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8 毫秒
1.
杨俊  区显宁  衷昕 《西部医学》2006,18(6):697-698
目的探讨不放液的节段性外垫压治疗单纯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对19例(19眼)视网膜脱离病人行巩膜外垫压结合巩膜冷凝术封闭视网膜裂孔治疗。结果术后随访中17例视网膜复位,2例视网膜脱离复发,1次手术成功率89.47%。术后随访两个月以上,视力≥0.3的有13眼,其中≥1.0的有2眼。结论不放液的节段性外垫压结合巩膜冷凝术治疗单纯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效果满意。本手术应用于早期手术的视网膜脱离,或者视网膜裂孔不复杂的病例,术后视力恢复好。  相似文献   

2.
显微镜直视下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显微镜直视下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7例,在手术显微镜下定位裂孔并对裂孔及变性区进行冷凝,行巩膜外硅胶垫压术.结果 术后随访1~6个月,裂孔封闭,视网膜完全复位17眼,视力提高17眼.矫正视力<0.3 5眼.≥0.3 12眼.结论 显微镜直视下外路视网膜手术冷凝及巩膜外硅胶垫压术手术视野清晰,放大倍数大,简单易行,术后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3.
党锐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7):210-211
目的探讨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冷凝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的应用和效果。方法对39眼简单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在显微镜直视下行巩膜外冷凝裂孔,硅胶海绵局部垫压,随访6个月-18个月。结果视网膜一次解剖复位36眼,巩膜预置缝线时穿透巩膜1例,给予局部冷凝,所有病例均未出现过度冷凝现象。结论应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冷凝裂孔定位操作简单且疗效可靠,冷凝及垫压准确无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的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28例(28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在显微镜直视下经巩膜放出视网膜下液,行裂孔及变性区定位冷凝,做巩膜外垫压及环扎术,使视网膜复位。结果:视网膜完全复位26例,视力提高22眼,下降3眼,不变3眼。视网膜脱离复发2例,并发症有术后高眼压2例。结论:显微镜直视下手术能直视裂孔,准确定位,冷凝反应清晰可见,无严重并发症。同时具有操作简便、易掌握,手术效果良好等优点,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胡茵  唐晓昭 《四川医学》2012,33(9):1562-1563
目的探讨经显微镜直视下外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36例(136眼)由同一术者进行外路手术,均在术中应用手术显微镜进行裂孔定位、冷凝封闭及巩膜外垫压。定期观察术后视力、眼内反应和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经显微镜直视下外路手术患者,术后随访1~6个月,视网膜完全复位125只眼(91.9%),视力较术前提高120只眼(88.2%),不变8只眼,下降8只眼。最好矫正视力0.3以上95只眼(69.8%)。术后所有患者视网膜冷凝反应Ⅰ~Ⅱ级,无Ⅲ~Ⅳ级。轻度屈光介质浑浊不影响手术过程。结论经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外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简单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显微镜直视下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的疗效及临床应用的可能性.方法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56例,全部为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硅胶垫压及冷凝(或联合环扎)进行手术.术前根据三面镜检查裂孔位置、大小及脱离范围,计算垫压和/或环扎缝置位置,术中先预置巩膜外垫压和/或环扎带缝线,根据术前检查网膜下液的低点,放液针穿破巩膜、脉络膜引流视网膜下液,显微镜直视下用冷凝头顶压巩膜确定裂孔及变性区并冷凝,固定硅胶带和/或环扎带,如术中检查眼压低,予玻璃体内注入消毒空气.术中观察裂孔封闭、网膜复位确实后结束手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葡萄膜反应、冷凝区反应、视网膜复位等情况.结果 56例病例,视网膜一次复位54例,原位再次脱离2例,其中1例为裂孔位于垫压嵴后坡,再次网膜下液出现;另外1例为多发裂孔术前术中未全部查及;其中矫正视力提高的有45例,无改变的有6例,下降的5例;术后葡萄膜及冷凝区视网膜均无过度炎性反应.结论 显微镜直视下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操作简单、快捷,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显微镜直视下最小量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56例(56眼)非复杂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在显微镜直视下行前房放液、视网膜裂孔定位、冷凝、巩膜外加压、顶压硅胶加压块检查裂孔是否封闭,观察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眼压、术后视力及视网膜复位情况,术后随访3~ 12个月.结果 51例一次手术视网膜完全复位(91.1%),术中出现前房少量出血1例,术后出现裂孔形成鱼嘴状3例,行二次单纯加压块调位固定后均复位,2例因发生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造成裂孔开放做了玻璃体切割手术后复位.术后出现暂时性高眼压2例.术后视力提高48眼(85.7%).结论 显微镜直视下行最小量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具有视野清晰、损伤小、裂孔冷凝定位可靠、手术操作简单、容易掌握、术后效果好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2002年6月~2003年6月对28例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采取巩膜外垫压、环扎、裂孔冷凝、不放液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既缩短了手术时间,又从根本上杜绝了放液所带来的严重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28例(28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中26眼为首次手术,2眼为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其中:  相似文献   

9.
最小量单纯外垫压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最小量单纯外垫压手术对一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6例57眼连续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并进行最小量单纯外垫压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方法:术前利用三面镜、双目间接眼底镜明确视网膜裂孔,术中使用双目间接眼底镜直视下已冷凝头顶压定位裂孔对裂孔周做适度冷凝并做标记。根据裂孔的大小、位置及形态,使用水平状、放射状海绵、硅胶块及复合加压块(硅胶块+硅海绵缝合为一体)加压缝合。在前房穿刺致眼压降低后只垫压视网膜裂孔区,不做环扎术。术后观察视网膜是否复位、视力及并发症。结果:本组56例(57眼)中包括男25例25眼和女31例32眼,年龄15~74岁。51例的脱离时间不超过1月。初次手术后视网膜完全复位53眼(时间2~90天),包括PVRC1~3 14例、PVRD1级1例。初次手术成功率93%。初次手术后复位失败4眼,虽然视网膜裂孔位于加压嵴上,但玻璃体收缩致裂孔瓣受到牵拉仍然漏水。这4例中2例行环扎外加压术后复位,2例行玻璃体腔注气术,1例复位,另1例因玻璃体腔注气发生严重PVR再次脱离,经平坦部三切口玻璃体手术和硅油填充术复位成功。结论:最小量单纯外垫压对大多数新鲜性(裂孔较大,位置靠后)、陈旧性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仍然取得满意效果,术后视力恢复好,这一术式首选。个别病例因各种因素术后发生牵拉引起裂孔瓣膜漏水,造成手术失败,仍可经环扎、注气或玻璃体切割手术获得成功复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巩膜环扎联合巩膜外冷凝术对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对89例(89眼)孔源性视网膜病例施行巩膜环扎联合巩膜外冷凝术治疗,随访4个月~4年,观察其手术疗效并分析手术失败的原因。结果:本组89例中一次手术成功80例,二次手术成功3例,总治愈率为93.3%;手术失败病例的主要原因是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和术中裂孔定位不准导致裂孔未能封闭。结论:巩膜环扎联合巩膜外冷凝术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的有效手段,查找并封闭裂孔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何静 《四川医学》2012,33(8):1374-1375
目的对近年来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法和疗效进行统计分析。方法对52例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全部采用CO2冷凝,部分视网膜下放液,硅海绵(硅胶)外加压或环扎以及部分球内注气术的视网膜复位手术。结果术后检查视网膜复位率为98%,90.3%的患者视力提高。结论 CO2冷凝,硅海绵(硅胶)外加压或环扎以及球内注气术是治疗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非常有效的方法。应根据患者、病情的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观察23G光导纤维非接触广角系统巩膜扣带术治疗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纳入患者28例28只眼,其中,26眼行节段加压术,2眼行节段加压环扎术。结果显示,与术前相比,术后第12月最佳矫正视力显著提升(0.60±0.44 vs 0.22±0.24);眼压由术前的14.6±3.3 mmHg升高至术后第12月的20.3±6.1 mmHg。一次手术网脱复位率96.4%。23G光导纤维非接触广角系统巩膜扣带术能有效治疗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且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间接立体检眼镜下冷凝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间接立体检眼镜下进行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效果。方法:对26例26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在间接立体检眼镜下查找裂孔并进行冷凝,外加压、环扎、放液或不放液。结果:一次性手术后视网膜复位24例,2例二次手术后复位成功。结论:间接立体检眼镜下冷凝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创伤小,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氟丙烷(perflutren,C3F8)球内注射联合经巩膜直视下冷凝治疗上方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RD)的疗效。方法:对23例(24眼)上方巨大裂孔性RD患者,在双目间接检眼镜下冷凝裂孔并进行外加压,玻璃体腔注入C3F8,并根据RD的具体情况进行环扎、放液。结果:21眼一次性手术后视网膜复位,2眼二次手术后复位成功,另1眼行玻璃体切割术。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C3F8球内注射联合经巩膜直视下冷凝治疗上方巨大裂孔性RD,创伤小,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韩泉洪  王琳  惠延年 《医学争鸣》2003,24(13):1164-1166
目的 :探讨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rhegmatogenousretinaldetachment,RRD)巩膜扣带术中将冷凝改为半导体激光透巩膜视网膜光凝封闭裂孔的治疗效果 ,讨论其手术的并发症和适应证范围 .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巩膜扣带术中接受半导体激光透巩膜视网膜光凝治疗的RRD患者 34例36眼的临床资料 .结果 :术后随访 3~ 6mo ,36只眼中 ,视网膜一次手术完全复位 32只眼 (88.9% ) ,视力 >0 .1者 31只眼(86 .1% ) ,无明显并发症 .结论 :将巩膜扣带术中冷凝改为半导体激光透巩膜视网膜光凝 ,可简化手术 ,操作准确 ,减少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的损伤及术后并发症 ,是治疗RRD的有效方法之一 .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伴视网膜下增殖的陈旧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手术仍是难题,文中回顾性分析巩膜扣带联合冷凝放液术治疗陈旧性RRD伴明显视网膜下增殖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陈旧性RRD患者15例,玻璃体视网膜病变B级(包括B级)以下病例15例(15只眼),男12例,女3例;年龄17~45岁。近视患者14只眼,所有患眼均有明显视网膜下增殖,术前视力:6例≤0.01,6例为0.02~0.08,3例≥0.1。所有患者视网膜脱离范围在1/2象限及以上,黄斑脱离,手术方法为传统的巩膜扣带联合冷凝放液术。结果术后1个月,患者视网膜复位14例,成功率为93.33%,其中男11例,女3例。多数复位患者的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Z=-3.24,P<0.01);1例未复位患者放弃再手术。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的随访结果显示,当常规眼底检查正常时,黄斑区视网膜仍未完全复位。结论巩膜扣带术治疗陈旧性RRD伴视网膜下增殖安全有效,黄斑区视网膜的完全复位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巩膜扣带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术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非增殖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玻璃体切除术后非增殖性视网膜脱离7例患者,共7只眼行巩膜扣带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术。手术后随诊4~19个月,观察术后视网膜复位、术后视力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7只眼治愈(100%),7例患眼视网膜裂孔均封闭,视网膜复位。2眼术后发现裂孔周围冷冻瘢形成不理想,于术后5~10d眼内气体填充状态下补充眼底激光治疗后裂孔封闭。1眼于扣带术后37d发现另一象限周边视网膜小裂孔,局限视网膜脱离经再次巩膜扣带联合玻璃体腔内注气术后,视网膜完全复位,未发生其他并发症。结论巩膜扣带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术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非增殖性视网膜脱离,可避免再次玻璃体切除手术对眼内结构损伤,有利于视功能较快恢复,具有安全、有效、易于操作等特点,可作为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非增殖性视网膜脱离的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最小量手术(单纯巩膜外加压+冷凝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45例145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视网膜脱离最小量手术。结果138例138眼1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成功,成功率95.2%。失败7眼,其中6眼再次手术后复位,另1眼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后视网膜复位。术后第1天视网膜下液完全吸收者102眼(70.3%),30眼术后2~3 d完全吸收,4眼术后3~7 d吸收,2眼术后15 d以后吸收。随访3个月,视力均较术前提高。结论在双目间接眼底镜下实施最小量视网膜脱离手术是治疗绝大部分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