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胸骨下段小切口心脏不停跳下室间隔缺损直视修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道心脏不停跳下经胸骨下段小切口修补室间隔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 A组: 24例室间隔缺损患者,经胸骨下段小切口修补室间隔缺损,在心脏不停跳下进行手术操作.B组:随机抽取年龄、体重及缺损大小与A组相仿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均经常规胸骨正中劈开切口,在心脏停跳下进行修补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术后住院天数.结果 A组与B组相比,切口长度、体外循环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术后24 h引流量差异有显著性,而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心脏不停跳下,经胸骨下段小切口修补室间隔缺损的手术方法是安全、可靠、美观、恢复快且疼痛小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右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修补先天性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的临床疗效。方法 58例先天性ASD、VSD患者(试验组,A组)均采用右腋下小切口联合心脏不停跳技术。手术在浅低温体外循环(CPB)下施行,皮肤切口沿右侧腋下、经第4肋间入胸,距右膈神经前2.0cm纵向切开心包,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常规建立CPB,心脏不停跳下修补ASD、VSD。57例先天性ASD、VSD患者(对照组,B组)均行正中切口心脏停跳下修补ASD、VSD。观察2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CPB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时间、胸瓶引流量、死亡、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 A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CPB时间、手术时间、术后胸瓶引流量、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术后病死率及残余分流、肺不张/肺部感染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右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技术修补先天性ASD、VSD具有安全、可靠、微创、术后恢复快、切口美观等优点,适用于...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经右胸前外侧小切口与胸部正中切口两种术式的效果。方法经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心脏不停跳下修补房间隔缺损82例,其中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10例,部分型肺静脉畸形引流3例;经胸部正中切口心脏停跳下修补房间隔缺损67例,其中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11例,部分型肺静脉畸形引流5例。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体外循环(CPB)时间、重症监护(ICU)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等指标。结果2组均无手术死亡。右胸前外侧小切口手术方式的CPB时间(35.2±14.1) min、机械通气时间(6.5±2.5) h、术后住院时间(7.4±1.2) d和切口长度(6.5±0.9) cm均明显小于胸部正中切口手术方式的CPB时间(42.7±11.8) min、机械通气时间(7.9±3.8) h、住院时间(9.0±2.9) d 和切口长度(15.9±1.7) cm(P<0.01),前者术后引流量(237.6±172.5) ml小于后者术后引流量(304.3±192.4) ml(P<0.05)。ICU时间分别为(35.1±16.2) h和(32.3±24.1) h,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心脏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畸形矫正效果满意,可靠安全,手术创伤小,术后住院时间短,操作简单,美容效果好,可取代常规胸部正中切口矫治房间隔缺损及其合并部分型肺静脉畸形引流。  相似文献   

4.
三种手术入径治疗房间隔缺损的体外循环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比不停跳下房间隔缺损三种手术入径的体外循环(CPB)建立与管理。方法59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分别采用:胸壁打孔全胸腔镜(15例)、右腋下小切口(19例)及胸骨正中切口(25例)三种术式完成,胸腔镜组采用股动、静脉插管建立CPB;右液下小切口采用升主动脉、直角腔静脉插管建立CPB;正中切口采取常规插管方法建立CPB。结果手术过程顺利,均痊愈出院。胸腔镜组与胸骨正中切口组比较,输血量、引流量、术后住院天数均显著降低(P〈0.05),其CPB时间、手术时间也有差别,但无统计学意义。右腋下小切口组与胸骨正中切口组比较,胸廓畸形、创伤、输血量、引流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术后住院天数也有差别,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停跳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三种手术入径均是安全、可行的,微创小切口更优于胸骨正中切口,CPB建立方法虽有所不同,但其管理并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胸腔镜下心脏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经验。方法右侧胸壁打3孔(2个操作孔、1个胸腔镜孔)。股动脉、股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电视胸腔镜下行房间隔缺损(ASD)修补术23例(胸腔镜组)。与同期相匹配的一组(常规组)25例正中开胸心脏停跳下ASD修补术相比。结果两组均无死亡。胸腔镜组较常规组体外循环时间稍延长,但无升主动脉阻闭时间,术后血心肌酶量明显偏低;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两组差异无显著性,而胸腔镜组切口长度明显减小、术后胸液引流量明显减少,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胸腔镜组术后均无气栓相关并发症。结论胸腔镜下心脏不停跳ASD修补术较传统ASD修补术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心肌保护好、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骨下段小切口入路手术治疗先天性房间隔缺损(ASD)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郑州儿童医院收治的62例先天性ASD患儿,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28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胸骨正中切口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患儿接受胸骨下段小切口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切口长度、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重症监护时间、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心功能。结果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体外循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重症室监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24 h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胸骨畸形、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肺栓塞、切口/胸骨感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舒张末期右心室容积、收缩末期右心室容积、右心室射血分数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胸骨下段小切口入路与常规胸骨正中切口入路治疗先天性ASD的效果相当,但胸骨下段小切口入路手术治疗的切口小,有助于加快术后恢复进程。  相似文献   

7.
胸骨下段小切口在婴儿室间隔缺损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骨下段小切口在婴儿室间隔缺损外科治疗中应用的效果。方法2006年1月~2007年1月应用胸骨下段小切口对52例婴儿室间隔缺损进行了修补手术(小切口组),术中保留胸骨柄的完整性,常规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完成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与同年46例标准胸骨正中切口婴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标准组)作比较。结果全组无死亡。小切口组较标准组心肌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和手术时间等差异无显著性,而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肺部感染或肺不张及术后鸡胸畸形发生率等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胸骨下段小切口创伤小,有美容效果,可明显降低婴儿室间隔缺损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骨下段小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方式在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80例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切口方式不同分为胸骨下段小切口组40例(采用胸骨下段小切口修补术)和胸骨正中切口组40例(采用胸骨正中切口方式入路)。2组患儿均采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浅低温体外循环。观察2组患儿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24h引流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重症监护室滞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小切口组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均明显低于/短于正中切口组(P<0.05),而2组升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重症监护室滞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在肺渗出、肺不张、胸腔积液、肺部感染、房室传导阻滞等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66、0.000、1.802、2.632、2.632,P>0.05)。术后随访3个月,心功能等级均为Ⅰ级,小切口组未发生胸骨畸形,正中切口组发生胸骨畸形4例,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526,P=0.001)。结论采用胸骨下段小切口方式行小儿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疗效确切,安全性好,更为美观,在一定条件下可替代胸骨正中切口方式。  相似文献   

9.
回顾性分析采用胸骨下段小切口及胸骨正中切口治疗儿童简单先天性心脏病198例的临床资料,并分为胸骨下段小切口组(小切口组)和胸骨正中切口组(正中切口组),病种包括室间隔缺损(VSD)与房间隔缺损(ASD)。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左室射血分数和心胸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无死亡病例。ASD 修补术中小切口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术后24 h 引流量及切口长度均小于正中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体外循环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SD 修补术中小切口组的手术时间、术后24 h 引流量、切口长度均小于正中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与正中切口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随访2个月~3年,患者心功能均为Ⅰ级。小切口组无胸骨畸形,正中切口组6例出现鸡胸。胸骨下段小切口行儿童简单先天性心脏病修补手术安全可行,较传统切口更美观、微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全胸腔镜下ASD修补术的经验。方法:32例患者均经心脏超声检查明确诊断为CHD ASD,分为A组(全胸腔镜)和B组(常规手术)。均在全麻气管插管下手术,A组经股动、静脉建立CPB;B组按常规方法建立CPB,均在CPB,主动脉阻断下完成ASD修补术。结果:手术时间、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24 h胸腔引流量、气管插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恢复良好。除A组1例术后肺部感染,1例术后室颤,均及时治愈外,无其他严重之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均在门诊随访1~20个月,心脏超声检查无残余漏、无中度以上的三尖瓣关闭不全。结论:全胸腔镜下ASD修补术可以获得与常规手术一样的疗效,但手术操作技术要求高、难度大,有一定的学习曲线。完全胸腔镜手术切口更小、更隐蔽,符合目前患者对美观的要求,是一种先进的微创心脏外科手术技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治疗中3种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至2015年我院收治的 ASD 患者,A 组为经导管封堵术,B 组为经胸微创封堵术,C 组为胸骨正中切口修补术。结果:三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残余分流以及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相比 B 组与 C 组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 B 组与 C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3种手术方式均能够有效治疗 ASD,而经导管封堵术相比其他两种术式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639例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微创切口临床应用的经验。方法:639例患者,年龄2-53岁,体重10-70k。先心病545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50例,心脏粘液瘤21例,主动脉窦瘤破裂23例。心脏功能(NYHA)分级:Ⅰ级250例,Ⅱ级192例,Ⅲ级132例,Ⅳ级62例。经胸骨上段小切口11例,胸骨下段小切口39例,右胸前外侧切口565例,右腋下小切口21例,右胸骨旁切口3例,纵膈引流量和输血量明显少于胸骨正中切口。结果:本组术后引流量50~540ml,术后2~12小时,拔出气管插管,住院天数10~15日。本组死亡率2.0%(13/639)。有7例(占1.1%)因出血扩大切口后止血获救。结论:微创心脏切口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瘢痕隐蔽可达到与常规切口相同效果,但不适于复杂心脏畸形矫正的手术。  相似文献   

13.
右侧剖胸心脏不停跳下行房室缺修补6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右侧剖胸心脏不停跳下行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方法64例均采用腋中线至锁骨中线6~10cm弧形切口,经第4肋间入脑。心包自隔神经前2cm处电凝切开,上至升主动脉心包反折处,下至下腔静脉入口处,悬吊心包于切口周边。阻断上、下腔静脉,心脏在空跳下平行房室沟切开右心房显露房间隔或室间隔缺损处。缺损小于2.5cm的ASD直接缝合14例,大于2.5cm的ASD取自体心包片4-0Prolene线连续缝合修补16例。小于1.0cmVSD直接缝合修补26例,大于1.0cmVSD用涤纶片5~0Prolene线连续缝合8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平均体外循环时间(34±12)min,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4~8h。平均住院8d痊愈出院,随访2~18个月,均恢复健康,心功能达Ⅱ级以上。结论右胸切口结合心脏不停跳行房间隔、室间隔缺损修补,损伤轻,出血少,切口隐蔽美观,可避免心肌再灌注性损伤,有利于心功能恢复,是一种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采用经胸骨正中小切口,治疗心脏疾病。方法:对26例患者取胸骨正中小切口,从胸骨角下缘2cm至剑突水平作7.5-10cm长切口,经第二肋间横断胸骨,然后给僻劈下端胸骨,显露心脏。体外循环下经右房切口行房缺补片6例,部分性房室管畸形矫正1例,三尖瓣心包补片成形1例,室缺修补12例,室缺修补+二尖瓣成形1例。经右室流出道切口行室缺补片5例。结果:手术经过顺利,痊愈出院。术后随访24例,3例患者轻度切口疤痕增生,无局部胸骨隆起和心脏残余分流。结论:该切口保留了胸骨角水平以上胸廓的完整性,切口位置较低,切口短,有一定的美观功效,适宜于5岁以上的患者行房、室缺修补术,二尖瓣、三尖瓣成形术和置换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不同入路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患者心脏结构的近期改变。 方法选取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患者104例,根据入路方式分为左房微小切口组、右外侧切口组和正中切口组。比较各组体外循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切口长度、重症监护时间、心脏结构变化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与正中切口组比较,左房微小切口组和右外侧切口组机械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重症监护时间、切口长度缩短,术后引流量减少(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各组右房左右径和上下径、右室前后径缩小,左室舒张期末内径增大(P<0.05),且术后3个月较术后3天比较差异更显著(P<0.05),术后3天左房微小切口组和右外侧切口组与正中切口组比较差异更显著(P<0.05);术后3个月各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左房微小切口、右外侧切口较正中切口入路房间隔缺损修补术近期矫正效果较好,但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采用机器人手术系统(da Vinci Si)辅助和完全胸腔镜下,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进行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s,ASD)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开展的38例ASD手术,其中25例接受机器人不停跳ASD修补术(机器人组),13例全腔镜右胸3孔不停跳ASD修补术(全腔镜组)临床效果。结果:术毕食道超声评估两组患者心内畸形均成功矫治,无术式转化,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机器人组在手术时间、体外循环转流时间上较全腔镜组明显延长(P < 0.05),但在术后机械通气、重症监护室滞留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和术后引流量上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全部患者原扩张的右心房、右心室及左心房均较术前明显缩小(P < 0.05);两组患者间右心改善效果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 0.05),与手术方式无关。出院后随访复查1~6个月,无伤口愈合不良、残余分流等并发症;心功能均为Ⅰ级。结论:机器人和全腔镜不停跳ASD修补术安全可靠,可重复性高,疗效满意,微创效果佳;机器人辅助下能完成更为复杂的心脏手术。  相似文献   

17.
全电视胸腔镜下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随机比较胸腔镜下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腔镜组101例,采取股动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右胸胸壁打3个小孔后施行完全胸腔镜下手术;传统组103例,采用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平抑卧位,胸骨正中切口,纵劈胸骨手术。比较两组的静止呼吸顺应性(Cs)和动态肺顺应性(Cd)以及两组的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胸腔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外科治疗效果。结果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闭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及外科治疗效果两组无显著性差异。但胸腔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Cs和Cd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全胸腔镜下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美容,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胸腔镜辅助右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共完成胸腔镜辅助右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修补术41例,术中需使用胸腔镜,特殊的手术器械及长距离的推结器,采用穿刺股动脉、股静脉插管建立外周体外循环,负压辅助静脉引流,CHITWOOD钳阻闭升主动脉,冷血心脏停跳液顺行灌注保护心肌,CO2充满术野,避免气栓,胸腔镜辅助下完成房间隔缺损修补术.选取同期在昆明市延安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心行传统正中开胸房间隔缺损病例41例为对照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运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术后无并发症.微创组与正中开胸组比较主动脉阻断时间、转流时间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辅助时间、ICU时间、住院天数、输血率较正中开胸组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12月效果良好.结论胸腔镜辅助右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安全,有效,能达到传统正中开胸相同的手术结果;学习曲线短;可重复性强;美容效果好;较内科封堵治疗拥有更广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右腋下垂直切口手术与胸骨正中切口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探讨两种手术方法的优劣,从而提高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的患者分为两组:右腋下切口组27例,胸骨正中切口组30例,对两组手术方法在手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ACC)、体外循环(CPB)时间、术中出血、手术时间、监护室(ICU)滞留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管拨管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抗生素使用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右腋下切口组比胸骨正中切口组手术时间长,在ICU滞留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引流管拨管时间短、引流量少、术后抗生素使用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手术中ACC、CPB、术中出血、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腋下切口组,术后切口创伤小,美观,对于手术患儿成长过程的心理影响少,优于胸骨正中切口组治疗简单的儿童先天性心脏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经胸小切口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ASD)的疗效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80例ASD患者,随机分组(每组样本容量90例),对照组给予胸骨正中开胸房间隔缺个损修补术治疗,试验组给予经胸小切口ASD封堵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心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随访2月,对比两组SF-36评分.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