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O2胆道造影的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T管CO2胆道造影的临床价值。方法外科胆道术后留置T管患者40例。拔管前先行经T管CO2胆道造影,同时行T管泛影葡胺胆道造影对照。结果40例中36例造影示肝内外胆管无扩张,造影剂顺利进入十二指肠,拔除T管。其中2例发生胆漏,予介入7F猪尾巴导管留置2周。1例发现残余结石,予以胆道碎石,保留T管2周。1例胆总管下段炎性狭窄,保留T管1周。CO2胆道造影摄片甲级片率67.5%(27/40)。未发生与CO2及泛影葡胺造影有关的并发症。结论CO2胆道造影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可以作为常规T管造影的补充。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我院1998年来收治慢性囊炎、胆石症108例。术后经T形管造影显示异常X线改变34例,占31.1%。其中二次手术10例。本文重点回顾分析34例异常X线改变,目的在于提高术后胆道异常X线征象的认识。同时提高术后总胆管下端梗阻诊断的可靠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利用导丝调整异常T管的位置并二次置入胆道引流管治疗肝胆手术术后胆汁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在DSA引导下经T管调管并二次置入胆道引流管治疗肝胆术后胆汁漏的4例患者资料。经T管引入导丝导管,导丝导管配合,调整异常的T管并进入肝内胆管内,经导丝引入8.5F COOK胆道外引流管置于肝内胆管,行胆道负压外引流。总结评价治疗效果。 结果术后4例患者负压引流管引流通畅,胆汁漏逐渐停止,腹腔内感染得到控制。术后1个月复查造影,见引流管位置正常,无造影剂外溢至腹腔,2个月拔除T管及胆道引流管后,患者无特殊不适。随访1年,患者病情未再反复。 结论DSA引导下经T管调管并二次置入胆道引流管是治疗肝胆手术术后胆汁漏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可避免再次外科手术,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经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T管造影在Ⅱ期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96例手术后T管引流患者,经T管注入30%泛影葡胺,动态、多角度观察肝内胆管的影像特征并摄取点片.结果:96例患者中39例未见异常,拔除管后治愈.余57例有不同程度的肝内胆管狭窄与扩张,残余结石17例,肝内胆管不显影5例,变异15例,胰管显影16例.全部结果均经US、CT、胆道镜及手术证实.结论:肝内胆管结石术后行T管造影简单易行,能清晰显示结石有否残留以及在肝胆管的分布、肝胆管的狭窄与扩张以及胆管的变异等,从而为外科Ⅱ期手术的制订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肝内胆管结石与蛔虫,手术难彻底清除,特别在未施行术中胆管造影的情况下,清除率更低。作者复习了239例术后经T形管胆管造影,有阳性发现者高达106例,占44.3%。其中结石68例,蛔虫28例,结石与蛔虫同时存在者10例。结石与蛔虫分别统计,各为78与38例。不论手术诊断是何种胆道疾患,均有机会发现  相似文献   

6.
经胆肠吻合的输入空肠袢取除肝胆管残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皮下放置的胆肠吻合输入空肠袢(盲袢)作胆管造影和/或胆道镜检查,对116例肝胆管结石病人进行术后随访。在术后1个月至6年期间,发现胆管残石、蛔虫、狭窄或脓性胆管炎41例,这些病人均需要进一步处理,有的甚至要立即处理。除4例外全部病人均经盲袢用Dormia取石篮或其他器械治疗成功,成功率90%。这种手术适用于肝胆管结石病人,它可提供一条从体外至胆管的通道,并可经此通道采用适当的器械进行诊断和治疗,如术后胆管造影,取除残石、蛔虫和胆管引流。通过此途径用非手术方法处理肝内胆管残留病灶优于T管窦道。  相似文献   

7.
术中胆道造影和“T”管胆道造影是肝胆外科重要组成部分 ,是胆系手术术中和术后质量评估的重要检测手段。本文收集了近 3年来经术中胆道造影并术后“T”管胆道造影 55例 ,从造影的技术和影像学诊断的角度 ,对它们进行回顾和分析 ,探讨提高术中胆道造影质量的方法。1 材料和方法收集自 1 997年 1月至 1 999年 1 2月期间 ,经术中胆道造影并术后“T”管胆道造影的胆系手术病例55人次 ,其中男 2 5例 ,女 30例 ,年龄 32~ 70岁 ,平均年龄 47.5岁。备电容充电移动式 X线机一台 (最大千伏 1 2 5KVp,40 0 MA) ,暗盒的屏片组合系高感光率的 X线…  相似文献   

8.
肝移植术后胆系并发症的T管造影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胆系并发症的T管造影表现及其意义。资料与方法 搜集52例肝移植术后T管造影病例中发生胆系并发症的患者24例,其中男20例,女4例,年龄21~64岁。所有病例均行T管造影,并将X线表现与肝穿刺病理所见对照。结果并发症发生率为46.1%(24/52)。T管造影表现:(1)9例早期胆汁淤积症,T管造影无胆管梗阻,但肝内胆树稀疏,分支细,有时呈“垂柳状”外观;(2)10例胆总管吻合口胆瘘,表现为吻合口对比剂外漏,形成不规则状阴影;(3)5例胆管吻合口狭窄,表现为胆总管吻合口的不规则形充盈缺损,对比剂经吻合口排人远段胆管困难;(4)5例胆管内结石/胆泥形成,表现为胆管内充盈缺损;(5)6例胆管炎,肝内胆管细小,走行僵硬,胆管炎严重者可表现为胆管近肝门段狭窄、远段扩张的独特外观;(6)3例肝外胆管吻合后过长,长度超过13cm。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的患者T管造影表现可同时出现上述征象1~4种。结论 T管造影可以明确肝移植术后的胆管并发症,对肝移植术后胆系的评价具有重要的价值,是肝移植术后常规检查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分析纤维胆道镜联合钬激光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经验。方法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肝内外胆管结石76例,采用纤维胆道镜联合钬激光治疗。结果76例患者手术均取石成功。术后并发症9例,其中切口感染4例,肺部感染3例,胆漏2例,均治愈。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平均17个月,经B超或“T”管造影检查,未发现结石复发、残留及胆管狭窄。结论纤维胆道镜联合钬激光治疗肝胆管结石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取石率高、残石率低等优点,可同时发现并处理胆管狭窄。  相似文献   

10.
肝移植术后并发胆道狭窄和胆泥淤积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和胆泥淤积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对39例肝移植术后并发胆道狭窄和胆泥淤积的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T型管胆道造影、CT和MRI检查诊断胆道狭窄伴胆泥形成39例,38例介入治疗后胆道梗阻症状明显缓解;1例介入治疗后胆道梗阻症状未明显改善,后行外科胆管修补术。结论:T型管胆道造影或直接经皮胆道造影对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和胆泥淤积诊断特异性及敏感性最高,放射介入和内镜介入技术对其均发挥重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