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T对腹部钝伤的诊断价值与限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T对腹部钝伤的诊断价值与限度。方法:应用CT扫描对42例胳部钝伤患者进行了检查。结果:CT扫描发现肾外伤19例,肝外伤5例,脾外伤19例,肠系膜血肿2例,肠穿孔2例,其中有5例为复合伤。CT扫描能清楚地显示脏器损伤及胳腔出血的程度和范围。结论:CT能迅速、准确地检出腹腔脏器损伤,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超速CT(UFCT)和常规的动态CT(DCT)在儿童急性腹部钝伤检查中的作用,作者复习了84例儿童的腹部CT扫描结果(UFCT54例,DCT30例)。UFCT扫描时间0.4sec/层,检查  相似文献   

3.
作者回顾性评估1500例腹部钝伤疑有内脏损伤儿童的腹部CT检查。其中7例膀胱破裂,4例为腹膜内型3例为腹膜外型。为使膀胱极度膨胀,对有Foley尿管的病人在静脉注射造影剂前将其关闭20~30分钟,注药后延迟5分钟扫描盆腔。腹膜内型膀胱破裂的CT表现为盆腔内高密度积液(CT值不  相似文献   

4.
作者用GE9800型CT扫描机为37例腹部钝伤所致脾损伤非手术治疗的儿童(男26例,女11例,年龄12个月~16岁)在伤后2周~11个月时做CT随访。全部病人均做增强扫描,其中28例在增强前还做了平扫。扫描层厚10mm,间隔10mm,范围包括腹部及盆腔。增强采用经静脉手动团注法注入造影剂。由两位放射学专家评阅病人原始CT片和随访CT片,并根据Mirvis等以前的修改体制对原始片中脾损伤程度做出意见一致的分级。Ⅰ度伤,指脾浅表性裂伤或者被膜下血肿(直径<1cm)。Ⅱ度伤,即脾实质裂伤,深1~3cm,或伴中央或被膜下血肿(直径<  相似文献   

5.
腹部钝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叙述了腹部钝伤影象检查的注意事项,强调可同时存在两个以上的腹内脏器损伤,并要注意胸部和盆腔可能合并的损伤。指出CT平扫和增强扫描相结合可发现更多的阳性征象。叙述了腹内血肿的US、CT与MRI征象,强调血肿是邻近脏器损伤的敏感指征。详细介绍了肝脏、胆囊、脾、肾脏、输尿管、肾上腺、胰腺损伤,肠破裂,腹壁疝和下胸部损伤的各种影象征象。最后介绍了低灌注综合征的CT表现,指出在临床出现症状体征之前即可在CT上显示此征。  相似文献   

6.
作者在四个地理位置不同儿童创伤中心,对因创伤而行CT检查的大约3000例儿童进行评估,观察活动性出血CT扫描表现,记录活动性出血部位和严重性、伴随的器官损伤、原始临床资料、治疗类型及临床结果。行增强CT检查,通过腹部或胸部进行连续CT扫描,以8~10mm层厚行连续扫描。在开始CT检查时,所有患儿经急诊科抢救后血液动力学稳定,不常规使用胃肠造影剂。7例中腹部(6例);胸部(1例),显  相似文献   

7.
作者报告2例儿童腹部钝伤肝挫伤后发生肝实质和被膜下积气。例1,男,9岁。交通事故右上腹钝伤,伤后即刻胸腹部平片正常。数小时后CT扫描肝右叶巨大挫伤和腹腔积血。两天后仰卧位胸片示右上腹有异常的气泡,左侧卧位一部分气体升到腹部顶点。手术探查未见穿孔,发现肝右叶挫伤,边缘有坏死肝组织软化,未见脓肿。多次细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腹部囊性肿块的CT特点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84例腹部囊性肿块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儿童腹部囊性肿块的CT影像学特点。结果 84例患儿经CT检查发现41例为淋巴管瘤,CT图像显示形态呈非规则表现,囊壁较薄,边缘清晰,增强扫描可见囊壁呈线样强化;6例为网膜囊肿,CT图像显示其紧贴前腹部,呈均匀水样密度囊肿,形态非规则,长轴与大网膜走向一致,增强后无强化表现;24例为肠系膜囊肿,CT图像显示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囊壁均匀且薄,增强后未见囊壁强化;13例为卵巢囊肿,CT平扫图像显示无分隔,边缘清晰,呈薄壁类圆形病变,增强扫描可见轻度强化;与手术确诊结果进行对比发现,CT诊断符合率为96.43%(81/84)。结论 CT检查可直观性显示儿童腹部囊性肿块特点,可全面清晰地观察到患儿的病变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9.
腹部创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事故创伤已成为主要的死因之一,腹部创伤致死约占所有创伤死亡病例的10%,除了迅速的急救之外.对创伤的程度、部位与范围的准确了解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目前相当规模的急救中心与大中型医院多已装备了CT机.CT检查在腹部钝伤,尤其在血流动力学稳定病例诊治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笔者复习了近年国外有关腹部钝伤CT检查的文献,对腹部钝伤的CT检查、表现及其对临床诊治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为描述胆囊损伤的CT表现,作者复习了7例腹部钝伤后继发胆囊损伤的CT与临床资料。女4例,男3例,年龄19~44岁。其中6例被手术证实,1例通过术前和随访CT确诊。所有患者均在入院24小时内完成腹部CT扫描,(包括口服和静注对比剂),扫描层厚8~10mm,间距8~10mm,并以16~20mm间距盆腔扫描。CT评价标准为,胆囊扩张,胆囊外形与壁的增厚(正常小于3mm),胆囊内含物,有无胆囊周围  相似文献   

11.
腹部钝伤后 CT 扫描图象上经常可见脾脏体积增大。为了确定这种变化的频率和意义,作者回顾了44例近期腹部钝伤而血液动力学稳定的病人。病人在入院时均行团注动态 CT 扫描,并在以后的7天内至少复查扫描一次。层厚10mm,横断扫描区域由监视器上所见的脾边缘决定。每层断面面积乘以层厚即为该层体积,诸层面体积之和即是脾脏体积。脾体积变化的百分比计算法为:〔(第二次扫描  相似文献   

12.
腹腔实质脏器损伤B超与CT检查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比较腹腔实质脏器损伤B超与CT的诊断在价值。方法:本文分析24例腹腔实质脏器损伤患者的B超和CT检查结果。并对CT表现和B超显示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B超CT用于检查腹部闭合伤时均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B超检查方便、快捷、可多体位、多切面、多次反复检查,是检查腹腔实质脏器闭合性损伤首选检查方法。当B超疑有腹部实质脏器损伤时,再行CT增强扫描以明确损伤范围和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结论 CT和B超相结合可提高腹腔实质脏器损伤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作者在18个月中对所有因钝伤并血尿而作腹部或/和盆腔 CT 的病人作了膀胱造影 CT 检查。造影剂浓度为4.4%(用500ml 蒸馏水稀释40ml 泛影葡胺制成)。置病人于 CT 检查床上,通过置入的 Fo-ley 氏管重力滴注造影剂。以10mm 层厚连续扫描  相似文献   

14.
患者因从3米高露台摔下右腰部剧痛7小时入院.伤后行腹部64层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平扫见右肾增大,包膜下可见新月形血肿;增强延迟期右侧肾盂旁可见线状高密度影,等同于肾盂内的密度,并与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相连.多层螺旋CT(MSCT)目前已成为肾脏外伤的首选检查方法,增强扫描有助于检出肾脏细小的损伤,延迟扫描则可以通过造影...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分析全腹部64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对创伤所致腹部脏器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8~2011年到我院就诊的63例有外伤史的患者进行全腹部MSCT增强扫描。患者先行平扫,再经肘正中静脉团注对比剂,延迟25S扫描,得到动脉期图像,再延迟50S得到静脉期图像,扫描范围为肺下部到耻骨联合下缘。结果 63例中腹部脏器损伤共83个。MSCT平扫发现损伤脏器表现为低密度影21例,混杂密度影35例,等密度影25例,高密度影2例。25例等密度影表现者MSCT平扫漏诊,在增强扫描后,其损伤部位和范围均得到明确显示;其余58例增强扫描后损伤部位的轮廓更加清晰,范围更加明确。脏器的其他损伤表现包括:脏器增大或增粗(6例)、包膜不光整(5例)、包膜下血肿(等密度7例、高密度7例、低密度2例、混杂密度1例)、造影剂外漏4例。63例中,45例为单个腹部实质脏器损伤,其中有41例行手术治疗;18例为复合脏器损伤,其中有14例行手术治疗,其术前CT诊断与手术符合率均达100%。结论全腹部MSCT增强扫描对创伤所致腹部脏器损伤的诊断具有显著优势,是腹部实质脏器损伤CT平扫的有效补充,可以作为腹部损伤的常规检查方法使用。  相似文献   

16.
肾上腺创伤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肾上腺损伤(AGT)的CT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712例因腹部钝伤行CT检查的患者中AGT患者的CT检查结果.结果 1712例中,共发现AGT 29例(1.7%),右侧损伤23例,左侧3例,双侧3例,共32个病灶.主要CT表现:(1)肾上腺血肿:22例25个病灶,呈孤立立圆形或卵圆形肿块,平扫为高密度或混杂密度,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均无强化,肿块周围见推移张开的肾上腺肢体,呈弧形线状明显强化.(2)肾上腺肿胀:4例,表现为受损部肾上腺肢体肿胀,体积增大.(3)肾上腺弥漫性出血:3例,肾上腺被出血包埋,正常肾上腺结构消失.1例伴对比剂外溢,手术证实为肾上腺碎裂伴活动性出血.伴随征象主要包括伤侧肾上腺周围条纹状出血浸润影,膈肌脚增粗等.合并其他胸腹部脏器损伤25例.结论 AGT具有特征性CT表现,采用合理扫描技术并正确认识AGT的CT征象有助于避免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7.
作者报告7例儿童外伤性胰腺假囊肿经皮引流成功的经验。年龄3-13岁,均有上腹部钝伤史。4例伤后7天用超声或CT检出囊肿,3例伤后2周发现囊肿。经皮引流的适应证为腹痛和/或超声与CT检查见进行性胰腺囊肿增大。均无发热等感染征象。在超声或CT导向下做经皮引流,肌肉注射Cardiac Cocktall达深度镇静,用1%Lidocaine做局麻醉。根据CT检查,从肝左叶与胃间或胃与脾间直接经皮穿入囊肿;对于胃后区的囊肿,则经  相似文献   

18.
明兵  郑仁沧 《放射学实践》2001,16(4):231-233
目的:探讨增强CT扫描检查对腹部实质脏器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经手术、血管造影及CT随访证为腹部钝性损伤病人的平扫及增强CT表现征象,并比较分析各种征象的作用。结果:本组63例中,11例(2例脾损伤,3例肝损伤,6例肾损伤)平扫换明显异常,增强CT扫描呈明显的低工改变;11例器官内或周围斑点状造影剂外渗,提示为活动性出血;29例增强 CT扫描后清楚显示裂伤部位,结论:增强CT检查对肝肾损伤的诊断明显优于平扫,还可以判断有无活动性出血等情况,对损伤程度的判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较平扫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9.
腹部CT增强检查新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飞雪  王青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5,15(12):1111-1113
腹部CT增强检查对显示腹部实质脏器和血管病变至关重要。多层螺旋CT的发展为腹部实质脏器及血管获得最佳增强效果提供了可能,也对传统的增强扫描方法提出了挑战。小剂量团注试验法和自动跟踪触发技术是两种新的增强扫描技术,可以使腹部增强获得更佳增强效果;不同注射流率、双筒高压注射器及生理盐水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对比剂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腹部钝性损伤十二指肠致肠壁血肿CT和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8例十二指肠壁血肿CT和MRI资料。结果病灶均单发,肠腔内7例,肠腔外1例,呈管状型或类圆形,边缘清楚6例,模糊2例,位于单一肠段4例,多个肠段4例。CT扫描病灶呈等高密度包块,密度不均匀,典型者可见"融冰征"和(或)"空气裂隙征";MRI扫描病灶T1WI呈稍高或混杂信号,T2WI呈低或等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内均无强化,其中血肿壁强化3例。结论儿童腹部钝性损伤致十二指肠肠壁血肿影像学表现特殊,CT、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对病灶的显示具有优越性,有助于肠壁血肿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