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自然周期IVF—ET 2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然周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NC-IVF—ET)技术在不孕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PSS统计软件包对248例行NC—IVF—ET和2185例行控制性超排卵(短方案COH)助孕的患者促排卵结果进行分析。结果:NC—IVF—ET组的获卵率和临床妊娠率显著低于COH组(P〈0.05),周期取消率显著高于COH组(P〈0.05),但两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和种植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NC—IVF—ET组的OHSS发生率和多胎妊娠率则显著低于COH组(P〈0.05)。在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孕症中,输卵管因素引起的不孕症临床妊娠率最高,而无获卵是最主要的取消原因。结论:NC—IVF—ET不使用促排卵药物,经济、安全,应在有适应证的不孕症患者中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过程中催产素(OT)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本中心接受IVF—ET治疗的患者41例,分别于Gn启动日、HCG注射日、ET日、ET术后3rain采血,测定血清催产素水平。结果:患者Gn启动日、HCG注射日、ET日OT水平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ET日、ET术后OT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妊娠组(n=20)和非妊组(n=21)之间在Gn启动日、HCG注射日、ET日和ET日术后OT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VF-ET助孕治疗可引起患者血清OT水平的升高;OT水平与妊娠结局无显著相关性;ET手术不导致患者血清0T水平的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卯胞浆内单精子注射Ovr/ICSI)结局的影响。方法对91例91个周期接受IVF/ICSI治疗的患者进行分析,按hCG剂量不同随机分为两组。A组46例(hCG5000u),B组45例(hCG10000u),结果两组临床妊娠率、获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0HSS)发生率A组4%,B组6.6%(P〉0.05)。结论减少hCG用量对IVF—ET临床妊娠率无影响,且可减轻OHSS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IVF/ICSI-ET过程中,对垂体进行降调节后,血清雌激素(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比值在控制性超排卵(COH)中预测卵巢反应性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03个IVF//ICSI-ET周期,均采用黄体中期长方案降调节,按降调后月经第2日血清雌激素水平分为3组,分别为A组:E2≤20 pg.mL-1;B组:20 pg.mL-1〈E2≤30 pg.mL-1;C组:E2〉30pg.mL-1。按FSH/LH比值分4组,分别为1组:FSH/LH≤1;2组:1〈FSH/LH≤2;3组:2〈FSH/LH≤3;4组:FSH/LH〉3,比较各组间Gn天数、Gn总剂量、获卵数、成熟卵子数及临床妊娠率的情况。结果 (1)E2不同的3组间Gn总剂量、获卵数、成熟卵泡数及临床妊娠率等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Gn天数和Gn总剂量上B组均低于A组和C组,且B组的临床妊娠率最高。(2)FSH/LH比值越大组获卵数、成熟卵泡数越低。且2〈FSH/LH≤3组妊娠率最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降调节后月经第2日血清E2值中,20 pg.mL-1〈E2≤30 pg.mL-1将会有低的用药量和好的妊娠结局;(2)降调节后月经第2日血清FSH/LH比值可用于预测卵巢的反应性;2〈FSH/LH≤3临床妊娠率最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促排印周期胚胎移植日血清孕酮/雌二醇(P/E2)比值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将96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按胚胎移植日(ET)血清P/E2比值分为5组,对其实验室结果和临床结局进行比较。结果:5组患者的平均年龄、ET日内膜厚度、受精率、印裂率、可移植胚胎数及移植胚胎数均无差异(P〉0.05)。组1的取卵数最多,妊娠率低;组5的取卵数最少,无1例妊娠。而组3(P/E2为100~150)获得显著高于其他组的妊娠率和单胚种植率(P〈0.05)。结论:恰当的P/E2比值可提高子宫内膜的容受性,在促排卵周期测定ET日的P/E2比值对预测妊娠成功与否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正常卵巢储备功能的不孕症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中hCG注射日血清孕激素(progesterone,P)水平以及P与雌二醇(estradiol,E2)比值对IVF-ET临床妊娠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卵巢储备能力正常且采用长方案治疗的12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在hCG日测定血清E2和P水平,胚胎移植后4周经阴道B超确定临床妊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hCG日P水平和P/E2值预测IVF-ET临床妊娠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ROC曲线显示hCG注射日P水平及P/E2值用于预测临床妊娠无统计学意义(P=0.947;P=0.148),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05±0.068和0.598±0.067,面积的95%可信区间均包括0.5。结论:对卵巢储备能力正常且采用长方案治疗的不孕症患者,hCG日P水平及P/E2值不能预测IVF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7.
两种方案处理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后对COH反应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体外授精-胚胎移植/卵细胞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ET/ICSI)前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两种处理方法对控制性促超排卵(COH)过程和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不孕患者IVF—ET/ICSI62个周期资料。按COH前处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A组34个周期: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2个周期后,经阴道穿刺抽吸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再进入COH过程;B组28个周期:腹腔镜手术剥除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后进行COH。IVF—ET/ICSI过程按常规方法进行。比较两组的获卵数和卵子质量、临床妊娠率以及囊肿复发率。结果 B组获卵数稍低于A组,但无统计学意义。两组COH的天数、用药支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数、临床妊娠率差异无显著性。A组1年内囊肿的复发率高于B组。结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在IVF—ET/ICSI前的两种处理方法对其结局的影响无差别。临床要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个体化黄体支持方案在垂体降调节超促排卵周期的临床应用及对IVF-ET周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标准垂体降调节长方案超促排卵IVF-ET382周期临床资料,根据hCG日雌激素水平给予3种不同黄体支持方案; A组82例,hCG日血清雌激素(E2)值≤4 000pmol/L,在取卵第2天开始给予肌注黄体酮20mg/d (部分联合2 000IU hCG 1/3d)到验孕日;B组153例,hCG日4 000pmol/L< E2 <8 000pmol/L,取卵后第2天开始给予肌注40mg/d 黄体酮到验孕日;C组147例,hCG日血清E2值≥8 000pmol/L,在取卵后第2天开始给予肌注60mg/d 黄体酮到验孕日。结果 三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不孕因素、Gn用药量、移植胚胎个数均无明显差异;HCG日E2水平及获卵数三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孕酮(P)水平A组显著低于B、C组(P<0.05)。三组ET日、种植窗期的雌、孕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ET日及种植窗期的E2/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的种植率和妊娠率分别为29.38%、31.07%、30.67%和42.68%、47.06%、44.22%,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HCG日雌、孕激素水平与获卵数有关而与妊娠结局无关;个体化黄体支持有助于维持黄体期雌、孕激素平衡,有利于减少黄体酮剂量而不影响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妊高征患者血中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尿酸和内皮素的水平及其关系。探讨B—hCG、Uric Acid和ET在妊高征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按标准将70例妊高征分为:轻度35例,重、中度35例。另选正常中晚期妊娠妇女30例;β—hCG测定采用化学发光法;尿酸测定采用生化分析法;ET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结果重、中度妊高征组ET、β-hCG和Uric Acid含量均高于正常中晚期妊娠组(P均〈0.05~0.01);轻度妊高征组血浆ET和β-hCG水平与正常中晚期妊娠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Uric Acid水平高于正常中晚期妊娠组(P〈0.05);重、中度妊高征组ET、β-hCG和Uric Acid水平均高于轻度妊高征组(P〈0.05);重、中度妊高征组血中ET、β—hCG和Uric Acid呈正相关(r=0.5713,r=0.5688,r=0.5849,P均〈0.05);而轻度妊高征组和正常晚期妊娠组血中ET和β—hCG变化无显著性相关(P〉0.05)。血清尿酸水平与血压仅有较弱的相关性(r=0.2313)。结论重、中度妊高征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可能与胎盘滋养细胞功能失调相关。尿酸水平可以作为判断高血压孕妇是否合并妊高征的监测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率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67例适合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手术的不孕症患者,收集卵泡液中的颗粒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卵泡液中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率,分析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IVF—ET患者临床妊娠组颗粒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非临床妊娠组(P〈0.01)。结论: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率可能可以预测IVF—ET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卵泡液和血清中内分泌腺来源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EG-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与体外受精(IVF)妇女卵巢反应的关系及其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60例因输卵管和(或)男性因素而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ELISA法检测取卵当日卵泡液中和取卵后第2天血清中EG-VEGF、VEGF和TGF-β1的水平,分析其与卵巢反应和IVF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 卵泡液EG-VEGF、血清EG-VEGF、卵泡液VEGF浓度均与控制性超排卵周期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血清雌二醇(E2)浓度呈显著负相关(r=-0.622, P<0.01; r=-0.511, P<0.01; r=-0.427, P<0.01),卵泡液EG-VEGF与卵泡液VEGF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354, P<0.01)。60例不孕症患者中,妊娠31例,未妊娠29例。与非妊娠组比较,妊娠组hCG注射日血清E2浓度较低(P<0.05),而血清EG-VEGF浓度较高(P<0.01);而两组间卵泡液和血清VEGF、TGF-β1的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卵泡液和血清EG-VEGF及卵泡液VEGF水平均与卵巢反应呈显著负相关。黄体早期血清EG-VEGF水平与IVF妊娠结局相关,可能具有预测IVF妊娠结局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在IVF/ICSI-ET中,胚胎移植第5天血清孕酮-雌激素比值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接受IVF-ET长方案促排卵方案进行体外受精(IVF)/卵泡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的患者移植周期资料进行分析,根据移植后妊娠结局分为妊娠组(300例,包括宫内活胎及妊娠结局不良者)及未妊娠组(380组),于移植第5天取血查血清雌二醇(E2)和孕激素(P)。结果妊娠组移植第5天的E2、 P、 P/E2分别为648.3±309.4、90.6±61.8、159.4±106.7,明显低于未妊娠组, P<0.05。结论移植第5天恰当的雌孕激素比例与移植的妊娠结局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 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 , PCOS )患者控制性超促排卵( controlled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COH)过程中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nti-Mullerian hormone,AMH)和抑制素B(inhibin B,INHB)浓度的变化及其对COH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PCOS 组患者37例,对照组患者41例。检测患者月经周期第2/3天( D2/3)、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hin,Gn)刺激第5天(D5)、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日(D-hCG)血清AMH及INHB浓度及取卵日卵泡液中AMH及INHB浓度,观察其动态变化及其对COH结局的影响。结果在COH过程中,血清AMH浓度逐渐降低,而血清INHB浓度逐渐升高。 PCOS组患者hCG日血清雌二醇( estrodiol,E2)浓度、获卵数、冷冻胚胎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P<0.001),而Gn用量、受精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MH和INHB浓度与Gn剂量、hCG日E 2浓度具有相关性(P<0.05,P<0.001),但是与获卵数、临床妊娠率无相关性(P>0.05)。结论 PCOS患者 AMH和INHB浓度在COH过程中呈现动态变化,可以预测COH中卵巢的反应性,但是对超促排卵结局的预测价值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中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拮抗剂方案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个GnRH拮抗剂起始周期和52个移植周期患者的年龄、GnRH使用天数和剂量、启用GnRH拮抗剂的时机和天数、用拮抗剂日和hCG日血清E2和LH水平、获卵数、临床妊娠率等,与同期长方案GnRH激动剂组临床妊娠率进行比较.结果 52个拮抗剂方案移植周期和同期126个激动剂长方案移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6.2%和56.8%.拮抗剂组患者年龄(35.7±3.8)岁,应用Gn时间(8.5±1.6)d,应用拮抗剂(4.5±1.1)d,hCG日E2水平为(1616.7±721.1)pg/ml,取卵数7.4±4.6个,移植胚胎数(2.4±0.6)个,着床率27.7%.其中≤37岁组34个周期,≥38岁组18个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分别为55.9%和27.8%.固定方案组于应用GnRH的第4~5天启动拮抗剂,36个移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为50.0%,机动方案组于卵泡12~15 mm时(应用GnRH的第6~9天)启动拮抗剂,16个移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为37.5%.与激动剂长方案组相比,拮抗剂方案组中患者年龄较大、GnRH用药时间较短、获卵数较少、血清E2峰值较低,有统计学差异(P<0.01);临床妊娠率稍低,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治疗中应用GnRH拮抗剂,是一种方便、快速、有效的治疗选择,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注射日(HCG日)每卵泡血清雌激素水平及孕酮/雌激素(P/E2)比值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接受常规IVF-ET助孕的不孕症患者236例,按照HCG日每卵泡血清E2水平分为5组:A组10例(E2<513 pmol/L),B组81例(513 pmol/L≤...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激素替代—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中,血清雌激素水平对于胚胎移植时机的选择以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按照激素替代—冻融胚胎移植患者黄体酮开始注射日血清雌二醇质量浓度(pg/mL)的百分位数,将279个周期进行分组(组1百分位数为0~25,组2为26~75,组3为76~100)。组间比较促排卵周期和冻融胚胎移植周期的临床特征及妊娠结局;组间比较月经周期第2天、第12天和黄体酮开始注射日的血清雌二醇质量浓度和子宫内膜厚度。 结果 三组促排卵周期和冻融胚胎移植周期的相关特征及妊娠结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月经周期第2天、第12天和黄体酮开始注射日的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非垂体降调节的激素替代—冻融胚胎移植中,黄体酮开始注射日的血清雌二醇水平对于子宫内膜厚度和妊娠结局无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卵巢功能储备正常者应用拮抗剂方案体外受精控制性超促排卵(COH)不同阶段添加高纯度人绝经促性腺激素(HP-hMG)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接受体外受精(IVF)治疗的25~40岁卵巢储备功能正常患者142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根据HP-hMG添加时机分为早期添加组(第1天添加HP-hMG)和中晚期添加组(第6天添加HP-hMG),分析2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与早期添加组比较,中晚期添加组患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雌二醇(E2)水平升高(P=0.042),孕酮(P)水平升高(P=0.016),直径 > 16 mm及直径 > 18mm的卵泡数增加(P=0.035,P=0.026);与早期添加组比较,中晚期添加组患者成熟卵率、优质胚胎率和累积妊娠率升高(P=0.006,P=0.001,P=0.040)。结论:卵巢功能储备正常者应用拮抗剂方案COH时,在中晚卵泡期添加HP-hMG可改善累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控制性超促排卵(COH)过程中雌激素水平对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472例采用黄体期长效GnRH-a降调节方案进行IVF-ET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COH过程中雌二醇(E2)水平的曲线下面积(AUC),以E2水平AUC(AUCE2)的百分位数定义卵巢反应并分组,比较各组一般情况及与IVF-ET治疗结局相关指标。结果  AUCE2第10和第90百分位数分别为3 347.0 pmol/L和14 414.3 pmol/L。472例患者分为卵巢低反应组(AUC E2≤3 347.0 pmol/L,48例)、正常反应组(14 414.3 pmol/L>AUCE2>3 347.0 pmol/L,376例)和高反应组(AUCE2≥14 413.3 pmol/L,48例)。各组年龄、体质量指数、基础促卵泡激素水平、促性腺激素应用天数、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和移植胚胎数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反应组和正常反应组比较,高反应组获卵数和可冷冻胚胎数明显增多(P<0.01),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发生率较高(P<0.05);各组受精率、累计胚胎评分、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F-ET 治疗COH过程中的持续超生理状态的E2水平,在一定范围内对于卵子和胚胎质量以及妊娠率和种植率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黄体期泌乳素(PRL)水平变化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结局的关系。方法:本研究收集了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就诊我中心228例进行IVF-ET患者移植后监测血清泌乳素,并对其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228例行IVF-ET的患者在移植当日,血清PRL平均值681.6±253.4 uIU/mL,与基础血清PRL相比,明显升高,两者比较具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228例患者中妊娠110例,未妊娠118例,总妊娠率48.2%;妊娠组与未妊娠组在移植0、2、4、6d血清PRL浓度比较P>0.05;在第8天两者比较具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控制良好组妊娠率53.1%,比控制过度组、欠佳组的妊娠率明显增高,具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黄体期血清PRL水平变化与IVF-ET结局有一定的关系,黄体期血PRL浓度较高时用溴隐亭控制在一定浓度时有利于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