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植物雌激素的雌激素样或抗雌激素活性有着广泛的临床治疗价值,将为与雌激素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手段,具有广阔的研究和开发前景。介绍近年来植物雌激素对围绝经期综合征、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的临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目前植物雌激素在临床各科应用较为广泛,应用于妇科及临床各科,现将其总结归纳,以便为植物雌激素的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笔者通过查阅历史文献及现当代期刊,整理有关植物雌激素临床应用的相关文献,从文献学角度提供植物雌激素类中药的"机制—功效"关联特性的表达与认知依据。结果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植物雌激素具有抗肿瘤、改善围绝经期症状、改善骨质疏松、防治心血管系统疾病、治疗老年痴呆症等作用。结论植物雌激素具有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优势,但其作用机理尚未完全明确,如何使植物雌激素的应用合理化、规范化仍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甘草化学成分植物雌激素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韩静  邵瑞  王跃飞  王彧 《天津中医药》2017,34(3):212-216
甘草是一种来自于豆科甘草属的重要中药,含有400多种化学成分,以黄酮类和三萜类为主,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植物雌激素活性,通过调节雌激素受体(ER)、PI3K/Akt和MAPK等多种信号通路治疗包括乳腺癌、神经性、心血管在内的多种疾病。通过查阅PubMed、中国知网数据库搜集相关文献,总结了甘草中具有植物雌激素活性的成分,并阐述其相关疾病和作用机制,一方面为甘草中植物雌激素成分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另一方面为开发甘草中新的植物雌激素活性成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雌激素是一种参与机体多个器官系统功能调节的重要的固醇类激素.其水平的下降与女性绝经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增高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雌激素或雌激素样物质可以通过经典的雌激素受体(ER)α、ERβ或膜G蛋白偶联受体(GPR) 30等介导的基因和非基因传导通路发挥心血管系统的调节功能;靶细胞受体亚型的特异性分布和状况是影响雌激素或雌激素样物质最终效应的主要因素.同时,雌激素对心血管系统作用机制的阐明对激素替代治疗(HRT)或植物雌激素的临床应用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具雌激素活性植物中药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整理了已确定有雌激素活性的植物中药,分析了其功效分类,概述了相关临床研究进展。文中对雌激素活性植物中药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探讨,提出雌激素活性植物中药的研究必须明确"双向作用"是否成立以及成立的前提或条件,以解决中药治疗激素依赖性乳腺癌安全性问题;同时亟待解决快速筛查实验和标准的建立以及实验成果向临床应用转换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6.
植物雌激素是一类存在于植物中,能与机体的雌激素受体结合,产生雌激素样作用的非甾体类化合物。根据化学结构,可将植物雌激素分为异黄酮类、香豆素类、木脂素类及其他结构类型的化合物。植物雌激素为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对乳腺癌,前列腺癌,心血管疾病,更年期综合征和骨质疏松症等具有确切的治疗作用,但对子宫和乳腺等雌激素受体阳性的其他组织器官不会产生刺激增生等副作用。长期暴露或过量使用植物雌激素对雄性生殖系统和胎儿的造血功能有一定的影响。植物雌激素生物活性的评价标准、不良反应、作用机制等需要进一步探讨。该文综述了植物雌激素的植物来源、化学结构、药理作用和安全性等最新研究进展,以为其深入研究和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心血管疾病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临床上尚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临床研究发现冠心病的绝经前女性患者要明显低于男性患者,说明雌激素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作用,使雌激素替代疗法逐渐成为新的防治研究热点。大量植物雌激素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治疗研究,以期消除合成类雌激素在治疗中副作用。该文总结了雌激素受体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雌激素替代疗法的应用及局限性,以及植物雌激素在其防治过程中的应用前景,以期为开发安全、有效的新型药物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植物雌激素是一种来源于植物,在结构、功能上与雌激素相似的非甾体类化合物,在体内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即抗雌激素活性作用和拟雌激素作用[1].另外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植物雌激素还具有抗骨质疏松、降血脂、降糖等作用,可广泛运用在肿瘤、围绝经期综合症、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等的治疗方面[2].乳腺癌作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植物雌激素是天然植物化合物,结构或功能与雌二醇相同。有雌激素或抗雌激素双向调节作用,对激素相关性疾病具有广泛防治作用。《傅青主女科》治疗不孕症十方是后世妇科治疗不孕症的准绳,方中共用中药38味,含植物雌激素中药19味,每方必用植物雌激素。通过植物雌激素调节雌激素或抗雌激素活性是《傅青主女科》治疗不孕症主要机理。  相似文献   

10.
雌激素通过ER调节皮肤细胞功能,治疗银屑病、角化病、病理性瘢痕、白癜风、紫外线损伤等诸多皮肤疾病,但也可能会引发皮肤癌等恶性皮肤病和全身性副作用,其使用受到限制.中药来源的植物雌激素成分能够选择性调节雌激素受体,产生弱雌激素效应或抗雌激素效应,合理使用,可以替代雌激素防治皮肤疾病.  相似文献   

11.
内分泌治疗是前列腺癌、乳腺癌等疾病常用的治疗方案之一,但往往导致疲乏、潮热、易汗出等副作用。根据中医辨证,此类病人多数属于阴阳失调、虚证为主,多数选择补益为主的中药治疗,例如人参、鹿茸、淫羊藿等。从现代医学分析,此类中药或多或少都含有激素,并可能影响到人体的激素水平。含激素类中药在应用过程中是否有违医学原则,是否与内分泌治疗冲突,甚至降低内分泌治疗的疗效,是临床医师普遍关心的问题。现将有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含激素类中药的分类1.1植物雌激素分类及含植物雌激素的中药植物雌激素是指在植物中存在的非甾体雌激素类物质,主要分为异黄酮、香豆素和木脂素三大类。异黄酮主要包括金雀异黄素、大豆苷元和大豆黄素,是国外研究最多的植物雌激素。这三种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500多种植物中,尤其以大豆及其制品中含量较高。木脂素是具有2,3双苄基丁烷的一类化合物,是很多植物的次级组分,用于构建木质素,形成植物细胞壁,小扁豆和谷物中含较多的木脂素。  相似文献   

12.
综合分析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比较植物雌激素与雌激素替代疗法的作用及副作用,以期对寻找传统中医药途径替代雌激素治疗的研究者们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中药植物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筛选研究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药植物雌激素是近年来研究的一个热点,但目前的研究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中药含有植物雌激素成分的判断标准值得商榷、具体作用的受体需明确、药物血清实验方法 尚需改进、植物雌激素具体作用机制有待阐明等.针对这些问题,可以从以下研究方向展开植物雌激素筛选的研究,从结构上寻找中药的活性成分、能影响雌激素受体表达、揭示雌激素受体之间的关系,以及明确植物雌激素的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14.
源自中药的植物雌激素是天然的杂环多酚类化合物,能够与雌激素核受体或膜受体结合发挥作用,被称为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植物雌激素的药理作用体现在治疗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及对抗艾滋病毒等方面。高水平、大规模地深入研究植物雌激素的作用机制应当成为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植物雌激素是一类天然杂环多酚类化合物。具有雌激素活性的中药种类很多,目前发现的活性单体成分主要包括四大类:黄酮类、木脂素类、香豆素类及二苯乙烯类。植物雌激素因具有与动物雌激素相似的化学结构和功效,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雌激素信号通路,具有一定的雌激素样或抗雌激素样的作用。动物雌激素对妇科癌症、骨质疏松症、心血管疾病、阿尔茨海默病等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但长期大量使用可产生一系列严重副作用;而植物雌激素可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从植物雌激素的来源、化学成分、信号通路、药理作用等方面结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做一综述,以为其深入开发及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植物雌激素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化学结构上大致分为异黄酮类、香豆素类、木脂素类、查耳酮类等,在治疗乳腺癌、前列腺癌、心血管疾病、绝经症状、骨质疏松症和改善认知能力方面已有确切的疗效和应用。概述了有关植物雌激素的分类和药理作用研究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7.
骨质疏松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且女性罹患风险高于男性。目前临床用于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药物主要是抗骨吸收药如雌激素、双磷酸盐类、钙剂等,但不良反应明显。近来对中药雌激素样作用的研究快速增加。现就植物雌激素类单味中药防治PMOP的实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植物雌激素是一类存在于植物中与雌激素结构近似的生物活性物质。本文介绍了和植物雌激素相关的中药、植物雌激素在体内的作用方式、植物雌激素相关中药在药效药理和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压力性尿失禁是临床常见疾病,该疾病的病因多种多样,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然而每种治疗方式都有其优点和缺点。本文主要通过两个典型案例来说明应用我院的院内制剂(尿畅舒胶囊)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有确切的疗效。尿道及膀胱三角区具有雌激素受体,雌激素能缓解压力性尿失禁的症状。前期研究证明尿畅舒胶囊具有植物样雌激素作用,故对压力性尿失禁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药植物雌激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元  郑红霞  徐颖  林娜 《中国中药杂志》2017,42(18):3474-3487
植物雌激素是与人体内源性雌激素17-β-雌二醇结构相似的植物来源的化合物,通过与雌激素受体结合而引起拟/抗雌激素作用。该文系统梳理了近年国内外已报道的植物雌激素相关文献,其化学成分主要为黄酮类、香豆素类、木脂素类、萜类、甾体类化合物等,具有防治围绝经期综合征、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相关疾病、癌症及调节大脑功能等多种药理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经典雌激素受体通路、表观遗传效应、激活5'-腺苷-磷酸激活蛋白激酶、抑制激酶、活化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调节凋亡相关的蛋白、抑制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等。植物雌激素按其功效主要分布在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和清热药中,具有雌激素活性的经典名方主要为补益剂、理气药及和解剂等,该综述以期为科研人员和临床工作者进一步研究植物雌激素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