h及OGTT2h血糖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无明显相关(r值分别为0.08,0.01,均P>0.05).结论 GDM孕妇空腹血糖异常合并l项或两项不同时间点血糖异常,其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明显增加,OGTT空腹血糖值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检测及新生儿体重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上应根据OGTT异常情况进行分层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期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不同时间点的糖耐量水平与巨大儿、大于胎龄儿(LGA)发生风险的关系,为预防巨大儿及LGA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在天津市区内医院分娩的9 55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利用天津市妇幼卫生信息系统获得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75 g OGTT检测结果和分娩信息。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75 g OGTT不同时间点糖耐量水平与巨大儿和LGA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 75 g OGTT空腹血糖升高(OR=1.209,95%CI:1.036~1.410)及1 h血糖升高(OR=1.105,95%CI:1.038~1.176)与巨大儿发生高风险相关;75 g OGTT空腹血糖升高(OR=1.212,95%CI:1.079~1.362)、1 h血糖升高(OR=1.057,95%CI:1.009~1.107)及2 h血糖升高(OR=1.079,95%CI:1.023~1.138)与LGA发生高风险相关。结论 75 g OGTT血糖异常增加巨大儿及LGA的发生风险。有效控制孕期血糖水平及开展糖耐量水平筛查,加强对孕妇的健康教育宣传及孕期保健管理,有利于降低巨大儿和LGA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发生巨大儿的相关因素. 方法 将174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根据新生儿出生体重分为两组,分娩巨大儿组(新生儿出生体重≥4 000 g)28例,分娩正常体重组(新生儿出生体重2 500~3999 g)146例.同时收集19例分娩巨大儿的健康产妇(对照组).对分娩前1周内的一般情况及相关因素(包括年龄、孕前体重指数、孕期体重增长、入院空腹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糖化白蛋白值等)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GDM-巨大儿组孕前BMI、孕期体重增长、糖化血红蛋白值高于GDM-正常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DM-巨大儿组年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化白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DM-正常儿组的GA与HbA1c呈线性正相关(r=0.3).GDM-巨大儿组GA与HbA1c呈线性正相关(r=0.7);HBA1c与新生儿BMI呈正相关(r=0.4).GDM-巨大儿组未接受治疗的比率高于GDM-正常儿组,饮食运动疗法和饮食运动疗法+胰岛素的比率低于GDM-正常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DM-巨大儿组血糖控制满意率低于GDM-正常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影响妊娠期糖尿病产妇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因素是多重的,特别是针对孕前体型超重、孕期体重增长过多的孕妇更应加强孕期健康宣传教育及高危监测管理,控制其体重增长,预防巨大儿的发生.孕期使用积极的方式控制血糖,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对减少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分娩巨大儿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胎儿成长与母体内代谢特点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137名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资料,对其孕前身体质量指数、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入院时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进行研究,并分析这些参数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和巨大儿发病率的关系.结果 新生儿出生体重与产妇孕前身体质量指数、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空腹血糖及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呈正性相关关系(R分别为0.202、0.231、0.141、0.113、0.121,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产妇孕前身体质量指数是预测巨大儿的最可靠因素.结论 新生儿出生体重和巨大儿的发病率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身体质量指数、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的代谢参数有关,因此应控制这些参数,以降低患者围产期的风险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妊娠糖脂代谢指标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及新生儿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在该院妇产科产检并分娩的1 045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于妊娠早期检测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糖脂生化指标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孕妇于24~32周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测0 min、60 min、120 min血糖水平,按照糖尿病诊断标准分为GDM组及正常组;比较两组新生儿结局、糖脂生化指标及妊娠早期糖脂指标与妊娠24~32周75 g OGTT血糖值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上述指标与新生儿结局的关系。结果 1 045例产妇中共有GDM患者159例,占所有产妇的15.2%;GDM患者剖宫产率、分娩巨大儿率、低出生体重儿率显著高于正常产妇(P0.05)。GDM患者年龄、TC、TG、LDLC、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产妇(P0.05);妊娠早期FBG、TG、hs-CRP均与妊娠24~32周75 g OGTT血糖值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05)。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结果显示,TG升高、HDL-C降低是先兆子痫的危险因素,FBG、hs-CRP升高是剖宫产的危险因素,FBG、HDL-C升高是巨大儿的危险因素,TG升高是低出生体重儿的危险因素,FBG升高、LDL-C降低是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GDM患者妊娠早期糖脂代谢指标、hs-CRP显著高于正常产妇,且上述指标均为不良新生儿结局的危险因素,通过检测早期妊娠糖脂代谢指标、hs-CRP水平有助于预测GDM的发生及新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浙江省舟山群岛地区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血糖水平和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相关性,为预防GDM相关新生儿体格发育异常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舟山市妇幼保健院的1 443例孕妇,分为GDM组(304例)和非GDM组(1 139例)。在孕24~28周进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不同时期孕妇血糖水平和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相关性。结果 GDM组孕妇的孕早期空腹血糖,孕中期OGTT前空腹血糖、OGTT葡萄糖负荷后1 h血糖及OGTT葡萄糖负荷后2 h血糖水平分别为(5.0±0.4)mmol/L、(5.2±0.6)mmol/L、(8.7±1.9)mmol/L及(7.3±1.6)mmol/L,均高于非GDM组孕妇的(4.8±0.4)mmol/L、(4.5±0.3)mmol/L、(7.0±1.3)mmol/L及(6.1±1.0)mmol/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DM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大于胎龄儿及巨大儿的比例分别为(3 483.7±500.0)g、14.8%及12.8%,均明显高于非GDM组的(3 363.8±387.41)g、8.3%及4.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调整了母亲年龄、孕前体质指数、孕期增重、母亲受教育程度、家庭年人均收入及分娩孕周后,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孕中期OGTT前空腹血糖、OGTT葡萄糖负荷后1 h血糖及OGTT葡萄糖负荷后2 h血糖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均呈正相关(均P0.05)。OGTT葡萄糖负荷后血糖异常者与新生儿出体质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医疗机构应重视孕妇血糖水平筛查,降低GDM和糖耐量异常漏诊率,将孕妇血糖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产后糖代谢的转归情况及产后糖代谢异常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并分析2015-2016年在石河子市人民医院进行围产保健、住院分娩及产后随访的215例GDM孕妇的临床资料,于产后复查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并根据产后6~12周糖代谢恢复情况分为糖代谢正常组114例和糖代谢异常组101例,分析两组孕妇糖代谢转归的相关因素。结果 114例孕妇产后6~12周糖代谢恢复正常,占53. 02%,101例孕妇产后6~12周糖代谢异常,占46. 98%;其中糖尿病15例,空腹血糖受损15例,糖耐量受损71例;两组孕妇的年龄、民族、孕产次、糖尿病家族史、空腹血糖(FPG)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孕期运动锻炼的比例、孕期使用胰岛素、产后母乳喂养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产后糖代谢异常组孕前体质量指数(BMI)、产时BMI、产后BMI、孕期OGTT 1 h及OGTT 2 h血糖值、三酰甘油(TG)、C-反应蛋白(CRP)较正常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前BMI、产时BMI、产后BMI、CRP、OGTT 1 h、OGTT 2 h血糖值是引起产后血糖异常的危险因素(P0. 05)。结论孕前BMI、产时BMI、产后BMI、孕期OGTT 1 h血糖值、孕期OGTT 2 h血糖值及CRP均为产后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长治地区新生儿出生体重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孕期保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本地区分娩的5 055名活产新生儿出生体重及性别、孕周、孕妇年龄、产次、孕妇生活地区(城乡),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处理,探讨影响出生体重的影响因素.结果 5055名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 128±675)g,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为14.6%,巨大儿发生率为8.2%.经单因素x2检验,孕妇生活地区、孕周、孕母年龄是低出生体重儿和巨大儿的影响因素(x2值分别为223.807、34.120,2 211.570、68.941,92.199、18.745),产次与低体重儿发生有关(x2=54.822),性别与巨大儿发生有关(x2=34.5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结果显示,早产(OR=37.147,95% CI:30.094~45.853)、生活在农村(OR=0.390,95% CI:0.310~0.492)孕母年龄(OR=0.864,95%CI:0.779~0.959)是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危险因素,而男婴(OR=0.524,95% CI:0.423~0.650)、生活在城市(OR=0.616,95%CI:0.501~0.758)、过期产(OR=4.175,95%CI:2.918~5.974)及孕母年龄偏大(OR=1.229,95%CI:1.104~1.368)是巨大儿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本地区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低,巨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高,城乡差异存在,因地制宜的提供科学的干预措施和孕产期保健服务、普及优生优育知识及适龄孕产,是控制出生体重在合理范围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近年来临床上加强了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和治疗力度,诊断标准也发生改变。研究拟阐明在当前防治方案下,妊娠期糖尿病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选择湖北省人民医院和中南医院产科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536例产妇和同期入院糖耐量正常的产妇771例,比较两组新生儿中巨大儿和低体重儿发病率的差异。结果跟正常糖耐量组相比,妊娠期糖尿病组发生巨大儿(10.63%vs.4.41%)和低体重儿(12.87%vs.9.08%)的概率增高。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校正其他变量的影响后,妊娠期糖尿病与子代发生巨大儿的风险存在显著统计学关联(OR=3.29,95%CI:2.09-5.17,P0.001),与低出生体重的风险存在非显著统计学关联(OR=1.35,95%CI:0.94-1.94,P=0.10)。在GDM产妇中,巨大儿的母亲血糖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体重儿母亲的血糖水平(P=0.01);在糖耐量正常的产妇组中,巨大儿母亲的血糖水平与正常体重儿母亲的血糖水平无显著差异(P=0.90)。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导致巨大儿的风险显著增高,与妊娠期血糖水平升高有关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娩新生儿血糖水平变化情况及其低血糖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2019年1月到2022年10月在廊坊市某医院建立产科档案并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及其新生儿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信息收集表于孕妇分娩后收集孕妇及其新生儿资料,分娩前对孕妇血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并对新生儿娩出后15 min、24 h及48 h血糖水平进行检测。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新生儿低血糖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单、多因素分析。结果 共纳入1 054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及其分娩新生儿,新生儿发生低血糖238例,发生率为22.58%。新生儿出生后15 min、24 h及48 h血糖水平变化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孕妇血糖控制欠佳(OR=1.872)、孕前超重或肥胖(OR=2.418)、合并妊娠期高血压(OR=1.570)、泌乳量不足(OR=3.330)及新生儿早产(OR=3.196)、低体重出生(OR=1.970)、低体温(OR=4.246)、窒息(OR=2.724)均为妊娠期糖尿病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龄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妇的糖代谢异常特点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进行孕期保健并确诊GDM且信息完整、年龄≥35岁的孕妇851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及病历回顾等方式收集其年龄、孕期增重等一般情况信息,家族史、既往病史、孕产史信息,以及口服葡萄糖耐量筛查(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信息。为分析OGTT血糖异常项目与妊娠结局的关系,依据OGTT检查结果,将仅空腹血糖异常、仅服糖后血糖异常以及空腹及服糖后血糖均异常分别定义为GDMa、GDMb和GDMc组。为分析不同血糖异常项数与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将OGTT检查血糖值1项、2项、3项异常分别定义为GDM1、GDM2和GDM3组。收集孕妇早产、大于胎龄儿(large for gestational age,LGA)和巨大儿分娩信息,分析不同糖代谢异常特点与以上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 GDMa、b、c三组孕妇年龄、孕期增重及新生儿出生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GDM1、2、3三组孕妇同样在年龄、孕期增重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GDMa组和GDMc组LGA的发生率高于GDMb组(P 0. 001)。GDM3组LGA的发生率高于GDM1组和GDM2组(P 0. 001)。结论 OGTT筛查结果影响高龄GDM孕妇LGA的发生,空腹血糖异常及三项血糖异常组LGA发生率更高。建议针对OGTT筛查结果,对高龄GDM孕妇进行分层管理,以减少不良妊娠结局,促进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和分析新生儿脐带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与妊娠期糖代谢异常母体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关系.方法 选取130例足月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妊娠期血糖代谢情况其分为对照组(妊娠期糖耐量正常,49例)、GIGT组(妊娠期糖耐量减低患者,61例)和GDM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20例),对三组产妇血浆HbAlc水平、新生儿脐带血IGF-Ⅰ水平及新生儿体重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三组产妇的血浆HbAlc水平和新生儿脐带血IGF-Ⅰ水平、出生体重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9.637、26.697、59.223,均P<0.05),进一步采用LSD法两两比较后发现,GDM组产妇的血浆HbA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GIGT组(均P<0.05),GIGT组新生儿脐带血IGF-Ⅰ水平、出生体重均高于对照组和GDM组(均P<0.05).各组新生儿脐带血IGF-Ⅰ水平与产妇血浆HbAlc水平和新生儿出生体重均呈正相关关系(r=0.612 ~0.881,均P<0.05).巨大儿的发生与新生儿脐带血IGF-Ⅰ水平具有相关性(OR=1.848,P<0.05).结论 在妊娠晚期糖代谢异常产妇中,GDM产妇表现为HbAlc水平的显著升高,而GIGT产妇表现为新生儿脐带血IGF-Ⅰ水平和出生体重的显著升高,且IGF-Ⅰ水平与巨大儿的发生具有独立相关性可将产妇HbAlc水平和新生儿脐带血IGF-Ⅰ水平作为预测糖代谢异常产妇母儿结局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随访2012年1~12月在我院产科门诊产前检查并常规产前随诊的孕18~24周初产孕妇,检测血糖,根据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筛查妊娠糖尿病(GDM),比较GDM与非GDM者间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差异,并应用Logisitc回归分析巨大儿的危险因素。结果 GDM的发病率为7.5%。非GDM孕妇的新生儿出生体重为(3.32±0.2)kg,GDM孕妇为(3.62±0.3)kg,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孕前BMI、孕期增长体重是巨大儿的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Odd Ratio,OR)分别为1.10、1.14、5.12、2.13(p<0.05);纳入上述因素的多因素分析表明,GDM是孕妇分娩巨大儿的独立危险因素(OR=2.23)。结论 GDM孕妇的新生儿体重显著性大于非GDM孕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与新生儿体重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5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查并分娩且资料完整的GDM孕妇120例(GDM组)和同期11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采用Cobas-8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两组孕妇空腹血糖、血脂和采用Bio-Rad D10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仪来测定Hb A1c水平,以及记录两组孕妇分娩时的新生儿体重、新生儿评分,分析血糖、血脂、Hb A1c水平以及新生儿评分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及其与新生儿体重的相关性;根据GDM组新生儿是否为巨大儿将孕妇分为两组,即巨大儿组和非巨大儿组。比较两组孕妇Hb A1c水平。结果 GDM组孕妇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及高密度脂蛋白(HDL)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7、1.54,P0.05);空腹血糖、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Hb A1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1、2.33、3.45、9.77,P0.05)。GDM孕妇血糖、TG、Hb A1c水平与新生儿体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591、0.712、0.512,P0.05)。巨大儿组孕妇Hb A1c水平大于非巨大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P0.05)。结论 GDM孕妇血糖、血脂、Hb A1c水平与新生儿体重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观察了糖耐量减低(IGT)孕妇,经严格饮食控制为主处理者71例为第一组,未经严格处理者 69例为第二组,OGTT正常者 72例为第三组。结果OGTT血糖比较除服糖 1小时第一组高于第二组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糖化血红蛋白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三组OGTT结果明显低于IGT两组(P<0.001)。第二组平均出生体重,巨大儿及因其在剖宫产中的比例,妊高征发生率等均增加,与第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孕期复查OGTT病例提示,妊娠期IGT有发展成为GDM的可能。脐血胰岛素一,二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第二组高于第三组(P=0.0091)。饮食控制减少了巨大儿发生,但未能明显降低脐血胰岛素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中期孕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纳入妊娠中期常规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135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人口学、妊娠期及分娩期信息。分别采用简单线性相关与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妊娠中期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结果新生儿出生体重在简单线性相关分析中,与孕前BMI值有相关(r=0.232,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中,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前BMI值和妊娠中期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关(P0.05)。结论妊娠中期的糖化血红蛋白和孕前BMI值和可预测新生儿出生体重。妊娠中期常规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可提高围生期保健,为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营养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和糖耐量减低(IGT)的意义.方法:对来我院围产检查并分娩的610例孕妇,采用50 g葡萄糖负荷试验(GCT)筛查,阳性者再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以诊断GDM和IGT;对于GDM和IGT进行严格饮食控制,监测其空腹和餐后2 h血糖变化情况,并跟踪其围生期病死率、巨大儿和新生儿患病率情况.结果:50 g GCT阳性者140例,其中确诊为GDM 15例,IGT 61例;饮食控制后GDM组空腹和餐后2 h血糖均有明显下降(P<0.05);IGT组餐后2 h血糖有明显下降(P<0.05).两组的围生期病死率、巨大儿和新生儿患病率均低于国内相关文献报道,其中IGT组的巨大儿和新生儿患病率均低于GDM组(P<0.05).结论:对所有孕妇应做50 g GCT筛查;严格合理的饮食控制对GDM和IGT的血糖控制和妊娠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不同时间点血糖异常的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临床特点及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本院行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GDM孕妇135例,孕24~28周行OGTT,根据3个时点测定的血糖异常项分为3组,1项血糖异常为血糖异常1组(62例),2项血糖异常为血糖异常2组(45例),3项血糖异常为血糖异常3组(28例),对各组孕妇血糖水平及妊娠结局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组孕妇在年龄、确诊孕周、孕次、产次、糖尿病家族史、不良孕产史分娩孕周、体重增加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前体重指数(BMI)、孕妇空腹血糖(FBG)、服糖后1h血糖(1hPG)、服糖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有差异(P0.01);孕妇FBG、1hPG、2hPG通过饮食运动干预相比有差异(均P0.01),通过胰岛素干预无差异(均P0.05)。3组孕妇子痫前期、胎膜早破、羊水污染、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分娩方式以及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黄疸、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发生率比较均有差异(P0.05,P0.01)。结论:OGTT检查异常项目越多、孕前BMI较高的孕妇血糖控制不佳,母婴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较高。临床上应根据OGTT异常情况进行分层管理,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孕妇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与孕前体质指数及孕期体质增长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8月在天津市津南区中医医院产前检查孕妇150例,在孕24~28周时行75 g葡萄糖耐量(OGTT)试验检查,对孕妇孕前体质指数及孕期体质量增长情况监测并分析结果。结果 150例孕妇根据OGTT试验结果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者26例,患病率为18.33%,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空腹血糖、1 h血糖、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非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孕前体质指数及孕期体质量增长均明显高于非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孕前超重及肥胖率分别为32.00%、8.00%,明显高于非妊娠期糖尿病孕妇18.67%、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孕妇OGTT试验空腹血糖、1 h及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孕前体质指数及孕期体质量增长之间均有正相关性(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孕前超重及肥胖、孕期体质量增长过快是引起妊娠期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龄二孩生育对新生儿异常出生体重的影响,为二孩政策下的优生优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江苏省某三甲医院出生的2 479名活产单胎新生儿,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高龄二孩生育对低出生体重儿和巨大儿发生率的影响。结果适龄产妇和高龄产妇分娩低出生体重儿和巨大儿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农村地区高龄产妇分娩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高于适龄产妇(P0.05)。初产妇和经产妇分娩低出生体重儿和巨大儿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孕前BMI正常的初产妇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高于经产妇(P0.05),农村地区的初产妇分娩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高于经产妇(P0.05),孕前偏瘦的经产妇分娩巨大儿发生率高于初产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对异常出生体重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OR=1.393,95%CI:0.535~3.629;OR=0.925,95%CI:0.498~1.720);经产妇分娩低出生体重儿的风险比初产妇下降了近50%(OR=0.519,95%CI:0.276~0.978),经产妇分娩巨大儿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OR=1.221,95%CI:0.836~1.784)。结论高龄可能会增加低出生体重儿和巨大儿的发生风险,女性应避免高龄生育;二孩生育的妇女应警惕巨大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