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光、电镜研究15例嗜酸细胞性筋膜炎标本,发现其病理改变并非只限于深筋膜,而肌外衣、肌束衣、肌内衣和肌纤维均有不同程度受累,肌纤维改变占全部病例的90%以上。因此本文提出嗜酸细胞性筋膜炎应称嗜酸细胞性筋膜-肌炎。并强调正确应用皮肤、皮下、深筋膜和肌肉组织完整取材,保持其连续性包埋于一个蜡块中的方法,是诊断本病不可缺少的佐证。  相似文献   

2.
1嗜酸性肌炎和肌筋膜炎在肌肉内出现大量的嗜酸性细胞浸润为病理特点,包括嗜酸性多发性肌炎、限局性嗜酸性肌炎以及嗜酸性肌周围炎。1.1嗜酸性多发性肌炎91%为男性病人,临床表现和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相似,腓肠肌或大腿肌的疼痛性肿胀,常导致严重的近端肌病。病人同时患有嗜酸性细胞增多症,出现甲下点状出血、红斑和皮下水肿、肺浸润、胸膜炎和心脏受累及的症状、体重下降和发热。30%的病人出现脑病、脑梗塞、多发性神经病或多神经病。辅助检查可以发现血嗜酸性细胞达10%~70%、贫血、高G球蛋白血症,伴有CK升高,病理改变为散在的肌纤维坏死…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一例增生性筋膜炎。该病特点为累犯筋膜及皮下脂肪,多见于40岁以上病人,最常累及上、下肢。镜下特征为成纤维细胞弥漫浸润性生长,大嗜碱性细胞多灶性增生,酷似神经节细胞。本病为良性变,但因其生长迅速弥漫、浸润性生长、细胞丰富、有奇异巨大的嗜碱细胞,易误诊为各种肉瘤。本病与结节性筋膜炎不同,可能为结节性筋膜炎的一种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7例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SS)的临床特点,提高基层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病理特征.结果 7例病例中6例有哮喘样发作,首发症状为哮喘的4例,6例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4例肺病理结果有小血管炎或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或部分病灶有肉芽组织改变.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5例,治疗后5例嗜酸性粒细胞均降至正常,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临床上遇到对同时有哮喘、鼻窦炎、外周血嗜酸细胞明显增高、胸部影像学异常的需考虑CSS.  相似文献   

5.
直肠嗜酸细胞性肉芽肿合并嗜酸细胞性胃、十二指肠炎1例沈阳铁路局总医院消化科(110032)温艳惠周吉民韩玲玲直肠嗜酸细胞性肉芽肿临床罕见,同时合并嗜酸细胞性胃、十二指肠炎未见报道,现将我们所遇1例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男患,65岁。1年前因门诊确诊Ⅱ型...  相似文献   

6.
嗜酸细胞性筋膜炎(eosinophilic fasciitis,Er)是近20余年来新认识的疾病,属于炎性肌病的一个特殊类型,是以局限性皮肤受累尤其是皮下筋膜增厚伴嗜酸细胞增高为特征的疾病.现报告1例经病理学证实的EF.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嗜酸性粒细胞筋膜炎(EF)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和诊治方法。方法收集2017年4月—2018年9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5例EF患者,均符合2014年Pinal-Femandez和2017年Masatoshi Jinnin嗜酸性粒细胞筋膜炎的诊断标准,对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肌电图、MR、病理组织活检表现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嗜酸性粒细胞筋膜炎主要表现为对称性的肢体肿胀、僵硬、疼痛,Groove征以及肌腱挛缩;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加,高丙种球蛋白血症,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升高,血清肌酸激酶正常;肌肉MR检查显示筋膜增厚;肌电图均表现为肌源性损害;全程皮肤、筋膜、肌肉连续活检,肉眼可见筋膜明显增厚,组织学检查显示5例患者皮肤及筋膜均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可见嗜酸性粒细胞,4例患者肌肉组织有炎性细胞浸润;激素治疗有明显疗效。结论嗜酸性粒细胞筋膜炎除皮肤和筋膜的表现外,还有肌肉受损的表现;诊断除临床、实验室、影像学等检查外,主要依靠活组织检查;早期诊断和激素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陈丽 《中原医刊》2007,34(12):83-84
目的探讨胃镜、肠镜活检的病理组织学检查在诊断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中的作用。方法对有临床症状需要做胃镜或肠镜检查的病人采用常规病理组织学活检,进行组织学诊断和分类。结果本组病例病理组织学检查示胃、肠壁结构存在,黏膜层、肌层、浆膜层均见大量散在或成团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有腹水者细胞学检查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未见其他明显异型细胞。结论对临床难以解释的胃肠道症状、腹水内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周围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者,均需做胃镜或肠镜检查,并取组织做常规病理组织学检查,这样可大大降低对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漏诊或误诊,提高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46例局限性硬皮病患者、8例嗜酸细胞性筋膜炎患者、34例泛发性硬皮病患者和52例正常健康人的血清透明质酸的浓度。虽然在所测定的46例局限性硬皮病患者中有3例显示血清透职质酸值增高,但并不能确认与健康人相比有显著的差异。在所测的8例嗜酸细胞性筋膜炎患者中,有4例血清透明质酸浓度增高,可以认定这与泛发性硬皮病患者(34例中有11例)同样存在有明显高比率的血清透明质酸浓度高值。与局限性硬皮病相比嗜酸细胞性筋膜炎的病例中血清透明质酸呈高值的更多。可以认为这大概是由于后者皮损更趋于纤维化病变的范围较大所致。此外,嗜酸细胞性筋膜炎一般不伴有内脏病变。因此,我们认为对于本证中血清透明质酸呈高值是可能与在皮肤、皮下以及筋膜炎症和纤维化方面,也就是说在同一部位的纤维细胞活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的发病机理、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及治疗预后,并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分析对15例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及治疗预后。结果:EG患者均有腹痛症状,不同分型(黏膜型、肌层型、浆膜型)临床表现各有差异,内镜下可见黏膜充血、糜烂、出血、溃疡。皮质激素治疗效果好。结论:EG临床表现多样性,无特异性,外周血及胃肠黏膜组织中嗜酸细胞增多是诊断的关健,皮质激素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嗜酸性筋膜炎是一种以四肢皮肤硬肿、皮下筋膜增厚、血清嗜酸粒细胞增多为主要临床特点的慢性全身性炎性疾病。本病较少见, 文章报道1例以肌肉疼痛为主要初诊临床表现的嗜酸性筋膜炎。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四例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它具有胃肠炎的一般症状,伴周围血嗜酸粒细胞增多并浸润胃肠道壁,激素治疗有明显疗效等特点。并结合文献复习,就本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提高对甲状腺嗜酸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 对2例甲状腺嗜酸细胞性肿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例嗜酸细胞性腺瘤,1例嗜酸细胞性滤泡癌,2例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55岁、62岁,手术后无复发。肿瘤较大,直径约5cm和8cm,有包膜,实性。组织学,瘤细胞大小形态较一致,核圆形或卵圆形,核异形不明显,核分裂罕见,丰富的嗜酸性胞质为其特征。两者的鉴别主要点是有无包膜和/或血管浸润。良性和恶性嗜酸细胞性肿瘤均表达TG、vimentin、S-100,CEA。结论 甲状腺嗜酸细胞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与甲状腺其他相对应类型的肿瘤相似。  相似文献   

14.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是一种病因学不明的罕见病,尽管已有报道指出其与变态反应、特发性高嗜酸细胞综合征及结缔组织病相关。本文报道了一例37岁女性患者,有特发性紫癜病史,同时伴有顽固性恶心、呕吐和腹痛。影像学检查患者有明显的肠壁肥厚和腹水,实验室检查发现其抗核抗体(ANA)阳性、抗-双链(DS)DN A抗体阳性、补体较低并有蛋白尿。剖腹探查术的胃和小肠活检明确了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诊断。另外,该患者符合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诊断标准。先前的研究已报道了伴硬皮症、多发性肌炎或皮肌炎的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患者。本次首次报道了1例嗜酸细…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和诊治方法等几方面提高对嗜酸细胞性膀胱炎的认识。方法:通过对5例嗜酸细胞性膀胱炎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等几方面进行临床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提出嗜酸细胞性膀胱炎的诊治方法,并借以减少临床误诊。结果:经治疗5例排尿异常症状消失。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以上,每3个月复查B超、CTU、膀胱镜,其中4例未见复发。结论:嗜酸细胞性膀胱炎是一种少见的特异性膀胱炎,易误诊为膀胱肿瘤,更易误诊为普通泌尿系感染,膀胱镜及活组织病理检查是最终的确诊方法。治疗方法主要是去除诱因,经尿道电切除病灶或膀胱部分切除等,抗组胺或(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6.
弥漫性嗜酸细胞性胶元病(Disseminated Eosinophilic Collagen Disease简称DECD)为一少见病,国内尚未见报告,现将我们一例的临床及病理特点结合复习文献材料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肾上腺皮质嗜酸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对4例肾上腺皮质嗜酸细胞瘤患者的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肿瘤均位于肾上腺皮质内,包膜完整,切面灰褐色及灰黄色,无出血及坏死灶。光镜下瘤细胞大部分呈弥散实性分布,小部分呈梁索及腺泡状排列。肿瘤细胞间有纤细的纤维间隔,其中有少量的淋巴细胞集聚;血管血窦丰富。免疫组化:本组4例,肿瘤细胞黑色素瘤抗原-1(Mart-1)、抑制素α抗体(Inhibin-α)、波形蛋白(VIM)4例阳性、突触素(Syn)2例阳性,CD56及p53 3例阳性,嗜铬素A(CgA)、S-100 4例均呈阴性。结论肾上腺皮质嗜酸细胞瘤少见,可伴有功能改变,其形态和免疫组化提示可能为一种高危性皮质肿瘤。  相似文献   

18.
嗜酸细胞增多性胃肠炎,表现为反复发作性腹痛,往往呈绞痛性质,可伴有呕吐或腹泻,同时伴有末稍血中嗜酸细胞增多。用一般的解痉镇痛药无效,激素可以使病情缓解。病理检查消化道尤其是上消化道肠壁有嗜酸细胞浸润。近年来我们共遇有4例病人,现将资料较完整的1例报告如下: 例一:杨××病历号80622,男性,19岁。患者自1976年11月至1977年10月6次住院,每次住院的症状都是脐周钝痛,阵发性绞痛。腹部检查除脐周轻压痛外无其他阳性体征。每次发作都伴有血中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 ,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例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患者的病历资料,并结合PubMed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总结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结论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临床表现和内镜下表现均缺乏特异性,内镜检查是主要诊断方法 ,但确诊仍需依靠病理检查;患者可选择糖皮质激素治疗,预后良好,部分患者需要手术治疗,少部分患者可复发,但目前尚无恶变报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肠道肌原成纤维细胞瘤(IMFTS)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方法对10例肠道肌原成纤维细胞瘤及25例炎性纤维息肉(IFPS)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进行对照分析。结果IFPS比IMFTS的组织内更富有嗜酸性细胞、纤维化、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及组织内有规则的血管。在免疫组化方面,82%IFPS对CD34呈阳性表达,而在IMFTS中则呈阴性表达。IMFTS对平滑肌肌动蛋白有更强的阳性表达(86%)。结论肠道IMFTS比IFPS更少见。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