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MRI检查资料,其中超急性期(<6 h)4例,急性期(6~72 h)37例,均行磁共振常规T1WI、T2WI、Dark-fluid及DWI检查。结果 DWI显示病灶、病灶边界以及范围均优于常规T1WI、T2WI、Dark-fluid像;41例在DWI像上均表现为异常高信号,ADC图上表现为低信号。结论 DWI结合ADC图对诊断急性脑梗死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敏感性,能发现常规T1WI、T2WI、Dark-fluid像上不能发现的超急性期脑梗死,DWI与T2WI、ADC图结合能判断不同时期脑梗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弥散成像(DWI)序列对脑梗塞的诊断及分期的作用。方法应用(0.35T)磁共振T1WI、T2WI、FLAIR和DWI序列对77例脑梗塞病人进行扫描,分析各序列显示的结果及信号强度特点。结果3例超急性期脑缺血病例中,DWI显示为高信号,而T1WI、T2WI、FLAIR信号均无变化,65例急性期脑梗塞,在DWI、T2WI、FLAIR上以高信号为主,在T1WI表现为略低或低信号,9例急性腔隙性脑梗塞在DWI等信号,在T2WI、FLAIR呈高信号。结论DWI对脑缺血病变高度敏感,并能区分不同时期的脑梗塞,有助于临床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脑梗死中临床诊断价值和区分多发梗死灶中急性和非急性方面的能力。方法:对56例脑梗死发病时间不同的病例行常规MR及DWI程序检查,对同一层面所有的磁共振成像进行比较,重点分析信号强度及病灶大小,数据做统计分析。结果:DWI对超急性及急性脑梗死可显示T2加权像不能显示的病灶,并随时间延长显影范围逐渐增大,表现弥散系数(ADC值)明显下降。急性后期DWI显示病灶不如T2加权像,ADC值接近或高于正常。结论:脑梗死的DWI信号和ADC值变化具有特征性的时间演变规律,DWI能非常可靠地显示超急性和急性脑梗死,具有区分急性和非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27例早期脑梗死患者(超急性期3例,急性期13例,亚急性期11例)病灶共43个,经DWI成像及MPd常规序列(T1WI,T2WI,FLAIRWI),了解病灶的分布,不同时期病灶的信号强度变化,及病杜相对面积的变化(DWI与T2WIFLAIRWI)。结果:病灶分布:大脑(包括基底核)间脑72%;小脑及脑干28%。病灶显示;急性脑梗塞DWI均表现为高信号,3例超急性DWI显示,而T2及HAIR未能显示;急性期多数表现为略高信号;亚急性期多数同DWI表现相仿为高信号。DWI在早期急性梗死显示能力优于常规序列,并且能够区分新旧梗死,有助于责任病灶的检出。病灶信号面积比较;DWI往往表示核心梗死,可以估算梗死面积及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结果。讨论:DWI对早期急性梗死显示能力优于常规序列,能区分新旧梗死,其面积测量可以提供有用的预后信息。  相似文献   

5.
肝脏恶性肿瘤扩散加权成像与T2加权成像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比较肝脏扩散加权成像(DWI)和T2WI反映肝脏恶性肿瘤扩散特征、病理特征及肿瘤范围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肝脏恶性肿瘤44例48灶(肝细胞癌30例30灶,肝转移瘤10例14灶,胆管细胞癌4例4灶),比较DWI与T2WI图像液体(脑脊液,胆囊胆汁)和肝脏恶性肿瘤的信号,肿瘤/肝脏信号强度比(SIR),对比噪声比(CNR)以及肿瘤范围,测量肿瘤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在b=600 s/mm2的图像中,所有病例的脑脊液均显示为低信号.肝脏恶性肿瘤多表现为高信号,其信号分布特征与T2WI不同;肿瘤的信号强度和瘤/肝SIR,DWI与T2WI不相关;DWI信号强度与ADC值呈负相关.DWI的病灶对比噪声比高于T2WI,二者差异有显著性.DWI显示病灶范围与T2WI差异无显著性.结论b=600 s/mm2的肝脏DWI图像受T2穿透效应影响较小,能够较好地反映肝脏恶性肿瘤的扩散特征.DWI肿瘤对比噪声比更高,有助于病灶边界的确定.DWI反映的肝脏恶性肿瘤的扩散特征,可作为其影像学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高场MR多模态成像序列评估及找出脑卒中的早期迹象影像证据,为早期rt-PA溶栓治疗时间窗提供直观和个体化的影像学信息。材料与方法利用线栓法栓塞右侧大脑中动脉,制备MCAO大鼠模型10只,在不同的时间点采用DWI、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和常规T2WI评估MCAO大鼠模型脑缺血性病变区域的特性。通过MRS、并应用LCModel后处理来绝对定量在不同的时间点病灶内局部特异性代谢物浓度的变化。结果10只MCAO大鼠,6 h内T2WI均未显示明确病变灶;而大脑中动脉梗塞10 min后,DWI均能在大脑中动脉供血相应纹状体区及顶叶皮层区显示出异常的高信号,与DWI相应病变区ADC图均显示有异常的低信号。MRS研究发现,大脑中动脉梗塞1 h后病变中心区对比相应对侧正常区Lac峰明显增高,NAA峰明显下降;谷氨酸和牛磺酸绝对浓度2 h内逐渐上升达峰值,随后3 h段明显下降。结论 MR多模态成像序列,特别是利用T2WI、DWI及1H MRS可定性诊断超早期缺血性脑卒中,并能评估及量化超急性脑卒中发病时间窗,为筛选适合rt-PA溶栓治疗者提供客观和个体化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各种MRI检查方法在早期脑缺血动物模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大脑中动脉闭塞/再通模型.应用弥散加权成像(DWI)、超顺磁氧化铁(SPIO)灌注T2WI和常规MRI检查,在不同时间点对模型进行观察.结果DWI在脑缺血的30~90 min可显示高信号区,但缺血范围显示不清;SPIO灌注T2WI在缺血1 h时可显示脑血流低灌注区,无法观察病理改变;T2WI上高信号在脑缺血后6~12 h,可确切观察缺血范围;T1WI无异常发现.结论早期脑缺血的MRI诊断应综合应用不同的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鼠右肝门静脉血供阻断后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表现及ADC值变化。方法选取体重300g左右SD大鼠30只,肝门静脉右分支结扎术后随机分成5组,分别在术后3小时、1天、3天、7天、14天采集T1WI、T2WI、DWI及ADC图像,并杀死大鼠取得标本作病理、电镜及TUNEL染色检查。结果①病理学、TUNEL染色及电镜检查证实30只大鼠右肝细胞均发生灶性凋亡,术后3d,时开始出现,随时间延长,凋亡细胞渐增多;②术后各组肝右叶T1WI表现为片状高信号,T2WI术后3小时表现为片状低信号,以后各时间段为高信号,DWI术后3小时为片状稍高信号,此后呈小片状高信号;③各组肝右叶ADC测量值较肝左叶均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rADC值随时间渐增高;④随着b值增加,各组ADC测量值渐降低,rADC值增高,DWI信噪比及敏感性降低,但特异性增加。结论大鼠肝右叶门静脉结扎除诱导肝细胞灶性凋亡,其DWI也有特征性表现,可以借助DWI及ADC值来判断肝脏血供干预手术的成败,提示灶性凋亡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颅脑创伤致胼胝体损伤的MRI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2月~2020年11月诊治的103例胼胝体损伤患者一般资料,均为颅脑创伤所致,且均在本院接受MRI和CT检查。观察患者MRI和CT影像学表现,并比较MRI和CT的诊断效能,并分析不同类型胼胝体损伤的MRI参数值。结果MRI检查显示99例患者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边缘清楚,4例患者存在强化或边缘不清晰,其中45例非出血性损伤患者,T1WI呈现等信号或者低信号,T2WI和DWI均呈现稍高信号,同时各扫描序列中均未见出血信号,58例出血性损伤患者,各扫描序列上均呈混杂信号,且可见出血信号;MRI和CT对膝部损伤、压部损伤以及体膝部损伤检出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MRI对体部损伤检出率明显高于CT(P < 0.05);MRI和CT对出血性损伤诊断准确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MRI对非出血性损伤、胼胝体萎缩、软化灶以及胶质增生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CT(P < 0.05);两组患者DWI序列显示以及脑弥漫性轴突损伤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出血性损伤T2WIFLAIR、T2WI/T1WI显示明显高于非出血性损伤(P < 0.05)。结论MRI检查应用于颅脑创伤所致胼胝体损伤较CT可显示更多的病灶,可鉴别诊断出血性损伤与非出血性损伤病灶,同时可准确定位胼胝体损伤具体部位,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磁共振弥散成像在脑梗塞诊断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在脑梗塞病变的应用价值和方法。材料与方法:对30例脑梗塞患者行磁共振常规及弥散成像。结果:早期脑梗塞DWI显示优于常规MRI,急性、亚急性和慢性脑梗塞病灶在磁共振弥散加权图像的表现各有特点,ADC值呈规律性变化。结论:合理的应用磁共振弥散成像可提高脑梗塞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MRI常规序列及扩散序列DWI定量参数ADC值在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整理我院新生儿科2016年6月--2019年1月低血糖脑损伤患儿的临床、影像及检验资料共48例。分析其MRI表现,并根据新生儿低血糖程度分为3个组(a组血糖≤1.0 mmol/L,b组>1.0~1.7 mmol/L,c组>1.7~2.0 mmol/L),应用SPSS 23.0软件分析ADC值在不同分组间的差异及与血糖的相关性。结果:①统计结果:a组17例,b组17例,c组14例;其中28例(58%)在DWI中病灶显示明显优于常规序列(T,WI.T,WI);②不同低血糖严重程度分组(a,b,c)间的ADC值不同,随着低血糖严重程度增加,ADC值呈减低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ADC值与低血糖严重程度呈中等程度相关,相关系数r为0.761。结论:①DWI较MRI常规序列能更敏感地发现低血糖脑损伤的部位、范围及损伤程度;②磁共振扩散成像定量参数ADC值在评估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的严重程度中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CT和MRI多序列评估脑外伤患者病况的价值。方法连续收集2018年2月~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脑外伤患者70例的临床资料,所有入院后的患者均进行CT和磁共振T1WI、T2WI、液体衰减翻转翻转恢复序列(FLAIR)、弥散加权成像(DWI)、增强梯度回波T2*加权血管成像(ESWAN)序列扫描检查,记录病灶的位置、数目、形态等,并与手术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两种诊断方式对病情的评估价值;于伤后3月进行随访,记录患者有无神经症状,并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采用Spearman相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60例脑外伤患者中手术诊断硬膜下血肿4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1例,硬膜外血肿17例,脑挫伤23例。MRI在硬膜下血肿、脑挫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率高于CT检查(P < 0.05),两种检查方式在硬膜外血肿检查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例患者微出血病灶MRI多序列检查中ESWAN检查数目最多,其后依次是FLAIR序列、DWI序列、T2WI序列、T1WI序列,CT与T2WI序列检出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出血灶主要分布在额叶、颞枕顶叶、胼胝体、基底节、丘脑、脑干等区域,ESWAN序列检出出血病灶的总体积为288 557 mm3,以颞枕顶叶白质体积最大为63 153 mm3;60例脑外伤患者ESWAN序列发现出血性病灶数目、体积与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之间经Spearman相关检验均存在明显负相关(r=-0.753, P < 0.01;r=-0.736,P < 0.01),伤后3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与ESWAN序列发现出血性病灶数目、体积负相关(r=-0.648, P < 0.01;r=-0.612,P < 0.01)。结论与CT检查相比,MRI多序列联合检查在脑外伤患者硬膜下血肿、脑挫伤、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准确率更高,且ESWAN序列在出血性病灶的数目、体积检出方面更有优势,对患者病情及远期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低场MR DWI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低场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的价值。方法对临床高度怀疑脑梗死且发病时间在6h以内的25例患者进行常规MRI和DWI扫描。结果25例脑梗死DWI均显示为高信号,T2FLAIR显示8例,T2WI显示5例,TIWI均未显示。结论低场强MR DWI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显示明显优于常规MRI。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早期颈髓损伤后脊髓囊性变、患者运动功能改善情况与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关系。方法对18 例早期颈髓损伤患者进行磁共振T1WI、T2WI、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获得ADC值和ADC图,并通过康复评价获得治疗前后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ASIA)评分。分析ADC值与脊髓囊性变和患者运动功能改善的关系。结果早期颈髓损伤发生囊性变的ADC值低于未发生囊性变的ADC值,两者的分界点在700×10-6 mm2/s。患者年龄与ADC值呈正相关。康复运动功能改善与ADC值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早期颈髓损伤发生脊髓囊性变时ADC值多在700×10-6 mm2/s 以下。目前为止,还不能通过测定ADC值来判断早期颈髓损伤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脑实质间变性室管膜瘤(anaplastic ependymoma)与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MRI影像征象的差异,并探究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联合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对两者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脑实质间变性室管膜瘤与25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术前MR平扫、增强扫描以及DWI检查的影像学资料,对其MRI影像征象进行对比分析,并测量两组肿瘤实质的平均ADC值行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ADC值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25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在DWI上19例呈高或稍高信号,6例呈等低信号,ADC均值为(0.83±0.06)×10~(-3) mm~2/s;18例间变性室管膜瘤在DWI上14例呈高或稍高信号,4例呈等低信号,ADC均值为(1.15±0.12)×10~(-3) mm~2/s,高于前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43,P0.001)。以ADC值0.96×10~(-3) mm~2/s作为两者的诊断阈值时,ROC曲线下的面积等于0.92±0.04,95%可信区间为0.84~1.00,灵敏度90%,特异度95%,准确度率90%。结论脑实质间变性室管膜瘤与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MRI征象存在一定差异,ADC值在两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亚急性脑梗塞MR扩散张量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MR扩散张量 (DTI)中各向同性成像、表观扩散系数 (ADC)图像、部分各向异性 (FA)图像、各向异性体积比 (VR)图像在诊断亚急性脑梗塞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 13个亚急性脑梗塞患者 (共 17个病灶 ) ,利用扩散张量成像 (DTI)、扩散加权成像 (DWI)、T2 加权成像 (T2 WI)FSE序列等技术进行头颅MR扫描 ,并运用原始数据重建出ADC、FA、VR图像。结果 各向同性成像、ADC、FA、VR、DWI、T2 WI均能不同程度地检测出病灶 ,其中各向同性成像技术检测出所有的梗塞病灶 ;而ADC图像由于存在假阴性期 ,所以对部分病灶未能检出。结论 各向同性成像技术能更好的检测出亚急性脑梗塞 ,是各向同性成像、ADC、FA、VR、DWI和T2 WI中最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与记忆、情感及视觉相关的脑皮层与正常人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s,ADC)值的差异性。材料与方法将40例2型糖尿病依据视网膜病变程度分为Ⅰ组(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及Ⅱ组(单纯性视网膜病变)各20例,另外收集20例年龄相近的健康志愿者(Ⅲ组),行1.5 T MRI常规和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扫描,测量各组两侧额中回、颞上回和楔回脑皮层的ADC值。结果 3组在MRI常规平扫T1WI及T2WI上图像差别不大。Ⅰ、Ⅱ及Ⅲ组双侧额中回、颞上回脑皮层ADC值依次降低;Ⅰ、Ⅱ两组右侧额中回脑皮层的ADC值与病期长短呈正相关。结论Ⅰ、Ⅱ及Ⅲ组双侧额中回、颞上回脑皮层ADC值依次降低,提示Ⅰ、Ⅱ组患者相应脑皮层的神经元变性、凋亡,证明2型糖尿病与脑损伤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且随着疾病进展,脑损伤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小儿病毒性脑炎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并观察表观扩散系数(ADC)的变化规律。方法:对38例临床明确诊断的小儿急性期病毒性脑炎,分别作轴位DWI和常规T1WI、T2WI成像。观察病毒性脑炎在DWI与常规T2WI的表现,同时测量感兴趣区域和正常同龄段儿童脑白质和脑灰质的ADC值。结果:MRI诊断20例阳性,共发现76个病灶。3个病灶在DWI出现异常高信号而T1WI、T2WI均未见明显异常信号,52个病灶在DWI与T2WI均表现为高信号,其中25个病灶DWI显示范围较T2WI更清楚、更广泛,13个病灶在DWI表现为等信号,在T2WI为高信号,8个病灶在DWI表现为低或稍低信号,在T2WI为高信号。复查11例其中7例痊愈,其余4例出现11个软化灶,在T2WI表现为异常高信号,在DWI表现为低信号,T1WI表现为低信号。结论:DWI能在早期发现病毒性脑炎异常信号,也能够反应病毒性脑炎不同时期的病理变化,与常规T2WI相比可提供定量的诊断信息,对疾病的诊断及预后疗效评估也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常规序列及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对电击伤模型电击损伤的评价效果。方法选取30只普通家兔,根据电击时间将家兔随机分为3组:A组(电击0.2 s)、B组(电击0.5 s)、C组(电击1 s),10只/组;电击伤后根据标准对电击家兔进行肢体损伤分级评价;H&E染色观察家兔电击伤后24、48和72 h下肢肌肉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磁共振T2WI平扫和T1WI-FS增强扫描观察家兔电击伤后24、48和72 h下肢损伤情况;采用DWI扫描观察不同b值下家兔电击伤不同损伤程度的表观扩散系数值。结果3种不同电击时间条件下,共计造成“轻”度损伤模型家兔为7只,“中”度损伤模型家兔为7只,“重”度损伤模型家兔为6只,“特重”度损伤模型家兔为10只(χ2=21.486,P=0.002)。组织学结果显示,电击后24 h后可见家兔下肢肌肉间质存在出血、肌细胞凝固性坏死、肌溶解及炎性浸润情况;48 h后则可观察到肌肉间质血管肿胀且有血栓形成;72 h后肌肉坏死组织进一步扩大加重;T2WI平扫及T1WI-FS增强扫描信号显示电击家兔呈渐进性坏死情况,与组织学结果一致;不同b值DWI扫描结果显示,b值在等于600 s/mm2和800 s/mm2条件下,“轻”、“中”、“重”和“特重”度损伤表观扩散系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T2WI平扫及T1WI-FS增强MRI扫描联合多b值DWI序列扫描对于临床电击损伤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DWI以及ADC值测量在脑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以及表观弥散系数值测量在脑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脑肿瘤的DWI与ADC值特点.结果 44例脑肿瘤表现分为如下五类:DWI高信号ADC值升高(n=19)、DWI高信号但ADC值减低(n=11)、DWI低信号ADC值升高(n=9)和DWI混杂信号ADC值升高(n=5).转移瘤[(1.364±0.468)×10-3 mm2/s]、胶质瘤[(1.396±0.560)×10-3 mm2/s]及脑膜瘤[(0.935±0.182)×10-3 mm2/s]ADC值之间统计学差异不明显(F=3.47, P>0.05).结论 ADC值本身不能鉴别转移瘤、胶质瘤和脑膜瘤, 但DWI和ADC值可用于对脑肿瘤的评价,结合两者可提供肿瘤内部功能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