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骆翠媚  何英 《广东医学》2003,24(11):1267-1268
目的:总结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护理经验。方法:对6例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传单)患儿临床特征及护理过程进行分析。结果:6例患儿均有发热、淋巴结肿大、咽峡炎、肺部有改变、肝脾肿大5例、喉梗阻2例、血尿1例、皮疹1例,6例ELISA方法检测MP-IgM均≥1:80和痰MP培养阳性,并排除EB病毒和CMV感染可能,经予红霉素治疗及对症与心理护理,14~21d痊愈。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并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其临床特点为不规则发热,均有咽峡炎和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及肝功能异常也多见,用红霉素治疗预后良好,恰当的护理可防止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2.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感染性网状内皮增生性疾病,临床表现有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周围血中淋巴细胞增多.异型淋巴细胞占10%。肺炎支原体(MP)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病原体,MP感染患者临床症状多种多样.病情程度轻重不一.多有发热、畏寒、咳嗽、头痛、全身不适、疲乏、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腹泻等症状,胸部X线检查显示呈点片状阴影及间质性肺炎.可作为诊断MP感染的重要依据。本文对我院2001年1月~2004年9月收治的42例MP感染并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与肺炎支原体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69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69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中,25例伴发肺炎支原体感染,感染率36.2%,抗病毒治疗同时规范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MP感染者热退时间及异淋恢复正常时间优于单纯EBV感染者。结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合并MP感染,及时、早期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利于缩短病程,预防及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宫宏宇   《中国医学工程》2012,(12):43-43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儿科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3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也可引起全身各个系统不同程度损害,36例患儿经阿奇霉素和支持治疗后全部临床痊愈。结论在临床工作中,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时,要警惕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尽早诊断、尽早治疗,使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5.
刘明伟 《中外医疗》2013,32(20):60-61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所导致的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儿均有发热、淋巴结肿大、咽峡炎;其中26例有肝、脾肿大,18例合并有皮疹,5例有心肌损害,经用阿奇霉素抗感染及保肝营养心肌等综合治疗均痊愈。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不规则发热、淋巴结肿大、咽峡炎,肝脾肿大也较为常见,早期诊断及时正确治疗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重要病原体之一,MP感染不仅侵袭呼吸道,还可导致多系统、多器官的损害。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多,已越来越受到儿科临床医师的重视。现将我院儿科2010—2011年收治的50例MP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薛露  闫旭  陈银波  常健  梁东  李春怀 《吉林医学》2009,30(16):1733-1734
近年来,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且流行周期已不明显,它不仅能引起肺炎支原体肺炎,还能引起多种肺外并发症,但其感染所致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国内外报道均较少。本文将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收集的3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进行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有逐年增多之趋势,现对本社区门诊2002年1月~2004年10月收治的140例小儿MP感染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肺炎支原体(MP)感染是小儿急性肺炎的常见病因之一。近年来婴幼儿的MP感染有明显增多趋势,而且常伴有并发症。我们对本院807例急性呼吸道感染小儿的痰标本作FQ-PCR方法检测,以探讨小儿MP感染的临床特点,并对检测结果与年龄、季节和性别的关系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传单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时做出诊断和治疗,防止误诊。方法对传单综合征的患儿采用ELISA方法检测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EB病毒(EBV)、巨细胞包涵体病毒(cMV),并做嗜异凝集试验,EB—DNA—PCR拷贝。结果24例MP—IgM〉1:80呈阳性,EB病毒(EBV)、巨细胞包涵体病毒(CMV)抗体阴性。应用红霉素治疗14~28d痊愈。结论MP感染可致传单综合征,临床症状多样,应用红霉素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症的临床特征。方法对ELISA方法检测MP-1MP-IgM≥1∶80,且EB病毒衣壳抗原VCA-IgM、IgG、IgA均为阴性而诊断为MP感染并发传染性单核细胞综合症的12例患儿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发热11例,淋巴结肿大、咽扁桃体肿大12例,肝肿大8例,扁桃体并脓性分泌物7例,眼眶浮肿、脾大5例,鼻塞、咳嗽、肺部有改变6例,血尿1例,面神经炎1例。全部病例均痊愈。结论MP感染可并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症,其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发热,均有咽峡炎和淋巴结肿大及其他多器官损害表现,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EB病毒相关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典型特征主要为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疲倦、头痛、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增多及出现嗜异性凝集抗体,可合并有肝脾肿大与肝功能异常。EB病毒感染是引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常见病因。EB病毒属于疱疹病毒,γ亚科,为双链DNA病毒。人群对EB病毒普遍易感,初次感染后EB病毒可长期潜伏在被感染的B细胞内即形成持续的潜伏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肺外脏器受损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特异性免疫凝集法检测外周血MP-IgM抗体阳性的205例住院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5例患儿中104例有肺外并发症,其中神经系统38例,血液系统10例,心血管系统11例,泌尿系统4例,消化系统10例,皮肤肌肉损害21例,多个系统损害8例,并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1例,川崎病1例。结论MP感染可引起多系统损害,肺外表现无特异性,确诊依靠MP-IgM抗体的检查。  相似文献   

14.
<正>小儿外周血中异型淋巴细胞增多见于多种小儿疾病。最常见于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其次部份病毒感染性疾病,另外还可见于小儿淋巴细胞增多症,细菌、支原体、原虫,以及某些药物反应均可引起外周血中异型淋巴细胞增多。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及支原体肺炎外,其他几种小儿疾病异型淋巴细胞数量增多,但大约在3%8%范围内波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初期部分还达不到>10%的标准,而支原体肺炎部分超过10%的标准。因此,对异型淋巴细胞增多的患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小儿EB病毒感染临床情况。方法 应用:EllsA法对急性期血清中EBV-IgM抗体阳性病例进行资料整理分析。结果 EBV感染临床表现多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仅为EB病毒感染的特殊形式。结论 EB病毒感染是小儿常见的多发病,尤其是婴幼儿临床体征往往不甚明显,易于漏诊,故对疑似病例作血清学EBV-IgM抗体检测,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6.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PneumoniaeMP)是小儿呼吸道常见的病原之一,可在局部地区引起小流行,近年来,支原体感染有日益增多的趋势,且发病年龄提前,支原体感染可轻可重,可累及多脏器。就我院2005年~2008年收治的MP感染的患儿其中34例伴有心肌损害的患儿的临床资料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所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时做出诊断和对症治疗,了解支原体感染对呼吸系统以外的全身各脏器的损害。方法 对可疑传单综合征的10例患儿采用ELISA方法检测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冷凝集试验、咽拭子培养、荧光定量PCRMP—DNA、EB—IgM、嗜异凝集试验。全部患儿采用阿奇霉素静脉用药及阿奇霉素口服序贯治疗。结果 10例MP—IgM≥1:80为阳性。其中5例≥1:1280,6例冷凝集〉1:32,7例咽拭子培养(+),同时荧光定量PCRMP—DNA(+),EB—IgM均(-),嗜异凝集试验(-)。15~23d治愈。结论 MP感染可致传单综合征,临床症状复杂,引起多脏器、多系统损害,若及时诊断,应用阿奇霉素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肺外脏器受损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我院2002年-2007年收治的有肺外并发症的52例MP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有肺外并发症的MP感染患儿,其中累及神经系统12例、血液系统8例、心血管系统6例、泌尿系统2例、消化系统5例、皮肤肌肉损害11例、多个系统损害6例,并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缭合征1例,川崎病1例。结论:MP感染可引起多系统损害,肺外表现无特异性,确诊依靠MP-IgM抗体的检查。  相似文献   

19.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1],MP感染可引起肺外多系统、多脏器的并发症[2].现对我院儿科2003年10月至2006年7月收治的MP感染导致肺外并发症的66例患儿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前,肺炎支原体(MP)已成为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约有10%~30%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是由MP引起的,由于难治性MP肺炎日益增多,耐药MP肺炎引起临床医师关注[1].现将我院2008年10月-2009年10月明确诊断并治愈出院的11例耐药MP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