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炎型肺癌的CT影像学特点及与病理学对照。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经活检及手术等病理证实的肺炎型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齐全的资料,总结其影像学特征,并与病理类型对照,探讨其在影像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33例肺炎型肺癌中细支气管肺泡癌23例,腺癌10例。其中单发肺叶实变21例(63.6%),单发肺段实变6例(18.1%),多发肺叶实变6例(18.1%);实变肺伴血管造影征21例(63.6%),支气管气像征27例(81.8%),伴枯树枝征18例(54.5%);实变肺周见蜂窝肺征27例(81.8%),磨玻璃征21例(63.6%),多发小结节6例(18.1%);少量胸水3例(9.1%),肺门淋巴结肿大3例(9.1%)。病理证实细支气管肺泡癌17例,腺癌9例,腺鳞癌3例,小细胞癌1例。结论肺炎型肺癌的影像学形态可为多种多样,但其动态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确诊需要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青年人细支气管肺泡癌(Bronchioloalveolar carcinoma,BAC)的CT表现并与临床病理对比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青年人BAC患者,根据手术病理,分为孤立结节组(28例)、多发结节组(24例)和肺叶实变组(26例),研究比较各型肺泡癌的影像特点。结果:孤立结节组CT表现相对特异性征象较多,如分叶征、支气管充气征、胸膜凹陷征等;多发结节组CT表现为两肺弥漫多发结节状、碎路石征象,常伴有胸膜牵拉等征象;肺叶实变组CT表现为肺密度低、蜂窝肺征、血管造影征、枯树枝征及多发腺泡结节。结论:熟悉青年人BAC的CT表现,有助于提高术前对本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穿刺或纤支镜痰检病理证实为BAC患者的CT表现。结果 BAC分为单发结节或肿块型、多发结节型、实变型;磨玻璃征、空泡征、蜂窝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两肺不对称分布的大小不等的结节、结节融合倾向、肺实变等是BAC的重要征象。结论 BAC的CT表现复杂,充分认识其特点对于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高分辨率CT征象。方法对24例BAC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记录结节型、多发结节型和实变型BAC的HRCT征象,分析有助于诊断的征象及病理基础。结果11例结节型病灶中82%位于肺野外周或胸膜下,55%呈不规则形,空泡征出现率55%,磨玻璃密度36%,胸膜尾征73%;多发结节型的单个病灶与前者相同;10例实变型中磨玻璃密度、多发结节和段叶实变混合存在的6例,肺段实变周围或其他肺野分布的磨玻璃密度影内伴随网格影,其中1例呈“碎石路样”。结论(1)周围性结节以及伴空泡征、磨玻璃密度、胸膜尾征4项中有3项者高度提示结节型BAC的诊断。(2)肺段叶“蜂房样”实变并其他肺野的“碎石路样”影对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DBAC)的诊断具有特征性。(3)HRCT是BAC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BAC)CT表现、临床特点、病理学基础,以提高CT影像诊断的准确率。方法搜集临床资料完整,并经手术切除,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或CT导引下经皮肺活检病理证实的BAC共10例。根据CT表现分为孤立结节型(2例)、多发结节型(1例)、弥漫实变型(7例),误诊8例,结合文献资料分析各型细支气管肺泡癌CT表现。结果孤立结节型BAC(2例)主要表现为:结节或肿块位于胸膜下或肺外围,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具有毛刺征、分叶征、胸膜牵拉征、空泡征等周围型肺癌的一般表现;多发结节型(1例)两肺中、下叶为栗粒结节样改变,部分结节有融合、实变趋势,类似亚急性血型播散型肺结核;弥漫实变型(7例),单叶/段实变3例、多叶/段实变4例,CT表现相对特异性征象较多。支气管枯树枝征(6例)、蜂窝征(7例)、磨玻璃征(5例),小叶间隔增厚(3例)、叶间胸膜膨出(4例)。误诊率高,主要误诊为炎症和结核。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癌临床特点、影像表现复杂多样。误诊主要原因是对BAC的重视和认识不够,熟悉BAC影像、分型及各型CT征象,必要时辅助CT导引经皮肺活检或纤支镜检查,能够提高对BAC的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实变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特征。方法搜集了经病理证实的实变型细支气管肺泡癌17例,并分析其CT表现。结果CT表现为两肺单发或多发实变影,呈磨玻璃样密度7例,蜂窝状改变9例,叶间胸膜膨出5例,支气管枯树枝征7例,血管造影征2例,纵隔淋巴结肿大4例,胸腔积液5例。结论实变型细支气管肺泡癌误诊率极高,结合临床表现、影像表现、治疗情况,综合分析,才有可能做出正确的诊断,提高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18例肺炎型肺腺癌CT影像特征,提高对肺炎型肺腺癌诊断的准确率。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2月至2018年3月经肺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18例肺炎型肺腺癌,侧重分析病变CT影像学特征。结果 18例均表现实变为特征,其中单个肺叶6例,多个肺叶12例,实变区见有血管造影征9例,结节征12例,支气管枯枝征11例,蜂房征或空泡征6例,叶间胸膜膨隆征4例,3例纵隔淋巴结转移,2例有胸腔积液。结论肺炎型肺腺癌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掌握其影像学特征,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CT表现和意义。方法:搜集经手术、活检或纤支镜刷检病理学证实的BAC38例;CT扫描层厚为8~10mm,9例加做2~3mm薄层扫描。结果:BAC的CT表现分孤立结节型、浸洞实变型和广泛型三型。孤立结节型18例,结节位于肺外围(1例除外),分叶状17例,毛刺征15例,胸膜凹陷征和密度不均、空泡征或支气管气相征和血管集束征各11例,毛玻璃影5例;浸洞实变型9例,表现为片状3例,叶(或亚段)实变4例及叶段实变件片状影2例;广泛型11例,其中6例为多结节型(1例结节内有空洞),3例表现为实变型和多结节型并存,2例为两肺间质纤维化。结论:BAC在CT上表现为多种类型。熟悉各型的CT征象,可提高诊断准确率,诊断困难时可借助穿刺活检或纤支镜刷检。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单发肺炎实变型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多排螺旋CT(MS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单发肺炎实变型肺MALT淋巴瘤的MSCT和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者中右肺中叶5例,下叶2例,左肺上叶1例,下叶3例;大叶性实变7例,节段性实变3例,非节段性实变1例;2例病灶边缘模糊,类似于炎症,6例边缘模糊程度介于炎症与肺癌之间,3例边缘相对清楚;同邻近胸大肌密度相比较,9例病灶呈略低密度,2例与胸大肌密度接近,CT值39.6~53.3 Hu,平均42.5 Hu;11例病灶内部均未见明显坏死、囊变,9例病灶内见形态及走行相对正常的“空气支气管征”,其中3例内部同时伴有小囊腔;7例CT增强检查,均呈轻~中度较均匀强化,CT值50.5~85.7 Hu,平均66.1 Hu;5例病灶内见“血管漂浮征”;11例病灶均未见明显胸腔积液,2例病灶邻近胸膜增厚,2例伴有纵隔内淋巴结肿大。结论单发肺炎实变型肺MALT淋巴瘤CT上往往表现为肿瘤样的实变、炎症样模糊边缘,多轻、中度较均匀强化,内部常有固有结构的残留,部分可见“空气支气管征”及“血管漂浮征”。MSCT对该肿瘤的的诊断及鉴别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分析细支气管肺泡癌青年患者的胸部CT表现与临床病理检查的差异,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手术切除标本病理证实细支气管肺泡癌青年患者共69例,根据手术病理分为孤立结节组(共25例)、多发结节组(共21例)和肺叶实变组(共23例),比较分析三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特点与临床病理。结果:孤立结节组CT表现为分叶征、支气管充气征、胸膜凹陷征等,病理类型为非黏液型;多发结节组CT表现为弥漫多发结节状,碎路石征,病理类型为非黏液型或混合型;肺叶实变组CT表现为蜂窝肺征、血管造影征、枯树枝征等,病理类型为黏液型或混合型。结论:熟悉细支气管肺泡癌各型的CT表现与临床病理,有助于提高本病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炎症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特征及其病理学对照。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支气管镜活检、经皮穿刺活检、开胸肺活检等病理证实的炎症型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表现,评价其在C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15例炎症型细支气管肺泡癌在CT上表现为实变影伴有磨玻璃影、磨玻璃背景上多发结节、蜂窝征、病理性支气管充气征、病理性血管造影征等多种混合征象,肺容积未见缩小;抗感染治疗病灶反而增大;无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无或少量胸腔积液,无远处转移。结论肺炎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过程有较一致的相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2.
大叶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①目的探讨大叶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影像学诊断特征。②方法对18例经病理证实的大叶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病人的X线和CT表现进行了分析比较。③结果X线表现为按叶、段分布的肺实变。CT表现包括蜂窝状改变、磨玻璃样阴影和大叶性均匀性实变。CT血管造影征7例,支气管充气征10例,其中6例呈枯枝征。④结论大叶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病人胸部X线平片无特异性,而蜂窝状改变、CT血管造影征和枯枝征对其诊断具有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肺炎型肺癌的影像学特征,以进一步提高对肺炎型肺癌的认识。方法:收集了18例经病理学证实的炎症型肺泡细胞癌,回顾性分析其病灶分布的范围、大小、部位及其影像特征并对其诊断要点进行评价。结果:18例肺炎型肺癌影像学表现两肺多发性分布7例,叶性分布8例,段性分布3例,所有病例均有实变存在,外周分布的15例,伴有不规则小结节的为8例,空气支气管征的11例,叶间裂向外突出的4例,实变影不均匀分布7例,不规则小囊腔6例,CT血管征2例。结论:肺炎型肺癌表现为典型的外周分布,空气支气管征、不规则小结节、叶间裂外突、多发小囊腔样改变等,但与感染性肺炎很难区分。对抗炎治疗反应不好的肺炎应警惕炎型肺癌可能,进行活检诊断。  相似文献   

14.
肖燕  杨宇洁 《西部医学》2014,26(9):1219-1221
目的探讨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表现特征,并确定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与肺结核鉴别诊断的一些有益表现。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25例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患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CT结果与粟粒性肺结核、支气管结核进行对比。结果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CT表现包括磨玻璃样变、实变、结节、小叶中心结节、周边分布、空气支气管征和肺下叶为主。根据主要特征,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表现可以分为:磨玻璃样变为主、实变为主和多发结节为主的三种类型。大多数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患者为这些表现的混合。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CT表现与肺结核差别不大,但结节分布的主要区域和磨玻璃样变的区域是不同的,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的结节多位于小叶中心,实变为主的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和支气管结核的差异主要在于是否存在远离实变的磨玻璃样变和肺下叶分布。结论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表现不是特定的,但实变和结节的混合、中心小叶结节的共存、边缘区域的磨玻璃样变及肺下叶分布优势应是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的较为特征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MSCT在弥漫实变型肺泡癌与肺炎性实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蕊  温志红  于浩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2):1535-1537
目的:分析弥漫实变型肺泡癌(DCBAC)的多层螺旋CT影像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探讨与大叶性肺炎(LP)、干酪性肺炎(CP)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2例经临床病理证实弥漫实变型肺泡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特征,并与同期证实的8例肺炎性实变病例的CT图像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2例弥漫实变型肺泡癌在CT平扫出现"蜂窝征"(7例)、斑片状及腺泡样结节影(6例)、叶间裂膨隆(3例)。增强后病灶CT值均低于同层肌肉组织。动态观察肺实变范围扩大,原为腺泡结节和磨玻璃密度影的区域发展为肺实变。而在8例肺炎性实变中均未显示。结论:运用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可显著提高弥漫实变型肺泡癌与肺炎性实变的CT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分析肺炎型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及胸部CT的影像特点,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对肺炎型BAC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支气管镜、穿刺细胞学、手术病理和临床随访证实的29倒肺炎型BAC患者及12例肺炎等肺部良性疾病患者的^18F-FDG PET/CT及胸部CT的影像特征,计算前述两种检查方法及单纯^18F-FDG代谢判断肺炎型BAC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等指标,行X2检验进行比较,必要时行确切概率法Fisher’s分析.结果 肺炎型BAC及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均可表现为FDG高摄取的大片状实变影,在延迟显像中,前者多数(13/18)表现为FDG摄取进一步升高,后者仅少数(1/8)表现为FDG摄取升高,近半数(4/8)表现为FDG摄取减低.18F-FDG PET/CT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8%(21/26),80.0% (8/10),78.4% (29/37),87.5% (21/24)和61.5% (8/13),灵敏度和准确性明显高于胸部CT[ 52.2% (12/23),54.5%( 18/33)](X2=4.54,4 49,P均<0.05)、特异性明显高于^18F-FDG代谢[25.0%(3/12)](X2=5.23,P<0.05).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肺炎型BAC的诊断及分期具有重要价值,诊断医师应对CT征象和18F-FDG代谢特点(包括延迟显像)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0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扫描资料,并与24例周围型肺癌进行了对照分析。[结果]肺泡癌结节肿块病灶中的空泡征或细支气管气像的阳性率为64.71%(11/17),其他周围型肺癌的阳性率为16.67%(4/24),二者具有显著差异。叶段实变型肺泡癌主要表现为"枯枝状"支气管气像(3/3)和蜂窝状低密度区(2/3)。[结论]空泡征或细支气管气像、枯枝状支气管气像及蜂窝状低密度区是CT诊断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几个特征性征象。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弥漫实变型肺泡癌(DCBAC)的临床及影像表现,探讨与感染性实变的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例经病理确诊为DCBAC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合文献复习。结果DCBAC的临床及影像表现与感染性实变极其相似。掌握CT的重要征象,结合癌胚抗原检测及治疗中的变化,是诊断DCBAC的重要依据。结论对DCBAC临床及影像表现深入细致分析,提高本病与感染性实变鉴别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9.
43例细支气管肺泡癌CT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细支气管肺泡癌43例,对其征象进行分析。结果:结节型12例,为单发结节;弥漫型23例,其中腺泡样结节11例,大片实变6例,磨砂玻璃征6例;炎症型8例。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癌表现多样,结节内细支气管气像对诊断具有一定价值。炎症型和弥漫型需与肺结核、肺炎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