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绒癌脑转移的发生是肺内癌细胞侵入静脉后,循环血液经心脏从大循环扩散所致。早期脑转移可试行化疗,但晚期脑转移化疗效果极差。一旦发作来势凶猛、抢救困难长期以来无满意的治疗方法,是绒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院对晚期绒癌脑转移患者试行  相似文献   

2.
腰椎穿刺术(简称腰穿)常用于脑膜炎、脑血管病变、脑瘤等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等,也用于鞘内注射药物及测定颅内压和了解蛛网膜下腔是否阻塞等情况。腰椎穿刺在神经内科是较常见的操作,穿刺成功与否与护理配合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绒癌脑转移的诊断与治疗中,腰椎穿刺起着同样的重要作用。绒癌是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特别是脑转移一旦发生则来势迅猛、抢救困难,病死率极高。自化疗药物对绒癌有特效后,我科总结出一整套治疗脑转移瘤的方案,使脑转移患者病死率由原来的100%下降至40%~50%,而腰椎穿刺注入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提高脑转移癌(尤其多发性脑转移癌)已行全脑放疗或X-刀治疗后再复发病例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并总结2011年至2012年住院明确诊断肺癌及乳腺癌发生脑多发转移后再复发病人的治疗。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同意腰椎穿刺颅内化疗并有家属知情签字2例作为试验组,将化疗药物阿糖胞苷通过腰椎穿刺鞘内注射进入颅内直接作用于颅内病灶,观察病人头痛、恶心及呕吐、肢体活动及意识状态等症状改善及生存期,通过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等观察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不同意颅内化疗者7例作为对照组,用地塞米松静脉滴注。两组同时静脉滴注甘露醇及中成药抗肿瘤药物。结果试验组1例肺腺癌脑转移再复发病人鞘内注药治疗两次,头痛曾一度缓解,意识好转,但维持时间仅1.5 d,之后再次进入昏迷,后体位不能配合放弃颅内注药治疗,颅内注药治疗后生存时间为2个月;1例乳腺癌脑转移再复发病人5次鞘内注射治疗,治疗期间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停止治疗1周后病情再度加重,颅内注药治疗后生存时间为2.5个月,与对照组再复发后平均生存时间3.6个月比较无延长。结论腰椎穿刺颅内化疗治疗脑转移癌再复发的应用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4.
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特别是绒癌,为一高度恶性的肿瘤,它的特点是发展快,转移早而广泛.绒癌脑转移是肺内瘤细胞经血液循环转移所致.是绒癌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在护理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提供诊治及疗效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鞘内注射甲氨蝶呤治疗脑膜癌的疗效、安全性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甲氨蝶呤鞘内注射化疗的22例脑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鞘内注射化疗的疗效、不良反应及预后.结果 22例患者均接受鞘内注射化疗,14例(63.9%)头痛减轻,3例(13.6%)精神行为异常缓解;6例患者出现鞘内注射相关不良反应,其中神经根受刺激...  相似文献   

6.
我院 1996年 10月~ 1999年 9月采用鞘内注射甲氨蝶呤联合放、化疗治疗肺癌脑转移 12例 ,收到很好疗效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均为住院患者 ,男 9例 ,女 3例 ;年龄 40~72岁 ,平均 5 4.5岁。所有病例均经术后病理、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病理或 CT、MRI确定诊断。术后脑转移 3例 ,晚期肺癌脑转移 9例。肺癌病理类型及脑转移部位见表 1。表 1  12例肺癌脑转移患者治疗结果序号性别年龄 (岁 )病理类型转移部位生存期 (月 )1男 58鳞 ,腺癌额 ,顶叶 52男 63鳞癌顶叶 1 03男 53小细胞未分化癌枕叶 94男 55鳞癌枕叶 355男 55鳞癌枕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肺腺癌脑膜转移患者采取不同治疗方案对脑脊液癌胚抗原下降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此次80例研究对象筛选自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肺腺癌脑膜转移患者,所有患者均基于甲氨蝶呤鞘内注射进行治疗,甲组仅采取甲氨蝶呤鞘内注射治疗,乙组采取甲氨蝶呤鞘内注射与血脑屏障药物联合治疗,丙组采取甲氨蝶呤鞘内注射与培美曲塞+贝伐珠单抗±铂类化疗联合治疗,丁组采取甲氨蝶呤鞘内注射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治疗,对比组间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甲氨蝶呤鞘内注射,累积剂量可达到120mg,随着升高甲氨蝶呤鞘内注射累积剂量(30mg、60mg、90mg、120mg),四组患者均升高脑脊液癌胚抗原下降率,组间差异显著(P<0.05);相同甲氨蝶呤累积剂量下,丙组患者癌胚抗原下降率升高程度高于甲组、乙组及丁组,且丁组癌胚抗原下降率升高程度高于甲组、乙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肺腺癌脑膜转移患者采取甲氨蝶呤鞘内注射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能够提升治疗有效率,延长患者生存期,值得临床应用实践。  相似文献   

8.
绒毛膜癌(简称绒癌)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早期即可通过血运转移至全身,破坏组织器官,引起出血坏死.对该病的治疗以5-氟尿嘧啶化疗为主.我科2012年12月21日收治1例绒癌患者,化疗后出现口腔溃疡、伪膜性肠炎和重度骨髓抑制,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后患者病情稳定,顺利出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彭芝兰  杨延林 《华西医学》1991,6(3):313-316
本文着重对51例绒癌病例的死因和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说明对40岁以上,有肝脑转移者,早期正确的临床、病理诊断,早期采用大剂量多种有效化疗药物,控制肺转移,配合腔内给药、全脑照射及适时适当的手术干涉,可减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绒癌恶性程度高,早期就可通过血液转移。因转移灶的症状掩盖了原发灶症状,易误诊误治,尤其脑转移病势凶险,乃是目前绒癌死亡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二例绒癌脑转移误诊为“脑出血”,均行开颅手术,后经强力化疗等治疗措施,使病人转危为安,使我们从中悟出一些教训经验。病例简况例1:女,35岁,农民。主因右枕部脑血肿清除术1月后,阴道大出血10天,于1987年8月3日转入妇产科。患者3年前,因孕5月在当地医院行人工流产及绝育术,术后3月自觉下腹坠痛,两年余月经周期由正常变为不规律(10—20/5—3O  相似文献   

11.
绒癌患者合并脑转移,在临床上较常见,其来势凶猛,死亡率极高,患者一旦出现脑疝可直接压迫延髓呼吸中枢,使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停止而死亡。因此绒癌脑转移患者由于颅压高濒临脑疝而发生抽搐时,能否迅速成功抢救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多发性肺结核球与绒癌肺转移的X线表现相似,易相互误诊。我院收治1例多发性结核球病例,误诊为绒癌并予化疗,给患者身心造成巨大痛苦。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脑膜癌病误诊分析和早诊探讨(附1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智文  陈梅根 《临床荟萃》1998,13(14):650-650
原发部位的癌细胞转移到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浸润蛛网膜下腔和软脑膜,脑、脊髓内并无明显肿块的一种非独立性疾病,称脑膜癌病.不少病例早期,特别在原发部位癌未被发现之前为首发症状就诊,由于颅脑GT扫描阴性,常被误诊.若能早期放疗合并鞘内化疗,存活时间可延长.为此,笔者对18例CSF细胞学确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误诊原因和早诊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9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的280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癌症疲乏量表和Herth希望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癌因性疲乏和希望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80份, 回收有效问卷276份, 有效回收率为98.57%。结果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化疗患者的癌因性疲乏得分为(44.59±10.36)分, 希望水平得分为(36.64±6.37)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化疗患者的希望水平与癌因性疲乏呈负相关(r=-0.261, P<0.05)。临床首次分期、癌痛程度、希望水平是癌因性疲乏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化疗患者的癌因性疲乏有待改善。临床首次分期、癌痛程度、希望水平是癌因性疲乏的影响因素。护理工作者可基于癌因性疲乏的影响因素制订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绒毛膜上皮癌(简称绒癌),绝大多数的绒癌继发于正常或不正常的妊娠之后,主要发生于育龄妇女,是由妊娠滋养细胞恶变所致。治疗以化疗为主,且疗效满意,生存率高,绒癌是第一个单用药物达到根治的妇科恶性肿瘤[1],我院自1989年—2006年对46例绒癌病人进行化疗,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病人46例;年龄20岁~46岁,平均28岁;肺转移18例,脑转移癌2例;均用氟尿嘧啶、放线菌素D联合化疗。1.2治疗方法氟尿嘧啶26mg/(kg·d),放线菌素D6mg/(kg·d),分别溶于500mL5%葡萄糖溶液中,氟尿嘧啶约8h静脉输注完,放线菌素D2h~4h静脉输注…  相似文献   

16.
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但其临床治疗一直是难点。由于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早期无明显症状,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肿瘤已侵及邻近器官和重要血管,手术切除率低或手术不易彻底切除; 且患者一般体质较差,往往不能耐受化疗不良反应。高强度聚焦超声是临床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的一种新的局部治疗手段,是一个新领域,本文通过对10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患者实施了HIFU治疗,通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优质护理,以及患者的相互配合,治疗效果患者及家属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7.
绒毛膜上皮细胞癌(简称绒癌)是发生于滋养细胞的恶性肿瘤。肿瘤的恶性程度高,肺转移多见,但对化疗高度敏感。采用大剂量化疗可使大多致病例获愈,手术治疗绒癌的肺转移瘤仅限于少数经反复多个疗程化疗,肿瘤吸收至一定程度不再缩小或产生耐药的病例。孙成孚、王元萼等关于肺切除治疗绒癌肺转移已作报道。本文报道2例绒癌肺转移误诊误治的教训。例1 45岁。咳嗽、咯黄痰2年,右下肺发现一肿物7月余伴憋气入院。9年前曾患葡萄胎做过刮宫术,以后月经正常,3~4/10天。此后顺娩2胎,无不规则阴道出血史。查体,右下胸部呼吸音  相似文献   

18.
绒癌脑转移濒临脑疝病例的救护北京协和医院(100730)李莹张伟近一年多的时间里,我院收治了2例绒癌脑转移濒临脑疝的危重患者,在急诊救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现将该2例典型病例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典型病例例1:患者,女,25岁,以绒癌Ⅳ期脑转...  相似文献   

19.
绒毛膜上皮癌(绒癌)为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早期即可通过血行转移至全身,常见的转移部位依次为肺、阴道、脑及肝,但以其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时,易引起误诊。本文报告1例以血性胸水为首发症状的绒癌,并分析绒癌肺转移的x线特点。1 病例资料女,28岁。因左侧胸闷、气喘、发热及左侧乳腺包块2个月,于2001年5月24日入院。在当地医院x线胸片及CT检查提示左侧大量胸腔积液,给予胸腔穿刺抽液,结果为血性。纤维支气管镜及胸水脱落细胞检查均阴性,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仍考  相似文献   

20.
绒癌是妊娠滋养细胞的一种高度恶性肿瘤,50%发生于葡萄胎,50%发生于流产、足月产、异位妊娠,化疗方案常选用氟尿嘧啶(5-FU)+更生霉素(K SM)。本科2009-01收治1例孕35周引产2个月后发生绒癌的患者,选用EM A-CO化疗方案,5个月后痊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女,24岁,孕33周时被狗咬伤肌内注射狂犬疫苗,2周后胎死宫腔,行引产。2009-01到我院就诊,B超示:胎盘植入。胸片示:肺部大片阴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