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膀胱癌患者行全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术预防术后肠梗阻护理对策.方法:对全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术预防术后肠梗阻的护理对策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43例患者膀胱癌行全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术的患者中40例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正常,3例患者出现了肠梗阻.结论:加强对全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术患者术后肠梗阻的预防护理对策对术后肠蠕动恢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膀胱瘤行膀胱全切除,回肠代膀胱术是目前比较好的一种输尿管转流手术。该手术应用肠管顺蠕动,加之粪尿分流,很少发生逆行性感染及电解质紊乱。不足之处就是出现腹壁造瘘口,增加病人生活上的不便,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院收治该病2例.均为老年男性,年龄64~68岁,主因无痛肉眼血尿人院,行B超及膀胱镜检查诊断为膀胱癌,多次行肿瘤局部电刀切除,及膀胱部分切除后复发,这次人院行膀胱全切除,回肠代膀胱术。其中第2例将回肠代膀胱置于腹膜外,术后随访3年,至今健康状况良好。1.2手术步骤:患者仰卧位,骨盆部抬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全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1999年6月-2009年1月间应用全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51例,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5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为327.5min(180~525min),全组输血率为61.8%,无手术死亡,发生早期并发症11例(21.6%)。P1、P2a、P2b、P3a、P3b、P分别占7.8%、15.7%、5.9%、19.6%、19.6%和31.4%。平均随访平均41.5个月,全组3年总生存率为57.2%。术后复发17例(33-3%),平均复发时间为10.9个月。结论:全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膀胱恶性肿瘤是泌尿科常见疾病之一,膀胱肿瘤侵犯浅基层以上、复发肿瘤、多发肿瘤以及位于膀胱三角的肿瘤,多主张行膀胱全切除,而回肠结肠新膀胱术具有低压、可保护肾功能、可控率高、最大限度的提高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特点.我院1995年以来对36例患者施行全膀胱切除回肠新膀胱术,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43岁,因无痛肉眼血尿1天入院。查彩超:右肾积水:右输悄管扩张;右输尿管下段占位不除外;膀胱内占位不除外。膀胱镜检查:膀胱三角区偏右侧一直径约4cm菜花样肿瘤,肿瘤无蒂,表面渗血,掩盖右侧输尿管开口。核磁共振结果:右侧输尿管下段癌累及膀胱突入膀胱腔内,膀胱癌累及右侧输尿管下段,右肾及输尿管积水。病理报告:膀胱三角区移行细胞癌Ⅱ级;膀胱癌累及右侧输尿管可能性大。根据检查结果,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Ⅱ级,行膀胱癌根治,正位回肠代膀胱术。将膀胱、前列腺及精囊腺切除,保留前列腺尖部被膜。按Studer回肠膀胱术:用远段回肠40cm折叠成U形,  相似文献   

6.
膀胱肿瘤是我国泌尿系最常见的肿瘤,其治疗主要有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和保留膀胱的肿瘤切除手术。保留膀胱的术式即: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或膀胱部分切除术。后两者术后均应用化学药物或免疫制剂进行膀胱内灌注。这是当前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最常用的方法。我院2006年1月-2009年6月共收治膀胱肿瘤患者71例,56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15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行膀胱药物灌注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其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术室人性化护理干预在腹腔镜膀胱肿瘤切除回肠代膀胱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接受腹腔镜膀胱肿瘤切除回肠代膀胱手术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手术室人性化护理。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配合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临床疗效、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配合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手术室人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使腹腔镜膀胱肿瘤切除回肠代膀胱手术患者更好地配合手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袁良芳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9):135-135
目的:探讨21例原位W形回肠代膀胱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21例膀胱肿瘤患者施行了全膀胱切除,W形回肠原位代膀胱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无1例发生术后并发症。随访1-5个月,19例患者拔除导尿管后排尿通畅,白天排尿7-11次,无尿失禁。夜间遗尿2例,2-3次,半年后减为1-2次,1年后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9.
丁星 《国医论坛》2011,26(3):38-38
膀胱癌在我国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中是发病率最高的疾病。对于较大的、多发的、反复复发的肿瘤应行膀胱全切除术,但手术涉及泌尿系统和消化系统,手术创伤大,并致永久性尿流改道,因此,对回肠代膀胱术者进行整体护理十分重要,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陆昌萍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0):147-148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膀胱全切是治疗侵润性膀胱癌最主要的手段。原位膀胱术是患者在进行根治性切除后,用其回肠段制成一个新膀胱,让患者保留经尿道排尿的功能,其优点是最大程度的提高了贮尿、控尿及排尿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我院自2000年1月-2011年10月对15例患者施行膀胱全切回肠原位膀胱术,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护理过程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系统新膀胱功能训练在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后自主排尿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对58例行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膀胱癌患者,术后进行系统新膀胱功能训练,包括:贮尿、控尿、排尿三种功能训练,问卷调查患者排尿日记、日/夜控尿情况、尿失禁发病率,测定自由尿流率.结果:术后随访3-36个月,全部患者恢复规律自主排尿,膀胱功能性容量230~390ML,随访1年患者中发生夜间尿失禁9例,发生率0.18,经及时指导后控尿能力逐步提高.结论: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后进行系统新膀胱功能训练,可使患者尽快恢复新膀胱储尿控尿功能,经尿道正常排尿,有利于其社会心理的维护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是按标准式行膀胱、前列腺全切,部分盆腔淋巴结清扫,贮尿囊最下端与尿道吻合,尿液经原尿道排出。此术式患者较易接受,生活质量也较高,但存在一些并发症。现就我科自2004年至2007年行此术的16例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我科在国内率先开展膀胱全切除非管状乙状结肠膀胱成形术,此术式具有自主排尿术后体内不带导管,无异味,活动自如,大小便均不改道等优势。我科于2004年为5例患者施行膀胱全切除非管状乙状结肠膀胱成形术,疗效满意,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研究原位回肠代膀胱术后患者肾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2012年2月连续随访腹腔镜下行膀胱全切除术后原位回肠代膀胱术22例患者临床资料,随访其血肌酐水平的变化情况,观察患者排尿及控尿功能的情况。结果:术前肌酐46~103 mmol/L〔平均(60.5±21.2)mmol/L〕,术后20例(20/22)为78~125mmol/L〔平均(82.3±22.1)mmol/L〕,有2例患者术后复查发现血肌酐增高至氮质血症期(肌酐水平为154 mmol/L和189 mmol/L)。结论:原位回肠代膀胱术后患者血肌酐水平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5.
膀胱癌是来源于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居男性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的第一位.高发年龄50~ 70 岁,主要表现为无痛性、间歇性血尿.膀胱全切术,回肠代膀胱是治疗晚期膀胱癌的重要疗法.为了让病人术后仍具有排尿功能,医生通常还要做肠道代膀胱术,就是截一段病人的小肠(回肠),做成人造膀胱,将输尿管接到人造膀胱的一端,另一端开口在腹壁,叫"尿路造口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低压可控回肠袋代膀胱术的近期、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对 15例术后病人的排尿可控性、膀胱功能、肾功能及术后并发症进行观察研究。结果 排尿日间可控率为 93.3% ,夜间为 80 .0 %。 1年后平均膀胱容量可增加到 330~ 6 6 0ml。 12例进行膀胱功能测定 ,最大尿流率 16~ 2 8ml/s,膀胱内压 1.4 7~ 2 .2 6kPa。排泄性尿路造影示 1/ 11新膀胱输尿管返流 ,1/ 11轻度肾积水 ,1/ 15新膀胱尿道吻合口狭窄 ,1/ 15粘连性肠梗阻 ,1/ 15新膀胱尿道吻合口瘘 ,无尿道复发。结论 低压可控回肠袋代膀胱是有效、安全、可靠的全膀胱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17.
吡柔比星术后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癌复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将84例膀胱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6例,术后用吡柔比星30mg加蒸馏水30m1行膀胱内灌注;B组38例,术后用丝裂霉素C20mg加生理盐水30m1行膀胱内灌注。结果随访3年,结果满意。结论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能有效预防膀胱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18.
<正>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是泌尿外科比较大的手术,术后患者具有自行排尿、控尿及无需戴尿袋等优点,但手术后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影响预后,延长了住院时间。所以,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患者的主要护理目标是预防和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0月对15例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确定术后较常发生的并发症为尿瘘、肠瘘、感染、代谢性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膀胱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1-2004年我院收治的21例膀胱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性膀胱腺癌18例,脐尿管腺癌3例。原发性膀胱腺癌行全膀胱切除加尿流改道9例,膀胱部分切除4例,经尿道电切术4例,姑息性尿流改道术1例。脐尿管腺癌患者行扩大膀胱部分切除术3例。结果19例获得随访,1a生存率53%(10例),2a生存率35%(6例),5a生存率18%(2例)。结论原发性膀胱腺癌宜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脐尿管腺癌应做扩大膀胱部分切除术,综合治疗有助于提高复发、转移患者的总体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20.
本院对16例膀胱癌患者施行膀胱全切可控性回肠新膀胱术,显著提高了膀胱全切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我们通过术前心理护理,留置深静脉导管,术中使用变温水毯及切口保护器,手术器械分次、分区摆放以及熟悉术者习惯等方法,做到主动配合,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缩短了手术时间,改善了手术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