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大鼠坐骨神经条件性损伤对相应背根节及坐骨神经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表达的影响,以探讨GDNF对损伤神经元的作用.方法 45只成年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N=5)正常对照组,B组(N=20)坐骨神经压榨伤组,C组(N=20)坐骨神经切断/结扎组;B、C两组按存活期不同再各分为4个亚组,每组5例.大鼠分别于伤后3天、2周、1个月、2个月处死,取材L5节段损伤侧背根节及损伤坐骨神经的远近节段,免疫组化染色观测GDNF表达.结果 (1)正常背根节细胞GDNF表达主要分布于小神经元,少数为大神经元.(2)坐骨神经损伤促使同侧背根节神经元GDNF表达显著增强,伤后2周达到高峰;B组背根节细胞GDNF表达在伤后1个月时轻度下调,伤后2个月恢复为对照组水平.C组背根节细胞GDNF表达保持高水平,并至观察后期2个月.(3)坐骨神经损伤同时诱导背根节卫星细胞及坐骨神经雪旺氏细胞GDNF表达显著增强,其中远端坐骨神经GDNF表达强于近端.B组这些细胞的阳性表达持续至伤后2周,C组伤后1个月时其表达仍显著.结论 GDNF是参与损伤初级感觉神经元反应的重要因子,并可能对正常及受损背根节细胞发挥营养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及电镜观察外周神经损伤后脊髓背角中枢--外周移行区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方法 51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n=7)正常对照组;B组(n=24)背根压榨伤组;C组(n=20)坐骨神经压榨伤组。损伤组按存活期不同各分为4个亚组,每亚组5例,大鼠分别于伤后3天、2周、1月和2月处死取材。A组、B组3天、2月时相点各取2例用于电镜标本制作。免疫组化染色观察L5脊髓背角及中枢-外周移行区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电镜观察中枢-外周移行区星形胶质细胞反应。结果(1)背根和坐骨神经损伤可引起脊髓背角GFAP的显著表达,其中后者的GFAP表达随时间延长而减弱,而前者整个观察期持续高水平表达;(2)坐骨神经损伤不引起中枢-外周移行区GFAP的表达增强,但背根损伤可导致该区域GFAP的显著表达且持续整个观察期;(3)超微结构观察示背根压榨伤后中枢-外周移行区星形胶质细胞突起大量增生,占据了背根传入纤维的径路。结论 外周神经损伤引起的脊髓背角及中枢-外周移行区的反应性胶质化可能是背根再生不能重建脊髓和外周联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大鼠坐骨神经钳夹伤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mRNA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 102 只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6 只,对照及实验组各48 只,用持针钳钳夹坐骨神经,于伤后4 小时、1,3,7,10,14,21,28 天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 PCR) 结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alpha-32p- dCTP放射自显影,检测大鼠坐骨神经钳夹伤局部、腰4 ~6 背根节及相应脊髓节段bFGFmRNA的动态变化。结果 实验组伤后4 小时bFGFmRNA在损伤局部、脊髓及背根节的表达均开始增强,分别为1.41±0.10,1.78±0 .10 和2.17±0.12;伤后7 天表达值最高,分别为2.72±0.14,3 .65±0.17 和3.90 ±0.06;伤后28 天表达值为1.23 ±0.06 ,1.43±0 .05,1 .78±0.03,降至正常及对照组水平(P> 0.05)。结论 周围神经损伤后内源性bFGFmRNA表达增强有助于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组织中Caspase3、Bcl-xl的表达变化以及与脊髓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坐标神经损伤后的神经再生提供依据。方法:成年Wistar大鼠9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2只)和实验组(84只),实验组大鼠切除右侧长约6mm的坐骨神经,分为伤后3d和1,2,3,4,5,6周组,采用Caspase3、Bcl-xl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脊髓组织Caspase3、Bcl-xl表达变化,测定Caspase3的活性;采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Ⅴ/PI双标检测和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脱氧尿嘧啶核苷酸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脊髓细胞凋亡情况。结果Caspase3、Bcl-xl免疫组化阳性反应主要位于灰质神经元细胞,高表达区在前角。伤后1周实验组伤侧脊髓组织中Caspase3表达轻度升高,2-4周显著升高,5周后下降,伤后1-3周脊髓Bcl-xl表达减弱,4周后明显升高,高水平持续到伤后6周;伤后2-4周在鼠伤侧脊髓有较多TNEL阳性标记细胞;伤后3d伤侧Caspase3活性荧光值开始升高,1-3周明显升高,4周逐渐下降;流式细胞仪检测,伤后1周伤侧脊髓凋亡细胞开始增加,2,3周为高峰,4周伤侧凋亡细胞逐渐减少。实验组末伤侧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检查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Caspase3的活化是细胞凋亡的早期生化。与细胞凋亡的形态学表现相互关系;Bcl-xl对减轻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组织细胞凋亡有重要作用,及早识别细胞凋亡的早期特征,对促进神经再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大鼠坐骨神经钳夹伤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mRNA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 102只Wista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对照及实验组各48只,用地钳钳夹坐骨神经,于伤后4小时,1,3,7,10,14,21,28天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结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alpha-32p-dCTP放射自显影,检测大鼠坐骨神经钳夹伤局部,腰4-6背根节及相应脊髓节段bFGF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兔坐骨神经火器性断裂伤与震荡伤模型,观察周围神经损伤后,相应中枢神经元的凋亡规律。方法 113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火器伤组、切割伤组、正常对照组3组。在伤后6小时、1、3、7、14、28天等6个时相点取材观察计数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凋亡细胞,及凝胶电泳检测凋亡细胞的DNA。结果火器伤组伤后1天~1周时脊髓伤侧前角神经元计数与正常组和切割伤组同时相点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2周时神经元数与正常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与切割伤组相比,差异不显著。火器伤组伤后6小时即可见到脊髓神经元凋亡细胞,凋亡发生的高峰期为伤后第7天,而正常对照组无凋亡阳性细胞出现,切割伤组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且时间滞后。结论 与火器性坐骨神经震荡伤相比,火器性坐骨神经断裂伤后脊髓神经元凋亡出现早,数量多,持续时间长,前角神经元数量减少明显。  相似文献   

7.
环孢素A对轴索损伤后的神经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后轴索及其相应的神经元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的表达规律,以及环孢素A(CsA)对其表达的影响,探讨CsA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9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组)8只(其中3只制作电镜标本)、DAI组(B组)41只、CsA处理组(C组)41只。对B、C两组大鼠右侧视神经施以牵拉,C组大鼠在牵拉伤后即刻按20mg/kg腹腔注射CsA。B、C组分别在伤后、CsA处理后1,3,6,12h、1,3,7d处死,其中3h、1d各为8只大鼠(3只制作电镜标本),其余时间点各5只大鼠。光镜和电镜观察神经轴索及其相应神经元胞体的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和神经轴索中β—APP的表达。结果 (1)组织病理学观察:B组大鼠右侧视神经牵拉伤后神经轴索、RGCs发生明显的病理变化,C组动物相应的病理变化明显减轻;(2)β—APP表达:①B组大鼠RGCs β—APP阳性表达呈双相变化,1,3h阳性表达强度明显低于A组,1,3,7d阳性表达强度明显高于A组;C组大鼠RGCs β—APP阳性表达规律与B组相似,但1,3,7d β—APP阳性表达明显低于B组。②B组轴索β—APP阳性表达在各个时相点明显增加,3h达到高峰;C组轴索β—APP阳性表达规律与B组相似,除1h外,其余时相点阳性表达明显低于B组,但表达强度仍明显高于A组。结论 β—APP长时间过度表达可能参与了DAI后的继发性病理变化;CsA对DAI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部分与β—APP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 Erythropoietin , EPO )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 retinal ischema-reperfusion,RIR)的保护作用。方法以24只大鼠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各组8只。 A组大鼠为正常健康大鼠;B、C两组大鼠均为经前房灌注加压法制作缺血再灌注的动物模型,建模后B组不作任何处理,C组同时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观察三组大鼠3 d后视网膜形态学变化,统计各组不同时间段视网膜细胞凋亡指数( Apotosis index ,AI)和视网膜神经元中热休克蛋白72(heat shock protein72,HSP72)的表达。结果 A组大鼠未见视网膜凋亡细胞,视网膜神经元中HSP表达微弱,视网膜细胞结构正常,排列整齐。缺血再灌注1 d后, B、C组AI值和HSP表达显著升高( P<0.05);缺血再灌注后3 d,C组AI值(13.66±0.84)显著低于B组(36.52±2.54),HSP表达(0.432±0.038)显著高于B组(0.203±0.0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大鼠视网膜形态均有明显改变, C组变化较B组轻微。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能有效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视网膜细胞凋亡,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视网膜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大鼠坐骨神经夹伤后Foxo3a在腰段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a,DRG)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将42只成年SD大鼠完全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对实验组行坐骨神经夹伤术.运用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大鼠坐骨神经夹伤对腰段DRG中Foxo3a表达的影响及其与生长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坐骨神经夹伤后1 d,腰段DRG中Foxo3a蛋白表达开始明显下降,第2天达到最低值,随之逐渐升高,于4周后接近正常水平.坐骨神经夹伤后2 d细胞核增殖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神经元生长相关蛋白(GAP-43)在DRG中的表达均开始上调,在7 d达到最高点,GAP-43则保持较高水平.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Foxo3a表达下降主要存在于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内,并且PCNA与神经元细胞几乎无共定位,与神经胶质细胞共定位明显.结论 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Foxo3a在腰段DRG中的表达减少可能与神经胶质细胞增殖和轴突再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细胞外三磷酸腺苷(ATP)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微管相关蛋白-2(MAP-2)表达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Wistar大鼠66只,随机取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余60只制作成脊髓打击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两组:A组(ATP组)和B组(对照组),每组30只大鼠。伤后1,3,7,14,28d取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MAP-2的表达,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并用改良的Tarlov评分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脊髓损伤后14d和28d,A组大鼠MAP-2的表达明显强于B组(P<0.05);损伤后14d和28d,A组大鼠改良Tarlov评分明显大于B组(P<0.05).结论细胞外ATP能促进大鼠损伤脊髓表达MAP-2,并能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CNTF)对天冬氨酸特异酶切的半胱氨酸蛋白酶 (Caspase3)在坐骨神经损伤后不同年龄大鼠脊髓组织中表达的影响。方法 幼年、成年、老年Wistar大鼠各 2 70只 ,随机分为正常组 (1 8只 )、CNTF组 (1 2 6只 )和生理盐水组 (1 2 6只 )。CNTF组和生理盐水组切出长 2mm右侧坐骨神经 ,用硅胶管连接近、远侧神经残端制作神经再生小室 ,CNTF组再生小室内注入 2 5 μg/ml重组CNTF1 5 μl,生理盐水组再生小室内注入生理盐水 1 5 μl,CNTF组和生理盐水组分为术后 1、3天和 1、2、4、8、1 2周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blotting检测脊髓Caspase3的分布与表达强度变化 ,进行Caspase3活性测定。结果 损伤后各年龄组伤侧脊髓Caspase3蛋白表达增强 (P <0 .0 5或 0 .0 1 ) ,以前角运动神经元变化最为明显 ,幼年、成年、老年CNTF组Caspase3表达较生理盐水组减弱 (P <0 .0 5或 0 .0 1 ) ;各组对侧未伤侧与正常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幼年、老年及成年生理盐水组于损伤侧脊髓Caspase3活性升高 ,各时相点幼年大鼠Caspase3活性高于老年及成年 (P <0 .0 5或 0 .0 1 ) ,幼年、成年、老年CNTF组Caspase3活性低于生理盐水组 (P <0 .0 5或 0 .0 1 )。生理盐水组及CNTF组对侧未伤侧Ca  相似文献   

12.
周萍  黄宏 《创伤外科杂志》2003,5(3):199-201
目的 研究坐骨神经高速弹丸震荡伤后腰段脊髓的病理改变。方法 火器伤组致伤靶点为兔右后肢外侧坐骨神经体表投影线中点 ,切割伤组在同一水平切断右坐骨神经 ,分别在光电镜下观察伤后 1天、3天 ,1周、2周、4周、12周时腰段脊髓的病理改变。结果 火器伤组可见腰段脊髓有小出血灶、神经元水肿、空泡样变、运动神经元数量减少等变化 ,切割伤组则未见这些病理改变。结论 火器伤组腰段脊髓损伤较切割伤组重 ,运动神经元存活数量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3.
低温冷冻和酒精处理的同种异体周围神经移植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目的 比较低温冷冻和酒精处理的同种异体周围神经移植的疗效。方法 取45只成年雄性SD大白鼠,随机分为A、B、C、D4组。A、B、C组为实验组,每组10只;D组为供体组,15只,切取双侧坐骨神经15mm作为供神经。A组的供体神经在-196℃下保存3周,37℃生理盐水复温后桥接于受体一侧坐骨神经10mm缺损段;B组用70%酒精浸泡8小时后,桥接于受体一侧坐骨神经10mm缺损段;C组的供体神经不经任何预处理,桥接于受体一侧坐骨神经10mm缺损段。术后17周进行电生理测定,光镜观察及移植异体神经中段的轴突计数。结果 A、B实验组的电生理测定及移植神经中段的轴突计数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光镜下的形态学变化相似。A、B组与C组、电生理测定与移植体中段轴突计数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两种预处理方法降低异体神经的抗原性具有相似的近期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外源性给予江浙蝮蛇毒提取的神经生长因子(sNGF)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坐骨神经钳夹模型,局部滴加药物和术后肌注sNGF,通过展爪反射,趾间距,自切及脊髓诱发电位(SEP),运动诱发电位(MEP)评定,观察坐骨神经修复情况。结果 sNGF治疗可使伤后SEP,MEP提早出现,减轻自切,改善后肢运动功能。结论:蛇毒提取的NGF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嗅球成鞘细胞 (OECs)培养液对培养中的新生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新生大鼠OECs和大脑皮层神经元 ;收集含有OECs分泌物的培养液并以不同剂量添加到正在培养的神经元中 ,观察神经元正常及损伤时的生长情况。结果 培养的OECs形态学观察及神经生长因子受体 (p75NGFR)、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胶质细胞源性营养因子 (GDNF)免疫组化阳性反应均与报道一致。OECs培养液 (0 .4~ 1.0ml)能明显促进神经元生长速度 ,并能有效地减少受损神经元的崩解。结论 OECs有促进正常神经元生长、保护损伤神经元的作用 ,这可能与OECs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16.
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雪旺细胞、层粘连蛋白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的变性以及其再生过程中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C)、层粘连蛋白(laminin,LN)变化规律。方法 用硅胶管桥接大鼠(60只)左侧坐骨神经缺损(缺损长6mm),分别于伤后3、7、15、30、60、90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损伤神经近、远端和新生神经中段雪旺细胞,层粘连蛋白的表达。结果 损伤神经近、远SC和LN均于伤后30天达增殖高峰,新生神经中段LN的增殖于伤后60天达高峰,近端SC和LN的数量多于远端,LN在神经损伤区存在明显的浓度梯度。结论 LN的表达依赖于SC的增殖,LN的浓度梯度引导神经生长和雪旺细胞迁移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条件下周围神经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能力。方法:以210只Wistar大白鼠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研究:(1)周围神经移植后肌肉源22、35kD神经营养因子(MNTF)的作用;(2)带血管周围神经移植;(3)二步吻合法技术的应用;(4)高压氧(HBO)和脉冲电磁场(PEMF)的作用;(5)带血管周围神经(VPN)与胚胎脊髓联合移植。观察指标为组织学、组织形态计量和电生理检测。结果:本实验动物存活率为62.38%。带血管周围神经与胚胎脊髓联合移植组再生轴突数目、质量及SEP恢复均优于其它组。结论:(1)在Wistar成鼠可成功建立带血管周围神经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模型。(2)手术方法如带血供的周围神经和二步吻合技术,物理治疗如HBO和PEMF,以及生物化学方法如MNTF的应用等,虽然能提高损伤脊髓的再生能力,但其作用微弱,无功能性恢复。(3)带血管周围神经与胚修复脊髓损伤,对移植神经再生和胚胎脊髓的分化表现出相互促进、相互增强的作用,预示这种联合移植具有较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坐骨神经损伤修复过程中髓鞘变化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坐骨神经损伤修复过程中髓鞘的形态学变化,并对髓鞘显示方法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估。方法:制备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实验模型,采用锇酸染色,改良苏木精染色和镀银染色等三种髓鞘显示方法对伤后30天,90天髓鞘的形态学变化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应用三种方法均观察到伤后两组伤侧坐骨神经髓鞘形态结构同对照侧有明显差别,伤后30天神经髓鞘溃变程度很高;伤后90天,神经髓鞘形态结构接近正常。结论:三种髓鞘显示方法均能反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过程中髓鞘的形态学变化,改良苏木精染色方法是显示髓鞘的形态结构及其与轴突关系的简捷有效的方法,锇酸染色方法不仅适用于显示髓鞘的形态结构,还可进行形态计量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