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中国十二省市儿童青少年的零食消费状况和模式。方法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2011年调查资料,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选取1195名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询问法收集膳食资料,使用聚类分析探讨城市和农村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模式。结果城市和农村4~10岁和11~17岁儿童青少年消费率最高的零食都是水果类,达到77%~84%。超过90%的城市和农村4~10岁儿童,零食消费模式以水果类和乳类为主。82.6%的城市11~17岁青少年,零食消费模式以水果类为主。47.4%的农村11~17岁青少年,零食消费模式以饮料类和水果类为主。结论中国十二省市4~10岁和11~17岁儿童青少年均存在4种零食模式。  相似文献   

2.
中国九省学龄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行为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零食消费在学龄儿童青少年中越来越普遍,指导学龄儿童青少年合理选择适量消费零食,使之成为正餐不足部分的补充显得十分重要,因此,我们分析了1993年以来"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的4轮调查数据,对儿童青少年的零食消费行为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中国3~17岁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描述中国3~17岁城乡儿童青少年的零食消费情况、消费特点以及零食对此人群能量营养素摄入的贡献。方法数据来自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1991~2004)、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2007年北京市和湖北省居民零食专题调查。零食消费率和对能量及营养素贡献的计算使用连续三天24小时膳食回顾调查数据,吃零食1次以上则为消费零食,以此计算消费率。结果1991~2004年,3~17岁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率及平均每天零食消费量均有上升趋势。2002年中国城乡3~17岁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率为35.1%,其中城市55.7%、农村29.6%。零食提供的能量为7.7%、膳食纤维为18.2%、维生素C17.9%、钙9.9%、维生素E 9.7%、铁6.9%、锌6.3%。零食消费原因更多是好吃、渴/饿了或者食品广告宣传;最常在家和学校消费;多由家人提供,也有自己购买。每周吃4~6天以上糖果及巧克力、膨化小食品等零食者占一定比例。结论合理指导3~17岁儿童青少年零食选择和消费十分重要。本文结果可能低估零食对儿童青少年膳食及能量营养素摄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我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率逐年提高,零食消费已成为一种重要饮食行为,也成为决定膳食模式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目前国内外对零食的概念并不统一,零食种类繁多、营养质量差异大。我们将探索零食行为与儿童青少年的健康关系,为指导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提供科学依据,引导儿童青少年在不影响正餐的前提下合理选择、适时适度地消费零食,树立合理膳食观念。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和湖北省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现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北京市和湖北省部分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现况。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确定1860名3~17岁、身体健康的儿童青少年。采用零食消费调查表来获取信息。结果 89.9%的儿童青少年有吃零食的习惯。吃零食与否有性别差异(P〈0.01),不同类型调查对象零食消费率不同(P〈0.01)。零食消费的主要原因是好吃、饿了/渴了、周围朋友/同学有人吃、电视/报刊等广告宣传、赠送玩具/小礼物。在休息日或休假日吃零食的机会最多,消费地点最常在家中;零食来源主要由家长、家里人或其他成年人或者孩子自己购买。吃零食的儿童青少年最常消费的前10位零食为:新鲜水果类、膨化小食品、纯奶及制品、面包类、糖果及巧克力、水果干或蔬菜干、坚果类、新鲜蔬菜类、饼干类、蛋糕类。结论 必须加强对儿童青少年及家长的饮食营养教育,尤其是如何合理选择和消费零食。  相似文献   

6.
《健康大视野》2010,(3):54-56
这不但与现代快速的工作节奏有关,据调查,常备零食的办公室人员的心理负担也低于远离零食的人群。  相似文献   

7.
纤盈有度、曲线优美的身材是爱美女性们永远的追求,塑身内衣正是在女性的这种心态中诞生,并逐渐成为21世纪美体时尚的一种新潮流。塑身内衣(或称瘦身内衣)和以往内衣不同,就在于它加入了一些新的概念,通过将身体的各部位,如腋下的副乳、胃、腹、腰、背等部位的多余脂肪转移,收拢到正确合适的位置,从而使身材凹凸有致,达到瘦身美体的功效。  相似文献   

8.
不知读者诸君是否还记得,前些年,当称为伟哥的万艾可在市场上初露锋芒时,媒体曾报道西南某大城市,人们冒雨排长队踊跃购买的热烈场面,其中不乏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这个现象反映了什么呢?至少有两点:一是人们在温饱问题得以满足后,开始追求精神层面上的生活质量了;二是表明国人对万艾可的一知半解,他们只知道性药能够助性,使人获得高质量的性爱,却不甚了解消极的一面,即药物的种种副作用。因此,笔者在这里就有关性药的几个微妙问题,从科学的视角来一番新认识,不知你感兴趣否?让性药与健康相约所谓性药,林林总总不下数百种之多,按其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9.
10.
某贫困县中小学生零食健康教育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贫困地区中小学行之有效的零食营养教育模式,以增强营养教育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贫困地区4所农村小学学龄儿童和1所中学的初中生为目标人群。基线调查四~六年级823名小学生和661名初中生的零食营养KAP,采用综合性的营养健康教育方法进行干预。结果干预前仅有4.2%的学生听说过《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干预后有60.6%的调查对象听说过或看见过该指南(χ2=1 078.24,P0.01)。干预后,调查对象对牛奶营养价值的回答正确率提高22.1%(χ2=193.38,P0.01)。对维生素C与坏血病关系的回答正确率提高43.0%(χ2=554.04,P0.05)。干预前后学生对奶类及奶制品的营养价值掌握均较好,干预后提高2.1%(χ2=2.78,P0.05)。干预后,大部分学生对零食相关知识有正确认识。调查对象干预后选择零食主要考虑是营养因素的正确认知率提高23.2%(χ2=208.01,P0.01)。86.39%的学生认为了解零食消费指南的相关知识对自己有很大帮助;94.15%愿意接受零食与营养方面的相关知识;89.4%的人愿意把学校学到的知识告诉家长及他人;而对在了解零食消费指南之后,有91.91%的人将严格按照或基本按照该指南来做。结论综合性的营养教育方法对贫困农村儿童少年进行零食的营养知识教育具有实际意义,该方法值得在贫困地区农村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沧州市学龄前儿童零食、保健品补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沧州市3所幼儿园3~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零食及保健品补充行为问卷调查。结果:98.4%的儿童有食用零食的习惯,其中经常补充适当食用类零食(糖果甜食类)和限制食用类零食(膨化食品类)的人数分别占46.7%和39.1%,均超出了《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11.3%的儿童经常服用保健品,其中补充钙锌剂、维生素类、健脑类分别占48.9%、37.1%和11.9%,零食和保健品食用不受家庭收入、父母学历、职业差异影响(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家长缺乏正确的零食和保健品消费理念,应加强科学膳食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中国儿童青少年三餐及零食消费状况及对膳食营养素摄入的贡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参加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中的4~17岁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共纳入1905人。利用入户3天24 h膳食回顾调查和家庭调味品称重的方法,结合《中国食物成分表》计算每日膳食营养素摄入。将三餐分为早餐、中餐和晚餐,零食分为上午零食、下午零食和晚上零食,对儿童青少年不同餐次的分布情况、三餐及零食提供的能量和主要宏量营养素占全天整体摄入的比例、以及不同制作来源的食物在不同餐次中的能量构成比分布情况,进行分年龄组的描述性分析。结果儿童青少年三餐的就餐情况较为规律,零食消费率高达65%~76%。三餐食物(不含烹调油)提供的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占各自总摄入量的比例分别为71%~76%、88%~92%、50%~53%、83%~89%;三餐中以家庭制作(包括生吃)食物为主,但是餐馆加工食物和其他加工食品提供的能量占三餐摄入能量的比例也分别高达14.0%~20.5%和14.5%~19.2%。零食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以提供碳水化合物为主,蛋白质贡献较小,对小年龄儿童的膳食影响大于高年龄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以其他加工食品为主,提供的能量占所有零食能量的40.6%~47.7%。结论应加强营养教育,鼓励儿童青少年规律食用正餐,尽量选择新鲜、低能量、低盐、低脂的零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中国儿童青少年经常消费的7类预包装零食的钠含量,为儿童及家长选择健康的零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食先知中国2017—2020年食品数据,根据英国红绿灯标准评估7类预包装零食钠含量处于低(绿灯)、中(黄灯)、高(红灯)水平的比例。计算每份零食的钠含量及其占4~6岁、7~10岁和≥11岁人群每日推荐钠摄入量的百分比。结果 7类预包装零食共计35 498个,每100 g零食中钠含量中位数从高到低依次为植物蛋白质食物(1125 mg)、即食肉和水产制品(1100 mg)、膨化食品(523 mg)、坚果和籽类(292 mg)、烘焙制品(222 mg)、乳及乳制品(65 mg)及即食果蔬制品(44 mg)。钠含量属于绿灯、黄灯和红灯水平的零食分别占30.2%、37.7%和32.1%。每份零食钠含量占11岁及以上儿童青少年每日推荐钠摄入量的比例较高的前3位分别是植物蛋白质食品(28.1%)、即食肉和水产制品(16.5%)和膨化食品(10.5%)。结论 儿童青少年经常消费的7类预包装零食的钠含量存在较大差异,钠含量最高的3类零食分别是植物蛋白质零食、即食肉和水产制品及膨化食品。社会各方有必要采...  相似文献   

14.
鲜金利      蔡正杰      李婷婷      曾茂      刘亚欣      赵勇      ' target='_blank'> 《现代预防医学》2020,(13):2368-2370
目的 了解视屏时间及其导致的零食消费对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为控制儿童超重肥胖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和PubMed数据库,对国内外视屏时间与零食行为、视屏时间导致的零食消费与超重肥胖相关的文献进行综述。结果 视屏时间增加可能导致儿童零食消费增加,其中边视屏边吃零食和观看食品广告可能是其重要原因。而且,视屏行为可能通过增加不健康零食的摄入,从而增加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风险。结论 视屏时间及其所致的零食消费是影响儿童超重肥胖的重要因素。限制儿童视屏时间,培养儿童正确的零食消费观念有助于降低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吃零食,有助于少儿生长发育 很多人认为,零食是可吃可不吃的食物,只要一日三餐吃饱了,不吃零食最好。但其实,从营养学角度看,适当地、有选择性地吃些零食,对人体也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6.
《家庭健康》2010,(6):4-8
背景资料:1、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状况调查显示。我国城乡儿童青少年的零食消费有所增多。对北京市和湖北省的调查显示。3~5岁组的孩子中有71%每天都吃零食;6~17岁组的孩子每天吃零食比率达61%以上。  相似文献   

17.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食品所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60%以上3~17岁的儿童和青少年每天都吃零食;多数成年人聊天、看电视、休闲时也离不开零食。零食虽好吃,但也隐藏着诸多隐患,甚至不知不觉中成为可怕的健康杀手。近些年,不合格零食危害儿童健康的例子屡屡见诸报端:2007年,云南昭通市乐红村小学的4名小学生,因食用油炸干吃方便面中毒身亡;2009年3  相似文献   

18.
受国家卫生部的委托,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编制的《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以下简称《零食指南》)于9月份正式公布。《零食指南》将零食定义为“非正常时间食用的各种少量的食物或者饮料(不包缺括水)”,并从儿童青少年的年龄和零食等级两个方面作出了指导。零食被分成三个等级,包括可经常食用、适当食用和限制食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1998 - 2008年中国部分城市 8~14岁儿童零食消费行为变化情况,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关干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1998年和2008年在广州等市开展的儿童饮食行为数据进行分析.2次调查均采用三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8~14岁的儿童6 189名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问卷凋查方法收集零食消费行为.结果 2次调查中城市儿童零食消费比例始终在98%以上,最常食用零食种类选择冷饮类的比例从59.5%上升到75.7%;新鲜蔬菜水果类从85.1%下降到74.5%;饮料的人均日饮用量从1998年的329.1 mL上升到528.8 mL,碳酸饮料饮用比例从1998年的78.5%下降到57.1%,其他含糖饮料饮用比例则从1998年的25.7%上升到60.5%.结论 儿童吃零食的比例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饮料的饮用量有所上升,零食种类的选择有所变化.应加强儿童及其家长营养知识教育和干预,培养健康的零食消费习惯.  相似文献   

20.
《营养学报》2008,30(2):123-124
<正>我国儿童青少年吃零食的现象已较为普遍,为了培养他们建立有利于健康的饮食习惯,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受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的委托,于2006年~2007年研究和编制了《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