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脑缺血半暗带的病理损伤机制与干预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文章综述了脑缺血半暗带病理损伤机制与缺血性卒中治疗干预对策的主要进展,并对溶栓药与神经保护药联合应用在缺血性卒中的潜在临床价值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2.
尽管动物实验显示神经保护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有效,但是临床试验却未能重现动物实验的结果.这导致人们开始怀疑这种治疗是否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确实有效.文章概述了相关的争论.  相似文献   

3.
抗凝是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卒中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在降低卒中复发风险的同时有可能增加出血事件.文章通过回顾抗凝药在缺血性卒中防治中的应用以及新型抗凝药的研究,评价了抗凝药在缺血性卒中防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卒中患者抗栓药依从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估缺血性卒中患者起病1年后使用抗栓药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由住院病历中获取连续出院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一般资料、是否应用抗栓药及其种类,对其中应用抗栓药的患者在出院后1年进行电话随访,调查卒中后1年时抗栓治疗的依从性,同时对影响抗栓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连续出院的缺血性卒中患者225例,应用抗栓药患者201例(其中95.0%使用阿司匹林)。完成出院1年时随访176例,其中67.0%继续抗栓治疗。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应用阿司匹林(OR7.028,95%CI1.241~39.784)、卒中门诊随访(OR2.257,95%CI1.050~4.764)、功能预后好(MRS评分〈2分)(ORl.337,95%C10.997~1.793)为依从性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在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中,抗栓治疗的依从性尚不能令人满意,应用阿司匹林、卒中门诊随访、功能预后较好有助于提高长期抗栓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指对已有脑缺血症状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缺血性卒中发作史的病人给予干预措施 ,以降低卒中发作和复发的危险。除对发生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特别是与卒中复发有关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和纠正外 ,外科手术、抗凝药、抗血小板药物已广泛用于卒中的预防。文章就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抗血小板药在缺血性卒中防治中的作用已得到公认。阿司匹林可在缺血性卒中发病 2 4~ 4 8h内应用 ,并可用于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阿司匹林抵抗人群或对阿司匹林不能耐受者 ,可改用其他抗血小板药。文章主要探讨抗血小板药的临床应用、最佳剂量以及抗血小板药与其他干预手段的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7.
抗血小板药在缺血性卒中防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血小板药在缺血性卒中防治中的作用已得到公认。阿司匹林可在缺血性卒中发病24~48h内应用,并可用于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阿司匹林抵抗人群或对阿司匹林不能耐受者,可改用其他抗血小板药。文章主要探讨抗血小板药的临床应用、最佳剂量以及抗血小板药与其他干预手段的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8.
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指对已有脑缺血症状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缺血性卒中发作史的病人给予干预措施,以降低卒中发作和复发的危险。除对发生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特别是与卒中复发有关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和纠正外,外科手术、抗释药、抗血小板药物已广泛用于卒中的预防。文章就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抗血小板药是指南推荐的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长期治疗及二级预防的基石, 用于降低复发性卒中及其他心血管事件风险。然而, 某些缺血性卒中/TIA患者在抗血小板治疗期间仍会出现缺血性事件, 称为治疗期间血小板高反应性(high on-treatment platelet reactivity, HTPR), 通常发生在服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的患者中。文章阐述了缺血性卒中/TIA患者中HTPR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和常用评价方法, 阐述HTPR在缺血性卒中/TIA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并探讨HTPR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2013年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颁布的缺血性卒中早期处理指南推荐单用阿司匹林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并未推荐其他抗血小板药,更未推荐联合应用多种抗血小板药.然而,2013年之后发表的大量文献显示,双重抗血小板药在防治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方面优于单个抗血小板药,并评估了双重抗血小板药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对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患者,发病前服用抗血小板药是否与转归较好有关还不清楚。在一项多中心横断面巢式队列研究中,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神经医学系的Greisenegger等在1643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中对发病前服用抗血小板药与卒中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应用美国国立  相似文献   

12.
缺血性卒中是全世界范围内致残和致死的第二大原因, 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流行病学研究表明, 维生素D水平与高血压、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脑血管事件患病率相关。文章对维生素D水平与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急性期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以及功能转归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探讨了补充维生素D对缺血性卒中的影响, 期望为缺血性卒中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缺血性脑卒中的现代预防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缺血性卒中的一、二级预防措施,评价了现代各种缺血性卒中早期治疗方法的利弊,并提出早期或超早期应用溶栓剂和(或)兴奋性氨基酸拮抗剂可能是未来缺血性卒中最有希望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既往报道,在先前罹患缺血性卒中的大多数患者,卒中后长期使用他汀药均有明显的裨益作用。然而在临床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而停药终止治疗现象十分常见,这是否将影响其卒中预后尚待清楚。本文旨在就罹患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老年患者,出院后撤停他汀药治疗后诸相关临床预后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卵圆孔未闭与缺血性卒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脏疾病是引起缺血性卒中的重要来源,心源性脑栓塞占缺血性卒中的25%.在脑动脉狭窄基础上由于心脏疾病所致的血流动力学紊乱,可诱发脑梗死.在对隐源性卒中寻找病因的过程中,发现这类患者中卵圆孔未闭的比例较高,特别是小于55岁的年轻患者.为此,卵圆孔未闭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静脉溶栓后远隔部位有症状颅内出血(remote 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sICHr)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特征和转归.方法 回顾性纳入静脉溶栓治疗后sICHr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共纳入6例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sICHr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4例为男性,3例有抗血小板药使用史,2例伴有心房颤动,4例有高血压,3例有既往卒中史,4例有吸烟史,4例在静脉溶栓后2 h内发生.在总共14个出血灶中(除外梗死区出血),10个出现在大脑皮质区.3例在1周内死亡,1例呈植物状态.结论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sICHr多位于大脑皮质.静脉溶栓后sICHr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转归差,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7.
罗远英  滕日添 《内科》2007,2(6):973-975
高胆固醇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关系,流行病学提示高胆固醇血症与缺血性卒中呈正相关。20世纪90年代以来,围绕新一代强效降低胆固醇药物-他汀类降脂药进行了大规模临床试验,取得了巨大成就,研究表明:积极降低胆固醇是防治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因素[1]。近年来,他汀类药物防治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cmic attack,TIA)研究已取得显著进展。本文对他汀类药物防治缺血性卒中/TIA的临床研究综述如下。1他汀类药物降脂机理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是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HMG-COA还原酶可使HMG-COA转变为羟甲基戊二…  相似文献   

18.
血管内治疗已成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临床工作中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管理包括多种因素,且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理想治疗方法仍然存在争议.该文综合现有最佳证据的最新建议,为卒中患者的血管内治疗决策与管理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急性缺血性卒中是临床常见的急重症之一 ,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溶栓治疗作为缺血性卒中急救的主要手段 ,近年来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文章就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理论基础、临床研究新进展及其影响因素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治疗方法包括在具备多学科治疗小组的专科病房(卒中单元)接受治疗和静脉溶栓治疗.然而,仅有少部分患者能够接受这些治疗.远程卒中医疗可提高现场缺乏卒中专科医生的医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率,并且可使乡村地区的卒中医疗保持在高质量水平.文章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远程卒中医疗和护士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