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伞形科(艹页)蒿属(葛缕子属)植物田(艹页)蒿(田葛缕子)Carum bvrigiicum Tu-rcz关中群众俗称“抽麻苔”,《全国高等植物图鉴》谓其供药用,《秦岭植物志》称其用途同同属植物(艹页)蒿。(艹页)蒿C·carviL。又叫葛缕子,西藏、甘肃一带称藏茴香,以果实、根及全草入药,性温味微辛,芳香健胃驱风理气,主治胃腹疼痛及小肠疝气;果实所提取的挥发油,称为香料和驱风健胃良药(1)。  相似文献   

2.
通过野外调查 ,采集、鉴定标本及在西北植物研究所、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标本馆进行凭证标本和文献考证工作 ,对甘肃蓼属药用植物学名进行订正 ,并对其在本省的地方名、分布、生境、药用价值作了简要概述 ,以期为正确地开发利用及文献交流提供参考。1 尼泊尔蓼PolygonumalatumBuch . Ham .exD .Don ,Prodr.Fl.Nep .72 .1 82 5 ;秦岭植物志 1 (2 ) :1 47,f.1 2 2 .1 974;黄土高原植物志 1 :1 97.2 0 0 0 .—P .nepalenseMeisn .Monogr Polyg .84,t.7.f.2 .1 82 6 ,etinDC .Prodr.1 4(1 ) :1 2 8.1 85 6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1 :5 6…  相似文献   

3.
变态反应性疾病201例致敏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明确榆林市花粉症与蒿属花粉 (沙蒿、碱蒿 )的致敏关系。方法 :对 2 0 1例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进行过敏原皮肤试验。结果 :2 0 1例患者中花粉症 1 6 7例 ,患病率 83 .1 %,其主要致敏花粉大籽蒿占 87%,夏秋花粉 I占 70 .3 %(灰黎、大麻、律艹 草、蓖麻、高梁、玉米、向日葵、苍耳子 ) ,春季花粉占 43 .8%(雪柳、香蒲、银杏、酸模、油菜、紫穗槐、榛树、太平花、小叶女贞子、棕榈 ) ,其中皮试阳性程度大籽蒿≥ ( )占 77%,夏秋花粉 I≥ ( )占 3 0 %。结论 :蒿属植物沙蒿、碱蒿花粉是我市主要的致敏花粉。  相似文献   

4.
蒿属(Artemisia)属于菊科春黄菊族(tribeanthemideae)。由于本属植物在化学上、药理学上、和分类学上的重要性,人们经常对它们的地上部分进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作者对印度民间药用植物进行了植物化学研究.并从多种蒿属植物分离到抗疟倍半萜内酯—青蒿素(artemisinin)。本筒报报道从籽蒿(Artemisia salsolides Willd)。地上部分离到芹菜素(apigenin),芹菜素—7,4'—二甲醚,芫花素(genkwanin)和5,7,3。5'—四羟基—6.4'—二甲氧基黄酮;从裂叶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甘肃榆中产五脉绿绒蒿Meconopsis quintuplinervia Regel进行植物来源、形态、药材性状的研究.方法 应用显微鉴定法对其不同药用部位做出粉末鉴定,利用显微成像技术系统拍摄和描绘了粉末特征图,并与同产地同属植物全缘叶绿绒蒿Meconopsis integrifolia (Maxim.) Franch进行了性状比较.结果 五脉绿绒蒿生药鉴定的粉末特征中具有非腺毛、花粉粒、导管、气孔、草酸钙砂晶、淀粉粒的结构特点.结论 五脉绿绒蒿粉末特征中非腺毛、花粉粒、导管、气孔、草酸钙砂晶、淀粉粒的结构特点可作为其生药鉴定的客观、准确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 刺五加 Acanthopanax Senticosus(Ru-pr.et Maxin.)Harms(Eleutherococcussenticosus(Rupr.et Maxin.)Maxim)是五加科五加属刺五加种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各省。同种植物在陕西和甘肃分布的有川五加(甘肃、陕西等地)、宽叶川五加(甘肃)、藤五加(甘肃、陕西)、糙叶五加(陕西)、倒卵叶五加(甘肃、陕西)和短柄五加(陕西)。朝鲜、日本和苏联也有刺五加分布。  相似文献   

7.
目的 考察农业上常用的矮壮素(CCC)黄花蒿植物生理影响.方法 采用无土栽培实验,以CCC(300、600、1200mg·L-1 )连续叶面喷施3周,并设空白组.结果 中浓度CCC显著增加叶片干重,较空白组提高了42%(P<0.05),高浓度DOM显著增加总生物量鲜、干重及叶片鲜、干重至165±45g(P<0.05)、99±12g(P<0.05)、52±6g(P<0.05)、35±3g(P<0.05),比空白组分别提高了80%、80%、20%、80%.结论 CCC可显著影响黄花蒿的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可作为黄花蒿人工栽培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3种常用植物激素6-BA(6-苄基氨基嘌呤)、GA3(赤霉素)、CCC(矮壮素)及首次从黄花蒿中分离得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Domesticoside(DOM)对黄花蒿叶片中青蒿素(Artemisinin)及相关倍半萜青蒿乙素(Arteannuin B)、3α-hydroxy-1-deoxyartemisinin、青蒿酸(Artemisinic acid)含量积累的影响。方法采用无土栽培实验,分别以6-BA(50、100、200 mg.L-1)、GA3(50、400、600 mg.L-1)、CCC(300、600、1200mg.L-1)及DOM(0.44、0.87、1.74 mg.L-1)连续叶面喷施3周。结果高、中、低浓度CCC干预第1周青蒿素含量分别增至(0.58±0.29)%、(0.40±0.18)%、(0.30±0.11)%,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了14.5、9.0、6.5倍(P<0.05);高、中、低浓度DOM干预第1周青蒿素含量增至(0.41±0.14)%、(0.55±0.21)%、(0.44±0.06)%,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了9.3、12.8、10倍(P<0.05);CCC、DOM对青蒿乙素影响与青蒿素相似,对青蒿酸作用相反,而对3α-hydroxy-1-deoxyartemisinin无影响。结论不同浓度DOM和CCC均能显著提高黄花蒿青蒿素、青蒿乙素含量,可作为黄花蒿人工栽培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复方一枝蒿-壳聚糖纳米药物并研究其体外抗菌作用.方法: 通过乳化交联法合成复方一枝蒿-壳聚糖纳米药物.分别用激光粒度分析仪(Malvern Zetasizer 1000-HAS)和原子力显微镜(AFM)检测该种纳米药物的粒径分布以及表面电位.通过体外抗菌实验检测此种纳米药物的体外抗菌能力,并与传统复方一支蒿颗粒的抗菌能力作比较.结果: 该种纳米药物粒径分布均一,为(137.00±14.28) nm;表面携带正电荷,Zeta电位值为(16.90±1.32)mV.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32,1:32,1:16 和 1:2,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1:16,1:16,1:8和1:2.与传统复方一支蒿颗粒相比,该纳米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及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抗菌能力均有所改进(P<0.05).结论:复方一枝蒿-壳聚糖纳米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均具有明显的体外抗菌作用,为我国传统中药新剂型的开发奠定了实验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茵陈为常用药材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1-滨蒿  2 -菌陈蒿  3-碱蒿  4-野艾  5 -莳萝蒿图 1 紫外光谱图来源于菊科植物滨蒿 Artemisiascoparia Waldst.et Kit.或茵陈蒿A.capillaris 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 [1] ,国内使用的茵陈较为混乱 [2 ,3] ;由于其外观性状较为相似 ,误用、混用现象时有发生。本文用紫外及一阶导数光谱对其进行鉴别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仪器与材料1 .1 仪器 :日本岛津 UV- 2 4 0 1 PC型紫外分光光度计 ;乙醇为分析纯。1 .2 材料 :实验所用样品 :滨蒿Artemisia scoparia为 1 997年购于天水商品 ;碱蒿 …  相似文献   

11.
1研究背景 青蒿素(Artenusinin)又名黄花蒿素、黄蒿索,是从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Jl)中提取的有效抗疟成分,为我国传统抗疟中药.其化学成分是含内过氧化基团的倍半萜内酯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
茵陈     
茵陈,又名绵茵陈、细叶蒿、白蒿、绒蒿,猴子毛。是菊科艾属植物茵陈蒿或滨蒿(北茵陈)的去根幼苗。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甘肃榆中产五脉绿绒蒿Meconopsis quintuplinervia Regel进行植物来源、形态、药材性状的研究。方法应用显微鉴定法对其不同药用部位做出粉末鉴定,利用显微成像技术系统拍摄和描绘了粉末特征图,并与同产地同属植物全缘叶绿绒蒿Meconopsis integrifolia(Maxim.)Franch进行了性状比较。结果五脉绿绒蒿生药鉴定的粉末特征中具有非腺毛、花粉粒、导管、气孔、草酸钙砂晶、淀粉粒的结构特点。结论五脉绿绒蒿粉末特征中非腺毛、花粉粒、导管、气孔、草酸钙砂晶、淀粉粒的结构特点可作为其生药鉴定的客观、准确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抗疟新药蒿甲醚影响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蒿甲醚对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及白细胞介素2(IL—2)活性的作用不明显(P>0.05),但蒿甲醚能使小鼠胸腺重量减少,同时,一定剂量(每千克体重给药100mg、250mg)的蒿甲醚对小鼠脾脏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有抑制作用(P<0.05或P<0.01)。提示:蒿甲醚对细胞免疫功能作用不明显,但对体液免疫功能可能有抑制作用,而且其抑制作用随剂量增大而增强。因而认为,蒿甲醚对免疫系统的作用可能与其能治疗脑型疟的作用机制有关,临床确定合理治疗剂量时应考虑该药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青海常用茵陈的原植物及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茵陈为常用中药。中国药典77版一部规定其原植物为菊科的滨蒿(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 & kit.)和茵陈蒿(A. capillaris Thunb.)。但据文献记载,全国茵陈的代用品,原植物有5科8种,计有菊科的A. sacrorum Ledeb.万年蒿(黑龙江),A. frigida willd.  相似文献   

16.
甘肃产小檗属植物茎皮的生药学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甘肃产小檗属植物:短柄小檗(Berberis brachypoda)、小檗(B.amurensis)茎皮进行了植物形态、药材性状、显微构造、理化鉴别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蔓荆子中的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Sephadex LH-20色谱柱、聚酰胺柱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解析对结构进行鉴定.结果 从蔓荆子75%(体积分数)乙醇提取液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蒿黄素(1)、4'-羟基-5,6,7-三甲氧基黄酮(2)、蔓荆子黄素(3)、5,4'-二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4)、山奈酚(5)、槲皮素(6).结论 化合物2和化合物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韩景泰 《开卷有益》2014,(12):20-21
<正>马先蒿,别名马屎蒿、马新蒿、练石草,为玄参科植物返顾马先蒿等的茎叶或根。马先蒿属有600种以上,为双子叶植物中大属之一,分布于北半球,尤以北极和近北极地区最多,温带的高山地带亦不少。我国已知的有329种,广布于全国各省,西南部尤盛。《唐本草》载:"马先蒿,叶大如  相似文献   

19.
中药前胡常用于感冒咳嗽、胸胁胀满,痰热咳喘、呕逆等.其原植物主要为伞形科植物白花前胡(Peucedanum prareuptorum Dunn,A)和紫花前胡P.decursivum Maxim.,B);此外,日本尚用同科植物Angelica decursiva Fr et Sav及同属他种植物的根以及Ostericum sieb Nakai的根入药;朝鲜则用Anthriscus nemorosa spreng.的根。已知(A)的醚溶部分含邪蒿内酯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作者对中药贝母的调查和鉴定,初步报道甘肃贝母的种类、分布、生境及形态特征;对贝母药材与其原植物作了对照和统一;有关贝母的生活周期及药用历史亦作简要讨论。全省被称为贝母的植物有11种1变种,其中确属贝母属(Fritillaria)植物有6种1变种,它们是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ex Batal.;F.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F.cirrhosa D.Don;F.cirrhosa vat.ecirrhosa Franch.;F.taipaiensis P.Y.Li;F.thunbergii Miq.:F.pallidiflora Schren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