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超早期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超早期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治疗的疗效和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微创术治疗 2 7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术后疗效。根据发病至手术时间分为超早期组 (≤ 7h)和早期组 ( 8~ 72h)。治疗 3个月后统计分析每组患者的再出血发生率、病死率、致残率及治愈率。结果 :超早期组再出血率 4 .4 1% ,致残率 18.38% ,病死率 19.85 % ,治愈率 5 7.36 % ;早期组再出血率 4 .2 9% ,致残率 36 .4 3% ,病死率 37.14 % ,治愈率 2 2 .14 %。两组比较 ,致残率、病死率及治愈率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再出血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微创术超早期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安全有效 ,病死率低 ,致残率低 ,预后好。  相似文献   

2.
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时机及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8月-2010年8月符合手术条件的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微创穿刺抽吸血肿,过程中视情况给予血肿腔内注入尿激酶溶解引流治疗.结果:6h-12h微创术可减少再出血,提高肢体功能恢复.本组治疗总有效率82.6%,病死率17.4%.结论: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最佳手术时机是6h-12h,微创术可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操作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3.
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66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比较2001年6月至2007年6月我院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66例和保守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68例的疗效。结果两组有效率、病死率、血肿消失速度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和保守治疗相比,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可明显提高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的有效率,降低病死率,缩短颅内血肿消失时间,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时机。方法分析该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经微创穿刺术治疗的1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发病至手术间隔时间分为超早期组、早期组以及延迟组。对三组患者术后的近期功能恢复,住院期间的并发症、病死率以及远期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超早期组近期及远期手术优良率高于其他两组,术后再出血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超早期手术有助于帮助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为最佳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最佳时机及总结治疗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内科组46例和外科组64例。组内再按照发病到接受治疗的时间细分为三个小队:A队≤7 h,B队≤7~24 h,C队24 h;分别进行组内疗效的比较以及组间疗效的比较。判定疗效的指标包括:近期疗效、远期疗效、病例死亡率、治疗的优良率及病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外科组的A队与B队间的手术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A队术后颅内再出血风险高于B队,但超过7 h后的患者发生术后再出血率会有所下降(P0.05);外科组A、B队患者的手术疗效较优于内科组A、B队的内科疗效(P0.05);然而,外科组C队患者术后发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及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机率明显高于内科组的C队患者(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发生后的7~24 h之内是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因此,要依据病患的发病时间选择性地给予内、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期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在不同时期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65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4例,采取超超早期(病后4 h以内)微创穿刺治疗,对照组312例,采用超早期、早期(病后4 h~48 h)微创穿刺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病死率、3个月后的痊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治疗组术中的操作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治疗组术中、术后再出血例数与对照组相比未见增加(P>0.05).结论 超超早期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能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能明显地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临床切实可行,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组(手术组)156例和内科保守治疗组(保守组)54例,两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用速尿或甘露醇消除脑水肿和降颅压,用硫酸镁、硝普钠或尼莫地平控制血压,预防感染和消化道出血、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手术组在此基础上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比较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手术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比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手术时机≤6 h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7~12 h手术者(P0.05)。结论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显著提高基本治愈率,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尤其是手术时机≤6 h者的临床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微创清除术与内科保守治疗基底核区脑出血的疗效,评价微创术的手术时机。方法选择2001年—2005年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163例,其中微创手术79例,内科治疗84例。结果治疗两周时微创手术组卒中量表评分(SSS)高于内科治疗组(P<0.001),6h~24h手术组早期神经功能恢复优于其他时间组。结论微创清除术可显著改善脑出血的早期神经功能,降低病死率,但后期效果有待再评价,(6~24)h是最佳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尤其硬通道微创穿刺术的疗效及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资料,其中微创组40例应用硬通道微创穿刺术,对照组40例应用传统开颅手术.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回访,其临床表现按Barthel指数评定法评定,对比分析微创治疗较传统治疗的临床优势.结果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越高和血肿量较小者预后较好,硬通道微创穿刺术组术后预后优于传统手术组,且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结论 根据患者病情及手术者的经验,采取个体化的原则,准确地掌握手术适应证,尽可能选择硬通通微创术以减少创伤及并发症,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疗效。方法:对76例急诊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MI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发病至溶栓时间的6h为界分组,比较两组病例的疗效。结果:本组冠脉再通率73.7%;轻度出血发生率11.8%,病死率15.8%,主要死因:心脏泵衰竭和严重心律失常。<6h组的冠脉再通率、轻度出血发生率、病死率分别是:84.0%、10.0%、8.0%;6~12h组分别是53.8%、15.4%、30.8%;两组冠脉再通率、病死率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分别<0.01,<0.05);轻度出血发生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可以显著提高AMI的救治疗效,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对比神经内镜手术与微创穿刺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近期效果与预后。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密云教学医院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55例,经头部CT确诊为幕上血肿。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55例患者分为神经内镜组(24例)和微创穿刺组(31例)。通过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手术相关指标及治疗前与出院时Barthel指数评分的差值,评价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及预后。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血肿量、出血部位(基底节区、脑叶、丘脑)、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发病至手术治疗的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术后再出血、颅内感染。结果(1)两组患者性别、出血部位(基底节区、脑叶、丘脑)、年龄、血肿量、术前GCS评分、发病至治疗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微创穿刺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均低于神经内镜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6±7)min比(150±20)min、(8±3)ml比(184±50)ml、(75.7±10.4)%比(88.5±6.6)%,t值分别为26.820、17.295、5.534,均P<0.01];两组再出血和颅内感染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神经内镜组术前与出院时Barthel指数评分的差值高于微创穿刺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9)分比(42±10)分,t=3.309,P=0.002]。结论神经内镜术在改善患者近期预后方面可能优于微创穿刺术,可尝试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手术患者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和微创硬通道穿刺血肿抽吸引流术与术后再出血的关系。方法选择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手术患者258例,其中185例采用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组),73例采用微创硬通道穿刺血肿抽吸引流术(微创组),对比2组的术后再出血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术前血肿量、术后血压的波动和是否有阿司匹林服用史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颅组术后再出血率较微创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9%vs 13.7%,P<0.05)。结论超早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较微创硬通道穿刺血肿抽吸引流术可明显降低再出血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早期经神经内窥镜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于亳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8年1至2019年9月接受超早期(7 h内)经神经内窥镜血肿清除术治疗的45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与研究组基线资料相匹配的于脑出血7~24 h内接受经神经内窥镜血肿清除术治疗的44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再出血率、血肿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GCS、NIHSS、Barthel评分。 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再出血率、血肿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7 d的GCS、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相比于脑出血后7~24 h进行手术,在脑出血7 h内进行神经内窥镜血肿清除术对于患者术后神经受损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超早期和早期微侵袭手术治疗 6 2例老年性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救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总结6 2例经微侵袭手术治疗的老年性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治疗经验。结果 死亡 5例 ,对存活的 5 7例于出院 3个月时按日常生活能力 (ADL)分级法评价 :Ⅰ级 :超早期组 12例 (35 .2 9% ) ,早期组 4例 (17.39% ) ;Ⅱ级 :超早期组 12例(35 .2 9% ) ,早期组 4例 (17.39% ) ;Ⅲ级 :超早期组 5例 (14.71% ) ,早期组 5例 (2 1.74% ) ;Ⅳ级 :超早期组 3例(8.82 % ) ,早期组 6例 (2 6 .0 9% ) ;Ⅴ级 :超早期组 2例 (5 .88% ) ,早期组 4例 (17.39% )。在疗效较好的Ⅰ~Ⅲ级病例中 ,超早期组多于早期组 ,两者对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超早期微侵袭手术治疗老年性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可显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表达与血清TNF-α含量和血肿周围组织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3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根据发病到手术时间随机分为<6 h组、6~12 h组、12~24 h组、24~48 h组、48~72 h组和>72 h组(每组n=5),各组患者临床基本情况、出血量、出血部位、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和手术持续时间均无显著差异.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检测血清TNF-α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血肿周围组织TNF-α表达,TUNEL染色法检测血肿周围组织凋亡细胞.结果 血肿周围组织TNF-α阳性细胞数量和血清TNF-α含量分别在出血后12~24 h和24~48 h达高峰,分别为(57.81±6.21)个/高倍视野和(78.45±7.17)pg/ml,且两者呈正相关(r=O.924,P<0.05);血肿周围组织TNF-α阳性细胞数量与凋亡细胞数量呈正相关(r=0.871,P<0.05).结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清TNF-α含量显著增高,血肿周围组织TNF-α阳性细胞数量和凋亡细胞数量均显著增加.血清TNF-α含量与血肿周围组织TNF-α阳性细胞和凋亡细胞数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再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治疗策略。 方法选择济南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2月至2017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3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再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果高血压脑出血再出血发生率为11.25%(36例),经CT检查为原出血部位再出血及其他部位出血,且患者病死率为61.11%。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再出血与出血量、血压控制、发病后是否使用镇静处理、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凝血机制、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手术时机等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入院时GCS评分、高血压病家族史、是否长期规律服用降压药物、脑出血的部位、脱水药使用、手术方式等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引Logistic回归方程,证明出血量>60 mL、收缩压>140 mmHg、凝血机制异常、长期服用抗凝药物、术前2 h内INR值≥1.4、发病后进行镇静治疗、发病至手术时间≤2.5 h是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再出血与出血量、血压控制、发病后是否使用镇静处理、凝血功能、长期口服抗凝药物、INR值、手术时机等因素显著相关,针对上诉因素采取合适的临床处理,可以降低脑出血再出血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微创手术治疗中量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6-01~2018-01收治的56例中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行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对照组行小骨窗开颅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肿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炎性因子TNF-α、IL-6、hs-CR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中国卒中量表(C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71%vs 35.71%,P<0.05)。结论微创手术治疗中量高血压脑出血具有良好的血肿清除效果,利于减轻炎性反应,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且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脑出血患者的血压调控以及经颅多普勒监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血压调整幅度与应用经颅多普勒(TCD)监测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动态监测64例发病后10h内入院的脑出血患者的血压,其中38例入院24h内行颅内血肿穿刺和置管引流术(手术组),18例患者行保守治疗(保守组),患者于入院当时以及第1、4、7天和2周时进行TCD监测;另外8例未手术者(降压组)在接受抗高血压治疗前、后行TCD监测,并与26例单纯高血压患者(对照组)抗高血压治疗前、后的TCD参数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抗高血压治疗前、后的TCD参数无显著差异,而降压组降压后双侧大脑中动脉(MCA)流速降低,搏动指数(PI)升高。脑出血患者治疗过程中血压逐渐下降,双侧MCA流速呈先降后升,双侧PI值呈先升后降趋势。保守组的MCA流速在发病1周内下降,第2周开始升高,PI值改变与其相反;手术组第7天MCA流速即升高,PI值降低,且在第14天两组间有显著差异;手术组血压下降幅度较保守组大,第14天时两组间的收缩压有显著差异。结论:颅内血肿穿刺和置管引流术可显著改善脑出血患者的脑灌注程度,而急性期抗高血压治疗不利于脑灌注,动态TCD监测可评价患者脑灌注状态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脑出血的微侵袭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对于高血压脑出血尚缺乏规范化的治疗原则和最佳的治疗方法。一些研究表明 ,利用微侵袭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文章回顾了微侵袭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历史和现状 ,综述了该治疗方法的理论依据、特点、时机、手术适应证和主要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