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是水稻黄矮病于1964—1966年连续在广东发生流行时的调查研究报告。 水稻对黄矮病没有免疫品种,但品种间的抗、耐性差异很大。一般来讲,矮秆品种极感病,而高、中秆品种较抗(耐)病,抗(耐)病性的强弱主要表现在症状轻重和潜育期长短上。 水稻品种在不同生育期其抗(耐)病性和病害潜育期也有差异。 水稻品种的不同抗(耐)病性也表现在对传毒虫数(即病毒接种量)的反应上。在传毒虫数为每株1、3、5和10头时,中秆品种溪南矮都只表现轻微症状,而矮秆品种(珍珠矮和二九矮)则在接种虫数越多时症状越为严重。病害潜育期都因传毒虫数的增多而缩短。 水稻品种的抗(耐)病性还表现在病株的“恢复”现象上,高、中秆品种发病后其恢复现象显著,较抗病的矮秆品种次之,极感病的矮秆品种则基本不出现“恢复”现象。对于较抗病的矮秆品种,如在发病后迅速进行排水和施速效肥等“治理”方法,有促进“恢复”和减少损失的效果。 插值期在大暑前后的晚季水稻一般发病多而重,而在立秋前后的一般发病少而轻。秧苗期长的比短的发病虽较多,但其差异远不如插植期显著。这显然与媒介叶蝉的迁飞高峰期有关。结合上述有关水稻品种对不同传毒虫数的反应的试验结果,就不难理解在大暑前后插植时,中、高秆品种所以受害轻而矮秆品种所以受害重  相似文献   

2.
1960—1964年我们对广州地区豌豆黄顶病的病原进行了初步鉴定。该病毒不能由汁液摩擦和土壤传递,传病介体为豆蚜(Aphis laburni Kaltanbach),一个豆蚜的传病率可高达66—68%;2—10个的相差不多,都高达80—100%。最短获毒饲育时间为3小时,病毒在虫体内潜育期最少7小时,最短传毒饲育时间少于15分钟,保毒虫能终生传病。可以认为该病毒是一种持久性病毒。1981年我们进行了病毒的电镜观察,病毒粒子线状,大小为12×416-496nm。 此病毒除侵染豌豆外,还可侵染蚕豆、菜豆和紫云英,不能侵染苜蓿、三叶草、豇豆、红豆、眉豆、大豆、花生、赤小豆、绿豆、扁豆、苕子等。在豌豆上,病害潜育期5—20天。 根据文献上的有关报道,我们认为本病毒是一种新报道的病毒,暂命名为豌豆黄顶病毒。至于此病毒在病毒分类上的归属问题,则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3.
茶芽瘿蚊(Contarinia sp)是我国茶树上新记载的一种害虫,在广东一年发生三代,以幼虫越冬。幼虫期为30~160天;蛹期6~10;成虫寿命平均3.0~4.5天,卵期4~11天。成虫飞翔扩散能力不强,夜间活动,有趋光性,产卵于刚萌动的芽上,孵化后幼虫侵害嫩芽,使芽结成虫瘿。每雌产卵量60~80粒,幼虫终生在芽苞内为害,老熟后落土化蛹。调查了其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防治此虫,采用人工摘除瘿苞和幼虫出苞期及成虫羽化出土盛期在茶篷下施药效果较好,可用药剂DDVP,杀灭菊酯。  相似文献   

4.
根据病毒粒子形态、血清反应、内含体形态、媒介昆虫种类、物理性质、寄主范围和症状特点,广州郊区辣椒花叶病的病原病毒可以鉴定为黄瓜花叶病毒的辣椒轻花叶型株系(CMV—PMMS),辣椒脉斑驳病毒(马铃薯Y病毒组的一个成员)的辣椒绿脉带型株系(PVMV—PGVBS)和烟草花叶病毒的辣椒黄色花叶型株系(TMV—PYMS)和辣椒枯斑型株系(TMV—PLNS)。 PMMS的病毒粒子形态为球状,直径约27毫微米;免疫琼脂双向扩散试验结果证明它与普通CMV存在亲缘关系;在百日菊上对CMV的Price NO.6株系有保护作用;可由棉蚜进行非持久性传递,致死温度为55℃,体外保毒期7天,稀释终点为10~(-5);在辣椒、黄瓜、心叶烟和普通烟等植物上引起系统性花叶,在苋色藜、豇豆等植物上引起局部枯斑,不侵染十字花科蔬菜。 PGVBS的病毒粒子形态为弯曲线状,大小约720×14毫微米;在感病辣椒细胞质中可见典型的风轮状内含体;可由棉蚜传递;致死温度为60℃,体外保毒期1天;人工接种7个科的24种植物中仅在辣椒一种植物上引起外部症状。 PYMS和PLNS的病毒粒子形态均为直杆状;免疫琼脂双向扩散试验结果表明两者与普通TMV存在亲缘关系;但PYMS比PLNS与TMV的亲缘关系更密切。在普通烟上,普通TMV对PYMS有完全的保护作用,对PLNS有不完全的保护作用;两者都不由蚜虫传递;P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